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证券日内价格的涨跌幅限制是抑制市场过度波动最常见的手段之一.磁力效应和冷却效应何者占主导则是该政策争论的焦点.文中提出了一个检验证券市场磁力效应存在性的计量模型,并利用中国证券市场的日内高频交易数据进行了实证分析.研究结果发现了在达到涨停过程中磁力效应存在的证据,而在跌停过程中磁力效应并不明显.在实证的基础上,文中建议适当放宽涨停限制范围,采用涨停限制和跌停限制不对称的方法来提高该交易机制的市场作用.  相似文献   

2.
退市监管与应计异象   总被引:17,自引:0,他引:17  
本文研究发现在中国证券市场并不存在应计异象,即不存在对会计应计的过度反应。但是本文发现这并非市场对会计应计进行了正确定价,而是由于亏损公司的洗大澡行为造成的,因为这一行为降低了亏损公司当期的会计应计,造成利用Sloan(1996)套利策略买入了过多的亏损公司,从而无法获得超额回报,但是当控制亏损后,中国证券市场表现出显著的应计异象。因此全样本下无法发现市场对应计的过度反应并非投资者的定价正确而是由于独特的退市监管制度。本文的证据表明检验中国证券市场的有效性,不能仅仅从投资者行为入手,而应充分考虑到公司层面的制度背景。  相似文献   

3.
基于公司年报披露的交易量与信息不对称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资本市场中,信息的经济意义表现得最为突出,主导这个结果的关键因素是上市公司的信息披露与投资者对上市公司的估价之间存在着较大程度的关联性.定期报告作为市场中非常重要的信息来源,其披露的盈余信息应是投资者最关注的信息,以公司年报信息披露为事件,研究了交易量对于年报披露事件的反应以及超常交易量与信息不对称指标的关系.实证研究表明,与国外发达市场不同,在年报披露前,中国证券市场上的股票交易量不减反增,而且在信息不对称的情况下继续交易,投资者并没有选择延迟交易以降低风险,这说明中国股票市场上的投资者并不理性.  相似文献   

4.
沪深股票市场过度反应效应研究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李诗林  李扬 《管理评论》2003,15(6):28-35
行为金融的相关研究认为证券市场投资者存在各种认知偏差,从而导致对近期信息的过度反应。本文根据沪深股票市场过去6至36个月不同时间长度的表现,考察前期表现最好的“赢组合”与前期表现最差的“输组合”在未来各月份的相对表现的变化,以验证沪深A股市场是否存在过度反应效应。经验研究结果表明;在6个月以内,市场总体呈维持原有相对强弱状态;当时间跨度在1年以上时,市场表现出过度反应的效应。在市场中,采用“买入输组合卖出赢组合”的交易策略,根据1至3年的滞后期与持有期可以获得年均6%—14%的套利收益。  相似文献   

5.
A、B股证券市场盈余信息价值的实证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中国证券市场在复杂的历史背景下形成了A、B、H股市场并存的特殊市场分割体制,对这一问题的研究具有重要的学术价值和现实意义。本文尝试从信息有效性角度研究我国证券市场分割,文章首先通过比较双重上市公司股价和成交量对不同会计标准的盈余信息的反应,发现了A、B股市场在信息传递、信息评价、信息反应模式上的确存在有效性差异,最后分析了造成信息有效性差异的原因并提出了相应的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6.
有效市场假说隐含了一个重要的假设前提:市场是如此有效,以至于任何新发生的信息事件,都能在瞬间传播到市场的各个角落,并且市场在同一瞬间就能对该信息做出理性、“正确”的反应,使证券价格在信息事件发生后立即达到了新的均衡.这个假设在现实的资本市场中是根本不存在的,因为信息的传播和市场对信息的反应都要有个过程.为了对有效市场假说进行改进,也便于对证券市场效率进行数量化度量,提出了弹簧振子理论,该理论将有效市场理论框架下的随机游走模型的检验由一阶深化到二阶;在弹簧振子理论下,可以用同一个方程统一表述弱有效市场和次强有效市场的证券价格波动,而且可更好地解释股市中的“过度反应”、“不足反应”等现象,以及在无信息情况下股市突然出现的“井喷”和“崩盘”现象.  相似文献   

7.
中国股市中信息反应模式的实证分析   总被引:15,自引:0,他引:15  
本文在Hong和Stein(1999)信息扩散假说的基础上,集中研究中国股票市场中的短期反应不足和过度反应。实证结果表明中国股票市场对不同类型的信息有不同的反应方式。对于影响所有股票的收益率的宏观经济变化、行业相关政策变动等市场共同信息,股票的收益率存在过度反应现象;对于公司层面上的个股特定信息,股票的收益率存在明显反应不足。同时投资者对正面信息与负面信息的反应模式也有截然的区别,投资者对正面市场信息(利好)存在明显的过度反应,故在市场利好信息到达时,采用反向策略更为有利;由于投资者惜售的“处置效应”的影响,导致对市场利空信息的反应不足,在较短期内尤为明显。  相似文献   

8.
随着我国证券市场的不断完善,盈余管理成为会计理论界和证券监管部门普遍关注的问题.本文从不同角度分析了盈余管理存在的不可避免性和适度盈余管理的有益作用,并提出对过度盈余管理的规范对策.  相似文献   

9.
2007年在美国开始爆发的次贷危机至今已蔓延为全球性金融危机,世界各国和地区证券市场均受到了不同程度的影响.本文对近年来,特别是这一轮金融危机下中国内地、香港以及美国三地证券市场的信息传递效应进行了比较分析.研究结果表明,2003年以后三地证券市场的联动关系得到加强,它们之间存在长期协整关系;美国证券市场与中国内地和香港证券市场均存在Granger因果关系.同时,本文还通过事件研究法检验得出结论:中国内地证券市场对金融危机信息的反应能力和吸收信息的能力都不及香港和美国证券市场.究其原因,主要是中国内地证券市场发展尚不成熟,投资者自身素质还有待提升.  相似文献   

10.
市场有效性是一个资本市场健全发展的主要标志,而过度反应是进行市场有效性研究的一种最优方法之一.本文则对由于ST公告这一事件所导致的市场价格异常进行研究.通过实证分析,得出中国股票市场存在过度反应,即市场是非有效的.这一研究有助于深化人们对股票价格变化原因的认识,同时也有助于投资者进行投资组合决策分析.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