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43 毫秒
1.
在<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中,马克思将"异化"运用到了社会经济生活领域,将异化劳动作为手稿的中心概念,并采用了历史审视的新视野,集中提出了他的异化劳动观:劳动者与其劳动产品相异化:劳动者与其生产活动本身相异化;劳动者与"类本质"相异化;人与人相异化.马克思的这一观点是超越前人的,他认为,共产主义是扬弃异化之后人性复归的社会,是人跟自然之间矛盾的真正解决,又是人与人之间矛盾的真正解决.但要实现共产主义必须扬弃劳动的异化.只有如此,人才能将自己从利己主义的片面的占有欲中解放出来,获得自己本质的一切内在的丰富性,得到全面的发展.  相似文献   

2.
《东岳论丛》2016,(7):19-25
自由是人的最高理念,更是人的生存状态。自由不是价值,而是价值的前提。马克思的自由是劳动的自由,马克思批判资本的自由,批判资本主义社会中的劳动异化自由,而颂扬的是劳动的自由,马克思肯定劳动的积极性,批判劳动的消极性,主张积极劳动和消极劳动的统一,劳动者有劳动的权利自由,劳动也必须体现的是劳动者的存在自由,马克思的劳动自由是能力自由和权利自由的统一。  相似文献   

3.
按劳分配具有“资产阶级权利性质”,是马克思在《哥达纲领批判》中提出的重要观点。马克思从资产阶级权利的本原、实质与特征以及消除三个方面构建了资产阶级权利思想;通过批判按劳分配默认“天赋人权”,说明权利是历史、社会的产物;通过对异化劳动以及剩余价值的分析,揭示了资产阶级权利的本质,突出其“形式上平等实质上不平等”的特征;通过对社会历史不同发展阶段劳动形态的考察,得出按劳分配的“资产阶级权利性质”需要通过自由劳动来消除,最终实现人的自由全面发展。同时,马克思的“资产阶级权利”思想遵循着马克思主义整体性的逻辑。  相似文献   

4.
劳动权利是基本人权的重要内容,是人的一项生存权利,各国宪法对公民的劳动权利从享有到保护都有具体规定.农业户口不能影响农民工作为《宪法》和《劳动法》上劳动者的身份.与城市劳动者一样,农民工享有平等的劳动权利,并且应该得到国家的平等保护,即在劳动法律面前人人平等,在实现劳动权利方面禁止不合理差别存在.分析农民工平等劳动权利中涉及的劳动者资格的法律依据、劳动权利内容、平等劳动权利的含义等法律问题,既可以推动农民工平等劳动权利的实现,也可以促进农民工劳动者与非农民工劳动者之间在实现劳动权利方面的和谐发展.  相似文献   

5.
管理劳动是人们社会实践的一种形式,是"社会结合劳动"发展的结果.随着人类生产劳动社会化程度的不断提高,管理劳动的内容也越来越复杂,形式越来越多样.在当代社会化大生产条件下,管理劳动已成为人们的一种重要社会实践活动.企业管理是管理劳动的一种形式,它是指人们通过一定管理手段的使用,对企业的生产经营活动进行科学决策、计划、组织、指挥、监督和控制,以保证企业生产经营过程的顺利进行,取得最好的社会经济效益.在企业管理劳动中,产生了不同于一般直接物质生产劳动者的特殊劳动者——企业管理劳动者,同时也产生了这种劳动的特殊  相似文献   

