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杨剑龙 《江汉论坛》2007,5(9):82-87
人类的历史是人类本性不断改变的历史,是人类不断认识自己的历史.作为以人为本的文学,正是以形象来反映记载人类不断改变与不断认识的历史,在文学史的记载中蕴涵着人性思想的发展变化.与中国20世纪文学从最初的开放到走向封闭、到回归开放的轨迹相似,中国20世纪文学发展过程中,对于人性的呼唤与认识也几乎呈现出一种"U"形轨迹.  相似文献   

2.
开放论何以可能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自近代地理大发现 ,近代科学技术革命以来 ,世界由封闭走向开放。资本主义在开放世界中大踏步发展 ,而封建主义在封闭世界中走向灭亡。在开放与封闭的对峙中 ,出现了历史上称之为“李约瑟难题”的历史现象 ,强大的中华帝国在自设的封闭中走向没落。 2 0世纪诞生了人类历史上崭新的社会形态———社会主义 ,经过几十年与资本主义的较量 ,到 2 0世纪 70— 80年代 ,社会主义国家普遍兴起了改革浪潮 ,社会主义必须进入开放世界体系中。社会主义必须学习与创新世界上一切先进的科学技术、管理技术以及人文、社科思想理论。近代以来的社会就是一个…  相似文献   

3.
“现在的世界是开放的世界”──从普遍联系到矛盾的同一性邓小平开放思想的形成和发展,是对世界历史和时代条件深刻反思的结果,是以普遍联系观点与矛盾同一性观点为哲学基础的。人类社会已有漫长的历史,但直到资本主义社会以前,人类社会基本上是以“民族历史”的方式存在着,各民族的经济、政治、文化是在封闭的体系中运动、发展,民族之间的有限交往虽然对民族的发展起着一定的影响,但这种影响微不足道。到了资本主义时代,“资产阶级,由于开拓了世界市场,使一切国家的生产和消费都成为世界性的了。”(《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1…  相似文献   

4.
在改革开放这近一个世纪以来在中国发生的第三次伟大革命中,中国积极迎接和应对经济全球化带来的机遇与挑战,充分发挥改革与开放的双轮驱动作用,实现了从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体制到充满活力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伟大历史转折,实现了从封闭半封闭到全方位开放的伟大历史转折,取得了经济持续高速增长、综合国力大幅提升、人民生活不断改善的巨大成就,向世人展现了一幅中华民族复兴图强、人民生活脱贫致富的美丽画卷.  相似文献   

5.
人类历史领域是有别于自然规律的自由王国,其特征是世界性、未来前瞻性和开放性.因此,历史哲学断不是如同中国文化那样停留在封闭的自然民族状态,而是进入开放的面向未来的历史和自由的视野.自由的历史领域以人为本,而在必然的自然领域,人却是手段.自然和历史,民族和世界,既往和未来,封闭和开放,必然和自由,是两个分离的领域.自然界没有历史和自由,历史中也没有必然.历史同自然脱离,形成逐渐向上却充满艰辛的道路.民族的概念从属于自然,而不是从属于历史.越是民族的,就越是自然的;越是历史的,就越是世界的.  相似文献   

6.
涂岩 《理论界》2010,(3):191-193
封闭性社会和开放性社会是指社会交往的程度和状况。人类社会从封闭状态走向开放状态的过程是以生产力的发展为基础的占有关系、交换关系以及人本身的综合发展过程。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后,世界发展进入了一个新的历史时期,和平与发展成为世界的共同主题,中国社会发展步入了"新时代",在追赶现代性实现现代化的康庄大道上也在实现着中国社会由封闭到开放,由开放到更加开放的历史过程。  相似文献   

