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从国家、市场和社会的角度看,英国、德国、美国的社会保障制度各具特色英国突出国家责任;德国倚重于国家和社会;美国重视发挥社会和市场的功能.比较分析三国制度的优劣,对中国构建社会保障制度具有三点启示,即坚持公平优先、兼顾效率的原则,突出权利和义务的对应性,加强第三部门.  相似文献   

2.
建设与经济发展水平相适宜的社会保障体系,关键要处理好公平与效率的关系。针对我国社会保障立法滞后、统筹层次较低等问题,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坚持公平与效率统一的原则,在制度设计上优先考虑公平,加强农村社会保障体制建设,建立统一协调的社会保障制度。  相似文献   

3.
经济自由主义强调效率,社会保障制度保障公平。如何实现公平与效率之间的协调,是我们必须面对并积极解决的难题。能否取得效率与公平之间的平衡,是能否实现社会稳定和谐发展的重要条件。回顾并总结经济自由主义思潮与社会保障制度的发展历程和相互关系,对于完善我国社会保障制度的建设与促进社会和谐发展有着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4.
英国贝弗里奇著名的《贝弗里奇报告———社会保险与相关服务》,为英国社会保障制度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并给世界指明了一条新的福利道路即福利国家模式。党的十七大明确指出要实现老有所养的战略目标,而我国当代养老保险制度尚存不足。贝弗里奇福利国家思想对于我国养老保险制度改革的启示在于:以行政统一管理为基础建设城乡统筹一体化的养老保险制度,坚持公平建制理念兼发挥效率作用,坚持政府主导地位并鼓励社会合作,落实新型农村养老保险使农民老有所养,建立老年护理保险制度,全方位提高老年人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5.
公平与效率是财政分配的重要政策目标。文章旨在通过负所得税制度的研究 ,即实现所得税制度与社会保障制度、社会福利制度的融合 ,达成公平与效率的最佳结合点 ,也即以多少效率换取公平是满足的 ,采取何种收入再分配方式使效率损失较小  相似文献   

6.
本文从公平与效率的辩证关系角度来讨论我国收入差距问题.收入差距是公平的表现形式,公平决定效率,效率反作用公平.转型期的中国社会对于缩小我国的收入差距、实现社会公平的诉求越来越迫切.因此,通过发展城乡经济、强调政府二次分配职能和进一步完善社会保障制度等措施是缩小收入差距,实现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要途径.  相似文献   

7.
当前我国社会保障制度很不完善公平性较差、责任不明确、法制建设严重滞后、相关政策的协调性差等,为此应当作好长远规划,综合配套,并从以下几方面进行改革建立公平与效率的平衡机制;社会保障制度的责任分担机制;社会保障制度的立法保障机制;社会保障制度与相关政策的协调机制.  相似文献   

8.
我国社会保障立法原则的理论探讨   总被引:17,自引:0,他引:17  
市场经济条件下,完善的社会保障制度尤显重要,对此人们必须有正确的认识.在制度构建过程中坚持"低水平、广覆盖、多层次、双方负担、统账结合"的基本方针和保障人权,满足社会成员基本生活需求;对公民实行普遍的社会保障;社会保障的范围和标准与经济发展水平相适应;公平与效率相结合;城乡有别的原则.  相似文献   

9.
上世纪八十年代以来,适应市场经济体制改革的需要,我国制定了一系列社会保障行政法规和部 门规章,初步建立起了责任分担、社会化、多层次的新型的社会保障体系。但社会保障法律制度 缺乏整体统一性,讲求效率公平不足,立法层次低,权威性、稳定性不够,责任划分欠合理。健全 社会保障法律制度是事关全局的大事,应确立社会保障是公民生存权的理念,以公平为首要原 则,强调国家的主导作用与责任,合理规划,分步实施,加紧制定统一的《社会保险法》,并注重相 关法律部门的协调配合。  相似文献   

10.
马克思主义的哲学思维方式与价值观,为公平与效率的统一奠定了基础。马克思主义创始人把效率与公平的统一看作是社会革命条件下的社会平等问题,实现社会平等的途径是阶级斗争和社会革命。"新经济政策"突破了马克思主义创始人关于公平与效率统一的制度基础是社会基本制度的认识,提出这种统一的制度基础是经济体制问题。以社会保障体制为载体的福利制度,是西方社会试图解决效率与公平的逻辑悖论问题从而趋向一致的载体,其价值观是权利与义务相联系。中国实现公平与效率统一的社会保障体制的路径在于制度与价值观的再创新。  相似文献   

11.
健全和完善社会保障制度的思考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规范完善的社会保障体系是中国面临的重大改革任务之一。提高社会保障意识 ,协调社会保障目标 ,健全社会保障组织体系 ,完善社会保障基金运作 ,加速社会保障制度化、国际合作化及健全社会保障制度 ,是中国社会保障制度建设十分紧迫而艰巨的任务。  相似文献   

