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在教学中,有很多的因素来决定一个教师的成功与否,比如是否精心备课、是否研读了教材、是否认真批改学生的作业、是否上好了每一堂课。但是通过自己教学的不断总结和反思,我发现这些因素都可以归结成一个因素,那就是情感。诸如耐心、关心、细心等,通俗一点,也就是作为老师要有对学生真诚的爱。大爱无边、大爱无痕,只有从内心深处具备了对职业的爱、对学  相似文献   

2.
班主任是一个班级所有学生亲情的寄托、感情的依靠,他肩负着爱的传递,同时也肩负着梦的启迪.在班主任工作中,无论学生出现了哪样的问题,无论学生处于哪种环境,我们都应义无反顾,用爱心——慈母之爱、严父之爱来呼唤学生.  相似文献   

3.
班主任工作是一项琐碎而繁杂的工作,要做的事千头万绪:小到学生的生活起居,大到学生学习成绩提高,自治自理能力和道德情操的培养。我们在班级管理过程中不妨放权,充分发扬民主,让学生参与其中。怎样才能在班级管理中做到民主呢?将军驰骋疆场,战无不胜、攻无不克的秘诀之一就是他善于把他将军的权力恰当地授权与他的部下。作为班主任要想组建一个民主和谐班集体,也要像将军一样懂得授权,在班集体营造出一种民主和谐的氛围。授权是一种领导艺术。说得浅显一点:授权就是下放权力。授权的最好方式就是学生自己管理,适当分权,变班主任一人的  相似文献   

4.
“仁”是什么,一部《论语》似乎并未从概念的角度对其作出回答。在孔子的后继者那里,对“仁”的论述也属指点性的,而不是界定性的。我们可以从其指点性的论述中看出“仁”的基本内涵:①“仁者爱人”。《论语·颜渊》“仁”就是爱人的意思,这是“仁”的最基本的含义。这种爱是伦理意义上的,因而爱也就成了道德义务的爱。②“孝悌也者,其为仁之本与!”《论语·学而》对父母要孝,对兄弟要悌。孝体现的是对父母的爱,悌体现的是对兄弟的爱。可见,这里的爱首先是一种血缘亲情的爱。不过,儒家的“仁”中之爱并不局限在这一点上…  相似文献   

5.
班主任的使命就是以心换心,让每一个学生都体验成功、获得发展是班主任的工作职责.做一个轻松的班主任不能只拥有一颗心,应该“五心”俱全——责任之心、热爱之心、精细之心、欣赏之心、快乐之心,去叩开学生的心灵,发挥学生的潜能,打造一个团结友爱、和谐奋进的班集体将会事半功倍  相似文献   

6.
前苏联教育学家霍妈林斯基说:“热爱学生是教师生活中最主要的东西,爱是教育的基础,有了对学生深沉的爱,才有对学生认真负责的教育。”后进学生的产生是学生个体在社会和个性化过程中发展不和谐的反映。班集体中存在后进生是客观的现象,班主任要对后进生有正确的认识。任何一个后进生都有值得肯定的一面,要善于发现他们的优点、特长,以此为教育、转化他们,要坚持做长期的、耐心的、细致的工作,不断巩固已出现的进步。笔者在教育实践上,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相似文献   

7.
当代社会呼唤两种精神,一种是科学精神,其核心是智慧;一种是人文精神,其核心是情感。我们学校进行的教育就是情智教育。情智教育的内涵,其一是情感,就是我们的教师要爱学生,爱教育,这是根本;其二是智慧,智慧和知识不同,知识从外到内获取,智慧从内而外生成;其三是和谐,情感和智慧和谐交融,以情促智,两者和谐共生;其四是发展,情智教育最终是为了教师和学生的全面发展。新课程标准要求我们在教学过程中不但要重视学生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更要关注学生学习情感态度的发展。所以,我们应把赏识教育带入课堂教学,以情入手,以情换情,以情激情。美…  相似文献   

8.
课堂中,教师要给学生一个笑脸、一点希望、一点激情,走进学生的心灵,打开学生心门,激发学生潜能,实现教学目标,取得更好教学效果。  相似文献   

9.
当代社会呼唤两种精神,一种是科学精神,其核心是智慧;一种是人文精神,其核心是情感.我们学校进行的教育就是情智教育.情智教育的内涵,其一是情感,就是我们的教师要爱学生,爱教育,这是根本;其二是智慧,智慧和知识不同,知识从外到内获取,智慧从内而外生成;其三是和谐,情感和智慧和谐交融,以情促智,两者和谐共生;其四是发展,情智教育最终是为了教师和学生的全面发展.新课程标准要求我们在教学过程中不但要重视学生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更要关注学生学习情感态度的发展.所以,我们应把赏识教育带入课堂教学,以情入手,以情换情,以情激情.  相似文献   

10.
一位优秀教师的宽容、尊重、理解并真心爱孩子,老师多一点爱心,我们的孩子们也一定会带给你预想不到的惊喜。没有师爱,就没有教育;教师的爱,应高于友爱、齐于母爱。本文作者就自己多年来教导学生的经验,详细说明了如何“用心引航”教育学生。师德就体现在对学生深深的、不图回报的爱。廉价的爱是要什么给什么、真正的爱,不是你帮他点火取暖,而是给他一把柴刀,让他自己去打柴:给他火柴,让他自己去点燃生命的火焰。  相似文献   

