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正> 中国的文言小说,包括两种基本类型:一为传奇体,一为笔记体,或者借用纪昀的概念,一为“才子之笔”,一为“著书者之笔”。笔记体成熟于魏晋南北朝,以《世说新语》、《搜神记》等为代表;在宋、清两代又取得长足的进展,《阅微草堂笔记》是其中的佼佼者。传奇体成熟于唐代,宋以后偏重智慧与伦理的上层知识分子,一向冷落传奇;清代的蒲松龄以其强度极大的“孤愤”和非凡的想象才能将传奇体发展到一个新的阶段。  相似文献   

2.
论清代传奇体小说发展的历史机遇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下载免费PDF全文
论清代传奇体小说发展的历史机遇陈文新清代是中国文言小说取得全面收获的时期,传奇体小说与笔记体小说都攀登上了各自的峰巅。其中,传奇体小说以《聊斋志异》为代表,追随者有和邦额《夜谭随录》、长白浩歌子《萤窗异草》等。传奇体小说是在明末至清康熙年间臻于极盛的...  相似文献   

3.
我国的文言小说,主要包括笔记体和传奇体二大类:笔记体以《世说新语》等为代表,它们不重情节,献给读者的往往是一片断简、一幅素描、一个细节、一个印象……就在这零星的展示中,作家的情趣和独特审美感受呈现了出来;传奇体以唐人传奇等为代表,它们重情节,同时也重视意境、情调、书卷气……作家的主体情感便寄寓在这纷纭的世界中。 关于唐人传奇的文体规范,古代人似未系统地思考过。元辛文房《唐才子传》卷十:“杂传记中多录鬼神灵怪之词,哀调深情,不异畴昔。然影响所托,理亦荒唐,故不能一一尽之。”用“杂传记”称唐人传奇,注意到了其“传”和“记”的体制,并指出其“哀调深情”的抒情色彩和“多录鬼神灵怪之词”的虚构特征,实属难能可贵,惜未能进一步展开论述。至于陈师道《后山诗话》所云:“范文正公为《岳阳楼记》,用对语说时景,世以为奇。尹师鲁读之,曰:‘《传奇》体尔!’《传奇》,唐裴鉶所著小说也。”则专就裴  相似文献   

4.
明代传记体小说略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传记体小说勃兴于中唐,宋元出现衰落,明初又复兴。明代传记体小说作为明代传记文学的外延,是明代传记文学不可忽视的组成部分,它是联接唐代传记体小说和清代传记体小说两座山峰的桥梁。本文将扼要评述明代传记体小说的概况以及它在内容和艺术上的特点。 明代传记体小说属于文言短篇小说,主要见于明代传奇小说和笔记中。明代传奇小说的代表作“三灯”,即瞿佑的《剪灯新话》,李昌祺的《剪灯余话》和邵景詹的《觅灯因话》三种书(上海古籍出版社以《剪灯新话》为书名1981年出版)中都收有传记体小说。此外,陶辅  相似文献   

5.
中国小说的主流实际上是由宋元话本发展起来的章回小说。宋代产生的白话话本小说,实质上就是中国小说的起源。然而唐传奇也给后代小说的发展以影响,但由于文言文体,使其仍局限于“文人学士”的圈子里,隶属贵族文学,并没有形成多大的社会影响。和其他文学形式一样,它们大多产生于民间,在民间发展后才被文人重视,接受并加以发展、改造。宋话本小说就产生于宋代“市井细民”之中,并形成了广泛的社会影响,摆脱了“文人、贵族”文学的种种束缚,以“市民文学”的面貌展现了崭新的文学形式。宋话本小说在文学史上的重要地位不容等闲视之…  相似文献   

6.
<正> 笔记的最早的含义是散文,又称“笔”。刘勰《文心雕龙·总术》说:“今之常言,有文有笔,以为无韵者笔也,有韵者文也。”《文心雕龙·才略》又说:“路粹杨修,颇怀笔记之工;丁仪邯郸,亦含论述之美。”可见笔或笔记最早都是指与韵文相对的散文而言。后来便有了狭义的含义,即专指那种内容驳杂、篇幅简短、信笔为之而又常带隽永之趣的文章。结集成书而径以“笔记”命名的也有,如宋代的宋祁把他写的笔记文的结集命名为《笔  相似文献   