12.
社会保障基金入市不仅为社保基金理财拓展了一条新的投资渠道,而且也拓宽了股市资金的来源,时股市和 社会保障制度两方面都会产生必然的好处和积极的影响。目前,6家基金公司管理的社保基金已经开始在二级市场 购买股票及有关债券,但是,社保基金入市后面临的一些问题值得我们深入研究。  相似文献   

13.
建立与市场经济相适应的现代社会保障制度 ,势必会给我国宏观经济运行带来一些特殊经济效应。为了解决社会保障体制改革中存在的问题 ,有必要加快法制化进程 ,进一步拓宽筹资渠道 ,实现社会保障基金筹集的多元化 ,建立“统账”结合、多层次、多形式的现代社会保障体系  相似文献   

14.
中国12个部门之多的社会保障管理体制严重影响着社会保障事业的统一决策和管理。借鉴国外经验和有关政府管理与分工的理论,提出将各部门分散管理的社会保障职能统一归并于一个完整的社会保障大部制下,并建构起立法、行政、基金收支、监督四位一体的社会保障管理体制系统,以适应中国服务型政府建设的目标要求,实现社会保障事业的统一规范管理。  相似文献   

15.
通过对社会保障制度三阶段演进规律的阐述,认为中国目前社会保障制度建设处于从实现全覆盖的制度诞生期向实现公平性的制度成长期转变过程,随着人均社会保障支付水平的提高和老龄化社会的到来,巨额社会保障资金收支缺口所引发的社会保障制度财务不可持续性危机,将成为中国未来经济社会发展面临的不可回避的重大难题;中国应坚持"保基本"、"多路径"的重要原则,借鉴美国401(k)税前收入供款的经验,建立雇主和雇员共同缴费的积累式、保险型供款的个人账户基金制;形成包括个人账户资金、企业年金、社会慈善资金、商业保险资金、政府战略性调节资金等在内的基金体系;培育以政府为主导、专业投资公司为主体的基金保值、增值运营体系,实现从"人口红利"向"资本红利"的转型;并指出此举是防范社会保障制度财务不可持续性危机的有效路径。  相似文献   

16.
失地农民社保安置问题的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失地农民社保安置实现了安置农民、维护稳定、体现公平等多重目标,是妥善安置失地农民的有效途径。同时,社保安置在试点地区实践中还很不完善,存在失地农民社保资金不能准时到位、社保基金赤字明显、基金经营管理难度大、监督机制缺乏和社保安置推进内外动力不足等问题。本文分析了这些问题,并提出了相应的建议。  相似文献   

17.
随着我国社会保障制度建设的完善和社保体系框架基本形成,对经济社会发展的作用已经显现.但是.社会保障体系在发展完善过程中仍然存在诸多不足.如城乡社会养老保险关系转移困难、社保基金征缴难度增加、基金支付压力日益加大等。今后,社会保障体系建设应注重完善法律体系建设、加大征缴力度、多渠道筹集社会保障资金,不断提升社保基金保障能力。  相似文献   

18.
在国内寿险业高速发展的背景中,有几个重要的客观因素影响着寿险业的健康持续发展。第一,地方社会保障体系建设中商业保险的位置问题;第二,现行税收政策对寿险业的限制问题;第三,保险资金运用的实际问题。该文通过对以上三个问题的具体分析,指出:在法律制度上要进一步明确商业保险在国家社会保障体系中的法律地位,在税收上要给寿险业的发展给予更优惠的税收政策,同时进一步放宽资金运用的渠道限制,规范资本市场,给保险资金的安全增值创造更大的发展空间。  相似文献   

19.
[摘要]将农民工纳入住房公积金覆盖面具有较强的经济及社会意义。农民工缴存公积金的主观意愿较强烈,但经济能力不足成为制约农民工购房的重要因素。研究显示,农民工 对住房公积金的了解和评价皆不高,且呈现出区域差异性特征。同时,农民工分布区域差异性制约了住房公积金扩面改革,公积金的错位补贴加剧了农民工购房压力,住房公积金 制度的普惠功能也急需改善,这些都成为制约住房公积金扩面改革惠及农民工的现实因素。提出建立公开规范的农民工住房公积金缴存制度、推行区域差异性住房公积金政策、支 持住房公积金异地贷款政策、加强住房公积金的住房金融功能等措施,以真正发挥住房公积金对农民工的住房保障功能。  相似文献   

20.
俄罗斯社会保障方案中的基金制及其对中国的启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从苏联解体至今。俄罗斯社会保障制度在资金来源和保障对象方面经历了重大的变革。在现行的俄罗斯社会保障制度中,俄罗斯三大强制保险基金承担着社会保障的不同险种,发挥着重要的作用。经历不同的历史时期的发展,俄罗斯的社会保障制度形成了社会化、全面化与差异化相结合的特点,对减轻财政负担、保障劳动者的基本生活、维护社会的稳定起到了积极作用。俄罗斯社会保障方案中的基金制对完善我国社会保障制度的有效运行有积极的借鉴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