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84 毫秒
1.
略论五四时期的写意小说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季桂起 《齐鲁学刊》2001,1(5):123-126
五四时期的写意小说是体现着中国现代小说诗化革新倾向的另一种小说体式。写意小说以意绪或情趣为内容表现的核心,以写意为其独特的美学追求,在现代小说中显示出别具一格的特色。从体式类型上看,写意小说最突出的特征是其叙事内容的诗化倾向和描写方式的写意性。写意小说在五四时期的出现,显示出现代小说艺术素质的改变和小说审美意识、文体意识的解放。  相似文献   

2.
张永军 《阴山学刊》2006,19(4):16-21
贾平凹的小说创作在体式上可以分为“性格”小说、“人物命运”类小说、“写意”小说、“散文化”的长篇小说。“性格”小说,“人物命运”小说以对某一人物性格的充分展现为结构重点,小说的各组织部分从不同的方面塑造这一人物性格而形成整体的组织关系,人物作为小说叙事内容的展开中心而存在,“写意小说”对于古诗文传统有着明显的继承,“散文化”的长篇小说则出现了一种“絮语化”的倾向。每一种体式都体现了他创作思想、文学观念的变化。  相似文献   

3.
邵明 《晋阳学刊》2006,(3):106-109
“新乡土小说”以当前城市化进程中往返于城乡两域的农民为表现对象,描写的笔触广涉城乡,从而扩大了乡土小说的叙事空间;由于作家的文化价值立场在传统和现代之间游移不定,所以这一创作不可避免地表现出价值含混的特征;“新乡土小说”的价值困境表明,只有充分实现传统与现代的价值融汇,才能在准确把握当下的基础上提供关于未来的明确想象。  相似文献   

4.
冰心是中国现代文学史上一位颇具实力的作家,她以写“问题小说”登上文坛,又以开启“小诗”风潮而声威大振。然而她成就最高的还是散文,冰心自己也说“我知道我的笔力,宜散文而不宜诗”。本文试就冰心散文的艺术特色略陈管见。真:注重写实与感情真挚20世纪20年代冰心创作了一大批散文,这些作品主要包括《笑》、《往事(一)》、《往事(二)》和《寄小读者》等,这些散文“意在言外,言必己出,哀而不伤,动中法度”(郁达夫语),风格独特,给当时的文坛带来一股清新的空气,被人们称为“冰心体”。“冰心体”散文的特色有诸多方面,“求真”则是“冰心体…  相似文献   

5.
民国初年,文学期刊刊发了一批加注“侠情小说”“义侠小说”“技击小说”等各类标签的短篇小说,构成了民国武侠小说的早期形态。这些小说包含翻译小说与原创小说两类。小说翻译家通过他们所翻译的作品,强调了以现代国民意识为核心的侠义精神。一部分原创小说在寻求各类现代道德伦理的建构路径中,体现出与译作近似的价值取向。以“技击小说”为代表,另一部分原创小说则对技击功夫和习武者的自我修炼等方面予以较为充分的表现。这些短篇小说的活跃状态,昭示着现代长篇武侠小说的呼之欲出。  相似文献   

6.
中国现代主义小说的产生与发展离不开对西方现代主义的借鉴.通过现代作家在“五四”及20世纪30年代对“意识流”的接受情况可展现中国现代主义小说产生、发展的过程及特点.即“五四”作家在创作中对“意识流”的接受,源自对目的论意义上的西方现代性之追求以及作家内心“自我”意识的增强,由此造就的鲁迅、郭沫若、郁达夫等一批作家的焦虑性文学叙述成为中国现代主义小说的最初形态.而20世纪30年代,以京派为主的新传统主义者如废名、凌叔华等人,通过反观中国传统文化,并建立在对西方现代性批判立场上的“意识流”文学实践,成就了一批具有跨文化交流特质的中国现代主义小说的成熟之作.  相似文献   

