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如何发挥积极的财政政策的效用来扩大国内需求从而促进经济增长是当前经济工作的重点.本文通过实证方法,研究中国公共投资和公共消费对居民消费水平的影响,并结合相关理论,提出能够促进国内消费需求的财政支出结构优化方案:一是调整公共投资与公共消费的比例关系,逐步提高公共消费的比重;二是调整公共投资中生产性资本支出与消费性资本支出的比例关系,适当提高消费性资本支出的比重;三是调整公共消费中政府自身消费与社会性消费的比例关系,加速提高政府社会性消费支出的比重.同时,进一步调整公共投资和公共消费的行业投向和区域投向,向高新行业以及农村和中西部地区倾斜.  相似文献   

2.
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对交通基础设施这种典型的公共物品,采用单一的政府供给方式已远远不能满足需求。建立政府和市场相结合的供给模式是必然趋势。根据不同交通基础设施的经济特性,明确不同投资主体的作用范围,分别采用政府直接投资方式、政府投资与法人团体运营方式、政府与民间资本共同运作方式以及政府管制下的民间资本运作方式。此外,还可采用ABS、BOT等投融资方式。在投融资管理上,要引入全民参与的项目公共选择机制、全系统的项目综合规划以及全过程的招投标机制等投资管理新机制,以充分发挥交通基础设施的投融资效用。  相似文献   

3.
农村基础设施建设严重滞后和短缺,是我国城乡差别进一步拉大的重要因素。本文从城乡之间基础设施存在的差别以及政府公共投资的职能等方面,阐述了政府公共投资在农村基础设施建设投资中应发挥的作用,并提出若干建议。  相似文献   

4.
交通基础设施投融资方式及管理创新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对交通基础设施这种典型的公共物品,采用单一的政府供给方式已远远不能满足需求.建立政府和市场相结合的供给模式是必然趋势.依据不同交通基础设施的经济特性,明确不同投资主体的作用范围,分别采用政府直接投资方式、政府投资与法人团体运营方式、政府与民间资本共同运作方式以及政府管制下的民间资本运作方式.此外,还可采用ABS、BOT等投融资方式.在投融资管理上,要引入全民参与的项目公共选择机制、全系统的项目综合规划以及全过程的招投标机制等投资管理新机制,以充分发挥交通基础设施的投融资效用.  相似文献   

5.
公共投资政策的社会福利成本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政府的公共投资政策对决定经济增长和社会福利水平起着关键的作用。本文研究了不同公共投资政策的福利成本。我们在一个存在基础设施资本和私人资本的内生增长框架内,给出了计算经济从非均衡状态过渡到平衡增长路径这个过程中的社会福利的方法,比较了不同公共投资政策相对于帕累托最优经济而言给社会带来的福利成本,并分析了影响福利成本的各种因素。政府的最优公共投资政策是使得福利成本最小的政策;在一定条件下,政府短期内可以采取推动型政策以有效地改变经济结构,从而为长期经济增长创造条件,改善社会福利。  相似文献   

6.
分析了财政分权背景下公共投资与私人投资之间的互动关系与内在机制,采用中日两国数据对中央和地方层级政府结构的公共投资同固定资本形成之间的互动关系进行了实证研究.结论发现日本和中国虽然都采用分权式的公共支出政策,但是对于经济增长和投资促进方面所起到的机制不同的,尽管日本的资本形成同GDP增长率相关性不强,但是日本中央政府的公共投资能够较好的促进投资的快速增长.与之不同,中国地方政府的公共投资在促进固定资本形成方面所起到的作用是不可替代的.从公共投资的需求机制、供给机制、融资机制和’效率机制四个维度对中日两国进行了综合性的制度比较.认为日本的公共投资的经验在于其财政分权对地方政府形成了有效的激励约束机制,使其支出能够有效的促进公共基础设施的发展,进而促进增长.  相似文献   

7.
公共基础设施投资具有公益性、垄断性、收费性和竞争性的特点。公益性和垄断性决定了公共基础设施建设投资的“非市场性”;收费性和竞争性又决定了其投资的“市场性”。公共基础设施投资多元化问题,就是如何正确处理公共投资与私人投资的配合问题。公共基础设施领域的改革是我国经济体制进一步改革的突破口。为此,提出如下建议:进行相应的制度改革;注意改革的循序渐进;建立以收费为主的成本补偿机制;实行与投资多元化相配套的多样化的经营方式。  相似文献   

