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为协调学校、家庭和社区的关系,为给贫困学童寻找更多的社区资源,创造更为优良的成长和发展环境,国际民间组织(INGO)在我国开展教育扶贫活动时灵活地运用了社区式学校社会工作的理念、原则、方法和技术,在贫困学童所在的社区范围内开展学生工作,协助社区建设、改善教育环境,强化社区居民与学校的联系,促进社区和学校之间的沟通。当然,因与当地政府、居民的本土扶贫理念、工作手法不一,因社区式学校社工自身的条件需求或制约因素等,INGO也面临着诸多困难与挑战。  相似文献   

2.
本文从政治理论、道德理论、世界观、人生观及方法论的视角,探讨了高校德育建设的特点和原则。认为,高校德育建设的特点和原则取决于:一是德育理论本身的特性与规律;二是德育对象身心发展的水平与要求。  相似文献   

3.
社区教育是一种区域教育,具有“全面”、“全程”、“全员”的显著特点,而社区学校又是社区教育的主要着力点。大量的实践证明,只有让社区学校与高校合作相互合作,才能够推动社区教育的快速、可持续性发展。本文以顺德为例,首先分析了顺德社区教育与高等教育概况,其次,研究了高校与社区学校的关系,并且探讨了社区教育与高等教育合作的必然性,最后,对社区学校与地方高校合作的模式进行了探讨,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4.
大学生劳动实践德育工程是一种德育范式。从马克思到中共历代领导人都高度重视劳动实践德育的价值观培养,并根据实际从不同角度进行阐述。大学生在劳动实践德育工程中是:大学、社区、政府合作的示范者,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传播者,社区公共服务的补位者,社区治理的帮助者。大学生劳动实践德育工程的发展思路是:以实践德育文化的动力功能为核心,扩大大学生和社会公众参与;对大学生劳动实践德育工程加强引导和管理,联合志愿服务组织,丰富社会组织资源;优化大学生劳动实践德育工程的政策和保障;以大学生劳动实践德育工程为载体,健全社会支持结构。  相似文献   

5.
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人们的知识更新能力与持续性也变得越来越重要,很多人已经在自己的潜意识当中产生终身学习观念,但是作为人们主要学习方式之一的社区教育正面临有限资源与无限需求的矛盾之中,尤其是德育教育教学方面.德育教育工作已经成为社区教育的重点之一,它是社区教育的重要部分,德育教育的好坏与管理质量的高低会对社区学员造成直接性影响,对社区学员综合素质的培养与提升起到关键作用.对此,很多学者对社区德育教育工作的观点都是:"德育教育工作是社区教育最根本的也是最重要的任务,社区教育德育体系的构建和实现路径的搭建是势在必行的."所以,德育体系的构建就是在德育教育的基础上,对社区整体的德育进行内容及流程的整合,最终形成一套体系.  相似文献   

6.
李娅萨 《生存》2020,(4):0050-0050
随着我国对青少年德育教育重视逐渐增强,构建学校与家庭、教师与家长为一体的德育网络有重要意义。本文结合小学思想政治课教学进行构建,以学校为主导充分挖掘德育资源,充分调动家长的积极性参与到思政课中,从多层面构建学校与家庭的联动机制,充分发挥各自的优势,形成学校、家庭合力育人的新局面。  相似文献   

7.
随着社区体育的崛起,学校体育与社区体育紧密相联。本文从学校体育教育的最终目的出发,针对当前社区体育存在的滞后性、盲目性等现状,用推动全民健身运动的思想再认识学校体育与社区体育的发展要求。  相似文献   

8.
道德灌输的理性诠释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汪才明 《唐都学刊》2003,19(4):143-146
灌输既是原则,又是方法,德育既要坚持灌输原则又要坚持科学的灌输方法.道德灌输不可能完成德育的全部任务,它是有限的,因为,德育是教育与自我建构的统一,德性的本质是德行.  相似文献   

9.
社区教育评估对于提高社区教育质量、规范社区教育发展具有重要意义。社区教育评估原则是社区教育评估的基础规范。社区教育评估原则包括导向性原则、整体性原则、科学性原则、发展性原则和教育性原则。  相似文献   

10.
当前,学校的思想教育受到了空前的重视,令人欢欣鼓舞。学校教育的目的,就是培养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英语教学中如何体现这个目的?怎样进行思想教育?如何处理语言教学与思想教育的关系?在这些问题上我们经历过一个漫长曲折的过程,有着深刻的经验教训。一直到三中全会以后,英语教学才开始走向正轨。一九七八年颁布的《全日制十年制中小学英(俄)语教学大纲》把思想教育和英(俄)语教学相结合的原则重新写入大纲;一九八二年《全日制六年制重点中学英语教学大纲》又提出了“思想教育要寓语言教学之中”的原则;一九九○年《全日制中学英语教学大纲(修订本)》重申了这一原则,并提出把“思想教育渗透到教材和教学中去”;《中学德育大纲》也提出“各科教师均要教书育人,寓德育于各科教学的教学内容和教学过程的各个环节之中”。这一系列的  相似文献   