7.
社会开放的大潮涌向世界每一个角落.面对这大潮,理论家在积极探索. 当代西方著名批判理性主义哲学家波普尔考察了人类社会的发展史,他把人类社会划分为两种基本状态,即开放社会与封闭社会.我国理论界对社会的开放问题也做了许多研究,但大都从历史经验上、具体环节上论证我党开放政策的合理性.这无疑是必要的,但这只是开放问题的元素论、原子论.为了克服开放的理论研究这个相当薄弱的环节,更深刻说明社会发展的动因和客观规律,有必要从哲学理论高度把社会开放作为历  相似文献   

8.
吴大锟在《理论信息报》1987年8月3日第110期如上题目的小短文中指出:改革与开放是一件事情的两个方面.要改革就得打破过去那些“封闭”社会的做法,也就必须开放;但要开放,如不把过去那一套“封闭”社会的做法首先改革掉,也就很难开放。但现在,从理论工作上看,阐明改革的理论问题的比较多,阐明开放的  相似文献   

9.
一、中国近代现代改革开放的艰难历程 中国近代与现代的历史是改革与反改革、开放与反开放的历史。 1840年,清朝封闭的国门虽然被坚船利炮打开,但是中国仍然有一股超强的力量试图闭关锁国,致使一百多年来,中国的国门时开时闭,中国人民的命运时沉时浮——太平天国虽然引进了洋教,但总体上仍然排外;  相似文献   

10.
人类历史领域是有别于自然规律的自由王国,其特征是世界性、未来前瞻性和开放性。因此,历史哲学断不是如同中国文化那样停留在封闭的自然民族状态,而是进入开放的面向未来的历史和自由的视野。自由的历史领域以人为本,而在必然的自然领域,人却是手段。自然和历史,民族和世界,既往和未来,封闭和开放,必然和自由,是两个分离的领域。自然界没有历史和自由,历史中也没有必然。历史同自然脱离,形成逐渐向上却充满艰辛的道路。民族的概念从属于自然,而不是从属于历史。越是民族的,就越是自然的;越是历史的,就越是世界的。  相似文献   

11.
人类历史领域是有别于自然规律的自由王国,其特征是世界性、未来前瞻性和开放性。因此,历史哲学断不是如同封建中国文化那样停留在封闭的农耕自然民族状态,而是进入开放的面向未来的历史和自由的视野。自由的历史领域以人为本,而在必然的自然领域,人却是手段。自然和历史,民族和世界,既往和未来,封闭和开放,必然和自由,是两个分离的领域。自然界没有历史和自由,历史中也没有必然。历史同自然脱离,形成逐渐向上却充满自由的道路。民族的概念从属于自然,而不是从属于历史。越是民族的,就越是自然的;越是历史的,就越是世界的。  相似文献   

12.
改革开放与中华民族凝聚力李宁目前,我国所进行的改革开放就其引起的社会变革的广度和深度来说,是一场新的社会革命,它的实质和目标就是以开放代替封闭,从根本上改革束缚我国生产力发展的经济、政治等各方面体制,建立起充满生机和活力的社会主义的新体制,以最大限度...  相似文献   

13.
一、中国近代现代改革开放的艰难历程 中国近代与现代的历史是改革与反改革、开放与反开放的历史.1840年,清朝封闭的国门虽然被坚船利炮打开,但是中国仍然有一股超强的力量试图闭关锁国,致使一百多年来,中国的国门时开时闭,中国人民的命运时沉时浮——太平天国虽然引进了洋教,但总体上仍然排外;第二次鸦片战争,爱国与愚昧并存;洋务运动,试图微启国门,进行经济领域的开放,但不进行政治领域的改革,直到甲午战争宣告了这种机会主义开放的失败:1898年戊戌变法,试图进行政治体制改革,但被腐朽的清朝统治者镇压了;1899~1900年义和团运动扶清灭洋.要消灭一切西方科学文明在中国的痕迹,拔电杆,毁铁路,烧学校,同时为慈禧太后所利用,杀戮全国各地的维新志士和主张向西方学习的人.  相似文献   

