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断发文身”──一种古老的成人礼俗及其标志的遗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断发文身”──一种古老的成人礼俗及其标志的遗存陈华文吴越既是古代的国别,也是民族共同体。具体来说,它系指春秋时建立于长江三角洲地区的句吴、于越二国,中心区域包括今江苏省南部、上海市和浙江省的大部分地区。吴越文化有其鲜明的标志形式,如舟揖,农耕、印纹...  相似文献   

2.
<正> 古代越族是分布在我国东南和南方广大地区的一个大族群,这个大族群在古代一段漫长的历史时期内曾被称为“百越”(又称为“百粤”)。族以“百”称,说明种类繁杂,分布颇广,其中有吴越(包括东瓯、闽越)、南越、西瓯、骆越、于越、扬越、滇越等,由于他们有共同的渊源和文化特征,故有一个共同的族称——总称为“越”;又由于他们因山川阻隔和不同的经济、地理、历史等条件,已形成各具特点的人们共同体,故在共同族称前又另加一个区别  相似文献   

3.
金、元时期女真人的内迁及演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女真亦称女直,是我国古代民族之一。长期以来,女真人分布于“白山、黑水”之间,保持着与中原汉族迥然不同的民族特色。史载“昔者金人,草居野处”,“其市无钱,以物博易,无工匠。……俗勇悍,喜战斗,耐饥渴苦辛。骑上下崖壁如飞,济江河不用舟楫,浮马而渡,精射猎,每见巧兽之踪,能蹑而摧之”。这些文字,真实地反映出早期女真人既朴僿淳野又悍鸷雄劲的民族风貌。  相似文献   

4.
吴民族是中国东南地区的古代土著民族之一。商末,周人太伯、仲雍奔吴,“文身断发,以随吴俗”,同化于吴民族,吴人义之,立为吴太伯,遂建立了吴国。太伯、仲雍也带来了一些周人的典章制度,“太伯端委,以治周礼”,使吴民族的文化发生了一些变化。周人灭商后,武王“求太伯、仲雍之后,得周章。周章已君吴,因而封之,”吴从此成了  相似文献   

5.
《越绝书》、《吴越春秋》等古籍中记载的“鸟田” ,有的学者诠释为“以鸟助耕” ,这纯属误解。本文通过对百越民族谷物起源神话的分析 ,得出”鸟田”、“雒田”研究的新结论 :它们来源于古代百越民族的鸟、狗取稻种神话 ,原意是指水稻、浮稻和水田。  相似文献   

6.
商周吴越青铜器研究在当前存在分区不明显,特征研究成果较少的问题,因此需要在掌握吴越地区出土青铜器资料的基础上,对主要区域出土青铜器进行特征的比较分析,以解决当前商周吴越地区出土青铜器特征不明朗的问题。商周吴越青铜器特征研究要对吴越青铜器出土区域进行划分并以此为空间基础,从多个方面来论述各个地区青铜器的特征;从人为和自然地理两个方面来阐明吴越青铜器地区特点产生的原因;最后提炼结论。  相似文献   

7.
尤人是瑶族的主源初探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瑶族是一个具有悠久历史和灿烂文化的民族。作为中华民族大家庭中的一员,她的形成和发展过程是十分复杂的,许多专家和学者对此写过专著和论文。归纳各家观点,大概有这样几种:一是以《山海经·大荒东径》一书中说“帝舜生戏,戏生摇”,“帝俊妻娥皇,生三身之国,姚姓。”和《越绝书》中说“摇城者,吴王子居焉,后越摇王居之。”等,得出“瑶”亦“摇”、“姚”;一是从《粤述》中说:“南方有焦侥人,长三尺,短之极,从人尧声。”得出“瑶”亦“焦侥”;一是以《隋书·地理志》中说:“长沙郡又杂夷蜒,名曰  相似文献   

8.
句吴是江南的土著民族之一,其国家的建立与周人有些关系。太伯、仲雍奔吴后,建立起吴国,“太伯端委,以治周礼”,把周人的一些典章制度带到了江南。句吴开始同周人有了某种程度的直接联系。到仲雍的曾孙周章时,“武王克殷,求太伯。仲雍之后,得周章。周章已君吴,因而封之”,“列为诸侯”。从此,句吴同新建立的周王朝有了越来越密切的政治联系。第一,句吴作为周的诸侯国,臣属于周室,与周王朝有着各种政治联系。  相似文献   

