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王子楠 《现代交际》2014,(10):169-169
专科学生的就业竞争优势,在于具备专业岗位的具体项目的操作技能。专科生的专业岗位操作技能既来源于专科学习时的学校培养,也来自于准就业和继续教育过程中的职业技能培训,专科生职业技能培训的方法和质量奠定学生就业的竞争实力。本文仅就专科生在校学习的技能培训发表两方面看法。  相似文献   

2.
谢新辉 《职业》2016,(27):109-110
实训教学关系到学生的技能掌握、毕业质量及就业水平.中职学校的实训教学就是要培养学生的实践操作技能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本文从培养实训兴趣、提高认识和重视程度、创新教学模式和提高师资质量等方面分析了提高中职数控专业实训教学质量的措施.  相似文献   

3.
刘明 《职业》2020,(3):33-34
随着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入,社会岗位竞争日趋激烈,中职生更是面临着前所未有的就业压力。本文从职业院校技能大赛的角度出发,在相关教育原理的指导下,深入研讨职业院校技能大赛与中职学生就业创业能力培养之间的关系,以期提升中职学校的教育质量,促进中职生的健康发展。  相似文献   

4.
崔岩  黄永亮 《社会学研究》2023,(5):112-133+228-229
本文重点讨论我国经济社会转型背景下农民工就业质量高度异质性背后的影响因素。分析发现,农民工就业质量的高度分化可以从农民工劳动技能的结构性变化、行业间技能偏向型技术进步的差异化特征、新职业新业态所带来的职业高度分化等角度予以解释。在行业技术升级和新职业规模扩大的背景下,有效提高中低技能农民工的就业质量,对于促进我国在新阶段实现高质量发展和持续扩大中等收入群体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5.
史航 《现代交际》2014,(10):173-173
在当前高校和毕业生中面临着较大的就业压力问题,学校要培养适应社会需要的人才,保证高校毕业生充分就业,这就需要高校中就业指导课发挥出应有的效果和作用。就业指导课是高校学生必修的一门课程,同时也是帮助高校毕业生顺利就业的一门课程。就业指导课通过规范的课程合理科学的制定教学内容,采取有效的方法和途径,进一步培养学生的创业精神,帮助学生获得相关的就业知识以及技能,同时在高校办学质量和学生就业方面都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  相似文献   

6.
随着我国高等教育大众发展,对高等职业院校的发展和重视的程度与日俱增,所以加强高职院校大学生就业能力的培养已成为重中之重。本文通过分析高等职业院校大学生就业状况,提出高职院校大学生就业能力培养的意见和建议,从而培养出更多的适应社会需求的高等职业应用型技能人才。  相似文献   

7.
李德海  吉刚  秦伟 《职业时空》2010,6(6):71-72
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大学毕业生就业不仅需要宽博扎实的基础知识,同时还需要具备各种必要的技能。随着社会的发展,用人单位对毕业生的要求越来越严格,因此,培养适应社会能力强的毕业生是提高教育质量的迫切需要,也是增强毕业生就业竞争力的现实要求。  相似文献   

8.
陈玉卿 《职业》2012,(20):36-37
传统的教学模式,通常适用于侧重理论学习的学科导向的普通教育,而不适应以技能教学为主的就业导向的技工教育。技工教育的目标是培养学生成为合格的技术工人,使学生尽快适应毕业后的就业岗位要求,掌握就业岗位所要求的知识和技能。  相似文献   

9.
刘秀霖 《职业》2014,(14):147-148
中职毕业生的就业状况关系到每位学生的前途,也关系到学校的长远发展。学生的就业质量、岗位提升等取决于学生的知识、技能、心态及其他能力,在抓好文化基础、专业技能的同时,加大对学生就业素质的培养是当务之急。通过开设就业指导课,全面、深入、系统地对学生进行就业指导是当前实施素质教育的一项重要举措。  相似文献   

10.
杨兵 《职业》2013,(18):32-33
近年来,为了培养符合就业岗位需要的技能应用型人才,中职学校在大力开展教学改革的同时,结合就业岗位要求开展专业技能竞赛,推动了专业建设与教学改革向纵深发展。专业技能竞赛对技能型人才的培养、职业教育教师的成长、职业教育教学改革、提升职业教育技能教学质量都起到了积极的推动作用。  相似文献   

11.
胡红燕 《职业》2023,(20):55-58
2022年3月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出台《推进技工院校工学一体化技能人才培养模式实施方案》(以下简称《实施方案》),提出力争“十四五”末实现“百千万”目标,明确了技工院校提高技能人才培养质量的必要性,帮助学生从学校到就业岗位紧密衔接。为实现《实施方案》提出的目标,本文通过对工学一体化技能人才培养模式实施的关键点进行提炼,探索技工院校培养工学一体化技能人才的路径,以供同行参考。  相似文献   