7.
论唐传奇"文备众体"的艺术体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唐传奇的产生标志着我国古代小说的成熟。前人谓之“文备众体”,即史才、诗笔、议论三者结 合,形成了传奇独特的艺术体制。唐传奇“史才”的形成与史传文学密切相关,借鉴了史传文学围绕主人 公命运发展过程,按时间顺序依次叙述,及塑造人物性格的写作技法;唐传奇注重抒情诗,以骈体语言描 写景物,及以诗歌杂入正文之中,形成了“诗笔”的艺术特点;“议论”的作用是对叙述的故事加以评论,对 人物进行褒贬,力图从具体的描写中抽象出哲理来。“文备众体”既是唐传奇的一大特点,也逐渐成为古 代小说发展中的一条重要规律,说明小说的产生与发展都是多种文体相互影响、渗透、融合的结果。  相似文献   

8.
屈宋赋象审美意识见于二人的赋文本中,由于未涉及对赋言美的认知,因此只能看成是中国赋美学的萌芽形态,但后世中国赋美学皆以这个审美意识为原初的基础。对赋体文学真正的审美认知,始于“丽”这个范畴的运用和扩展。在中国赋美学史上,扬雄最早把美学范畴“丽”用为赋体文学审美范畴,用以指赋言本身之美,以及赋言所呈现的赋象之美。曹丕将扬雄命题重说为“诗赋欲丽”的观点,至刘勰《文心雕龙》把“丽”在赋美学语境中扩展为一个词群。经历这样的历史建构,“丽”最终被确立为赋美学本质论的核心范畴,赋体文学审美的家园因此得以成功地筑造。  相似文献   

9.
明清时期梦学理论的成熟,除了给一批以梦记史、论政、说艺的笔记体文学注入新的虚幻色彩外,还给这一时期的小说和戏曲创作带来一些可以说是重要的或者基本的意象。汤显祖的们临川四梦》,突出表现了这位被称为明代文坛主情说的代表人物,正是以“因情成梦、因梦成戏’响成了他的文学观念与梦学观念的相通之处。在《牡丹亭题词》中,汤显祖赞扬了壮丽娘生生死死的至情之后写道:“梦中之情,何必非真。天下岂少梦中之人耶。”在给邹梅宇的信中,汤显祖又写道:“二梦记殊党恍惚。推此恍惚,令人怅然。”把梦与文学的共性用“恍惚”一词来表…  相似文献   

10.
元白长篇叙事诗,指白居易的《长恨歌》、《琵琶行》,李绅的《莺莺歌》,元稹的《连昌宫词》等作品。考察这类作品的流派意义,务必首先关注一个事实,即:早期的元白长篇叙事诗本是包容在传奇小说之内的。宋赵彦卫《云麓漫抄》卷八说:“唐之举人,先籍当世显人以姓名达之主司,然后以所业投献。逾数日又投,谓之温卷,如《幽怪录》《传奇》等皆是也。盖此等文备众体,可以见史才、诗笔、议论。”传奇小说的体制特点是将史才、诗笔、议论打并在一起,由此导致的一个不容忽略的情形是:诗人与小说家在创作中互相协作,而他们处理的乃是同一…  相似文献   

11.
一也许,未来的中国文学史提到1994年会描上独具风采的一笔。别的不说,单就以若干刊物为阵地亮出的色彩缤纷的大学旗号就足以令人赏心悦目的了。如《北京文学》的“新体验小说”.《钟山》、《文艺争鸣》的“新状态文学”,《上海文学》的“文化关怀小说”.《上海文学》、《佛山文艺》的“新市民小说”,《花城》的“新小说”.《特区文学》的“新都市文学”,等等。这些旗号所指不同.内涵各异,展现的方式也各有千秋,但是面临文学的生存竞争所表现出的抗争性拼搏,则不能不说是它们的根本一致性,不论它们本身是否坦诚认同。八十年代中…  相似文献   

12.
张爱玲把中国古典“传奇”及西方“romance”的传统叙事要素与自己对现实人生和文学的独特理解统一起来,在“特异”与“本真”的整合建构中,形成了以新见异、因常见奇,在人生平稳的“底子”中找寻“奇异的感觉”的特殊“传奇”理念,在《传奇》中尝试、创造了一种现代都市“普通人”的“新传奇”。  相似文献   

13.
李强 《江淮论坛》2011,(1):175-180,71
杨亿是宋初著名诗人,他作为“盛世符瑞”出现在北宋历史上。不同于一般的“神童”,杨亿把握住历史机遇.用自己的“神童”传奇资源和文学影响力,开创了大宋王朝新的文学时代。杨亿和他的馆阁同事们倡导的“西昆体”诗歌样式,迅速风靡了当时的大宋文坛,成为大宋王朝自己第一个流行文学样式.“两昆体”诗风的形成,顺应了南北文化融合的历史趋势,也体现了统一王朝的文化需求。  相似文献   

