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诗化与赋化     
在中国古代文学,尤其是封建社会上升时期的文学中,寒士文学是一条主要发展线索。由于寒士阶层反对权贵垄断势力,要求实行开明政治,在文学上也体现为与宫廷文学对立的倾向。战国时代楚国的伟大诗人屈原,虽出身于宫廷,可是他要求举贤授能,反对宫廷贵族的腐朽势力,与所谓“党人”进行殊死的斗争,正是代表了寒士的理想。此后,这便又在宋玉的《九辨》中,一发而为“寒士失职而志不平”的呼喊,于是,环绕着政治和人生的主题,寒士文学形成了抒情言志、慷慨不平和自然流露的鲜明特色,并以其宏大的声势和广  相似文献   

2.
(一) 十九世纪末,朝鲜封建社会孕育着极大的矛盾。甲午农民战争就是这种矛盾的总爆发。一八九四年五月四日,全(?)准在全罗道古阜郡点燃了农民革命的烈火。他宣布:“一日不杀人不伤物;二日忠孝双全,济出安民;三日逐灭倭夷,澄清圣道;四日驱兵入京,尽灭权贵”。“逐灭倭夷”,“驱兵入京,尽灭权贵”成为农民军的大无畏的战斗口号,是标明斗争的反帝反封建性质的。全(?)准指挥的农民军迅速发展。朝鲜南部地区卷进农民革命战争的烈火之中。  相似文献   

3.
黄庭坚是北宋的大诗人。他被誉为宋代“江西诗派”的创始者。历史上曾给予他很高的评价,把他与大诗人苏轼齐名,并称“苏黄”或“苏门学士”.他还以善画、擅书而闻名。与他的文学观、书法观相比,他的政治观、社会观,在当时并不显赫出众,故历来不被黄山谷研究者所重视。今天,为了深入的全面的认识和评价这位历史文化名人,本文对黄庭坚的社会政治观试作肤浅论述.  相似文献   

4.
“一生未遇庸非福,半世能狂亦可哀”.这是清初诗人黄仲则评论他朋友的两句诗。移用于黄自己是再恰当也不过的了。他四岁丧父,艰苦备尝,才华出众。二十四岁在朱筠主持的有当地名流参加的太白楼宴会上,当众赋诗,“年最少,著白夹立日影中,顷刻数百言,十数人皆缀笔,八府士子竞写,一日纸贵”。但不阿权贵,三十五岁的壮年就在贫病交迫中去世。他多才多艺,散文、词、书法、篆刻、画都精,著名诗人洪亮吉、袁枚等均与之为友,甚赞其诗,认为不是才人之诗,也不是学人之诗,而是诗人之诗(万黍维)“乾隆六十年间论诗者推为第一”(包世臣)。他的诗还得到后世很多  相似文献   

5.
千百年来,一提到李白,人们总是不约而同地将他归为诗人,并且给其戴上了一顶顶诗人的桂冠,诸如“诗仙”、“大诗人”、“千古诗人之冠”等等。但是,据笔者对李白生平的研究却发现,李白本人从不愿意将自己定位为一个诗人,更不以自己是一位诗人而引以为荣。李白一向具有远大的政治  相似文献   

6.
人们一般认为李渔“卖赋以糊其口”、率家庭戏班干谒权贵之门“打抽丰”的做法是其品性低劣的表现 ,作者则认为李渔商业化的戏曲人生之路既与他内在的秉性有关 ,也与他的人生历程及他所处时代的政治、经济、文化、地域背景有关 ,他商业化的戏曲创作追求是他仕宦之道破灭后力求改变自身生活状况的一种特殊方式  相似文献   

7.
“二十四友”是西晋惠帝朝“暗主虐后”政治环境下的特殊产物,是强权政治下士人攀附权贵的一个典型。他们是当时热衷政治的代表人物,又都能“著文章”。西晋一朝的文化精神和文学风貌在“二十四友”身上得到了充分体现。  相似文献   

8.
“兴寄”说是唐代重要的诗学理论,它要求诗歌创作抒发诗人的性情,并通过“比兴”表现手法来寄托诗人的政治理想和抱负。杜甫更强调诗人的内在复杂情感与外在景物之间相互交融的关系。杜甫用他的诗歌创作实践了“兴寄”说.即在注重诗歌社会价值的同时,注重诗歌本身的艺术价值,从而形成了“沉郁顿挫”的诗风。《秋兴八首》正是杜甫“沉郁顿挫”...  相似文献   

9.
杜牧(803——852)是晚唐诗坛上一位批判现实主义诗人他的脍炙人口、独具风格的诗作,深为古今读者所喜爱。尤在当世更享有一代声誉可与李商隐齐名,“李杜并称”,又同伟大诗人杜甫媲美,“人号为小杜”,堪称晚唐诗人中的佼佼者,确实是有抱负、有才干、有气节的政治诗人。杜牧的诗歌,大都以政治社会为题材,敢于抨击现实,针砭时弊,无情地揭露了封建  相似文献   

10.
东晋大诗人陶渊明从骨子里喜爱秀丽的田园风光和朴素的农家生活。他最终不为五斗米折腰,决然离开黑暗的官场,走躬耕自给的道路。后世的许多文人纷纷效法陶渊明,一般只是拿出他的姿式,或“心存野人趣”、或“提琴就竹■”、或“负杖阅岩耕”、或“怅然歌式微”等等,追求某方面的喜好。有的继承他的某种精神,宣称“安能摧眉折腰事权贵”。有的暗合他的一些情趣,“与田父野老,相从溪山间,筑室于东坡,自号东坡居士。”有的发扬他的传统,“身杂老农间”、“扶衰业耕桑”。又由于受他的“田园诗”创作的影响,什么《四时田园杂兴六十首…  相似文献   