9.
泰族是泰国的主体民族,人口约有二千多万。壮族是我国最大的少数民族,人口达一千三百多万。中泰两国有着悠久的友好关系,其历史至少可以追溯到公元前一、二世纪的西汉时期。《汉书·地理志》说:西汉时期的官方商业使团经常出海,“赍黄金缯而往”,“自日南障塞、徐闻、合浦船杂行,可五月,有都元国,……”据我国学者考订,所谓“都元国”,即今泰国南部的北大年。如果从壮泰民族文化的密切关系来看,其历史还应该追溯到西汉以前更早的年代中去。一九八八年一月八日至十八日,应泰国孔敬大学的邀请,我随同由广西壮族自治区人民政府顾问张声震同志率领的“广西民族  相似文献   

10.
僰为越论     
关于僰人之源,历来有土著、迁徙二说;对僰人族属,有氐、羌(彝、白)、濮、越诸论。本文勾沉史料,佐以考古资料,甄别其语言,提出僰人即《礼记·王制》中“西方曰棘”的棘人。早在公元前1 0 45年,棘(僰)人就参与了武王伐纣的战争,其后随着西周的建立,棘(僰)人首领受武王封侯,建立棘(僰)国。其治在今河南省永城县的古吴越与楚国相互对峙的分界线上。楚宣王十五年(公元前3 5 5年) ,越国被楚所灭,棘(僰)国则随之崩溃,棘(僰)人随即南迁,定居于僰道。僰人继承和发展了百越民族的稻作文化,创造了西南地区独树一帜的“千顷池文化”。春秋时期的棘人,就是先秦时代的僰人,是地地道道的百越民族。“僰,羌之别种也”之说乃是晚于人建国千年之后的无稽之谈!  相似文献   

11.
城址问题是吴、越文化的内涵之一,向为治越史者所关注。本文拟就浙江境内的吴、越城址,择其要者,试为考辨,敬请方家指正。越国都城史载越王勾践自吴获释以后,为雪国耻,采用了一系列改革措施,以图霸业。其中迁都于会稽山北,就是改革的重要内容之一。公元前490~前489年,范蠡受越王勾践之命,经过实地考察,选择了“四达之地”的“平易之都”-今日的绍兴市区,发动民众,建造了一座小城和大城。小城就是勾  相似文献   

12.
湖南的先秦文化及民族,很多专家学者据历史文献和实物资料,论证为“越文化”,属越民族。越民族是我国古代三大民族之一,分布于东南、西南广大地区,支系甚多,有“句吴”、“于越”“杨越”、“闽越”、“南越”、“东瓯”、“西瓯”和“骆越”等等。湖南先秦文化究竟属于越民族的哪一支系呢?笔者就目前的考古资料分析,认为其与百越中的“西瓯”关系较为密切,应属西瓯一系。以下试从两个方面谈点看法。  相似文献   

13.
被经济学家们誉为“金不换宝地”的黔东南苗族侗族自治州,迄今还有65万各族群众没有解决温饱问题.这对于大半辈子都在这块土地辛勤耕耘、带领全州300万人民与“穷魔”奋斗了近10年的州长吴邦建来说,无异于一块巨石沉甸甸地压在心上.当然,相伴而生的更有创业的冲动和信心. 抓农业:搞工程建设从基层一步步摔打出来的吴州长清楚,黔东南被山束缚住了,可优势也在山上.因此,他在1981年就任州长时提出了“农林牧结合,多种经营,全面发展”的方针,并强调在“宜”和“多”上作文章.  相似文献   

14.
古代东、西部百越地名异同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正> 《汉书·地理志》颜师古注:“臣瓒曰:自交趾至会稽,七八千里,百越杂处,各有种姓。”实际上百越的活动范围曾达今山东南部,赵晔《吴越春秋》及《史记·越王勾践世家》等载,勾践灭吴后为了问鼎中原,迁都琅邪(今山东南部),并灭掉了周围几个小国。交阯(后作趾)为今越南北部,这里也是百越之地。《史记》、《汉书》等记载,今云南、中印半岛北部有滇越(乘象国)、掸、越巂等百越支系。《史记·大宛列传》:昆明“其西可千余里,有乘象国,  相似文献   

