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郭沫若是“五四”时代第一个称得起伟大的诗人,他以《女神》诗集登上“五四”文坛,树起革命浪漫主义的旗帜,为新诗开辟了发展的道路.郭沫若在新文学领域,以诗人的热情,在艺术上进行多方面的探索和创造,成为诗剧和历史剧的奠基者和开拓者.他不仅是杰出的诗人,而且是有独创精神的戏剧家.郭沫若的诗剧《女神三部曲》(《女神之再生》、《湘累》、《棠棣之花》)是《女神》诗集绚烂夺目的奇花,是清新悦目、别开生面的中国现代新诗剧的开创性的作品.郭沫若从诗剧创作开始,走上新的历史剧创作的康庄大道,成为中国现代文学史上杰出的历史剧作家,为历史剧创作艺术的发展做出了独特的贡献.他在“五四”时代的诗剧创作,正如有的评论者早就指出的,是“在蔓延的野草中特然孤立着的一枝苍松”,是“警聋启聩的创作界的明星”.  相似文献   

2.
郭沫若是发轫于五四运动的一代文化伟人和文学巨擘。周恩来同志曾在一九四一年十一月十六日重庆《新华日报》刊出的《我要说的话》一文中,正确地指出:“他的创作生活,是同着新文化运动一道起来的,他的事业发端,是从五四运动孕育出来的”。郭沫若的五四时期作品,是五四运动的产物;这些作品以独特的狂飙突进的气势和革命浪漫主义的格调,明确地体现了五四运动的时代精神。研究这一时期郭沫若的思想和作品,对于我们了解五四运动在文化战线方面的业绩,对于我们全面研究郭沫若思想的发展,都有着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3.
在五四反传统的新文化运动中出现了一个奇特现象,当时的一些知识分子一方面无情地抨击孝道,一方面又深情地躬行孝道,我们将此现象称为孝道悖论。孝道悖论以一种耐人寻味的方式呈现了当时知识分子在孝道问题上认识与实践的矛盾以及情感与理智的冲突。以新文化运动中三位有代表性的人物即鲁迅、胡适和傅斯年为例来考察这一现象,我们发现尽管他们非孝的理由很多,但是一个不可否认的事实是,他们因为在婚姻上尽孝(服从母亲之命)而非孝,深层原因则是出于孝心而非孝。他们未能将某些具体行孝规定与源自内心的孝意识和孝义务加以明确的区分,这是导致孝道悖论的重要原因。孝道悖论从一个侧面显示了孝的不可否定性。  相似文献   

4.
中国比较文学是在近代中西文化的激烈碰撞中诞生的.虽然"五四"时期的比较文学研究还不很成熟,但这一时期的比较文学研究具有鲜明的特征政治功利色彩鲜明;研究范围广泛,小说、戏剧、诗歌、神话、民间传说均有建树;涉及比较文学的诸多领域诸如平行研究、影响研究、跨学科研究;突破了"西方中心主义"的研究格局.  相似文献   

5.
本文从宏观上对"五四"时期的女性书写进行了整体审视,辩证地分析了她们在话语主体和社会主体建构上所作的努力和开拓;并指出,因历史文化的原因,她们在传统角色逻辑制约下形成的无意识回归而导致的迷失.  相似文献   

6.
如何评价“五四”时期的鲁迅思想,存在着一些原则的分歧。问题的症结在于:如何看待“五四”时期鲁迅的指导思想?是“共产主义的宇宙观和社会革命论”,还是“进化论”的发展观?这关系到如下一系列问题:鲁迅的早期(1898-1917)思想达到了什么高度?它和“五四”时期的鲁迅思想有什么必然联系?如何看待十月革命对鲁迅的震动和影响?如何分析鲁迅当时对待马列主义的认识和态度?“共产主义的宇宙观和社会革命论”与“进化论”的发展观有哪些质的区别和联系?“进化论”的发展观在“五四”时期还有没有积极意义?它与鲁迅的文化革命的“主将”和“旗手”的称号是否水火不相容?还有,鲁迅有没有接受尼采哲学等唯心史观的某些影响?这些影响在“五四”时期起了什么样的作用?要想科  相似文献   

7.
8.
一 “五四”时期的郭沫若的整个思想体系中,个性解放思想占据着主要地位。但要全面了解他这一时期的思想状况,则又必然涉及到泛神论的影响问题。 现在可知的郭沫若自己谈到泛神论的文字,最早见于1920年1月给宗白华的信中。他在谈及德国大诗人歌德的时候说: 我想诗人与哲学家底共通点是在同以宇宙全体为对象,以透视万事万物底核心为天职;只是诗人底利器只有纯粹的直观,哲学家底利器更多一种精密的推理。诗人是感情的宠儿,哲学家是理智底干家子。诗人是“美”底化身,哲学家是“真”底具体。(这些话自然是要望你指正的了!)可是我想  相似文献   

9.
五四前陈独秀对于基督教的态度大致呈现出如下倾向:首先,他在反对孔教的视野中肯定基督教存在的合理性,否定独尊孔教的言论。其次,他对于宗教悉怀尊敬之心,将宗教与迷信作了区别。再次,他从社会进化的角度,提出以科学代宗教的观点。五四以后,陈独秀一方面赞同非基督教运动,一方面提倡将耶稣的人格感情来拯救民族。在非基督教过程中,陈独秀是将基督教教义和基督教教会截然分开的,呈现出强烈了民族主义色彩;在赞同基督人格与精神中,陈独秀是将基督教文化当作拯救民族的西方文化资源看待的。在陈独秀对于基督教文化的复杂态度中,可以明显看出陈独秀强烈的社会关怀与民族意识。  相似文献   