6.
基于"劳动权本位"思想,本文所谈论的"权利",仅指劳动合同中劳动者一方享有的权利,包括直接依据书面劳动合同或"事实劳动关系"而产生的权利,以及在劳动合同订立过程中或劳动合同终止后的有关权利(以下简称劳动者的合同权利);所谈论的"权利观",亦指围绕劳动者的合同权利这一核心问题所生成的学说和观念.在当前起草<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合同法>(以下简称<劳动合同法>)的过程中,探讨劳动合同法的权利观问题,意义非同寻常.因为无论是该法的立法宗旨和基本原则,抑或是劳动合同的各项具体制度、规则及其价值取向,无不与该法的权利观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7.
人类历史上最早的所有权就是通过生产劳动而自然享有并使用他们所创造的物质财富的所有权.起初劳动所有权是劳动者集体因其劳动而享有的集体对于其劳动成果的占有支配权和享有享受权力,脱离集体所有权的个人所有观念得不到大家承认,因而也就不存在与集体公共所有相分离的个人所有权问题.财产所有权是与劳动所有权相联系而产生的一种权力,但它们在历史上由于个人关系的演变又有着一定的区别,只有在私有制社会才有个人所有权与劳动所有权相分离的现象存在.资本主义社会就是一个资本主义占有规律取代劳动者劳动所有权规律的社会,是资产阶级的个人所有权取代和消灭劳动者个人所有权和劳动所有权的社会.而在共产主义社会制度取代资本主义的低级阶段的社会主义社会,才通过对生产资料私有制的“否定的否定”确立和实现了劳动者共同占有生产资料和剩余劳动成果、在个人收入方面实行按劳分配、劳动者合法享有不可剥夺的劳动所有权和个人所有权之权利.马克思的“重建个人所有制”就是根据历史发展的辩证法在这种意义上来讲的.  相似文献   

8.
按劳分配的正义性与局限性及其资产阶级权利问题是长期困扰中国经济学界的历史难题,传统研究忽视了按劳分配在历史演进中的动态性,片面地强调它的正义性或局限性的某一方面,从而使对它的取舍陷入两难。文章从差异性正义与同一性正义的统一性与层次性入手,根据马克思的一般权利与历史权利范畴得出了新的结论:按劳分配的正义性在于它对个人劳动及劳动能力差异的尊重符合尚处于物质适度匮乏状况的社会主义社会的差异性正义,其局限性在于资产阶级权利对个人劳动能力差异的维护有违人类的同一性正义。而等量劳动相交换的资产阶级权利的消亡不能依赖于生产关系的频繁变动,只能依靠物质的极大丰富所导致的价值规律的消亡。因此,人与人之间劳动及劳动能力的差异就成为人类经济学意义上最后的差异,而资产阶级权利就成为人类经济学意义上最后的特权。  相似文献   

9.
<正> 国有企业实行股份制,是企业改革的必然选择,本文想就国有企业如何顺利地实现股份制,又尽量减少不必要的代价问题,谈谈自己的看法.一、实现的目标现代股份制是在生产力和社会化得到极大发展的条件下产生的,它与现代发达商品经济相联系.在现代股份制中,董事会成员并不—定是股东(有的也是股东),他们是一群具有专业技术和知识的企业家.股东并不完全是按投资的份额对企业重大决策行使决策权,在这里,决策权与股权相分离.所以其基本目标,是追求企业最大经济效益和财产增值并让财产所有者获得更多的收益,不断壮大企业实力,企图在同行业占据垄断地位.马克思曾经把人类的历史看作是人的个体发展史.人和生产资料的结合状况,是生产关系的基本状况,也是人的个体发展的基本状况.如果我们撇开各种社会形态中劳动者的社会觉悟和劳动性质不论,人类经济实践已表明,调动劳动者生产积极性的根本途径在于劳动者能与生产资料的直接结合,并且这种结合越是紧密,劳动者的积极性越是易于得到充分发挥.在资本主义社会企业里,资本家的积极性和责  相似文献   

10.
异化理论是许多西方思想家认识社会的重要武器,以"异化劳动"为基点,马克思对西方资本主义社会和许多重大理论问题作出了精辟的分析,开拓了其后来理论研究的正确方向.西方马克思主义者沿着"异化"分析的理路继续前进,从多层面对当代资本主义社会进行了无情的批判.  相似文献   