11.
“永贞革新”失败后,刘禹锡被贬谪朗州十年。他在朗州期间创作了大量的诗文,表现了诗人贬谪后的种种心态。其中主要有三种坚贞,对理想的执着追求;愤懑,对造谣中伤,打击革新人士的权贵表现出极大的愤怒与不屈;豁达,在逆境中不消沉,开朗乐观。  相似文献   

12.
陶渊明(公元365年—427年)是东晋著名的诗人和隐士。钟蝾称他为“古今隐逸诗人之宗”,鲁迅先生说他“是我们中同赫赫有名的大隐”一说到“隐士”,人们就会联想起鲁迅说的另一句话:“隐士和官僚是最接近的。”因而肯定陶渊明是隐士,似乎就等于否定了陶渊明的人格及其作品。一些人也正是用这种政治图解式的报论方法来评价陶渊明的。说他的归隐是逃避现实,激流勇退;是“耻事二姓”的封建愚忠;是“反现实主义诗人”;  相似文献   

13.
高适、岑参主要创作经历在唐玄宗开元和天宝年间.唐玄宗的“开元盛世”是中国封建社会政治、经济、军事、文化发展的顶点,民族的自尊心、自豪感和自信心达到了前所未有的高度。这样一个繁荣昌盛的社会,生活本身就容易激起人们昂扬、奋进的思想感情,人们追求美的生活,美的生活也拥抱着人们.这种社会氛围和思想基础为“盛唐之音”的产生提供了条件.所以唐玄宗在位五十余年中就涌现了十几位大诗人.这一代诗人具有进步的思想和宏伟的抱负,以蓬勃向上、慷慨豪放的感情去讴歌盛唐时代种种激动人心的生活和斗争,所以  相似文献   

14.
魏源(1794—1857)是中国近代著名的启蒙思想家、进步学者和爱国诗人.他处在中国封建社会逐步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转折时期,在政治上积极要求改革时弊,坚决主张抵抗外来侵略;在文学上反对桐城派宣扬的封建“道统”、“文统”,主张面向现实,自抒胸臆.他的诗文大都是感时愤世、经世致用的篇章,特别是诗歌,笔力雄浑,感情激荡,具  相似文献   

15.
白居易是我国唐代著名的大诗人。过去有人认为他是“为民请命”的“儒家”,是“人民的诗人”。这些提法混淆了阶级界限和路线是非,美化了儒家的“仁政”,不符合白居易的思想实际和创作实际。为了深入地开展批林批孔,肃清尊儒反法思潮在文学史研究中的恶劣影响,有必要对自居易的创作和思想的政治倾向作一个认真的分析。  相似文献   

16.
欧阳修是北宋时期的政治家和文学家,是宋初诗文复古革新运动的领袖。苏武说他“论大道似韩愈,论事似陆贽,记事似司马迁,诗赋似李白”。吴充说他“居三朝数十年间,以文章道德,为一世学者宗师”。可见他在北宋文坛上,是一个有地位有影响的人物。他在参加范仲淹为首的政治革新派向保守的权贵集团作斗争的同时,也领导了当时文坛上所进行的诗文复古革新运动,为扫除晚唐和西崑华靡文风,继承与发扬唐  相似文献   

17.
杜甫生活的时代正是中国封建社会又一次发生巨大动荡的时代。当时,唐代社会以安史之知己为转折点,先治后乱,对比鲜明。本文论述了时代对杜甫的影响,使他得以成为一代杰出的伟大诗人。他写出了大量富有爱国思想和同情人民疾苦的不朽诗篇,而被誉为“诗史”,也被后世尊为“诗圣”。  相似文献   

18.
屈原是一位集高贵品质和干练才能于一身,有着长远政治眼光的大诗人。他生活在社会变革、阶级斗争复杂激烈的时代,他的政治理想是要使祖国独立富强,以至统一长期分裂的中国,达到所谓的唐虞三代之治,实现所谓的“美政”。文章主要阐述了屈原的政治理想和战斗精神。  相似文献   

19.
唐求,晚唐活跃于诗坛的蜀中诗人.求成诗纳之于圆瓢,投于江际,任其飘流而存传于世.其诗中最为突出的是他与山人往来,和处士交往的隐逸之乐和自由孤寂之趣.唐求是有理想重节操性耿介的诗人,他虽然隐居山野,四海流寓,穷苦困乏,却始终不向权贵折腰,拒绝王建的政治拉拢和名利诱惑.由于种种原因,历来的唐诗研究者对其关注不够,论者寥寥,然唐求其诗其人确有许多值得研究之处.  相似文献   

20.
苏轼的一生曲折而坎坷,晚年贬窜岭南,是他政治生涯中颇为不幸的一段。在这期间,苏轼虽贫病婴身,居无定所,但仍写了400余首诗。在这些作品中“和陶诗”约占1/3,是我们研究东坡晚年政治态度、思想感情、人生哲理、艺水追求等方面的重要资料。本文拟对“和陶诗”的思想内涵和艺术风格作些探索,并进而寻究“和陶诗”出现的政治气侯和社会背景,诗人特定的内心活动与特殊的艺术追求,这对全面而深入地研究苏轼或许不无裨益。谬误之处,识者匡之。 一 苏轼最初写“和陶诗”是他在扬州知军州任时,据诗人所述是“饮酒过午,辄罢。客去,解衣盘礴,终日欢不足而适有余”之际,但他真正“尽和陶诗”,却在贬岭南后。这些“和陶诗”内容十分复杂,涉及面也很广泛,把握起来难度较大;倘换一角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