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由爱国华侨领袖陈嘉庚先生于1921年创办的厦门大学已走过了七十年的历程。七十年来,厦门大学师生发扬了积极进取、艰苦奋斗的精神,在各个不同时期为我国的教育事业作出了积极的贡献,造就了大批科学技术的人才。厦门大学初创时只设师范(包括文理科)、商学二部,以后陆续增设工学、新闻、法学、医药学等学科,到1930年扩充为文、理、法、商、教育5个学院19个系。1936年改为文、理、法商3院9系。1937年改为国立厦门大学。抗日战争时期,厦门大学迁往闽西长汀,在极其困苦条件  相似文献   

2.
中国广告教育研讨会综述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1999年10月26日至27日,由中国新闻教育学会、厦门大学新闻系联合主办的“中国广告教育研讨会”在厦门大学召开。来自全国高校新闻院系、工商院系、师范院系以及科研单位的专家学者50多人,面向21世纪,总结改革开放20年来中国广告教育的历史经验,探讨新世纪中国广告教育的发...  相似文献   

3.
1926年4月《厦门大学学报》的前身《厦门大学季刊》创刊,主要刊登本校文理各科的教学科研成果,1927年停刊。1931年12月《厦门大学学报》正式创刊,提出“以介绍世界学术,发表研究成果为宗旨”,文理合刊,不定期。杜佐周、余謇、姜琦、郑德坤等先后担任主编或主任。1937年厦门大学因抗日战争爆发迁往福建长汀,学报停刊。1943年学报复办,用毛边纸出版。1945年学报又停办,改由各院系分别自行出版学术期刊。1952年7月在王亚南校长的亲自筹划下,《厦门大学学报》复刊,成为解放后第一家复刊的大学学报,对后来各高校学报的复刊和创刊起了积极的推动作…  相似文献   

4.
《厦门大学学报》创刊80年感言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厦门大学学报》的前身是《厦门大学季刊》,该刊物创办于1926年4月。在学报这80年的历史中,我既是它重要的作者,又是忠实的读者。新中国成立后不久,时任厦门大学校长王亚南教授亲自筹划,于1952年7月复刊,成为解放后全国最早复办的大学学报,当时受到称赞。我在当年的《厦门大学学报》(财经版)第1期发表了《苏联预算制度的研究》。这篇文章也是我作为王亚南教授培养的全国第一期研究生,在公开刊物上发表的第一篇文章,成为我学术研究的起点。1962年我发表三篇系统倡导、论证国家分配论的重要文章,这三篇文章奠定了我成为国家分配论主要代表人…  相似文献   

5.
在庆祝厦门大学新闻传播系建系 2 0周年期间 ,众多海内外专家学者云集厦大 ,于 2 0 0 3年 10月 2 5日至 2 7日参加了由中国新闻史学会、新加坡南洋理工大学传播学院、华中科技大学新闻与信息传播学院主办 ,厦门大学新闻传播系承办的“第三届世界华文传媒与华夏文明传播国际学术研讨会”。参加此次会议的有来自日本、新加坡、台湾、香港、澳门的代表 ,还有国内著名高校的著名教授。他们中有中国新闻史学会会长、中国人民大学方汉奇教授 ,海内外著名教授参加国际学术研讨会前排右起 :丁淦林、方汉奇、李 瞻          后排右起 :卓…  相似文献   

6.
历史沿革 厦门大学哲学系创办于 1 92 2年 ,创办伊始就相当重视中国哲学的学科建设。1 94 9年以前 ,来校任教的中国哲学教授有许多是知名学者。其中如朱谦之先生 ,他以道家与儒家哲学见长 ,先后撰写了《老子校释》、《中国哲学对于欧洲的影响》、《日本的朱子学》、《李贽 :十  相似文献   

7.
周辨明 ( 1 891 .1 1 - 1 984 .4 ) ,字忭民 ,福建惠安人。著名语言学家。1 92 1年至 1 94 9年在厦门大学任教 ,曾任厦门大学英文教授、语言学教授 ,总务主任、教务长、文学院院长。周辨明毕业于上海圣约翰大学。 1 91 1年起 ,先后在圣约翰大学、清华学校任英文教师。 1 91 7年到美国哈佛大学进修教学。1 92 1年 4月 ,厦门大学创办伊始 ,周辨明即应聘来厦 ,就任厦门大学总务主任兼数学教师。 1 92 8年 ,由厦大资送至德国汉堡大学攻读语文学 ,1 931年获得研究语言学和实验语音方面的哲学博士学位。后在伦敦大学东方语文学院任汉语讲师。1 932…  相似文献   

