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18 毫秒
1.
西游记是我们耳熟能详的小说,唐僧师徒四人历经九九八十一难去西天取经的故事妇孺皆知。从现代管理学角度来看,它为我们提供了一个绝佳的团队管理的案例。按照现代组织理论,唐僧是部门总监,孑』V『吾空是项目经理,猪八戒是项目成员,沙和尚是项目后勤人员。唐僧师徒四人,备有备的不同经历,能力参差不齐,性格相差迥异,可谓多元化的团队。那么,如何利用不同员工的不同性格特质和本领,选择不同的管理方式呢?  相似文献   

2.
《西游记》是一部以唐僧取经故事为背景的长篇小说。它以唐僧师徒前往西天取经为线索, 描写师徒历尽千辛万苦取经的故事,其中包含着厚重的教育寓意。本文论述了小说中的教育思想,总结了小说在教育中的重要地位。  相似文献   

3.
文一凡 《今日南国》2010,(17):40-41
《西游记》早已是大家耳熟能详的名著之一了,也许很多人都会问,西游记和理财会有什么关系?请听我细细道来。 其实,西游记不仅仅阐述了师徒4A降妖除魔,普度众生,力求寻得真经的故事,更多的是发人深省且意味深长的寓意。我们可以把唐僧师徒4人看作是一个公司,唐僧是总经理,孙悟空、猪八戒、沙和尚是他的下属。每个下属都各有特色,孙悟空能力强,猪八戒人缘好,沙和尚勤勤恳恳。  相似文献   

4.
唐僧师徒西行朝圣与民间世俗宗教朝圣的动因一脉相承,他们的朝圣历程更集中体现了民间世俗宗教的多元化信仰,实用主义意识与行为,特有的"义利观"与实践原则,独特的实践形态以及世俗化了的神灵观念等诸种典型特征.唐僧师徒西行的圆满结局也堪称是民间世俗宗教朝圣的圆满结局.因此,<西游记>是一部体现民间世俗宗教西行朝圣的小说,每一个读完<西游记>且进入故事的人,都会随着唐僧师徒走完属于自己的西行朝圣之旅.  相似文献   

5.
悟空办厂     
话说唐僧师徒从西天取经回到天官。享不惯清福的孙悟空猴性不改,到处惹是生非,神仙们到佛面前告状。如来佛把悟空狠狠训了一顿,悟空一气之下回到了老家花果山。  相似文献   

6.
以唐僧师徒四人的性格为例子,诠释作文要立志高远,要好看,要真实,要朴素自然。  相似文献   

7.
众所周知,唐僧的三个手下都不是一般人:孙悟空是齐天大圣又是花果山的美猴王,猪八戒曾是天蓬元帅,稍差点的沙僧原也是天宫的卷帘大将。那么,连一只蚂蚁都不敢踩死的唐僧却能成为这三位"圣王帅将"的师傅并且管理好他们,凭的又是什么呢?唐僧在管理实践中最看重的一环就是始终高举强大的品牌文化和明确的基本方向,对于唐僧师徒四人来说,"大唐"二字是他们最基本的品牌后盾,走到哪儿都会先亮出"大唐"两个字。试想,若将"大唐"换成"城郭、高昌"等没名没气的小国,相信都不能让唐僧师徒有什么荣耀  相似文献   

8.
自从《西游记》这部小说问世以来,唐僧“西天取经”的故事可以说家喻户晓。特别屉近年来。因《西游记》图书及电视剧和动画片的广泛传播,唐僧的名字在我国更是妇孺皆知。在《西游记》里的师徒4人中,最有名气的就是敢于大闹天宫地府,有着72变本领的,长着火眼金睛的孙悟空了,其次便是成事不足、败事有余,憨态可掬的猪八戒,以及忠厚老实的沙和尚。而师傅唐僧就不那么招人喜欢,因为他看不清妖魔鬼怪的真实面目,而且对敢于同妖魔鬼怪作斗争的孙悟空一遍一遍地念那紧箍咒。其实,《西游记》中的孙悟空、猪八戒、沙和尚以及众神仙妖怪都是小说家塑造出来的,只有师傅唐僧在历史上是实有其人,但真实的唐僧及其经历到底是什么样子,却鲜为人知。  相似文献   

9.
《可乐》2009,(1)
话说唐僧师徒四人走在取经路上,走了很长时间。人类科技已经迅猛发展,神州大地到处都是手机移动基站。一天,几人走到一个驿站,看到"中国移动神州卡,一边取经一边打"的条幅,唐僧禁不住诱惑,就把紫金钵卖了,给每人买了一部手机。  相似文献   

10.
唐僧师徒4人,西天取经走了一二十年,历经九九八十一难,其间,也有许多发财或腐败堕落的机会,可以说是困难重重,诱惑处处。但是这4位最终还是战胜困难,顶住诱惑,取经到了西天,个个修得正果。唐僧师徒为何不腐败,各有各的原因,各有各的办法。唐僧是因为信仰坚定,理想远大,心中有佛,注重修行,所以能“拒腐蚀,永不沾”,立场坚定,“八风吹不动”。虽是肉体凡胎,但不论金钱美色,都不能使他动心。孙悟空是石猴出身,久经考验,太上老君的炼丹炉里打过滚,王母娘娘的蟠桃宴上撒过泼,又位列仙册,不食人间烟火,故也没有七情六欲。无欲则刚,再加上师傅每日…  相似文献   