8.
在影响经济运行的各种因素中,公共基础设施是一个重要的因素.在回顾近20年国外有关公共基础设施投资经济效应的众多实证研究基础上,重点论述了生产函数、成本(利润)函数和向量自回归等三种研究方法以及公共基础设施投资在国家、地区、产业等三个层面的经济影响效果,并对研究成果和存在的各种争论进行梳理和评析,以期在此基础上展开进一步的讨论.  相似文献   

9.
长期以来,中国一直非常注重利用政府公共投资的扩张来实现区域经济持续稳定增长的目标,但近年来城镇化中的公共品供给不足与过剩并存\地方经济运行质量与政府投融资平台风险累积等一系列矛盾和投资低效率问题已经成为极大影响中国城镇化进程的重要因素。基于投入产出的分析视角,采用面板随机系数模型,对1995—2011年东、中、西部政府公共投资的投入产出效率进行横向和纵向比较.结果表明:中国不同地区政府公共投资的效率改进都不太理想,政府支出并没有显著提高单个要素产出效率或全要素生产率;中国政府公共投资整体规模和区域分配上仍存在较为严重的问题。  相似文献   

10.
通过调查南京城市边缘区农户对现有农村环境质量状况的认识、评价和农户对政府投资农村环境建设的期望偏好,比较和分析了农户对新农村建设中政府不同类型公共投资的需求。结果认为,目前城市边缘区农村环境质量处于不断恶化之中,新农村建设中加强农村环境建设十分必要,而且农户对此也有较强的需求。从满足农户需求出发,政府有限的资金应当重点投资于既能产生经济效益又能产生环境效益的基础设施建设项目,注重政府投资项目偏向于具有较强的公共物品性质,同时加强农户环境意识和环境知识的宣传和教育,引导农户增加农村环境投资建设。  相似文献   

11.
基于2011-2019年中国省际面板数据,借助系统GMM和中介效应模型,从林业投资来源和去向两个视角出发,实证分析了林业投资对城市居民绿色福利的影响及影响路径。研究结果表明:(1)林业投资来源与各地区的森林资源禀赋紧密相关,且林业社会投资比林业财政投资更具效率性。引入森林资源禀赋后,林业财政投资、林业社会投资每提高1%,绿色福利分别提升10.414%和122.42%。(2)林业投资去向对城市居民绿色福利具有显著的提升作用。其中,林业生态建设与保护投资、林业支撑与保障投资以及林业基础设施建设投资每提高1%,绿色福利分别提升0.047%、0.021%和0.014 7%,而林业产业发展投资对绿色福利的影响取决于其“正负效应”的大小。(3)对影响路径的研究发现,林业投资可以通过改善生态环境、促进经济增长从而提升绿色福利,同时也会通过降低居民消费水平以避免绿色福利损失。因此,林业投资来源应鼓励吸纳社会资本,林业投资去向应积极引导产业发展,从源头和末端两处着手,以更有效地提升城市居民绿色福利。  相似文献   

12.
针对中国大力发展交通基础设施投资,注重扩大建设规模实现区域覆盖的建设模式,以及地方政府之间激烈竞争造成的交通基础设施投资规模不断增长的现状,不少学者提出交通基础设施投资过度的警示。文章着重研究交通基础设施投资"度"的问题,提出交通基础设施投资存在适度性的观点。首先,在古诺模型经典理论的基础上对交通基础设施对经济的影响效应以及相互关系进行了理论模型构建。其次,在理论模型的基础上,以公路为例,采用中国各省份1978-2011年的面板数据进行实证检验,得出结论:经济发展与交通基础设施投资建设之间呈倒"U"型关系。即在交通基础投资建设初期,交通基础设施规模的增加解决经济发展的瓶颈,促进经济的发展。随着交通基础设施投资规模的继续扩大化,将超过经济和社会发展的需求,造成资源的闲置和浪费,对经济产造成不利影响。交通基础设施投资达到一个适度的程度能够实现经济产出的最大化。再次,在适度性理论的基础上,建立最优路网密度模型,说明交通基础设施投资与经济发展之间是一种动态均衡的关系。通过运用部分OECD国家的国际数据估计出交通基础设施投资建设的适度规模,以此评价中国各省市路网密度的适度性。评价结果表明,中国大多数省份处于交通基础设施投资不足的状况,其中西藏、新疆等中西部省份交通基础设施严重匮乏。而北京、重庆等直辖市以及旅游型城市海南则出现了交通基础设施投资过度的情况。最后,提出建议:中国交通基础设施建设投资应当遵循适度性原则,避免盲目的进行规模扩大化建设,应更加注重质的提高,提高交通基础设施利用率;充分结合各地区的实际需求实现交通基础设施投资的差异化,注重地方政府间区域间的协调与合作,实现区域间交通基础设施的有效沟通和衔接,提高中国交通基础施设整体水平。  相似文献   

