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葛畅 《江苏大学学报(高教研究版)》2010,(2):57-61
德育教师人格是德育有效性的基本保障,而当前德育教师面临着“人学”困境、现代性困境和伦理困境等诸多人格困境。深入剖析德育教师的人格困境及其与德育本身、现代性、现代教师伦理之间的张力与关联,是提高德育有效性、研究德育教师群体的基础性工作。 相似文献
2.
编辑的人格构成及人格修养 总被引:5,自引:2,他引:5
张焰 《河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6,46(1):185-187
人格是指一个人的社会道德、职业道德和性格的结合,它体现了人的理想追求、价值取向和行为模式.编辑作为精神产品的"把关人",必须具备较高的政治思想水平、较深厚的文化积淀和较好的人格修养.提升人生境界,提高文化素养,增强社会责任意识和事业心,提高自我评价、自我监督、自我管理的能力,是加强编辑人格修养的基本内容和重要途径. 相似文献
3.
论高校德育的理想人格向度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阎世笙 《延安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2,24(4):107-110
我国高校德育的目标向度在于塑造理想人格。这就要求我们建构和不断创新社会主义理想人格教育模式。在新世纪,我们要确立德育新观念,探索德育新模式,创造德育新方法,努力使高校德育走向塑造社会主义理想人格的新高度。 相似文献
4.
5.
戴桂斌 《长沙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1999,(1)
孔子理想人格是君子人格,由仁、智、勇三要素构成,其中仁是核心,智、勇是为仁服务的;君子人格具有济世安民的高度社会责任感、自强不息的进取精神和杀身成仁的献身精神、无过无不及的中庸风度;理想人格主要通过修养来实现,其修养主要有:立志、好学深思和躬行践履;孔子所构想和向往的理想人格,对培养和塑造中华民族的优秀品质起了积极作用,而其片面性又不利于文明的进一步发展 相似文献
6.
李执芬 《赤峰学院学报(汉文哲学社会科学版)》2003,(4)
提高心理学修养一直是教师基本修养的主要内容 ,素质教育下的英语教学对中学英语教师的素质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根据当前英语教学目标多元化方向发展 ,师生活动互动性强 ,教学评价多元化的基本特征 ,中学英语教师应格外加强高尚的情操、创造性、人际交往等方面的修养。 相似文献
7.
饶异伦 《湖南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7,8(5):75-77,98
从人格和教师人格的内涵入手,阐明了在词源和人格的研究上中西方的差异;运用历史的方法,探讨了中国古代教师对理想人格——圣贤人格的理解与追求;论述了中国当代教师模范人格的价值导向功能;回答了什么是当代教师最高理想人格及它与圣贤人格的差异,与模范人格在层次上的差异。 相似文献
8.
浅谈教师的情绪修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付全新 《三峡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1,23(5):69-71
情绪在人格系统中起主要的动机作用 ,教师的情绪修养更加重要 ,它是提高教师健康心理水平、培养学生健康情绪的需要 ,也是改善和调节学生认知能力和认知过程的需要。教师究竟如何进行情绪修养 ,首先必须树立为人民教育事业奋斗终身的崇高理想 ;其次是加强学习 ,提高理论修养水平 ,注重陶冶情操 ,学会控制自己的情绪。情绪既有“先天”也有“习得” ,教师应特别重视“习得”。 相似文献
9.
王瑛 《山西煤炭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07,20(3):52-54
在全面推行素质教育,确立学生学习主体地位的今天,高校德育教师应努力实现自己角色的转换由向学生灌输知识的"德育权威",转换为引导学生成长的良师益友;由传统的"教书匠",转换为研究型的"政工师";由单纯的课程执行者,转换为课程的设计者和开发者. 相似文献
10.
高校德育主体人格的矛盾及其文化修正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高校德育主体的人格是其主体精神面貌的集中反映,它包括高校德育主体的思想、态度、兴趣、气质、潜能、人生哲学、体格、生理特点和道德品质以及做人尊严等的总和。在现代社会发展进程中,高校德育主体的人格特征出现了对立冲突的两极现象,为此,我们有必要把高校德育主体人格矛盾的现实呈显出来,对其进行文化上的分析与修正,使高校德育主体走出人格的矛盾困境,以便更好地发挥高校德育的实效性,促进高校德育主体的全面发展。 相似文献
11.