11.
关于生产力中的人的因素,流行的观点通常只满足于这样一种解释:它是指具有一定生产经验和劳动技能的劳动者.我认为,这种理解带有片面性.全面地、正确地认识生产力中的人的因素,应当把劳动者的生产积极性包括其中.劳动者是生产力中最富有活力的重要因素.在实际的生产过程中,人不仅要支出一定的体力和智力,不仅要具备一定的生产经验和劳动技能,而且还要有起动和发挥这种体力和智力、生产经验和劳动技能的生产积极性.只有将生产资料同具有生产积极性的劳动力相结合,才能点燃沉睡于生产资料中的活力,形成现实的生产过程.实践证明,任何形式的生产,都无不渗透着或体现着劳动者的生产积  相似文献   

12.
马克思异化劳动理论的最大阙失是对异化劳动具有的人道性缺乏足够的认识,因此对其进行扬弃是必然的。从劳动的历史形态发展看,异化劳动并非没有任何人道性,否则就无法认识商品经济相对于自然经济,资本主义社会相对于前资本主义社会的人道性。异化劳动存在的基础是私有财产,不顾条件地废除一切私有财产会导致更大的不人道。在私有财产还存在的情况下,异化劳动依然有其人道性。从异化劳动一般含义与异化劳动的类型看,判断异化劳动人道与否要根据劳动者意志的性质进行具体分析。  相似文献   

13.
对"身体"的关注有着深远的知识论传统,"身体"是全部感性经验的基础,作为一种社会构造物,"身体"是社会过程内在化的载体。马克思明确提出了资本主义条件下的"身体生产理论",并为辩证地理解身体实践提供了丰富的概念体系。这些概念分为三类:一是"劳动者"与"劳动力",马克思将二者的区分作为身体探讨的逻辑起点;二是"异化劳动",马克思呈现了"异化劳动"下的身体困境,这种身体困境体现为身体的四重境遇:"被动的身体"、"分裂的身体"、"被剥夺的身体"和"匮乏的身体";三是"可变资本",马克思将雇佣工人的身体生产纳入到可变资本的循环中,劳动者在可变资本循环中的角色在"交换者"、"生产者"和"消费者"中转换。哈维将政治身体的生产作为理解当代身体实践的重要方面,并尝试呈现当代身体政治的历史地理性:当代知识论层面的身体转向不仅是"复兴",更是"重建",这种身体实践是与全球化进程并行的,并与新左派的政治行动深刻关联在一起,呈现了一种替代性方案的可能性。此外,当代身体实践与生态话语交织在一起,尝试在更大的范围内建构人与自然的和谐共生,以及在这种共生中推进身体实践的丰富性。  相似文献   

14.
自由时间概念是马克思政治经济学中的重要组成部分,最早在其《博士论文》中被提出。随着马克思历史唯物主义的形成,对自由时间概念辨析贯穿了马克思毕生的思想轨迹,并最后在《资本论》中进行了系统阐述。自由时间产生于剩余劳动所消耗的时间,对自由时间的把握是人类自由发展的前提。然而在资本主义条件下,无产阶级创造的自由时间却被资产阶级占有了,社会进步的成果也因此被资产阶级窃取了。在不断地斗争中,无产阶级似乎拥有了自由时间,同一时间而陷入到"产消合一"劳动中,消耗剩余劳动时间产生的信息和劳动力价值增殖以自由时间的形式再次被资本无偿占有,产消合一者也失去自由时间而陷入劳动异化之中。因此,必须要扬弃劳动异化,让劳动者整体重新掌握自己创造的自由时间,实现全体劳动者的解放和自由发展。  相似文献   

