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观察     
《职业》2011,(22):4
01状元≠人才金榜题名时,状元最荣光。荣光过后,这些状元们走上工作岗位,在各自的领域表现如何?调查显示,自1977年至2008年的32年间,中国大陆的1000余位高考状  相似文献   

2.
谁的牌坊     
郑岩  汪悦进 《中外书摘》2008,(10):77-78
在明清时期,牌坊的修建由朝廷统一支配和管理。明洪武二十一年(1388年),太祖降旨修建状元坊以表彰廷试的状元,开创了由朝廷批准修建牌坊的先例。至此,这种特殊的建筑形式便和帝王的恩宠联系在一起,拥有一座牌坊,也就拥有了至高无上的荣光。  相似文献   

3.
元金 《当代老年》2007,(11):31-31
中国历史上唯一可考的驸马状元——郑颢 自古以来,民间就经常把驸马与状元这两个词联系起来,好像中了状元就可以做驸马。实际上中国历代可考的驸马状元只有郑颢一位。郑颢是唐会昌三年的状元。本来他早有婚约在身,中状元后打算迎娶卢家的千金。可是这位年轻英俊的状元被皇上看中了,非要将自己心爱的女儿万寿公主许配给他,郑颢偏偏不爱公主,非娶与自己青梅竹马的卢家小姐。唐宣宗便让宰相白敏中说服他,白敏中费尽口舌,又多方威逼利诱,终于迫使他娶了万寿公主,婚后两人生活得并不幸福,后来郑颢多次弹劾白敏中,幸好唐宣宗自知理亏,替白敏中压下了弹劾的奏章。  相似文献   

4.
状元“点主”,既是凡人难以企及的一种荣耀,又可以得到丰厚的报酬。我国最后一名状元刘春霖(1872年-1942年,河北省肃宁县北石宝村人,清光绪三十年即公元1904年中状元)生前即有多次“点主”盛事,至今仍在乡里传扬。  相似文献   

5.
《金色年华》2007,(8):8-10
重庆市今年文科状元黄文帝的归属,引发了清华大学和北京大学的一次交锋。究竟是什么引发了这场争夺?对于中国两所顶尖高校,状元的诱惑力为何如此之大?持续一个月的三方博弈终于结束了。7月18日,黄文帝——2007年重庆市高考文科状元,经教育部“特别协调”,被北京大学录取—但是“补录”。此时,这个被同学称为“东方不败”的考生,在与记者通话时,再无获取第一名时的兴奋与激动。北京大学曾是黄文帝寄托理想的地方,获得状元后他曾表示,己将目标锁定北大的元培实验班或光华管理学院。但这位状元在两天后接受了清华大学的游说,转投在重庆没有招生计划的这所名校。但在强大的教育规则前,清华的“特别招生”没有成功。状元等来的是险些无学可上的困境。  相似文献   

6.
《职业》2009,(8):15-15
据中国校友会网发布的最新《中国高考状元调查报告》,通过对恢复高考32年来的状元进行调查,状元普遍追求名校和热门专业,轻视了职业规划,导致最后的职业成就低于社会预期。  相似文献   

7.
游宇明 《老年人》2010,(11):41-41
有人说:女人是政治西服上的胸针。意思是说,玩政治是男人的事,女人顶多当当配角。其实,女人从政同样可以干大事。比如武则天,比如中国第一位女状元傅善祥。  相似文献   

8.
我国古代的科举制度,肇基于隋,确立于唐。从唐高祖武德五年(622年),至清光绪三十年(1904年)最后一次科考这1282年间,共产生了559名状元(仅限有名有姓可查的)。最后一名状元叫刘春霖,生于1872年,卒于1942年,河北省肃宁县北石宝村人。刘春霖生前,多次向友人谈及最后一次科考的情况。  相似文献   

9.
鲁南 《老人天地》2008,(7):36-37
山东省青州市博物馆至今陈列着一幅价值连城的"状元卷",这就是明朝万历26年(公元1598年)状元赵秉忠的殿试卷,它是中国近1300年的科举考试历史上唯一尚存的状元卷,赵秉忠殿试状元卷以其历史文化价值成为国家一级文物,成为青州博物馆的镇馆之宝。  相似文献   

10.
陈开枝,一位74岁高龄的老人,作为党中央、国务院扶贫战略决策的忠实执行者,作为邓小平理论的忠实拥护者和实践者,几十年来,辛勤操劳、望我工作,深入广西百色贫困山区82次,走遍百色的每一个角落,为百姓排忧解难,为中国扶贫事业做出了突出贡献,并由此获得了“人民的打工仔”“全国扶贫状元”“全国东西扶贫协作工作先进个人”等一系列荣誉称号。  相似文献   

