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综观欧美文学史,男性作家对女性命运的探索与表现,应该是女性主义文学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在这些男性作家的文本之中,不仅可以研究男人心目中的女性形象,而且可以梳理男性作家对女性意识的认知与表达进程,与女性作家类似,它是循着历史发展,从“女人气”到“女权主义”再到“女性”的渐进之路。  相似文献   

2.
新生代女性小说创作及其批评是20世纪90年代中国文坛的重要文学现象,以陈染、林白为代表的生于20世纪60年代的一批女性作家和以卫慧、棉棉为代表的生于70年代的一批女性作家,在西方女性主义和女性文学的影响下,高举性别旗帜,用独特的女性话语描写女性心理与生活体验,在文本中凸显女性意识,对传统男性中心文学进行解构和颠覆。从“私语小说”到“身体书写”,90年代新生代女性小说具有不可质疑的文化反抗的积极意义,但也包含着致命的偏狭。  相似文献   

3.
女性文学即女性作家以妇女问题和女性命运为内容所创作的文学。基于妇女解放是一个世界性大主题的认识,从社会批评的角度对五四以来中国女性文学的历史与今天的现实进行描述,便是本文的目的。从五四新文学诞生以来,中国女性文学的发展可区分为三种时代: 五四时期。最初的是爆发期,提出母爱与自立的道德主题。三十至七十年代。长期的消融期,溶入于普遍的政治主题。“文革”后时期。二次爆发与升华期,在女性意识  相似文献   

4.
文学的空前发展造就了一大批卓越的女性作家,从“文化大革命”刚刚结束、思想解放的初期,到21世纪的今天,张抗抗走过了一条线条分明的道路,从作品中“女奴”情绪的抒发,到女性自我的发现,再到人本我的展示,她给我们表现了一个女性角色置换的全过程:贤妻良母(人) -自立的女性(女人) -自主的人(个人)。  相似文献   

5.
长久以来文学一直被视作是男性领地和男性实现文化价值观的专制武器,女性文学在1840年前曾是一片落寞之地。从两个方面分析了维多利亚时期女性文学发展的难言之痛:大批风格各异的女性作家被缩减、归并为少数几位伟大的作家,而由此总结出女性作家的全部理论;以男性文本和男性经验为中心的文学评论界对女性文学实行双重评价标准,很难真正从理论上评价女性作家和女性文学。  相似文献   

6.
<正> 给散文加上“女性”的限制,自然是指女性作家的创作.把它们归为一类加以研究,是因为有了“妇女文学”这个大前提.“之所以打出‘妇女文学’的旗号,并不是要和传统文学分庭抗礼,而是试图召唤起一支新的文学队伍——妇女作家群,以女子物殊的生活体验和女性创作风格,去有意识地丰富以男性作家为主体的传统文学.”女性作家作为群体形象出现于文坛,始于反帝、反封建、提倡科学民主、个性解放和男女平等的“五四”时期;她们的出现,既  相似文献   

7.
明清小说续书创作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续书是明清时期较为普遍的文学现象。“经访”作为一种文学现象可以追溯到先秦两汉时期。但是对小说进行大规模的“续访”则是明清两代。经书产生,就作家创作而言,一为“取其易行”,二为“泄愤”、“圆梦”等审美目的,三为其它的功利目的.续书还不仅是作家个人的创作行为,它还反映出中华民族崇尚和谐统一、追求“大团圆”效应的审美心理以及明清两代尖锐复杂的政治、思想斗争.明清小说续书作品总的创作成就不高,但也出现了象《西游补》、《水浒后传》之类的佳作。  相似文献   

8.
《西厢记》作为元代戏曲作家王实甫改创的戏曲菁华,上承唐宋诗词传奇,下启明清小说经典,其审美情趣和审美意象集中反映了作为封建时代非主流文化的爱情类故事的基本创作理念。其中《西厢记》之“西”看似无意,但从“西”在文学中所蕴含的佛教、红娘、美人与温馨、寂寥情感等不同含义出发,可帮助我们构建从《西厢记》到《红楼梦》的欣赏之路。  相似文献   

9.
在贾平凹的小说中,有相当一部分女性形象是“无名”的,体现在《秦腔》当中尤为明显。女性的“命名”在贾平凹的小说当中一方面与作家笔下女性形象的“美与丑”相关,另一方面与女性在乡村与城市中不同的社会身份密切联系。而作家在乡村与城市之间的游离态度,也直接影响了作品中女性形象的塑造。作为乡土世界的配角与城市的主角,女性承担了构筑现实与文学世界的责任,但在作家笔下,或许正因为对女性/城市的矛盾态度,造成了文学世界中现实“情境”的缺失。  相似文献   

10.
新时期文学的女性写作已经成为不容忽视的文学现象,特别是80年代末至90年代以来,随着中国改革开放进程的加快和西方女权主义理论在中国的深入发展,中国女性作家对自已的女性意识有了更深的自觉。女性作家对自已的“女性”不再采取回避的姿态,无论是在写作观念上,还是在更深层次的艺术处理上,都较以往有了显著的变化。女性作家以女性视角直面人生的书写更有力度,对商业社会的把握更有穿透力;女性个人与历史的对话更加孤独也更加执著;商业视野下的女性写作也有了更为广阔和自由的艺术空间;一些女性作家如陈染、林白、海男、徐小斌等,则将女性的生存体验以一种执拗的“私语”化(或曰“个人化”)方式描绘出来,渐渐形成一股90年代新的女性写作态势。  相似文献   