8.
杨广云 ,男 ,上海人 ,1 960年生 ,1 983年毕业于厦门大学并留厦门大学高教所工作 ,1 986年攻读厦门大学高等教育学硕士学位 ,1 988年至 1 993年留学俄罗斯莫斯科大学 ,获得教育学博士学位。1 994年回国 ,现任厦门大学高等教育科学研究所副教授、副所长。近年来主要从事高等教育学基本理论研究 ,出版著作多部 ,在《高等教育研究》、《中国高教研究》、《上海高教研究》等刊物发表了多篇论文。吴光辉 ,男 ,湖北武汉人 ,1 970年生 ,毕业于北京外国语大学 ,先后获得日本语言文学学士、日本文化硕士学位。 1 994年曾作为外国人特别研究员留学日本…  相似文献   

9.
2014年5月15日,由《品牌传播》杂志主办,凤凰网协办,厦门大学新闻传播学院作为学术特邀的“首届中国品鼎论坛暨中国品鼎年度大奖颁奖典礼”在北京顺利召开。  相似文献   

10.
中国科学院学部委员、中国人类学会主席团成员、中国科学院古脊椎动物与古人类研究所研究员、厦门大学人类学系兼职教授贾兰坡先生今春应邀到厦门大学讲学。贾先生讲授了“旧石器辨认、打制方法和旧石器研究”、“人类化石的发现与发掘方法(要略)”、“中国旧石器时代考古学”、“旧石器时代考古学的研究现状”、“中国考古  相似文献   

11.
由厦门大学主办 ,香港大学、河北师范大学、商务印书馆协办的“第三届全国现代汉语词汇学研讨会”于2 0 0 0年 10月 2 6日至 2 9日在厦门大学国际学术交流中心召开。开幕式上厦门大学副校长吴水澎教授发表了热情洋溢的讲话 ,各协办单位的代表也分别作了发言。会议代表来自现代汉语词汇、古代汉语词汇、辞书等领域卓有研究的学者 ,共 4 0多位 ,有成果卓著的老专家 ,如李如龙、李行健、符淮青、刘叔新、韩敬体等先生 ,也有活跃在学术界的中青年学者 ,如陆镜光、苏新春、宋永培、苏宝荣、郑定欧等。此外 ,来自各高校及研究所的 30多位词汇学博…  相似文献   

12.
今年四月六日是厦门大学六十二周年校庆。自从一九二一年著名的爱国人士、华侨领袖陈嘉庚先生建校以来.厦门大学经历了逐步发展的光辉历程。在抗日战争时期十分艰苦的条件下,本校在著名物理学家萨本栋校长的领导下,得到很大的进步,为以后的发展和进步奠定了良好的基础。建国以来,我校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发展成为社会主义综合性大学,学校的性质发生了根本的变化,在规模、教学质量和学术水平方面,也  相似文献   

13.
2005年4月,“十五”国家重点图书出版规划项目《林庚诗文集》由清华大学出版社隆重推出,这是当代著名诗人、学者林庚先生平生著作的第一次总结集。林庚,1910年生于北京,1928年考入清华大学物理系,两年后转入中文系。1933年毕业后,留校担任朱自清先生的助教。抗日战争爆发后,林庚先生到厦门大学中文系任教,1947年回京,任燕京大学中文系教授。1952年,全国院系调整后,到北京大学中文系任教。林庚先生的新诗创作和关于新诗格律的理论探讨,对中国新诗的发展具有重大意义。同时,他在中国文学史、楚辞、唐诗及古典小说等领域的研究上,有深刻、系统…  相似文献   

14.
厦门大学文艺学专业有着悠久的历史传统。自 1 92 1年厦门大学创办起 ,在国文系及国学院任教、任职的前辈著名学者鲁迅、林语堂、邓以蛰、孙伏园、川岛、台静农、施蛰存、余謇、林庚等 ,就以他们的学术成就和师者风范 ,为本专业的建设奠定了坚实的基础。本专业是厦门大学中文系重点发展、具有较强学术实力的学科。 1 979年 ,由著名学者郑朝宗教授联合周祖讠巽、许怀中教授招收“中国文学批评史”专业研究生 ;1 995年 ,以林兴宅教授为带头人 ,创办“文艺学”专业硕士点。 1 998年 ,按国务院规定进行专业调整 ,“中文艺学博士点主要方向带头人…  相似文献   