12.
解晓静 《职业》2008,(11):60
目前,有些技工学校陷入了一个恶性循环中--招生困难、生源质量差、教学质量差,导致了技工学校毕业生质量差、就业难度大,而因为没有很好的就业前景,很多人不愿进技校,这又导致招生困难更大、生源质量更差.因此,如何提高技工教育的教学质量是关系到技工教育能否进入良性循环的关键.技工教育是培养高素质、高技能型人才的教育.技工教育的最终目的是为生产、建设、管理、服务一线培养应用型专门人才.因此,在教学上,应转变教育教学观念,以市场为导向,以就业为目标,以提高专业素质为突破口,突出技能培训和实践教学环节,培养实用型中等专业人才,以进一步适应用人单位需要.  相似文献   

13.
顾嘉 《公关世界》2022,(4):37-38
当前大学生就业日益困难,2021年就业总量压力不减,但需要安排就业的高校毕业生909万人,达到历史新高.作为高职院校工科类毕业生,仍存在结构性矛盾,制造业技术员普遍短缺,对技术技能人才的渴求倍率达到2以上.所以这也给我们高职院校工科类专业就业指导工作提出了新的思考,如何提高工科大学生的就业竞争力,以就业市场为导向,培养应用型、创新型的高技术人才,加强学生就业素质和就业指导服务质量作双提升,从而培养适应社会发展的技术技能人才.  相似文献   

14.
全程性就业教育是通过建立高素质的专业队伍,把就业教育贯穿于整个高职教育中,对学生进行一系列连续的、有针对性的就业指导,从而培养学生具备良好的就业心理素质和高效的求职技能。  相似文献   

15.
祁连荣 《职业》2023,(14):66-68
数字营销是当前市场营销的主要发展方向。营销管理以数据为导向,创意策划以数字技术为依托,营销方案以内容为核心,对人才素质的需求呈现出多样化趋势。技工院校要以市场需求为方向,调整市场营销专业人才培养体系,加强对学生数字营销知识和技能的培养,以促进技工院校市场营销专业毕业生就业质量的提高。  相似文献   

16.
雍珣 《职业时空》2010,6(7):76-77
合格中职学生的培养对我国社会经济建设至关重要,是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一项基础性工作。文章就就业导向模式下中职学生培养的方法进行了初步探讨,重点分析了学生的综合素质培养、技能培训、毕业就业等问题。  相似文献   

17.
赵婷 《现代妇女》2014,(12):33-34
高职教育管理认真研究存在的问题,不断创新模式,更新管理手段,制定科学完善的管理制度,不断提高管理的质量和效率,更好地服务高职教学,提高高职院校的教学水平和办学质量。既让学生能够掌握过硬的专业基础知识和技能,更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促进学生更好地就业和发展,为社会输送更多的高素质技能型、创新型人才。  相似文献   

18.
朱毅贤 《职业》2017,(22):57-58
龙岩技师学院是由龙岩市人民政府主办的培养高技能人才的综合性职业院校,设有机械工程、电气工程、交通工程、现代服务、传媒艺术与轻工、经贸与管理等6个系29个专业,在校学生5168人,每年毕业生1500多人,是福建省培养高技能人才规模最大的技工院校.近年,80%以上毕业生在区域内就业创业,一大批在外地就业的毕业生回乡创业,为区域产业发展做出积极贡献.2012年,学院荣获国家技能人才培育突出贡献奖,入选国家高技能人才培养示范基地建设项目.创新创业能力是技工院校毕业生的核心,学院按照"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要求开展技工院校毕业生就业创业工作,毕业生就业创业是学校的重要工作,是衡量学校办学水平的重要标志.学院始终坚持把"进得来、学得好、出得去、好就业、能创业"作为办学理念,着力打造创新创业平台,准确定位人才培养目标,着眼生产一线技能人才培养,鼓励学生基层就业创业.优化专业结构,深化人才培养机制改革,突出技能教学特点,注重实践能力培养,加强就业创业教育,提高学生创新创业能力,大力推动以技能就业带动技能创业,探索技能创业之路.  相似文献   

19.
赵丽梅 《职业》2013,(33):58-59
中职语文教学不同于义务教育和学历教育,它的独特之处在于技能性、基础性和实用性。因此,培养适应企业需求的人才,关键在于教学。应通过语文教学培养学生务实的职业观念、基本的职业素养、良好的沟通能力和实用的技能来缩短他们的就业适应期.  相似文献   

20.
吴海光 《职业时空》2010,6(6):60-61
基于就业导向的高职教育偏重于实用知识和技能的传授,淡化了对高职生的情商培养,如何将开启智慧和提升技能与砥砺品行和塑造灵魂有机地统一是摆在我国高职生培养过程中的一个现实课题。文章就高职生培养过程中情商教育的必要性和路径选择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