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改革开放以来,经过政府和社会各界的艰苦努力,我国的农村扶贫事业取得了巨大的成就,中国农村贫困人口从1978年的2.5亿人降低到2006年的2 148万人。随着我国扶贫开发工作的不断深入,我国扶贫开发已经进入了攻坚阶段,特别是农村返贫问题,已经成为我国扶贫开发中的重要难题之一。因此,深入研究我国农村返贫问题,对巩固我国扶贫开发成果、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和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有着重要的理论价值和实践意义。  相似文献   

2.
随着国家经济快速发展,扶贫开发进入了新的阶段,农村贫困问题越来越集中到西部民族地区、中部革命老区等连片特殊困难地区.在新时期扶贫开发中,党和国家把扶贫开发作为构建和谐社会和新农村建设的一项重要内容.《中国扶贫开发纲要(2011-2020)》已明确将连片特困地区作为扶贫攻坚的主战场.只有做好集中连片特殊困难地区的扶贫开发工作,才会较好地化解收入差距矛盾,有力地推动和谐农村建设及和谐社会发展的进程.  相似文献   

3.
扶贫开发之难与困1.现存的农村贫困人口贫困程度深,脱贫难度大。经过多年的扶贫开发,那些居住在自然条件相对较好地区的贫困人口大多已经摆脱了贫困。目前剩下的贫困人口大都居住在地域偏远、交通不便、生态失调、灾害频繁、环境恶劣的地方或为老弱病残、劳动能力差的人口。现存的贫困人口中,五保户占五分之一,残疾人占三分之一,生活在不宜生存的环境者占四分之一,另外一些人则常年受疾病困扰、无劳动能力、受教育水平低。要解决他们的问题,投入的成本越来越高,脱贫难度越来越大。2.贫困人口数量仍然不小,防止返贫的任务艰巨。2005年底,我国…  相似文献   

4.
随着农村扶贫标准提高和农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的建立.我国扶贫开发工作进入了开发与救助两轮驱动的新阶段。2009年,我国在11个省区市、20个县开展了农村低保和扶贫开发有效衔接试点工作,探索了一些好的做法和经验。  相似文献   

5.
日前在上海召开的世界银行全球扶贫大会上,温家宝总理强调要从保障中国人民的生存权、发展权的高度抓好扶贫工作;坚持“开发式扶贫”,增强贫困人口脱贫致富能力;坚持广泛动员社会力量参与扶贫事业,形成全社会共同扶贫的局面。从发展的视角来分析,我国现阶段的贫困问题依然相当严重,目前剩下的都是最难解决的贫困问题。所以必须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增强在新形势下对扶贫开发重要性的认识,并不断探索新的经济条件下扶贫思路的创新。笔者认为,新时期扶贫开发的思路创新,要坚持开发性扶贫的方针,抑制返贫,从经济、文化、社会等综合措施入手,全方位地提高贫困人口的生  相似文献   

6.
至2005年末,我国农村10年扶贫开发纲要实施时间已经过半。集“少(少数民族地区)”、“边(边疆地区)”、“穷(特困地区)”于一体的陆地边境41个扶贫开发重点县脱贫进程如何,其他陆地边境县全面建设小康社会进程如何,成为如期实现纲要目标必须回答的问题。基于实地调研对扶贫开发诸因素的把握,本文将10年扶贫开发纲要目标分项指标化,使用贫困监测和县(市)社会经济统计数据,对陆地边境地区41个重点县和94个非重点县的扶贫开发进程进行了综合评估。结果表明:按照2000 ̄2004年的发展趋势,至2010年,边境重点县整体上将只能实现纲要目标的2/3,其他的陆地边境县经济社会结构总体上仍落后于全国一整个发展阶段。迫切需要在余下的5年内,加大扶持力度,提高扶持效率,加快推进41个边境重点县的扶贫开发,并将扶贫开发工作覆盖至所有135个边境县,以逐步改变陆地边境地区经济、社会、文化的落后状况,最终实现全面小康。  相似文献   

7.
《办公室业务》2011,(12):5-5
中共中央、国务院近日印发了《中国农村扶贫开发纲要(2011—2020年)》,并发出通知,要求各地区各部门结合实际认真贯彻执行。通知指出,《扶贫开发纲要》是今后一个时期我国扶贫开发工作的纲领性文件。制定实施《扶贫开发纲要》,  相似文献   

8.
贫困问题是一种与人类社会发展进程相伴生的社会现象,绝对贫困与相对贫困此消彼长,不论是在比较富裕的发达国家,还是在经济相对落后的发展中国家,都没有真正解决贫困问题。改革开放以来,尤其近10年来,我国扶贫开发工作取得了显著成就。目前,我国扶贫开发已经从以解决温饱为主要任务的阶段转入巩固温饱成果、加快脱贫致富、改善生态环境、提高发展能力、缩  相似文献   