11.
蜿蜒流过瓷城醴陵的渌江上,有座玲珑秀丽的状元洲。这儿人杰地灵,传说出过状元。如今,一处红红火火的老年人婚姻介绍所又使这儿声名远播。醴陵市老年人婚姻介绍所,在湖南是最早创办的一家专门为单身老年人的婚姻牵线搭桥的服务机构。11年来,这里热心的“红娘”已帮...  相似文献   

12.
在山青水秀的湖南通道侗乡,有一位被誉为侗戏“状元”的老人,名叫吴尚德。他一生唱戏编戏,创作了二百多个侗戏剧本,培养了无数的侗戏演员,赢得了侗乡人民的喜爱和赞誉。2008年底,他被湖南省有关部门确定为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代表性传承人。  相似文献   

13.
李阳 《老人天地》2013,(7):17-17
6月底是高考发榜的日子。各地文理“状元”纷纷出炉,成为媒体热点。状元一词本是借用科举制而来,唐代首创殿试,殿试第一名者称为“状头”,但这并非官方称谓,仅仅是民间约定俗成,后逐渐衍化为“状元”。  相似文献   

14.
《职业》2013,(15):9-9
日前,厦门市第十八届职工技术比赛圆满落幕。厦门技师学院承办了模具设计师、可编程序控制系统设计师项目竞赛,赛事组织工作获得了一致好评。由于表现突出,厦门技师学院三位教师分别被授予“技术状元”‘‘技术能手”“厦门市第十八届职工技术比赛优秀组织者”荣誉称号。  相似文献   

15.
正儿子在台上的荣光有多么巨大,我这个母亲内心的酸楚与感慨就有多么深重。郎朗如何在父亲郎国任的严苛教导下成为国际钢琴大师的故事家喻户晓。而在他远离故乡、在北京和国外求学的漫长岁月中,有一位女性的心痛、隐忍、酸楚和坚强鲜为人知,却不可忽视——她就是郎朗的母亲周秀兰。在长达8年的时光里,她与丈夫、儿子分居两地,孤守沈阳,为郎  相似文献   

16.
“状元”的称呼始于唐朝,从唐朝到清朝的1000多年中,共开科考试745次,有据可查的文状元共录取653人。而其中很是有些与众不同的另类状元。  相似文献   

17.
不懂装懂     
1998年。我一位大学同学回国探亲.他叫顾重之,是我在大学时唯一佩服的人。他是顾准的儿子,1979年全国高考北京状元,入学那年28岁,大二时太太生了个女儿,一家三口住在一间8平方米的单元房,没有钱和地方请保姆,太太也上班,因此他最多算个“业余学生”,但每次考试永远第一,并且拉第二名很远,以至于我们班在比成绩时,往往把他排除在外,我们总说:“不算老顾,我第一。”没办法,他有顾准的基因,  相似文献   

18.
岁月流逝,上世纪八十年代繁荣兴盛的日本,一场经济泡沫爆破后,寻寻觅觅了二十年,仍未找对方向。到今天,面对崛起的中国,日本对于能否守住全球第二大经济体的荣光,是既紧张,又无奈,这种态度令人深思。日本首相鸠山由纪夫上任初期,国民原本以为鸠山是一位激烈改革派领袖,随时会推动一场翻天  相似文献   

19.
《职业》2014,(4):10-10
一位将军,献身使命,鞠躬尽瘁;一名军人,为国捐躯,无上荣光。记住这位将军的名字吧,郭毅力,原西藏总队司令员。38年的军旅生涯,他把汗水与心血洒在了西藏的雪域高原;从士兵到将军,他把忠诚与生命献给了党和人民;6年来,郭毅力担任西藏总队主官,平均每年在海拔4000多米的雪域高原上行程5万多公里,跑遍了分布在西藏122万平方公里的所有基层部队,包括青藏铁路无人区的执勤点。5年前,总队医院的专家就对郭毅力发出心脏病警告。但他没有在意,依然常年奔波在高原……就这样,他的生命之树永远定格在第56圈的年轮!2013年7月10日清晨,郭毅力将军顽强的心脏猝然停止了跳动,在高原奔忙了38年的将军太累了,他或许真正可以好好休息了。  相似文献   

20.
2001年7月25日,湖北省麻城大别山深处一条曲曲折折的山路上,从市区浩浩荡荡而来的人们敲锣打鼓,将一张大红喜报送往一位17岁农家少年的家里。当这位少年看到喜报上写着“洪光明以高考705分成为湖北省理科状元”几个金黄色大字时,几乎不相信自己的双眼,然而这是真真切切的事实。他对着巍巍高山大声哭道:“我苦命的大哥啊!小弟可以上清华大学了……”在场的人无不为之动情。一位寒门状元郎的背后,是情深义重的哥哥用汗水和青春谱写出的最为壮美的亲情之歌。遥想清华大哥为弟辍学去打工1984年2月,我出生在湖北省麻城…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