11.
话说唐僧师徒四人西天取经回来之后,受到了玉皇大帝的封赏,师徒四人都成了神仙。且不说唐僧和沙僧,单说那八戒和悟空。自从封神以来,整天呆在天宫里面无所事事,这对生来喜吃好色的八戒和天性好动的悟空来说无异于被打入了十八层地狱。于是,他们就想下凡一趟。但未经玉帝批准,他们是不得下凡的。可真急坏了这二人!哎,这“神世间”的事和人世间的事一样竟都那么凑巧。正当他俩苦思冥想仍无能为力、心生烦恼的时候,玉帝传来圣旨说:“朕念你兄弟二人保护唐僧取经有功,为使你二人有事可做,排遣空虚和无聊,今特派你二人下凡经商,相互比赛,不得有误…  相似文献   

12.
雷达国捉妖     
这天,唐僧师徒四人又来到一座城边。只见高高的城门楼上,几架巨大的天线在嗡嗡不停地旋转,门首上方写着“雷达国”。进得城来,但见家家户户房盖上都坐个“铁  相似文献   

13.
古典小说《西游记》蕴涵着非常浓厚的生态意蕴.从生态批评的视角看,唐僧取经途中所遇的劫难是社会生态危机、文化生态危机和自然生态危机的艺术展现.作者通过孙悟空施展才华进行积极的恢复、重建和救赎的情节设定昭示:生态灾难以及由此所引发的种种生态危机必须得到积极的恢复和救赎.基于这样的前提,唐僧师徒的拜佛取经之路就是一条生态的救赎之路.  相似文献   

14.
灿烂的夜晚与混乱的白天 6月2日早晨,我怀着无比复杂的感情,离开玉树回京。我见到了浩荡的通天河;到过唐僧师徒晒经的地方,那里开着一片片淡紫色的小花,香气扑鼻;世界上最大的玛尼石经城,使人内心陡生敬意;文成公主当年进藏之路上,铺天盖地的经幡……我被美丽打动,心里又充满了悲壮。  相似文献   

15.
凡是看了《西游记》的人都不会忘记那段很能发人深省的故事:孙悟空三打白骨精。 白骨精是个吃人不眨眼的妖魔。为了吃唐僧,他先变作一个“美女”,提着一罐香喷喷的“饭菜”,到路口“斋僧”。为了骗唐僧师徒上钩,他还装出一副“慈悲”的面孔,满口甜言蜜语,对唐僧可谓“关怀”备至了。愚蠢的唐僧和猪八戒,被这香喷喷的“饭菜”和甜蜜蜜的言语迷住了心窍,一个高念“弥陀”,一个唾涎欲滴。而孙悟空却  相似文献   

16.
买房事小,装修事大。不只投入金钱,还有情感、心思、精力和体力的资源投入。装修就像唐僧师徒西天取经,必经坎坷患难,最后才能修成正果。为了明天的幸福生活,掺合你的喜怒哀乐,加入装修队伍吧。  相似文献   

17.
忙活快活     
达洲 《可乐》2011,(2):1-1
《西游记》中,如来对取经团队论功行赏,唐僧师徒均得正果,其中,唐僧和悟空还成了佛。取经活动组织者和直接领导人观音菩萨却没有得到提拔,仍然是为佛办事的菩萨,在灵山的座次,排悟空之后,让人为之抱屈。  相似文献   

18.
悟空追龙记     
离家千里远,别是一乡风。唐僧师徒四人越往西行,越山秃地荒,地广人稀。这日清晨,正走之间,忽听一阵巨响,大地震颤,群山抖动。好大一片烈火,在前方翻滚腾跃。悟空手搭凉棚,抬眼望去,只见白白的一根擎天大柱,拔地腾空,好似一条火龙,冲天而去!四人惊得呆了,白龙马吓得前蹄腾起,一声嘶鸣,险些把唐僧掀下马来。悟空见情况紧急,忙  相似文献   

19.
小说《西游记》以取经作为全书的线索,将孙悟空神奇浪漫的传奇人生和唐僧师徒壮丽辉煌的取经事业作为故事情节,奇幻的情节通过不凡的线索串联起来,唐僧在书中成为使情节和线索相契合的关键。情节和线索之间并不是各自独立的,而是彼此影响,不可分割的关系。情节和线索是小说结构中两个不同的概念,它们同对小说的主题具有揭示作用,并在一定程度体现人物性格,二者之间又相互影响:线索贯穿于情节并推动情节发展。  相似文献   

20.
试论《西游记》中沙僧形象的塑造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西游记》里唐僧师徒中的次要人物沙僧也是一个具有个性的艺术典型。本文立足于取经队伍整体,在各主要形象的对照与联系中,通过内部矛盾的演化过程把握沙僧性格的主要特征及其变化发展,并从作者叙写人物的艺术空白入手,试揭示人物形象所蕴含的社会批判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