7.
20世纪中国第二代诗人的艺术探索主要有两个向度,一个向度的追寻以“格律诗派”为代表,重在现代“诗形”的探讨;另一向度的求索则以“现代诗派”为主力,重在现代“诗质”的探寻。本文认为,“现代诗派”一脉的探索经历了从象征主义到现代主义的过渡。象征主义阶段对诗歌的意义,主要引导了诗歌从外求“意义”到内寻“感觉”的转变;而在现代主义阶段,则重新发现了中国诗歌以象写意的抒情传统在现代诗中再生的可能性,以“返回”的方式抵达了现代。“现代诗派”的主要贡献是把诗歌内质的现代感问题提上了议事日程,但过份强调“诗质”与“诗形”的对立,也表现出某种历史的局限性。  相似文献   

8.
在平凡的生活中创造美的意境,用质朴的语言塑造鲜明人物,孙犁以一种饱含诗情画意的笔调为我们构筑了一个卓然自立、诗意盎然的“荷花淀”世界,形成了诗、画、文三位一体的崭新的个性化审美风格,犹如自然天籁,浑然天成,成为中国现代文学史上一位拥有自己独特风格的作家。  相似文献   

9.
美国文坛上,海明威永远都是一颗不容忽视的巨星。他那以“冰山原则”为核心的创作风格,以“硬汉式人物”为描写对象所反映的作品主题乃至狂傲、暴躁如雄狮般的海明威本人,半个多世纪以来一直深深地吸引着读者和批评家们,“海明威风格”,“海明威式英雄人物”已成了文学术语。本文旨在探究“海明威风格”的内涵及其形成过程。“海明威风格”,首先是指他的作品具有一种洗炼之美,开创了新闻体小说的先河。一部小说,当它的语言、性格塑造、情节设计令人感到洁净和精纯时,它就达到了洗炼之境。海明威的小说做到了这一点。在他的作品里,…  相似文献   

10.
"彩"、"墨"语言在中国写意人物画中的演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对中国传统写意人物画语言中的"彩"、"墨"运用的变迁进行分析,寻找造成中国传统写意人物画色彩缺失面貌的主要原因,以及如何打破单一封闭系统、融合中西语言、重新建构现代中国写意人物画的全面发展的形象."彩墨现象"在现代中国写意人物画领域的出现及"彩墨画"概念的提出就是这一探求的缩影.从"水墨"意笔到"彩墨"意笔,是对传统写意人物画由绘画本体向"非绘画性"的偏离中所呈现出的片面发展模式的突破,是绘画本体向全面发展过程中所表现出来的一种趋向.色彩的进入使中国写意人物画更具有"当代性",是与时代、民族、国家的状态相呼应的,也是时代进步所应有的一种体现.  相似文献   

11.
庐隐在“五四”时期所写的婚恋小说中,塑造了一批具有西方现代婚姻思想的女性。在残酷的现实生活中,她们沉浮在传统和现代的夹缝中,痛苦而迷茫,对婚姻产生了深深的疑问。庐隐深刻地揭示出:有着现代思想的先进知识分子同样浸润着传统伦理的温情,她们的心灵不可避免地经历着两种价值观念的撕裂。  相似文献   

12.
心理悬疑——论蔡骏的小说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周志雄 《兰州学刊》2008,(11):185-188
蔡骏已成为中国当代最有影响的悬疑小说作家,他的小说受到斯蒂芬·金、丹·布朗、铃木光司等外国作家的启发,融合了中国传统小说与现代小说的手法,创造了有自己风格的“心理悬疑”小说。蔡骏的小说包含悬疑、侦探、心理、知识等多重元素,有着鲜明的网络文学特征,对类型小说有所超越,追求一种“综合”性的阅读效果,有很强的可读性,也有一定的精神深度。蔡骏小说还有很多不足,如虚构故事大于刻画人物,受市场左右,缺乏有震撼性的作品。  相似文献   

13.
清代中期的冯镇峦提出“文章小说体”这一概念,集中代表了明末清初以来通俗小说文章化的发展潮流.文章化孕育出了一批在创作动机、结构设置、写法技巧、风格神理等方面都具有文章色彩,适合案头阅读,具有浓厚的类文章性的文人小说,我们姑且就称之为“文章体”小说.清中后期“文章体”小说已经完全成熟,表现在文章化小说理论形态和文章化创作模式的成熟上.“文章体”小说的成熟标志着文章化小说美学风格的形成,与传统说书化的小说美学风格并立,为小说美学史增添了新的小说类型,在中国古典小说史上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4.
“五四”时期中国小说的现代变革,在很大程度上可以描述为从“史传”模式到现代叙事的转型,这其实也就是一个“文”的观念独立的过程。“五四”时期,中国小说在审美对象、审美方式、时空观念等方面一系列的变化,都是通过与“史传”模式的分离表现出来的。  相似文献   

