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93 毫秒
1.
本文针对目前半岛城市群的经济发展状况,对其实现经济一体化的问题进行了探讨。在全球经济一体化的背景下,分析了半岛城市群经济发展的现状,根据经济一体化的定义,半岛城市群目前不具备经济一体化的条件,应加快区域内的经济分工与合作,实现区域经济一体化。  相似文献   

2.
智慧城市群已经成为智慧城市建设的新天地,打破单个城市局限,获取群体规模效应已成为智慧城市建设新方向。通过梳理当前智慧城市及智慧城市群的研究立论点,发现智慧城市群的理论分散于城市发展理论、城市群理论和智慧城市研究等相关方面。同时,通过总结世界级八大智慧城市群实践发现,中西方智慧城市建设路径大同小异,遵循着共同的实践逻辑。而在实践中,作为智慧城市群建设主体的企业,却提出了各自的建设理念。在这较为清晰的智慧城市群建设理论基本轮廓呈现的同时,智慧城市群在建设理论体系、数据共享和标准化、社会参与和治理、技术应用与发展等方面的难题却如鲠在喉,急需突破和跨越,如此我国智慧城市群的建设才能走向高质量发展,世界级城市群的建设才能走在世界前列。  相似文献   

3.
贺海峰 《决策》2006,(8):18-20
郑汴一体化因“中原城市群急先锋”的角色而备受瞩目。她以惊人速度领跑中原城市群,这对中原城市群的其他城市以及整个中部而言,无疑极具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4.
随着中国经济的发展和工业化、城市化的推进,中国城市的人口在增加,城市规模在扩大。而地理距离较近的众多城市在向外延伸的过程中,彼此互相嵌入、相互依赖,形成了密不可分的城市群。城市是集聚众多人口、大量工业的场所,而由众多城市构成的城市群更是一个人口、工业大量汇集的庞大经济体。观察中国经济的发展,就应从中国主要的四大城市群开始。  相似文献   

5.
区域一体化发展作为未来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趋势,产业集聚是经济发展的动力来源,成渝地区的发展必须以城市群为载体,以产业集群为动力,发挥各个城市产业优势,助力成渝地区融入"一带一路"和长江经济带战略。本文的研究立足于现有的产业集聚理论和城市群发展理论,结合成渝城市群发展现状,研究产业集聚和城市群发展之间的相关关系,分析产业集聚影响因素,结合成渝城市群发展现状,进一步分析产业集聚对城市群发展影响,为成渝地区发展建言献策。  相似文献   

6.
城市群是在城市化过程中逐渐形成的,是社会生产力和城市化发展到一定水平的必然结果。一般认为,城市群的发展大致经历了中小城市独立发展、大都市区发展、大都市连绵区发展等阶段。大都市连绵区是城市群发展的最高空间组织形式。随着我国城市化水平的不断提高,涌现出一批规模不等、水平各异的城市群,其中长三角与珠三角城市群是两个突出典型,代表着我国城市群发展的最高水平,具备参与高层次国际竞争的条件和潜力。  相似文献   

7.
随着经济全球化进程加快,区域间的经济竞争己演变为城市群间的竞争。面对这种挑战,加快城市群发展成为各地经济发展战略的必然选择。如何在“十一五”时期乃至更长时期内,借鉴外省经验,举全省之力,着力打造武汉城市圈品牌,做大做强中部崛起的战略支点,是湖北面临的十分紧迫的任务。今年3月中下旬,我们赴豫、湘、沪、浙、苏、粤等六省市先后对中原城市群、长株潭城市群、长三角城市群和珠三角城市群等四大城市群进行了考察。  相似文献   

8.
马倩  安岩  王鑫  赵晨晖 《决策与信息》2010,(12):160-161
中原城市群的发展对于河南的经济发展以及中部崛起具有至关重要的带动作用。本文在总结中原城市群产业结构研究成果的基础上,对中原城市群的产业结构问题进行分析探讨,并最终提出产业结构优化的对策。  相似文献   

9.
中心城市的地位和作用对于城市群的形成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而以大城市为中心的城市群一旦形成,会对这一地区的整体经济发展起到强大的推动作用。陕西地处西部,各城市间发展水平参差不齐,西安应发挥作为大城市的核心作用,构建以西安为中心的城市群,对周边城市乃至西部地区发展起到良好的推动和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10.
中部崛起是我国重要的区域发展战略。中原城市群在河南省乃至整个中部地区经济发展中的地位举足轻重。中原城市群应该通过加强基础设施建设,率先实现工业化。同时重组县级市和小城镇,促进城乡一体化发展。注意发展现代服务业,建设商贸金融中心,促进中原经济的崛起。  相似文献   

