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 毫秒
1.
陈焱 《理论界》2013,(9):120-122
笛卡尔与莱布尼茨是近代唯理论者的代表人物。传统上认为他们革新了旧的经院哲学,使西方哲学摆脱了神学的禁锢迎来了新的时代。但从他们的哲学对于传统基督教圣餐教仪的形而上学基础"化质说"的阐释中,我们可以发现,他们和旧时代关系并没有传统上认为的那么对立,并且从他们对"化质说"阐释中,我们可以看出那些后来为康德所揭示的近代理性主义哲学所蕴含的理论问题。  相似文献   

2.
力动态(Force Dynamics)概念是由认知语言学家Leonard Talmy首先提出来的,他把力动态系统置于认知语义学广阔背景中,用来表征物体间力的互动方式,从而表征我们的动觉系统.力动态作为一种基本的概念体系普遍存在于语言中,用来构建语言中与力互动相关的概念材料.力动态系统被认为是一种封闭类概念范畴,就像数、体、语气和证据性( Evidentiality)等范畴一样.用来表达力动态模式的词汇不仅表示物理力,而且通过隐喻扩展,还用来表达心理和社会领域的抽象的力概念.用来表达力互动的概念系统内置于语言结构中,并与其他的认知域相连.  相似文献   

3.
学界普遍将笛卡尔视为近代哲学关于“启蒙”、“现代”、“科学理性”思想的开启者。本文从分析笛卡尔“我思故我在”及“心物二元论”等观点出发,结合促进笛卡尔理论产生的“三个梦境”,揭示出笛卡尔思想中的“人本主义”、“后现代主义”思想根源。  相似文献   

4.
通过对惠能与笛卡尔真理观的阐述和比较 ,指出了他们二人真理观的异同点 ,探讨了由于他们的真理观的差异而导致的两种不同的历史影响  相似文献   

5.
笛卡尔主义是以身体为目标的现代化规划而成为适应早期资本主义社会的意识形态 ;作为笛卡尔主义者的胡塞尔始终在唯我论立场描述身体之维 ,同马克思相比较 ,缺失以“需要”和“自然”为标志的生存论之维。因而 ,胡塞尔以意识为本位的身体现象学 ,对身体的描述无非像施蒂纳一样 ,做了又一次想象或抽象。当然 ,作为方法学的身体现象学 ,无疑有助于增进对处于环境中的躯体的总体理解 ,从而克服各门学科对身体的纯科学化理解的非人性弊端。  相似文献   

6.
笛卡尔的“我”“我思”的发现标志着近代哲学的“主观”“主体”观念正式建立起来。在西方近代哲学史中,从笛卡尔开始,哲学从本体论中心转移到了认识论中心。而马克思主义哲学。一方面继承了为近代唯心主义所发展了的主观能动思想,将其具体化为人的能动的历史活动;另一方面,将近代西方的认识论发展到实践论.从而创立了历史唯物主义。这样,主体能动思想与认识论中心的观念就在马克思历史唯物主义中得到了扬弃与新生。  相似文献   

7.
笛卡尔作为西方近代哲学开端处最具方法论意义的代表,以其理性演绎的四条基本原则为方法论的前提,以直观推论的几何学方法为具体过程,有效论证了三大实体的存在,建构了西方哲学历史上比较典型的几何学哲学体系,彰显了体系与方法的内在有机联系.深入思考理性演绎法在其思想理论体系建构中的作用,是研究笛卡尔思想、方法和体系统一关系的关键.  相似文献   

8.
通过对笛卡尔的《第一哲学沉思》和贝克莱的《西拉和菲伦诺对话录》这两个文本结构内容的比较 ,分析了笛卡尔和贝克莱在思辨方式和论证目的上的异同 ,指出两位大哲学家在思辨中都用了递进式推论、怀疑常识 ,证明“心”的实在性 ,同时也指出了两者的本质差异。  相似文献   

9.
在西方哲学的知识论传统中,哲学家们倾向于把主体和客体理解为他们各自规范的知识观念所要求的必要功能。在古代哲学家们的思想中,自然和客体知识的可能性问题受到主要讨论,但没有明确地思考主体问题。近现代主体观的兴起所依赖的个体观念只是在后来的基督教思想中才进入哲学传统。以个体观念为先决条件的个体责任的观念已然现身于奥古斯丁的著作中。奥古斯丁对自我的直接诉求,天才般地开启了笛卡尔的"我思"观念的源头。由此形成的笛卡尔的知识主体,是一个抽象的认识论的假定,一个消极的旁观者。康德有限度地追随了笛卡尔的主体观念,但把笛卡尔的作为消极的旁观者的主体改造成了积极的行动者。康德在知识观上的这种"哥白尼式的"革命,构成了随后德国唯心主义主体观的基础。整体上看,康德之后的主体观存在着一种越来越向笛卡尔的主体观和古希腊的主体观隐退的明显倾向,及至海德格尔后期和后结构主义,这种倾向最终导致了向古希腊知识主体的全面回归。  相似文献   