10.
梁景和 《文史哲》2005,1(1):63-69
“五四”知识分子否定和批判了性伦偏向、性伦本能、性伦禁忌、性伦杀人等方面的封建性伦文化 ,提倡和主张高尚合理的两性状态、新式道德观和贞操观、进行性教育和生育节制教育等新式性伦文化 ,并开始了初步的实践活动。尽管五四时期性伦文化的变革还存在明显的历史局限性 ,尤其在婚俗变革过程中呈现出曲折性与复杂性 ,但它仍是开启现代文明性伦生活的先导 ,促进了社会解放、思想解放和文化转型。  相似文献   

11.
一、通变观———文学革命速胜的重要“武器”胡适等新文学先驱在倡导文学革命时,是做好了持久作战的心理准备的。尽管他们对以白话文取代文言文,以新文学取代旧文学抱必胜的信念,但在衡量了新旧文学的力量对比后,都一致认为,“废文言用白话……非一蹴可几”,①“预...  相似文献   

12.
论“五四”时期文学运动中的编辑出版行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中“‘五四’时期文学”一词,沿袭中国现代文学研究圈内大抵已经约定俗成的界定,指1917年发生的“五四”文学革命至1927年兴起的革命文学这一阶段的文学。之所以这么分期,一方面在于概说方便;另一方面更在于无论文学症候还是编辑出版行为本身,这一阶段都有着自身鲜明的态势与其前后区别。至于其文学症候之异,学界论析已详,本文从略;而此一时期编辑出版行为特征,则无疑是本文阐述的焦点。一、“五四”时期文学运动中的编籍出版行为表征“五四”新文学运动一发动,就是与编辑出版行为如影随形的,所有新文学史都以《青年杂志》(…  相似文献   

13.
长期以来,人们多注意对五四时期关于问题与主义、真假社会主义和反对无政府主义论战的研究。这些论战的实质是围绕着中国社会的改造,要不要以马克思主义作为指导思想,是走资产阶级改良主义道路,还是走社会主义道路等问题展开的。关于如何解决劳动问题,也是当时论战的一个中心问题。但是,多少年来却未被重视。  相似文献   

14.
论民初至五四时期的“家庭革命”梁景时1民国成立后,知识界继承清末“家庭革命”的思想,继续主张改革传统的家族制度。尤其是到了五四时期,在怀疑和否定传统文学、文字、艺术、思想、伦理、国民性格、社会习俗这样一种文化氛围中,一些进步知识分子又开始对中国传统家...  相似文献   

15.
中国近代存在着浓厚的民粹主义倾向,并在五四时期得到集中体现。五四时期的民粹主义,除了揭露资本主义罪恶并主张中国走非资本主义前途外,主要有四个基本特征:一是劳动主义的兴起及对劳动、劳工的推崇;二是平民主义思潮兴起及对民众力量的重视;三是呼吁到农村去、到工厂去,到民间去;四是对知识及知识分子的贬低,反智主义萌动。民粹主义倾向与启蒙主义的内在冲突,对五四新文化运动的历史走向产生了重大影响,使其逐渐偏离了启蒙轨道,走向了后五四时代的平民主义激进之路。  相似文献   

16.
郭文深 《兰州学刊》2006,3(9):44-47
陈独秀在“五四”时期对宗教的认识与评述,大体经历了三个时期:前期批判并力主废弃宗教,中期倡导基督教,后期批判宗教尤其是基督教。本文以《新青年》为主要资料,通过个案分析的方式研究“五四”时期陈独秀的宗教观。该问题的研究将有助于我们进一步认识陈独秀思想在新文化运动中的丰富内涵,有助于我们了解宗教的近现代变迁,及在当时社会中的地位和作用。  相似文献   

17.
“五四”时期的个人主义探析高秀昌“五四”时期,启蒙思想家从西方请来“德先生”(民主)和“赛先生”(科学)的同时,也请来了一位叫“寅先生”(Individualism:“个人主义”)的。自“五四”以来,我们高扬“五四”所提倡的科学与民主精神,这不仅是正...  相似文献   

18.
颜进 《云梦学刊》2005,26(4):81-83
进化论是“五四”新文学运动的有力理论工具。它在新文学运动的三个阶段过程中,始终作为一种理论武器,推动着“五四”新文学的发展。  相似文献   

19.
<正> 孔子,是中华民族历史上最为特殊的人物。多少年来,他一直成为中国思想文化领域里研究和争议的对象。五四运动以来,这种研究和争议更是层出不穷,波澜曲折。其中,郭沫若的孔子研究取得了极为重要的成就。仅就建国以前而论,他的涉及孔子问题的著作,比较重要的就有《论诗三札》(1920)、《中国文化之传统精神》及《论中德文化书》(1923)、《中国古代社会研究》(1930)、《先秦天道观之进展》(1935)、《驳·说儒》(1937)、《秦楚之际的儒者》(1943)、《孔墨的批判》及《儒家八派的批判》(1944)等等。这些  相似文献   

20.
新时期以来,作为新文化运动的首倡者之一的胡适成为学术界评论研究的热点人物。胡适文学思想的研究是"胡适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胡适文学思想是他的文学本质论、文学发展论和创作方法构成的。胡适认为文学是表情达意的工具,他还认为文学是自然进化的。胡适的治学方法是怀疑主义与文献考证。胡适对中国现代文学史中做出了巨大的贡献,研究他的文学思想对中国当代文学的发展有着重大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