9.
增强脱贫地区和脱贫群众的内生发展动力是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实现乡村全面振兴的必要前提。本文将2019年底防止返贫动态监测系统的建立作为一项准自然实验,基于2021~2022年我国中部地区X地级市所有建档立卡脱贫户和边缘户的全样本面板追踪数据,通过模糊断点回归方法考察了防止返贫帮扶政策的劳动收入效应。研究发现:第一,防止返贫帮扶政策显著提高了易返贫群体的劳动收入,这一增长效应主要源于劳动参与率和劳动工资率的提升及劳动时间的延长。第二,机制分析表明,政府的就业帮扶政策中,设立公益岗位、推动以工代赈、鼓励创业带动和加速劳务输出4项政策能够直接带来显著的收入效应,而发放外出务工补贴和进行技能培训两项政策无显著的收入效应。同时,非就业帮扶中的健康帮扶和基础设施建设帮扶也间接提高了易返贫群体的劳动收入。第三,防止返贫帮扶政策队伍养护压力或家庭成员健康的农村易返贫户作用更显著。防止返贫帮扶政策的不足之处是,尚未显著提高易返贫群体的劳动生产率,同时还在一定程度上减少了家庭的农业生产活动。本文提出的防止返贫帮扶政策的内生发展动力效应,对进一步完善农村易返贫群体的帮扶政策体系具有重要的政策含义。  相似文献   

10.
进入新阶段以来,经过各级政府和社会各界的艰苦努力,我国扶贫开发工作取得了巨大成就。全国农村没有解决温饱问题的贫困人口由2001年  相似文献   

11.
城乡双向转诊适合当前农村地区的实际情况,可实现城乡医疗机构之间的资源整合、优势互补,从而减轻农民医疗费用负担,逐步解决农民看病难,看病贵,因病返贫,因病致贫的问题.  相似文献   

12.
梁海慧 《决策探索》2007,(24):31-32
本世纪初,随着城乡发展不协调矛盾的日益突出及国家为解决"三农"问题而在制度设计、政策制定上的根本转变,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和构建和谐社会的大环境下,我国重新开启了农村合作医疗制度的建设工作,称为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以下简称新农合).其政策目标是缓解农村居民因病致贫返贫的现象,切实减轻农村居民因疾病带来的负担.  相似文献   

13.
我国扶贫开发已经从以解决温饱问题为主要任务的阶段转入巩固温饱成果、加快脱贫致富、改善生态环境、提高发展能力、缩小发展差距的新阶段。  相似文献   

14.
扶贫新时代     
张俊峰 《决策探索》2011,(23):12-17
消除贫困、实现共同富裕,是社会主义制度的本质要求。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大力推进扶贫事业,取得巨大成就。但随着时代的发展,扶贫开发形势也发生了重大变化,扶贫工作遭遇新的挑战。在“十二五”顺利开局、全面建设小康社会进入关键期的重要时刻,中央扶贫开发工作会议在京召开,全面部署《中国农村扶贫开发纲要(2011—2020年)》,根据新形势,确定了我国今后十年的扶贫开发工作。  相似文献   

15.
《领导决策信息》2009,(14):23-23
今年.我国将实行人均纯收入1196元的新扶贫标准.扶贫开发工作进入了开发与救助两轮驱动的新阶段。这也使“扶贫”与“低保”两项政策的衔接成为当务之急。最近.国务院扶贫办、民政部联合下发《关于开展农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与扶贫开发政策有效衔接试点工作的通知》。决定今年在11个省市自治区20个县进行农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与扶贫开发政策有效衔接试点.  相似文献   

16.
合肥扶贫     
孔向阳 《决策》2012,(7):2-5
消除贫困、实现共同富裕,是我国一项重要的扶贫开发政策,也是党和政府矢志不渝的奋斗目标。在这一目标的指引下,地方各级政府大力实施扶贫开发,以彻底解决农村贫困人口的温饱问题,让全体人民共享科学发展的成果。新世纪以来,合肥市坚持“开发、开放、开拓”的扶贫方针,以稳定解决温饱、实现脱贫致富为首要任务,  相似文献   

17.
2006年3月5日,温家宝总理在政府工作报告中提出:"从今年起,免除国家扶贫开发工作重点县农村义务教育阶段贫困家庭学生的书本费、杂费,并补助寄宿学生生活费;到2007年在全国农村普遍实行这一政策,使贫困家庭的孩子都能上学读书,完成义务教育".  相似文献   

18.
在2005年3月3日的全国两会上,全国政协常委、苏州市副市长朱永新向全国政协提交提案,呼吁在农村地区实行中小学免费义务教育。3月5日,国务院总理温家宝在政府工作报告中提出:从今年起,免除国家扶贫开发工作重点县农村义务教育阶段贫困家庭学生的书本费、杂费,并补助寄宿学生生活费。温家宝总理庄重承诺:"到2007年,全国农村普遍实行上述政策"。这一承诺把中国义务教育推到了一个全新的历史阶段。  相似文献   

19.
夏仕应 《决策》2001,(4):16-18
经过艰苦努力,《国家八七扶贫攻坚计划》确定的战略目标基本实现联合国开发计划署认为,中国扶贫攻坚的成就“为发展中国家,甚至整个世界提供了一种模式”。但由于我国的贫困线是一个很低的标准,而且在生产生活条件极端恶劣的地区,大量的贫困人口面临着突出的返贫问题,自然风险和市场风险都可以导致贫困人口饱而复饥,温而复寒。所有这些都决定着我们的扶贫开发是一项长期而艰巨的任务,2001年则是新世纪中国扶贫事业的崭新起点。  相似文献   

20.
党中央明确指出: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是我国现代化进程中的重大历史任务,要大力发展农村公益事业。农村饮水安全是关系农村农民生产,生活质量和身体健康的重大问题,是农村寨火防范,改善农村环境,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重要内容。贵州省锦屏县作为典型的山区农业县最突出的问题:一是农村生活贫困,二是工程性缺水严重,三是供水不足,因灾返贫现象突出。为构建和谐社会和社会主义新农村目标的实现,农村饮水已从渴望、解困转向饮水安全,面临新的机遇和挑战,必须拓宽思路,制定新的对策措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