余子侠 《湖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99,(5)
陶行知的早期道德教育思想,多针对学校教育尤其是高等学校教育而发。其思想内容表现为“立真去伪”、“取善去恶”、“自爱爱人”和“自治利群”。为使这一思想得以实现,学校得有相当的纪律以导引,相当的制度以规范;而在德育过程中,还应强调师生接近,注重“以人教人”;最后靠学生自身的修养功夫。 相似文献
12.
老子所著的《道德经》一书含有丰富的人生修养哲学,文章尝试从其思想本源出发,提炼《道德经》对当代企业家人格修养的智慧指引,为企业家实践《道德经》所提倡的生命信仰提供哲学启迪。 相似文献
13.
孟子的“性善论”与人格修养美学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王建疆 《西北民族大学学报》2002,(4):74-81
孟子的人性论建立在性善论的基础上 ,认为人性本善但同时又离不开人自身的修养以保持和发展这种天生的善。这样一来就形成了孟子修养学人性论或人性论的修养学及其修养美学。孟子的这种修养美学表现在人格完善论、养气修性论、充实为美论、政治修养善论和文艺批评论等方面 ,并对中国古代美学理论和文艺理论产生了广泛而深远的影响 相似文献
14.
王向东 《西南民族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3,24(10):338-339
教师人格体现在他的劳动的复杂性、长期性、创造性和示范性中 ,并具有不可或缺性。教师人格的高低、优劣 ,直接影响教学质量的升降。外语教学有其自己的独特性。如果注重完善教师人格 ,外语教师在教学活动中会取得良好的效果。 相似文献
15.
儒家的修养是一种突出道德特征的人格修养。朱子在理学的视域下,对儒家的人格修养做了创造性的诠释。朱子强调修养的关键是修心,就是用道心来主宰引导人心。朱子强调心虽有人心、道心之分,但并非是两个心,只是心之所觉有不同,觉于欲即为人心,出于形气之私,觉于理即为道心,发于性命之正。修养所要达成的终极目的就是成就圣贤人格,它是通过人的气象表现出来的。而圣人气象展现的就是一种天理流行、浑然一体的人格特征。人在修养过程中自有一种体证天理的快乐,朱子将儒家的“孔颜之乐”提升为一种具有人生终极意义的天理境界,使人通过不断修养超越有形的生命屏障以达无限的道德价值之域,以此安顿人的心灵,实现人性彻底的复归。 相似文献
16.
张梦阳 《宝鸡文理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6,26(5):103-107
中学语文教师的责任非常重大。一个国家中学语文教师的素质高低,决定着这个国家国民的人文素养和语言文学水平。中学语文老师的诸多素质中,文史哲的修养是相当要紧的,只有文史哲修养高的中学语文教师,才能培养出人文素养和语言文学水平较好的学生。中学语文教师的哲学修养应该是,简明、精确、坚实,对历史事件、人物、时间、场地要记忆特别准确,要能写一手好字,能写好文章。 相似文献
17.
康军平 《渤海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2,24(3):11-13
在对《周易》的《经》、《传》研究的基础上 ,对其中关于人格修养的论述进行了简要剖析 ,揭示了《周易》关于人格修养的主要内涵 ,勾勒出了《周易》关于理想人格修养的核心思想。这一思想成为儒家思想的基础 ,也对后世道德建设起到了推动作用。 相似文献
18.
冯光 《东华理工学院学报》1991,(3):18-22
德育过程是教育者根据一定社会或一定阶级的要求和受教育者思想品德形成规律,对受教育者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地施加教育影响,通过教育者的积极作用,养成教育者所期望的思想品德的过程。在这一过程中,影响学生的主要因素,是教育者的教育目的和教育计划安排。因此,德育过程具有可控性。 系统科学认为:系统是由两个或两个以上的可以相互区别的要素构成的集合体,各要素之间存在着一定的联系和相互作用,形成特定的整体结构和适应环境的特定功能。从系统论的观点看,德育过程也是一种系 相似文献
19.
陈红 《绍兴文理学院学报》2000,(1)
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下,由于多种原因,部分德育教师产生了一些困惑与迷惘。本文通过对德育特性的分析,指出德育的渗透性需要广大教职员工全员参与;德育的特殊性更需要有一支高质量的专职德育教师队伍。面对新的形势,作为德育工作主体的德育教师要走出困惑,振奋精神,自强自主。 相似文献
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