11.
王咏梅 《科学咨询》2009,(22):81-81
教育是既教书又育人。有一首歌这样唱:万物生长靠太阳。学生是一棵棵小树,他们的成长需要阳光。而老师的关爱就是学生成长需要的阳光。学生需要老师的关心,需要老师的爱。前苏联教育家苏霍姆林科夫说“没有爱就没有教育”。作为老师,一定要站在学生角度去换位思考,也就是站在学生的角度去体验学生的感受,把自己当作学生,给学生阳光般的爱。  相似文献   

12.
《科学咨询》2007,(3):4-5
今天召开一个小范围的座谈会,主要是想借这个机会,要求大家利用春节的时间读一点书,以此倡导全市领导干部在新形势下进一步加强学习,推动全社会形成爱学习、爱读书的良好风尚。  相似文献   

13.
本文就自己从事小学班主任工作以来,对班级工作的一些认知。作为几十个孩子的班主任,我们所要做的工作不是将孩子们培养成高质量的考生,而是要将他们引导成为高素质的学生,是能够承接社会主义大业的时代接班人。小学班主任无疑是学生在受教育路上遇到的第一个、甚至是影响其终身修为的那么一个导师。班主任就要以平和自然的心态,以教育之道给每一个孩子希望。孩子开心的生活,班主任自己才会真心开心。希望他们身体、身心健康;希望他们在阅读、活动中开心,老师爱他们也希望他们每个人都拥有爱和真心付出自己的爱。  相似文献   

14.
“爱与责任”是“师德之魂”,“没有爱就没有教育”,“没有责任就办不好教育”。爱是无形的力量,爱是师德的核心,爱是教育的灵魂。“每个人都需要爱”,一个简单的“爱”字包含着许多复杂的内容。作为一个教师,不但要担负起传道、授业、解惑的重任,更重要的是要培养思想健康、全面发展的优秀人才,要用爱心去浇灌每一株幼苗,把他们培育成参天大树;要以平等的尊重和真诚的爱心去打开每个学生的心门,因为每一扇门的后面都是一个不可估量的宇宙,每一扇门的开启,都是一个无法预测的未来。  相似文献   

15.
书香治班     
2010年9月,我们年级组迎来了一个新的一年级。迎来送往中,我们不断反思,不断探索自己教学、育人中的经验的不足,意识到一年级行为习惯培养的重要性。而习惯培养中最重要的一点,莫过于让学生愿读书,爱读书。
  读书可以启智,读书可以明理,读书可以养性,读书可以美情,读书可以怡心。我们看到的是,读书还可以促进孩子良好习惯的养成,良好班风学风的形成。  相似文献   

16.
设计理念:
  本着“坚持学生的自主选择和主动参与,发展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面向全体学生完整的生活领域,为学生提供开放的个性发展空间;注重学生的积极探究和亲身体验,促进探究、体验、合作的学习方式”的理念,充分整合学校、家庭、社会三方面的教育力量,融入当前的热点,在游戏中感受生活离不开关爱;在调查搜集中感受爱的无处不在;在自我审视中,在辨析中分清“爱”与“害”;在由“亲”到“疏”的循序渐进中扩大爱的视野,培养爱的能力;在“关爱之星”的寻找和争创中去践行爱。  相似文献   

17.
情境教学就是一种促进教学过程变成一种永远能引起学生极大的兴趣、能激发学生向知识领域不断探索的教学方法。在英语教学过程中,教师应该创造一切条件,采取一切可用的方法,激发学生对英语学习的强烈愿望,调动学生的思维,使他们爱学、乐学,创设直观、有趣的英语学习情景,把学生带进与之生活实际相近的环境中去,并引导他们积极参与、大胆实践、大胆交际,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学习兴趣,以达到快乐学习、快速成功的目的。  相似文献   

18.
用爱塑造美     
春秋末期的大教育家孔子,为我国教育事业留下了许多宝贵的经验,其中重要的一条就是爱学生。"爱之,能勿劳乎?忠焉,能勿悔乎?",这句话,就充分说明了他在教育过程中是十分热爱学生,忠于教职的。被后世称为"亚圣"的孟子,以"得天下英才而教之"为人生三大乐事之一,更是把教育过程和人际交往中的"爱"看得重要,他说:"仁者爱人,有礼者敬人。爱人  相似文献   

19.
感恩是为人处世的基本道德准则,是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我们的教育要先教育学生有感恩之情,然后才是教学生如何学习。感恩教育中,我们必须使家庭、社会、学校三者联动起来,让教育形成合力,要让学生懂得回报父母的养育之恩,回报老师的授业解惑之情,回报国家的培养之爱。  相似文献   

20.
创新是一个民族的灵魂,是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在数学课堂教学中,实施创新教育,就是创设自由、和谐、开放、民主的学习氛围,让每个学生积极参与数学学习活动,为每个学生提供创造发展的机会,让学生在合作、探索的情境中,获取基础知识和思维方法,使他们获得成功的情感体验,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发展创新能力。如何在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笔者做了以下探索。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