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董西明  王松 《职业时空》2005,(18):58-59
就业压力目前,我国就业形势处于十分复杂和严峻的状态。具体来说,正面临着以下几方面的问题:1.“三流合一”形成的巨大就业压力。首先,有关资料显示,“十五”期间,我国新成长劳动力将升至峰值,新生劳动力较“九五”时期平均每年增加290万人,2001年我国城镇新增劳动年龄人口1100万人,2002年达到1400万人。其次,据测算,今后几年中,社会失业人员将持续增加,2001年全国城镇登记失业人员680万人,而国有企业下岗职工500多万人,两者合计近1200万人。这表明,每年城镇需要安排就业的人数将达到2300万人以上。按目前就业框架计算,全国每年实际新增的就业岗位只能达到800万个,年度缺口为1500万  相似文献   

2.
《职业》2013,(34):34-35
为缓解我国就业压力,国家相关部门和地方政府不断推出有力政策和措施促进创业就业,取得明显成效。为推动创业就业工作深入有效开展,近日本刊与人社部就业促进司联合,共同推出“就业政策与实践”专栏,着重报道相关部门最新的就业举措和动态。  相似文献   

3.
曾湘泉 《职业》2013,(16):30-31
编者按:中国就业促进会邀请相关专家和人社部有关司局的同志,举办了“就业转型问题高层研讨会”。会议围绕落实关于“推动实现更高质量的就业”精神,从中长期的发展角度对就业转型面临的深层次问题进行研究。《职业》杂志将分期发表专家观点,阐述如何面对就业转型,推动高质量就业。  相似文献   

4.
《职业》2014,(10):58-58
【本刊讯】近日,上海市2014年就业援助月主题日活动在17个区县的59个咨询点全面展开。活动推出岗位应聘、报名见习、面试辅导、政策咨询等“服务套餐”,为援助对象清除就业道路上的障碍。举办主题日活动的当天,上海市各区县、街镇结合辖区实际,开展现场政策咨询、专场招聘推介、见习培训报名、维权普法宣传、创业指导等援助活动,同时举办了多场针对就业困难人员的专场招聘会。就业援助月期间,  相似文献   

5.
田小宝 《职业》2013,(10):23-23
最近,中国就业促进会邀请相关专家和人社部有关司局的同志,举办了“就业转型问题高层研讨会”。会议围绕落实关于“推动实现更高质量的就业”精神,从中长期的发展角度对就业转型面临的深层次问题进行研究。《职业》杂志将分期发表专家观点,阐述如何面对就业转型,推动高质量就业。  相似文献   

6.
张小建 《职业》2013,(7):20-21
编者按:最近,中国就业促进会邀请相关专家和人社部有关司局的同志,举办了“就业转型问题高层研讨会”。会议围绕落实党的十八大关于“推动实现更高质量的就业”精神,从中长期的发展角度对就业转型面临的深层次问题进行研究。《职业》杂志从本期开始,将分期发表专家观点,阐述如何面对就业转型,推动高质量就业。  相似文献   

7.
《老年世界》2007,(6):46-46
“十一五”开局之年,我国就业呈现良好态势。2006年全国累计实现城镇新增就业1184万人,完成全年目标任务的132%,实施积极就业政策以来,城镇新增就业人数首次突破1000万人,下岗失业人员再就业505万人,就业困难人员再就业147万人。年末城镇登记失业率为4.1%,呈稳中有降态势。  相似文献   

8.
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的发展,高校毕业生就业制度正在逐步改变“统包统分”的就业模式,实行少数毕业生由国家安排就业,多数由学生“自主择业”的就业制度。各地区及高校随之相继开办了“毕业生就业市场”,组织毕业生与一些用人单位进行“双向选择”,通过竞争落实就业单位。为此,对于面临就业的大学生来说,如何调整好就业心态,做好充分的心理准备,勇敢的迎接挑战,在就业前是非常必要的。  相似文献   

9.
《职业》2008,(1):68-69
2008年。为贯彻落实党的十七大会议精神和《就业促进法》有关要求,进一步加强公共就业服务。劳动保障部协同有关部门将在全国组织实施“就业援助月”、“春风行动”、“民营企业招聘周”和“大中专技校毕业生就业服务月”四项公共就业服务专项活动,进一步加强公共就业服务,促进就业工作。  相似文献   