11.
省委、省政府作出建设“宜荆荆”城市群的战略部署,对于宜昌、荆州、荆门三市向纵深推进合作与对接,积极呼应武汉城市圈和“襄十随”城市群建设,加快构建省域经济多点支撑、竞相发展新格局,共同促进湖北跨越式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我们认为,在“宜荆荆”城市群中,荆门建市时间最晚,国土面积、人口总数最少,城市规模最小,发展基础相对薄弱,是综合排位相对靠后的一“荆”;  相似文献   

12.
黑龙江省作为我国早期的能源中心,为我国的经济发展作出了巨大贡献。然而,自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经济迅速发展,传统的重工业不再是我国的支柱产业,我国的经济产业逐渐向轻工业和第三产业转型。由此,黑龙江省经济转型进入关键时期,需要理性认识经济发展过程中的各项影响因素,迈出全面振兴的新步伐。为此,黑龙江省政府建立东部城市群,并将城市群+“创新创业”作为下一步经济发展的重要工作方向,力图实现城市群之间的产业、经济协同,进一步强化区域一体化建设,通过城市之间的资源互补及整合,最终达到强化优势长链、补齐短板的目的。  相似文献   

13.
《领导决策信息》2014,(45):18-19
滇中城市经济圈是我国面向西南开放重要桥头堡建设的核心区域,是我国依托长江建设中国经济新支撑带的重要增长极。早在1996年,云南省建设厅就编制了《昆楚玉曲城市群规划》,此后10多年云南省一直积极谋划推进滇中地区协同发展。2014年10月21日,历时五年编制的《滇中城市经济圈一体化发展总体规划(2014-2020年)》正式公布。  相似文献   

14.
研究长江三角洲地区的绿色发展现状,选取该区域近41座城市10年的面板数据,借助DEA-Malmqui st指数法测度各个城市的绿色全要素生产率(GTFP),并对其进行分解,分析各个城市GTFP的收敛性。结果显示:长三角城市群的GTFP在201 0—201 9年呈现出上升的态势,主要驱动因素是技术进步,而非技术效率,纯技术效率变化和规模效率变化的影响并不显著。长三角城市群GTFP存在绝对β收敛,且存在GTFP由较低城市向较高城市趋同的“追赶效应”,并将最终达到稳态均衡。长三角城市群应立足当下资源禀赋,提高规模效率,推进绿色崛起;应立足现有基础,提供更为完善的制度保障,推动区域特色化、异质化发展。  相似文献   

15.
随着社会的高速发展,各类经济资源的竞争力不断地加大,不同的地域经济发生了不同的变化。城市化的加速发展,于是出现了城市群的发展,城市聚集的促进了经济的发展,产业结构不断地发生升级和调整,城市群的发展更大的程度上影响了整体国民经济的发展,推动社会发展的脚步。城市群的发展,是我国未来经济发展的中心地带,我国国民经济要想呈现稳步发展的趋势,就必须要求城市化的脚步加快,而城市群的形成、聚集是城市化最明显的表现,同时也是提高国民经济增长点最有力的体现,中国未来城市化的发展必将朝着城市群的发展方向而前进。  相似文献   

16.
长株潭城市群体育旅游资源得天独厚,但在体育旅游专业人才、城市群各城市之间全面协调等方面还存在着诸多问题。文章分析了长株潭城市群目前休闲体育旅游开发中存在的问题,提出了相应的策略建议。  相似文献   

17.
山东半岛城市群城市竞争力评价与提升策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主要采用因子分析法和聚类分析法对山东半岛城市群的城市竞争力状况进行分析评价,从而分析各城市在山东半岛内部的地位和作用,针对各城市的优劣势,提出提升城市竞争力的发展策略.  相似文献   

18.
竞争与合作:中原城市群形成过程中的博弈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中原城市群建设面临的一个重要问题.是9个单个城市如何成为有内在联动发展机制的城市集群。进而成为具有竞争优势的经济隆起带。各个城市都想加快发展.竞争在所难免,但要真正构成相得益彰、互映生辉的城市群,在博弈中竟合将是必然的选择。  相似文献   

19.
张清平  王运宝 《决策》2006,(8):21-22
虽然中部四大城市群都已经规划了未来5年甚至是更长的15年的发展和希望实现的目标,但是所面临的硬件和软件上的多重阻碍,仍然是城市群加快发展的“反向拉力”。中部四大城市群共同发力的这盘棋,才刚刚开局。  相似文献   

20.
正当前,共建成渝城市群已经成为重庆、四川两地最热门的话题之一。城市群的本质和核心是组团式发展,是推进新一轮城镇化的必然选择。川渝城市群建设是川渝合作的"升级版",是探索西部城镇化道路的科学途径。川渝城市群包括11个城市及所辖73个县(市)、1636个建制镇,幅员面积18.3万平方公里。这么大的区域要"动"起来,不仅需要重庆与成都的"双核驱动",还应以"双城"为中轴线,激活全域内的所有城市细胞。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