11.
中国现代女性小说艺术流变论王凤莲中国女性作为一个性别群体进入历史是“五四”新文化运动的卓越成果。许多女性作家也正是由于参与了崭新的“五四”文学的创造而被写进了现代文学的史册。因此,中国的女性文学是与中国现代文学一同诞生的。本文拟从中国现代文学的大背景...  相似文献   

12.
伊莱恩·肖沃尔特 伊莱恩·肖沃尔特被认为是美国最重要的女权主义批评家之一,因此,她的理论见解对于我们具有特殊的吸引力。下面我想考察一下她关于女权主义文学理论的两篇论文,《走向女权主义诗学》<1979年)和《荒野中的女权主义批评》(1981年)。 在第一篇论文里,肖沃尔特把女权主义批评分成两种类型。第一种类型是把妇女作为读者来考察,肖沃尔特称之为“女权主义批判”(femi-nist critique);第二种类型是把妇女作为作家来考察,肖沃尔特称之为“女性批评”(gynocritics)。“女权主义批判”探讨男作家的作品,肖沃尔特告诉我们,这种类型的批评“从历史的角度出发去探索文学现象的意识形态臆说”。然而,这种批评运用“怀疑论”的方法去研究文学文本,似乎与肖沃尔特第二种类型的批评完全不同,因为在“女性批评”的基本活动中,我们不仅发现了“女性艺术创造的心理动力”和“个别作家作品的研究”,而且还发现了“妇女文学的历史、  相似文献   

13.
<正> 一、强劲的“超越”意识中外古今的文学现象,它有形还是无形的提示人们,作品似乎与作者的性别有关,从题材的范围和显示的某些艺术风格特征,就可以判定此作品出于女性作家,抑或是男性作家之手。然而,这只是就大范围的一般情况而言,而实际上,文学创作是一个十分丰富的领域和广阔的天地,在这个天地里,还有更多的特殊性和复杂性,不能把我们的思维框死,男性作家可以涉猎属于女性作家常写的生活题材,同样的女性作家也可突破  相似文献   

14.
1 海德格尔曾经从哲学角度第一次把人类的生存状态归结为“忧愁”,并且说:“我们飘浮在畏中”。如果去掉其唯心主义成份,倒也吐露了人生的一点真谛。综观中国文学史,从《诗经》里的“变风”、“变雅”开始,历经《离骚》、建安诗歌、唐诗、宋词、明清小说和戏剧,一直到现当代文学,所贯穿的基本感情脉络之一,便是那一种对于无常人生、对于爱情和个人身世,对于国家前途和人民命运的深沉的忧患情绪。作家和诗人们既承受着前代文学中积淀十分丰厚的忧患心理和精神负担,又吸收了所处时代新释放  相似文献   

15.
香港女性文学从50年代萌芽诞生到80年代出现繁花似锦的局面,成就是不容忽视的。由于处在特殊的地域文化和社会制度之下,香港女性文学有着独异的特色。从创作主体看,香港女性作家有不少人是明星(名人)与美女,“明星+美女”的女作家是香港文坛的一大奇特现象;从作品看,香港女性文学往往脱不开“男女之情”的内容,婚恋小说为数不少,主题与人物塑造也有独特之处。  相似文献   

16.
中国现代女性文学的主题呈现不同风格的同时,表现出大体相同的文化趋向,主要在爱情、家庭以及人文关怀三个方面,表现出女性作家的文化趣味和人生关怀。“五四”以来女性作家以父子对立模式表现青年一代对自由爱情的追求,其目的并不在于爱情本身,而更在于通过爱情叙述一个社会化的故事,达到批判封建主义礼教的目的;不同的家庭观念也表现出作家的文化差异和审美趋向;女性文学的人文关怀,是对题材领域的超越,也是对女性意识的超越。  相似文献   

17.
当前,我们的文学研究正在出现新的转机,变革的重要内容之一,就是“给人以主体性地位。”文学的系统论告诉我们,文学活动的全过程涉及到“作者——作品——读者”。从这个整体意义上说,“给人以主体性地位”就包含了三个内容:创造主体的人——作家;文学作品中主体的人——作品中的人物;接受主体的人——读者。也就是说,文学研究中应该对作家、作品中的人物和读者以最大的关注。  相似文献   

18.
西方文论中具有一条着眼于“世界-作家-作品”过程的文学动态存在方式研究的理论路向。古希腊最初的摹仿说从“世界-作品”环节出发讨论文学的动态存在。从亚里士多德到文艺复兴再到浪漫主义,西方文论在突现“作家”主体性的同时,并没有忽视“世界”要素在文学活动过程中的基础性地位。表现主义和精神分析流派对作家主体性深层内涵的揭示,也是在“世界-作家-作品”的文学动态存在框架内进行的。  相似文献   

19.
李清照以具有“女性文学”品格的创作为中国古代文学史增添了些许亮丽。李清照创作的“女性文学”品格主要在两个方向上展开 :一、从个人出发的对女性经验世界的构筑 ;二、以女性视角为基点的对外部世界的介入。总体来说 ,李清照在她生活的时代是独特的也是唯一的 ;李清照对后来女作家的影响是深远的  相似文献   

20.
女性文学的“非女性化”倾向正在成为一种世界性的潮流,从苏联电影中的“女强人”到英美女权主义作家蒂丽·奥尔逊等人的小说,它在遥远的中国也引起了深沉的回声。在新时期的女性文学中,一改过去浓郁抒情、纤柔风格,出现了一种由多维视野的开拓、理性成份的强化、强者气质的渗入等构成的反传统倾向。如何解释它的成因?如何分析它的进程?让我们从文艺社会学的角度进行一次新的探索……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