11.
唐建军 《学术交流》2001,(5):145-147
德育是学校教育的灵魂,高等师范院校的德育教育必须突出师范性,这是由高师的培养目标和我国的国情决定的.高师德育必须以培养造就道德主体为根本原则.其基本内容和实现的途径主要有理想信念教育和课堂理论教学;社会公德教育和学生自我管理;职业道德教育和社会活动的参与;言行礼仪教育和校园文化生活.  相似文献   

12.
社区建设工作的原则与方法考察国内外社区社会工作,感到如下的一些工作原则与方法颇值在建设社区过程中借鉴。例如:一、根据迫切需要,与本社区的经济与社会发展相适应。社区建设的规划和各类发展项目,都应从社区居民的迫切需要出发。这是由于,社区发展  相似文献   

13.
学校教育的目的是使学生在体、智、德、美等方面全面发展,成为有理想、有文化、有纪律的社会主义新人,德育与体育又是学校教育的两个重要组成部分.在体育教学中贯彻德育,应该做到以学生为本,这样,才能从学生的心理特点出发,系统地构建德育的环节.通过把学生推上德育的主体地位,让学生做到自我认识,自我评价,自我激励,自我总结.  相似文献   

14.
崔华前 《唐都学刊》2005,21(1):46-50
孔子是中国历史上伟大的思想家、教育家 ,他对于道德教育非常重视 ,认为道德在修身养性、治理国家和发展教育等方面 ,都起着不可或缺的作用。在长期的德育实践中 ,他不仅构建了以“仁”为核心的德育范畴体系 ,而且提出了一系列对于当代德育仍具有重要借鉴价值的德育方法和德育原则  相似文献   

15.
蒋盼虹 《生存》2020,(4):0130-0130
浙江省教育厅于2015年3月颁布了《关于深化义务教育课程改革的指导意见》,要求加强各类课程、不同学科之间的联系和整合,组织跨学科教学和主题教育活动,探索课程整合实施。其中,专门的德育课、德育活动、团队课等德育类课程的整合实施是重点。实践中,一方面,现有中小学德育类课程的确存在门类多、内容杂、目标重复交叉的现象,学校需要整体构建德育课程体系,统筹课程实施;另一方面,将国家德育课程与地方和校本德育课程、少先队课、各类专题教育有机整合实施,可以优化德育方式,提高德育成效。  相似文献   

16.
略论德育的导向功能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德育的导向功能,一般是指德育的性质、原则、内容、目标、方法与成效对社会发展进程和公民素质提高具有的重要引导与定向作用。它包括:历史导向、现实导向和未来导向三个方面。高度重视并充分发挥德育的导向功能,对培养合格人才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7.
罗伟  唐学玲 《生存》2020,(9):0136-0136
党的十八大以来,习总书记多次强调学校德育的重要性,要求学校要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然而当前在我国不论是学校教育还是家庭教育仍然是以文化课学习为中心,而疏忽了德育。在新冠肺炎疫情防控期间几起案例给当下的教育敲响了警钟,本文就此展开讨论,强调培养学生良好的道德品质,应该是学校、家庭和社会共同的教育任务,详细论述了德育的具体举措,形成德育合力,促进学生健康成长。  相似文献   

18.
李瑶 《社会工作》2014,(6):99-103
在大力推行社会全面发展的进程中,社区建设提上了中国政府的工作日程,社区文化作为社区的核心内涵与精神依托成为社区建设的主要内容。社会工作坚持平等、公正、和谐、尊重的原则理念,因此,社会工作价值观对社区文化建设起到良好的推动、宣传与帮助作用。本文从引入角度和引入策略两方面分析社会工作价值观的重要性与必要性。进而对中国社区文化和社会工作价值观建设提出了建议与意见。  相似文献   

19.
[案例]桦林社区位于某市城乡接合部,社区居民中的本地居民与外来人员各占一半.社区内有学校三所,公办学校、私立学校、民办外来工子弟学校,其中外来人员的子女大多就读外来工子弟学校,父母因为工作繁忙,很难照料他们.平时外来人员与本地居民很少来往交流,外来人员及其子女认为小区本地居民看不起他们,所以对社区也没有认同感和归属感.  相似文献   

20.
国际化社区治理研究——以北京市朝阳区为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朝阳区是北京市境外人口比较集中的地区,在探索国际化社区建设方面积累了一定的经验。但社区管理体制、社区动员与社区参与等方面依然存在一些问题。国际化社区治理需要坚持存量盘活、增量添彩的基本原则,发挥党政资源优势,优化社区治理结构,引入契约合作模式,推广"三社互动",实现社会协同与公众参与。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