13.
山东省国内生产总值与投资、消费的协整分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利用协整理论和因果关系检验实证分析了山东省国内生产总值和投资,居民消费之间的关系。结果表明山东省国内生产总值与投资、居民消费之间存在长期稳定的关系。投资和国内生产总值之间存在双向的因果关系,表明山东经济最本质的特征是投资驱动型增长,山东的宏观经济政策重点是保持投资的快速增长。  相似文献   

14.
利用向量自回归(VAR)模型及其他分析工具,以时间序列数据为基础,探讨新疆居民消费、固定资产投资与经济增长之间的动态关系具有现实意义。实证分析表明:新疆居民消费、固定资产投资与经济增长存在长期稳定的协整关系及单向的因果关系;居民消费、固定资产投资对经济增长呈较大且持续的正向影响;固定资产投资对经济增长贡献最大,随着时间的持续,居民消费的贡献将逐步赶上固定资产投资的贡献;从长期看,固定资产投资对经济增长推动力最大。居民消费对经济增长推动作用较小。因此。若要使其经济得到长远发展,必须采取增加固定资产投资以及提高居民收入以获得更多消费的若干对策。  相似文献   

15.
江苏省基础设施投资对社会其他部门投资影响效应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从理论上看,基础设施投资对社会其他部门投资的影响并不明确。前者对后者既有“挤入”效应又有“挤出”效应。总投资模型对1978—2003年江苏省基础设施投资与社会其他部门投资二者关系进行了实证分析。结果表明,基础设施投资每增加一单位可以挤入约0.634单位社会其他部门的投资。因此,在江苏省增加基础设施投资能够达到刺激投资、扩大社会总需求的目的。  相似文献   

16.
以新农村建设中政府公共产品投资为主线,通过调查南京市城乡边缘区农户对政府公共产品投资现状况的评价和农户对政府公共产品投资期望偏好,比较和分析了农户对新农村建设中政府不同类型公共投资的需求强度。结果认为,在过去5年间南京城乡边缘地区的乡政府对农村经济发展和社会保障相关的农村公共产品投资相对较多,对与农民自身生产、生活和农村环境保护相关的公共产品投资偏少,从满足农户偏好出发,政府有限的资金应当重点投资于社会保障型公共产品和公共属性越明显的公共产品。特别是对农村道路、排灌系统、饮用水供给设施和医疗服务投资。  相似文献   

17.
交通基础设施投资与区域经济增长的关系问题一直是理论与实践的焦点问题.文章在建立辽宁省交通基础设施投资与区域经济增长互相影响机制分析框架的基础上,运用理论分析与实证分析相结合的研究方法,得出辽宁省经济增长与交通基础设施投资呈现出单向因果关系的研究结论,即辽宁省的经济增长是交通基础设施投资增长的重要影响因素和决定力量.在此基础上,对辽宁省交通基础设施投资提出了相应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18.
在我国经济社会发展过程中,公共投资发挥了重要的作用,但投资带来的地方政府债务风险也引起了世界的关注。一方面,我国过去的公共投资领域累积了大量的政府债务,另一方面,未来我国的经济社会发展仍需保持较大规模的公共投资。而融资困难多、债务风险大是地方政府公共投资急需解决的问题。转变经济发展方式、规范投融资行为、整合资源、分类控制,从而缓解地方政府公共投资融资困境、系统控制政府债务风险。  相似文献   

19.
韩东林 《南都学坛》2007,27(1):107-110
政府成为农业投资主体,对农业进行投资,对中国农业发展都具有重要意义。通过对政府农业投资行为的基本理论考察,在理论上界定政府农业投资行为,揭示其主要特征,探寻政府农业投资行为的理论依据和客观必然性,主要涉及国家干预经济理论、公共选择理论和舒尔茨农业经济增长理论。这些理论从不同角度论证了政府干预经济和政府对农业投资的必要性,为进一步深入研究中国政府农业投资行为创造了理论前提。  相似文献   

20.
经营性政府工程项目融资TOT模式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随着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化,投资主体多元化的格局逐步形成,经营性政府工程、公共支出的供给方式越来越多地采取灵活多样的融资模式筹集建设资金,以加快建设步伐。本文系统研究了新型的政府工程项目融资模式TOT,通过与传统的BOT融资方式在融资成本与投资风险、项目实施复杂程度与可操作性及对公共利益的影响等方面进行对比分析,并分析了TOT融资模式在我国发展的障碍,提出了建议和对策。本研究将有助于进一步完善TOT融资模式在城市基础设施项目中的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