14.
说传奇     
在中国文学史上,没有比“传奇”一词用的再乱了,自从晚唐裴铏作《传奇》一书开始,“传奇”一词的涵义已几经变化。《辞源》“传奇”条注及王国维《宋元戏曲考·余论》均有解释,但都不够系统和全面。而且,随着社会及文学的发展,“传奇”这一概念也发生了变化。那么,它在文学发展的长河中究竟有那些涵义,这些涵义之间有无联系等等这些问题,今天都有进一步探讨的必要。  相似文献   

15.
时娜 《理论界》2013,(3):152-155
"文备众体"是指传奇小说中兼有史才、诗笔和议论,既有史传文学的叙事性和诗歌韵文的抒情性,又有一定的训诫意味。宋传奇延续了唐传奇的这一艺术体制,但又有所不同:"史才"方面,宋传奇敛起绚烂的意想,重归平实与简洁,这体现在"征实"的创作观念和平淡的情节及语言两方面;"诗笔"方面,虽然宋传奇作品中夹用的诗歌并不少,但作者的根本意图并非抒情,而是通过故事来讲道理,因而作品整体的诗意色彩黯淡了许多;"议论"方面,宋传奇篇末议论的训诫意味更强,也更具现世意义。  相似文献   

16.
中国传统诗歌至汉代为一大转关,成为八代诗史的开端,由此衍发构成了与唐诗直接沟连的艺术系统。特别是在文体方面,五言诗的盛行与赋体的确立,更显示了汉代文学形式的划时代特征。就五言诗而言,“夏歌日‘郁陶乎予心’,楚谣曰‘名余田正则’,虽诗体未全,然是五言之滥脑也”(钟峰《诗品序》);赋体则最初由诗六义中作为创作方法的“赋者,铺也,铺采摘文,体物写志”的含义与楚辞的特殊形制结合而成。然而,在汉代之前,不仅五言诗“其体未备”,“逮汉……始以成篇”(徐师曾《文体明辨序说》),而且赋体也是虽“兴楚”而实“盛汉…  相似文献   

17.
张燕 《晋阳学刊》2013,(3):36-39
“文之枢纽”为《文心雕龙》的重要理论问题之一,是刘勰“论文”之枢纽,也即进行文学批评和文术指导的原则性纲领.其关键在于如何认识文学创作的“体”与“变”.刘勰主张“宗经”、“辨骚”,实际上是将二者视为“体”与“变”的两个文学源头,后者甚至可以视为《文心雕龙》最深刻的论说动力所在,由此建立了一种凸显文学史意识与文学经典意识的“经——骚”文论体系.  相似文献   

18.
《江西社会科学》2017,(9):109-116
朝鲜士子在接受中国传奇小说文本过程中,经历阅读、模仿创作及传奇文体认知三个过程,传奇体小说逐渐发展为朝鲜汉文小说的主要文体之一。朝鲜传奇体小说艺术成就引人注目,其代表作《金鳌新话》被韩国学者赞誉为"打破了朝鲜操觚界的天荒"。传奇体小说在异域的突出发展,不仅还原了汉文传奇小说在朝鲜半岛的发展进程,也真实地体现了中国与朝鲜半岛文化的历史渊源。  相似文献   

19.
周效柱 《兰州学刊》2009,(3):196-199
对诗体“审其源流,识其正变”是中国古代诗学的传统方法。明代对诗体的“推源溯流”肇始于严羽的《沧浪诗话》,对唐初、盛、中、晚分期的最后确立则归功于明初高楝的《唐诗品汇》。此后,格调派以“尚古”、“宗盛唐”为论诗的核心与标准,源流之辨和诗体之辨,成为格调派立论的基础。胡应麟作为明代复古诗学的集大成者,其《诗薮》的诗歌辨体和风格之论,在中国文学批评史上的影响颇为深远。  相似文献   

20.
一、“体兼众制、文备多方”说的提出萧子显通常是以其《南齐书·文学传·论》见称于中国古代文学批评史的,而他在《自序》一文中提及的“体兼众制、文备多方”之说所蕴含的文体论思想及其地位,则尚未引起足够的重视。首先应该指出的是,“体兼众制、文备多方”之说是由赋体创作所引发出的一个实践性的问题。萧子显《自序》云: 少来所为诗赋,则《鸿序》一作,体兼众制,文备多方,颇为好事所传,故虚声易远。(《梁书》卷三十五《萧子显传》例) 据《梁书》本传记载,萧子显“尝著《鸿序赋》,尚书令沈约见而称曰:‘可谓得明道之高致,盖《幽通》之流也’”。结合上文“颇为好事所传,故虚声易远”之自述,更可见《鸿序》是萧子显在生前就颇有影响的一篇赋体作品。尽管这篇作品早已亡佚,我们无法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