15.
2005年4月23日,由本刊编辑部主办、教育技术系协办的“网络媒体进展研讨会”在我校学术报告厅召开。厦门大学、华中科技大学、南京大学、清华大学、武汉大学、苏州大学、河北师范大学、浙江工业大学、浙江万里学院、新华社特稿社、中国社科院新闻与传播研究所以及我校等12所高校和信息传播研究机构的30多位代表参加了会议。本刊主编、党委书记谢玲,副主编、党委副书记曹金才出席了会议。厦门大学海外教育学院院长、博士生导师黄鸣奋教授、中国社会科学院新闻与传播研究所网络与数字传媒研究室主任闵大洪副研究员、南京大学网络传播研究中心…  相似文献   

16.
《藤野先生》这篇课文选自《朝花夕拾》。 一九二六年八年底,由于北洋军阀反动政府的迫害,鲁迅先生离开北京,到厦门大学任教。《藤野先生》这篇回忆是鲁迅先生早年在日本留学时写的一篇散文。鲁迅在文章中赞扬了日本学者藤野先生正直、热诚、没有狭隘偏见的高尚品质,抒写了对他真挚和深沉的怀念;追述了自己当年为了祖国和人民的利益而由学医到弃医从文的思想变化,表现了自己要同反动派斗争到底的坚强决心。全篇洋溢着鲁迅强烈的爱国主义思想感情。  相似文献   

17.
贵刊1985年第1期刊登的柳亚子先生所作《学习词典叙》一文中,曾提到昆山县周庄镇的一位著名的教育工作者朱士声先生。文章说“士声先生教育童蒙,垂二十载,学生卒业后,从事于工农商学界者,达六七百人,颇为乡父老所信仰”。笔者就是当年士声老师的学生,现试写一些片断回忆。朱士声老师办学的地方,就在周庄镇上“四义士祠”内,那是一所从清代宣统年间就办起来的贞丰第一改良私塾。士声老师办教育十分认真而严格,同时注重联系实际。他办改良私塾,采用新制,分年级,用新出版的教科书,注重读、写、算,尤重视珠算,故深得乡人的称道和信任,从那里毕业出来的学生,如果不再继续升学,即可在镇上商店里当管帐先生。  相似文献   

18.
老主编感言     
陈孔立(原副主编)我讲两个故事:1979年正当拨乱反正时期,学校要我担任学报副主编,主持工作。1980年第1期学报发表了陈诗启先生的论文:《中国半殖民地海关的创设和巩固过程》。当时陈先生刚刚落实政策,有人反对发表他的文章,说我有“政治立场问题”。我则反其道而行之,第2期又发表他的论文:《中国半殖民地海关的扩建过程》,反对的声音反而没有了。后来,陈可教授来信说,看到陈诗启先生的文章,香港校友反映:“党的阳光照到了厦门大学。”现在,陈先生已经是海内外公认的中国海关史专家了。1981年第2期学报发表华东师大副校长王亚朴的论文:《关…  相似文献   

19.
沉甸甸的22.2万字,封面以米黄为底色,由周煜民先生题写书名,用道劲有力的棕色行书凸版印刷的“闽台缘与闽南风”七个大字,透着一股清新,让我爱不释手。我一口气研读下来,感慨万千,除了佩服,还是佩服。扉页上特别吸引眼球的一幅简笔幽默画形神兼备,逗人地勾勒出作者对学术研究的执著。作者汪毅夫先生现任厦门大学台湾研究中心兼职研究员、厦门大学“985”二期工程台湾研究创新基地成员,福建师范大学兼职教授、博士生导师,福建省人民政府副省长,享受国务院专家津贴。  相似文献   

20.
新中国成立60年、尤其是改革开放30年,为我国新闻传播教育事业的蓬勃发展,创造了十分有利的条件.坚持"面向实际,办出特色",是我国高校新闻传播教育事业实现可持续发展的重要出路.领导高度重视与支持,带头人敬业与实干,科学的新闻传播学科运行机制,则是进一步提高新闻传播教育质量的关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