14.
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一定会实现,这种自信不是一时心血来潮的感情用事,更不是热情的空想。理性分析其理由,站在历史和世界高度看待中国梦,我们就会获得这种远见卓识。当代中国改革的不断深化和开放的不断扩大、中华民族的民族意识的高度自觉、中国人民的勤劳智慧、中华民族光辉灿烂而又源远流长的历史传统、当代中国发展一日千里的趋势,都共同昭示着中国梦必将实现。  相似文献   

15.
<正> (一)我国的全面改革正在日益深化。十年来的改革实践表明,改革与对外开放是紧密相关、相辅相成的,与全方位改革相对应的必然是全方位开放。从我国过去的宏观社会结构来看,所谓改革,就是要打破传统的长期自我封闭的“大一统”社会体系,使社会整体结构的发展走向开放化,从而焕发出蓬勃活力;从现代化建设的角度来考察,所谓改革,就是要通过社会体制的一系列变革,使我国的社会经济、政治和文化发展跟上世界现代化的步伐,从而使我国走向世界,走问世界化。改革内含着开放,开放意味着改革。从改革与开放的内在关联着眼,深化改革就是要使我国的社会发展由封闭、半封闭而导向全面开放,开放  相似文献   

16.
<正> 当今的世界是一个开放的世界,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顺利发展,离不开对内、对外的全面开放.那么,如何正确认识人类社会从封闭状态向开放状态演进的历史过程和规律?如何理解与开放社会相适应的开放观念?如何制定符合世界发展趋势的开放政策?等等,对于这些问题,《社会开放学引论》(李恒瑞主编,广东人民出版社出版)给我们提出了一些颇具新意的解答,该书以马克思主义的社会开放观为指导,联系我国的开放实践,对社会开放学的性质、特点、内容、作用及其理论构架的各个方面,作了系统、全面的探究,是我国的理论工作者研究现实问题的一个新成果,具有较高的学术价值和现实意义.综观全书,有以下几个主要特点.  相似文献   

17.
从哲学上看,解决矛盾的方式与事物发展的方式是一致的.矛盾分为斗争性为主的矛盾和同一性为主的矛盾.前一种矛盾以零和方式解决,相应的发展方式是对抗发展;后一种矛盾以共赢方式解决,相应的发展方式是和谐发展.两种发展方式分别有其相应的历史背景和历史条件.随着时代的发展和历史条件的变化,当今人类社会同一性为主的矛盾的数量和作用日益超过斗争性为主的矛盾,人类解决矛盾的方式正在由零和方式向共赢方式转变,发展方式正在由对抗发展转向和谐发展.  相似文献   

18.
历史主客体矛盾是社会基本矛盾、社会历史规律的深刻根源。人类社会的发展、社会形态的更替、社会基本矛盾的运动都是建立在社会历史主客体矛盾这一根本线索之上的。研究人类社会发展 ,必须以历史主客体矛盾为基础  相似文献   

19.
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是中国社会主义处于深刻危机之际召开的一次重要会议 ,它的召开 ,使中国由以阶级斗争为纲转到以经济建设为中心 ,从封闭半封闭转向开放 ,从固守成规转到全面改革 ,从此 ,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成为我国的主旋律。十一届三中全会是当代中国社会主义建设历史的重要界标  相似文献   

20.
开放作为资本操控文化的起点,既是资本增殖的手段,也是文化维系的根本。但表层的开放背后隐藏着深层的封闭,这是资本文化逻辑更为本质的向度。封闭性形成以资本为主导的文化利益闭环,加剧异质文化间的断裂,促使“超文化”生成,使文化呈现出生产的非需求性、交换的非平等性、分配的非均衡性和消费的非自主性,强化资本的权力。开放走向人化而封闭导致物化。人文精神与科学理性的矛盾,解放与奴役、自由与束缚的矛盾,社会关系优化与退化的矛盾,都强化了资本宰制下人化和物化的界分。在宏观上把握文化开放与封闭间的张力,中观上注重文化建设中人文精神的养成,微观上将家庭关系作为生成社会关系完整性的基础,有助于驾驭进而超越资本的文化逻辑。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