15.
"五四"是现代小说的开端,她的发生发展与西方小说的引进介绍不可分,但她与传统文化、文学的联系更不容忽视.现代小说生成之中,其小说结构形态(文类)的形式背后,也联系着宇宙观、人伦精神、"士"阶层特征、"逍遥"人生的自由追求等诸多传统的内涵.最重要的是,现代小说家一方面自觉地对传统进行着创造性的转换,一方面在其创作中始终抹不去一种传统精神的保留.因而,她昭示了现代小说中国化的某些本体和核心命题,以及"五四"小说现代性究竟是如何再造传统和精神延续的.  相似文献   

16.
庄清华 《东南学术》2023,(2):208-215
中国古代戏曲文学继承和发展了古代诗歌、小说以及山水画、文人园林等在空间艺术上的呈现方式,创造了作为场所空间的“物境”、作为意象空间的“情境”、作为诠释空间的“诠境”和作为幻化空间的“幻境”等四种空间类型。当然,在具体的戏曲作品中,空间形式常常是丰富多样的,作者往往综合运用多种空间类型的叙事功能,创作出多种空间形式相互叠加但又层层递进的复合型空间。戏曲文学这一意蕴丰厚的空间形式,与写意、灵动的戏曲表演空间相得益彰,呈现出多层次的审美风格。  相似文献   

17.
本文认为,陶晶孙的域外题材小说不论思想意蕴还是艺术形式,在现代文坛上都是独异的,他是真正意义上的文化"混血儿".他的那些以日本为背景的小说,鲜明地体现出了作者在日本"反认他乡是故乡"的文化意蕴;而回国后的陶晶孙最终也未能摆脱日本文化的"阴影",始终被排斥在中国现代主流文化之外.他的文学创作来自中国传统文化的滋养成分实在太少,倒应该说是日本"物哀"、优美等文学传统与西方现代情绪和技巧相结合而产生的"杂种".由此,决定了陶晶孙在中国现代文坛上孤寂的命运,也决定了他小说创作的奇特风格与不足.  相似文献   

18.
有的叙事学术语,如“聚焦”(涉及视觉)或“全知叙述”(涉及意识)属于比喻性质;而有的叙事学术语,如“自由间接引语”则是从文字层面来看待文字叙事作品中的技巧。亨利·詹姆斯的《未成熟的少年时代》可用于探讨这些问题。这部小说一反詹姆斯通常的创作风格,刻意模仿舞台剧以及法国小说家吉普的创作方法。本文揭示出在这一作品中,詹姆斯如何打破了实质与形式之分。由于叙述者避免发表评论,对于小说的中心事件(范德班克拒绝跟南达结婚),可以得出两种相互矛盾的阐释。  相似文献   

19.
姚皓华 《东岳论丛》2006,27(3):143-146
运用小说叙事学观点和方法对中国现代重要小说家郁达夫的小说叙事风格进行研究,可以看出郁达夫小说在叙事风格方面与中国传统小说有着本质区别,郁达夫小说呈现出散文化而非史传化的叙事风格,对中国小说现代转型作出了独特贡献。  相似文献   

20.
张爱玲因她所出名的时代背景以及她的创作风格被后人界定为“海派”这一文学“流派”。然而,张爱玲小说的鲜明个性使她即使置身于“海派”大营,也是一个始终坚持个性高于共性的作家;况且“海派”本身就是一个并没有认真界定的称谓,就连对这个名称的褒贬至今也未有定论。即使可以用“海派”来命名张爱玲,我们也不能因此而抹煞张爱玲在其中的特异性。所以笔者认为,用“游走于传统与现代之间的作家”来描述张爱玲,无疑将更为准确传神的表达出张爱玲的创作风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