15.
马克思早期奠定了"人的发展"的思想主线,提出人的本质、劳动异化与异化劳动向人的复归的人类发展基本进程。《资本论》将这种哲学思辨具体化为科学理论,将转化为资本的剩余价值作为异化劳动的现实形态,而异化劳动向人自身的复归的实现途径则成为当代马克思主义的理论主题。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特别是科学发展观)是马克思剩余价值学说在新时代的伟大理论创新。资本主义剥削制度主要不在于对剩余价值的分割,而在于使被分割的剩余价值转化为支配与奴役劳动者的异化力量。把异化劳动作为资本主义剥削的本质,从而把剩余价值向人自身的复归作为"消灭剥削"的途径,正是科学发展观的哲学内涵。科学发展观于是成为实现邓小平所指出的社会主义本质的必由之路,"三个代表"则是实施科学发展观的前提条件,它们共同构筑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  相似文献   

16.
焦佩锋 《理论界》2009,(10):98-99
<巴黎手稿>表现出马克思为创立新的世界观而开始将各种材料加以汇聚,其中关于私有财产与异化劳动的论述占据了文章很大篇幅.马克思指出,无论是重农主义还是重商主义,乃至亚当·斯密的自由经济理论,这些资产阶级的国民经济学无一例外地漠视了对资本主义条件下劳动的本质性说明,他们无视"异化劳动"这个严峻的现实,只是满足于抽象的经济学规律.马克思批判的超越了他们的理论,最终提出了扬弃异化劳动,展开政治经济学批判,实践共产主义的伟大构想.  相似文献   

17.
张一兵 《河北学刊》2012,32(3):6-13
在1844年以前,赫斯将"资产阶级社会"称为"金钱贵族制",并把费尔巴哈对宗教批判的人本主义异化史观直接运用到对现实资产阶级社会的批判中来,提出了所谓货币是人的交往类本质的异化的观点。在他看来,正是这个颠倒的金钱世界,造成了更加普遍的剥削和奴隶制。而在后来的研究中,赫斯开始关注现实中的劳动,但并未用哲学人本主义的逻辑来描述资产阶级社会中的劳动状态,而是使用了比较准确和实证的概念:雇佣劳动和奴隶劳动。  相似文献   

18.
关于人力资本产权定义的几个问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盛乐  黎洁 《学术论坛》2001,(5):64-66
人力资本产权受到某种制度的外部限制时,会形成人力资本产权的残缺而不能充分行使,直接影响劳动力所有者的劳动积极性,进而影响到企业的经济效率.劳动者应对自身权利进行边际替代调整,以实现个人效用享受的等值性.  相似文献   

19.
张媛  许成安 《江汉论坛》2022,(12):13-19
信息技术与生产劳动的结合必然会带来新的颠覆性革命,以信息技术为载体的数字劳动正在不断地改写着资本主义生产方式。以数字资本为载体的数字劳动也是驱动数字资本增值的动力,并在全球范围内构建了数字劳动的治理体系。资本主义制度下的数字劳动背后隐藏着深刻的符码逻辑和物化逻辑,被技术拜物教捆绑的数字劳动者在主体性发展方面陷入能动式微、发展失衡和建构混乱的困境。将数字劳动者置于资本主义体系中可以发现,数字劳动者只有彻底脱离异化和剥削,回归到以劳动为第一目的、以交往为第一需要的主体发展状态中,才能真正实现对个人本质的全部占有。对资本主义条件下数字劳动的批判并不意味着拒绝数字技术所引发的科技革新和社会进步,而是在广泛运用数字技术的基础上克服数字劳动者的异化状态,充分促进劳动者的主体性发展。  相似文献   

20.
劳动关系是企业内部关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它对企业制度、机制的形成和企业行为有重大影响。处理好劳动关系的核心是明确劳动者在企业生产经营中的地位,更好地发挥其主体作用。当前理顺国有企业内部劳动关系应主要做到;要高度重视劳动关系问题,从宏观、微观角度充分认识理顺劳动关系的重大意义;要进一步明确国有企业劳动者的权利,井真正落实;要囊好地发挥工会在维护职工权益方面的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