10.
大学生基层就业的政策建构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当前大学生基层就业政策中最主要的问题在于政策的措施与对策不具体、针对性不强,并且缺乏行之有效的基层融入指导。大学生基层就业的政策建构是基于大学生基层就业的现状,从中观层次上制定出切实可行的措施与对策,其路径选择就是要从大学生基层就业的四个主要环节——“谁去”、“为什么去”、“去什么岗位”和“去后怎么办”上进行重点突破。  相似文献   

11.
武慧玲 《职业》2008,(11):60-60
就业训练作为公共就业服务体系的重要支柱,是提高劳动者素质、转变劳动者就业观念的重要渠道。就业训练中心应当努力提高培训能力和办学质量,成为当地就业培训的“排头兵”和“领头羊”。  相似文献   

12.
姜菁  苏黎明 《职业》2008,(6):22-24
有人说,中国走进了创业时代,面对庞大的就业群体和相对匮乏的就业岗位资源.创业将成为更多人的选择。据预计,10年以后,相当多的大学毕业生要走上自主创业和自谋职业的职业道路。我国的创业指数将达到20%左右的水平,即平均每5个人中,将有一个人要做“老板”。  相似文献   

13.
建立大学生就业基地的几点思考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符绳发  丁义国 《职业时空》2008,4(2):127-128
近年来,随着全国高等教育的迅速发展和就业需求的变化,大学毕业生就业困难的压力已经摆在我们面前。为了促进学生充分就业,不断提高学生就业质量,安康学院紧密围绕着“一个中心(促进学生充分就业)两个基本点(正确的就业观念、广阔的就业市场)”的目标,实施“走出去”的积极就业方针,“立足省内,面向西部和基层市场,建立稳定的东南沿海就业基地”的大学生就业战略思路,建立稳固的就业基地,取得了初步成效。  相似文献   

14.
肖保根 《职业》2006,(2):46
随着就业形势的日趋严峻,应聘面试失败就成了求职者们的家常便饭。不少人屡“面”屡败,由此怀疑自己的能力丧失求职的信念,出现“求职恐慌症”。事实上.有资料表明: 有相当一部分面试失败者是由于考官的个人好恶、考官的同性相斥.考官的个人经历等造成的,即所谓的“人祸”,与应聘者的能力和表现无关。  相似文献   

15.
李龙平  陈建平 《职业》2010,(10):61-61
湖北省来凤县利用对失业人员加强针对性培训、提高就业技能,搜集就业信息、挖掘就业岗位,提供资金支持、帮助创业致富的三把“金钥匙”,大力开展“解难题、办实事、促就业”活动。截止目前,共培训城镇失业人员121人,城镇失业人员实现再就业310人,开发公益性岗位340多个,帮助140多名下岗职工开办创业经营实体,带动200多人就业。  相似文献   

16.
对于应届毕业生来说,招聘方的“有工作经验”这一条。足以使他们与自己向往的工作“无缘牵手”。身高歧视,性别歧视,年龄歧视,乙肝歧视。各种各样的就业歧视已经让无数大学生就业无门,现在又来个“经验歧视”,这对大学毕业生就业无疑是雪上加霜。  相似文献   

17.
谢伟 《金色年华》2009,(6):14-15
面试是interview,即inter+view,意即相互瞧一瞧。因此,面试过程中的互动标准更多时候是“瞧”出来的。当然,第一瞧就是“首印象为王”了。  相似文献   

18.
刘炜 《职业时空》2009,5(8):160-161
从“局限条件下争取最大利益”这一基本的经济学假设出发,分析了目前影响大学生就业的几个基本局限条件及在这些局限条件约束下大学生的就业选择,并根据这些局限条件的变化趋势推测未来几年大学生就业状况转变的可能性。  相似文献   

19.
《中国社会导刊》2012,(4):F0002-F0002
上海,寒风中的中山南路海宝广场上人头攒动,以“搭建劳务对接平台,帮助尽早实现就业”为主题的“2012黄浦区为来沪农民工就业招聘服务活动”在这里拉开序幕,36家企业单位为就业者提供700余个就业岗位。短短两小时,就有400余人前来应聘。  相似文献   

20.
蔡昉 《职业》2013,(13):23-25
最近,中国就业促进会邀请相关专家和人社部有关司局的同志,举办了“就业转型问题高层研讨会”.会议围绕落实关于“推动实现更高质量的就业”精神,从中长期的发展角度对就业转型面临的深层次问题进行研究.《职业》杂志将分期发表专家观点,阐述如何面对就业转型,推动高质量就业.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