15.
文化人类学是研究人的,其研究的单位并不是单个的人,而是群体,即它主要研究不同人群的文化特点。欧洲大陆的学术界将人类学(Anthropology)称为“Ethnology”,其本意是指研究“各种不同的人群”,而汉文将其翻译成“民族学”,并不完全准确。“Ethnic”有“民族”的意义,但又不等同于现代汉语的“民族”。其实文化人类学研究的人不是仅以民族为单位,而是以各种不同的人群为单位。这个“人群”可以是一个民族,也可以是以职业、地域、年龄、宗教信仰、性别等的不同而划分的不同的人群,所以如果我们将“Ethnology”翻译成“人群学”或许更贴切一…  相似文献   

16.
岁末驱傩     
何谓驱傩 “傩”的本义是“行有节也”。如《诗经·卫风·竹竿》:“巧笑之瑳,佩玉之傩”。传曰:“傩,行有节度”。很显然,这与驱傩之意是“风马牛不相及”的。据《正字通》:“(?),同傩,为‘奈何’之合音”。《说文通训定声》:“傩,假借为(?)”。当“傩”与“(?)”通假时,“傩”的含义也就变为驱逐疫鬼之意了,《玉篇》:“(?),惊驱疫疠之鬼也”。《论语·乡人傩》集解:“傩,驱逐疫鬼也”。 驱傩的缘起 驱傩的记载最早见之于《周礼·夏官》:“方相氏……帅百隶而时傩,以索室驱疫”。驱傩是我国一种古老的传统礼仪,其起因有如下诸说: 一种是《汉旧仪》说,颛顼氏有三子,生而亡,为疫鬼。一居江水为虎;一居若水,  相似文献   

17.
察隅在清代被看作是“野人”居住区,卫藏的有关文献,几乎都写作“狢(犭俞)(珞瑜)”,间有写作咱玉、白玉或杂瑜的。故其地往往被误为康熙时岳种琪进藏才归属;赵尔丰督川才设治。但一经研究,唐慧琳《一切经音义》所记:取道“吐蕃界,更渡雪山南脚”入天竺路线,就包括有察隅的一段。而且唐樊绰《蛮书》所云“丽水出逻些三危山”,更明确提到了察隅地方。按丽水现称伊洛瓦底江,它的上源,有谓是独龙江(Tarou R.)的,也有说是驼洛江(Onam Tamai)的,由于前者较后者为长,自应以独龙江为正源。而独龙江源出察隅东山,足证《蛮书》言及的逻些三危山,就在察隅一带。  相似文献   

18.
启示和赞美     
土家族乡村医生李启培一家节俭办女儿婚事,以自费筑桥;苗族青年缓谈个人婚事,以自费造船,他们都急当地各族群众往来渡河之急,那桥和船分别得雅号,叫“为公桥”、“迎亲船”。这两件事出在不同地方的不同民族之中,然而它们的由来、情节、效果是何等的相似啊! 这两件事情在客观上确有密切的内在联系,即在同一思想指导下、同一社会制度之下,同一时代背景之下产生的。它们反映了经过党多年教育的,生活在社会主义新中国的各族农民的思想本质;反映了实行包干到  相似文献   

19.
关于元丞相桑哥的族属问题,学界多有讨论,藏学家毕达克、仁庆扎西皆认为其是来自于“噶玛洛”部的藏族人,但并未对“噶玛洛”出现时间及活动区域进行详细说明.本文即以两位学者文章中所引资料为线索展开论述,进而推测“噶玛洛”人应出现在唐德宗时期,他们最初因吐蕃与回鹘的北庭之争而被赞普派去驻守于北庭,之后部分人可能逐步迁移至古“蒲类海”、今新疆巴里坤一带,蒙元史料中的“渡黎吐蕃”、“不里吐蕃”、“波斯离”可能正是这批人因居住在“蒲类海”附近而获得的另一名称.  相似文献   

20.
古吴族初探     
学术界惯常所论列之吴都肇始泰伯仲雍,于是,吴之史止限上溯到距今三千一、二百年的时候。可是仅就吴县草鞋山遗址而言:吴地、吴族之史至少可以上推到距今7,000年的时候。近年来长江下游大量新石器时代遗址的发现(加上东北、华南等地新石器遗址的重大考古成果),有力地表明中华古文化的发祥,决不是“源于黄河流域”的“一堆篝火”,而是“神州之上繁星点点”!育殖于长江三角洲(以太湖流域为基地)之吴族,实为繁星群中一颗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