10.
反全球化运动:成因、特点与启示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蓬勃发展的反全球化运动已引起理论界的关注。本文试就反全球化运动的成因、特点、趋势等作出理论分析。反全球化运动的兴起源于国际市场失灵 ,解决国际市场失灵的方式是构建新的全球性制度框架  相似文献   

11.
人是近代西方哲学阐释的主题,而从理性视角确立个体性原则是近代西方哲学研究的主要课题之一.笛卡尔从主体入手,以倡导理性为主,开启了人们对个体性问题认识的端绪;斯宾诺莎以人之自然权利神圣不可侵犯为目标,彰显了个体自由重要性;菜布尼茨把人视为独立单子,以自我和谐视为个体性主要特征.三位哲人从不同视域展示了近代西方哲学个体性之特征,个体性的觉醒与高扬为人类深刻认识自我打下了坚实基础.  相似文献   

12.
王冠华 《中国学术》2001,3(1):353-357
从1789年的法国革命到1980年代末东欧巨变的200年间,整个世界经历了千百次民众起义。康乃尔大学政治学教授塔罗的近著——《运动之动力和威力》——是对这些运动规律性的总论。书中虽然偶尔提及一些影响深远的革命事件,但作者明确把革命归为别类,着重分析社会运动。此书之重要在于,它不仅仅论述了各式运动的方方面面,而且对西方近30多年集体行动研究成果作了精当的批判总结。  相似文献   

13.
将思想引领与价值引领寓于党的领导全过程中,是中国共产党带领人民披荆斩棘、攻坚克难的重要法宝。伴随着党内外、国内外形势的发展变化,中国共产党要坚持与时俱进,不断推进理论创新,以此破除陈旧思想的桎梏,引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不断向前发展。思想引领力是中国共产党长期执政的关键要素,它以理论传播与价值引导为主要手段,使人民群众不断加深对党的认知与认同,从而更加自觉地贯彻和执行党的基本理论、基本路线和基本方略。新时代提升党的思想引领力的路径是:以提高政治站位为前提,在加强党性修养中保持战略定力;以坚持问题导向为牵引,在推进理论创新中把握时代脉搏;以开展调查研究为抓手,在深入基层群众中落实实践运用;以强化理论宣传为载体,在推动理论普及中实现思想传播,唯此方能确保在思想多元中占据主导地位,在时局多变中把稳前进方向。  相似文献   

14.
笛卡尔的"我""我思"的发现标志着近代哲学的"主观""主体"观念正式建立起来.在西方近代哲学史中,从笛卡尔开始,哲学从本体论中心转移到了认识论中心.而马克思主义哲学,一方面继承了为近代唯心主义所发展了的主观能动思想,将其具体化为人的能动的历史活动;另一方面,将近代西方的认识论发展到实践论,从而创立了历史唯物主义.这样,主体能动思想与认识论中心的观念就在马克思历史唯物主义中得到了扬弃与新生.  相似文献   

15.
乡村主位视频以社区影像和短视频/移动直播为主,它对乡村生活世界的直观暴露将乡村带入全球化的交互之中,绘制了挣脱传统束缚的“逃逸”新路线,搭建了跨越地理边界的游牧性空间。在德勒兹的力本论的视野中,乡村主位视频是技术进步赋予的“所能”与原始的“所愿”共构的新生之力。差异形象是这种力的“可见性”,通过充满相异因素的乡村质料被影像“看和说”。它也是这种力的“谋略思想”,促使人的力量与影像的力量相结合,推动乡村主位视频多元生发,创造了新的生命情境——影像游牧。乡村主位视频呈现了极富差异的渐变的情感表达和欲望生成,喻示某种存在方式的建构和乡村主体性的回归,进而构成微观的生命哲学和游牧政治。  相似文献   

16.
胜任力研究的回顾与展望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从介绍胜任力研究的起源入手,总结了胜任力研究的发展历程。最后归纳出胜任力研究的不足之处,并对未来的研究趋势做出预测。  相似文献   

17.
作为主体性概念的一种当代发展,具身化这个难题构成了近代以来西方哲学反思的基础问题结构。这意味着要在拒绝笛卡尔主义心身二元论的前提下重新思考心灵与身体的差异关系。通过分析对塞尚作品的怀疑态度,梅洛-庞蒂指出,建立具身化概念及自我塑形的本原世界,要求重新理解知觉主体与外部世界之间的直接性关系。如果仅仅局限在对直接性关系的物理或生物解释,我们将很难解释塞尚作品何以能超越其自身的生理—心理缺陷而获得他人可以理解的普遍性意义。与上述物理和生物解释模型相对立,梅洛-庞蒂通过符号论模型来说明人类知觉经验所预设的直接性概念。梅洛-庞蒂关于身体的哲学反思试图拒斥近代笛卡尔主义的心身二元论,以及把主体理解为在世界之外的自足心灵。通过在《行为的结构》中确立知觉概念之可能,梅洛-庞蒂开启了反笛卡尔主义假设的具身化理论视域。  相似文献   

18.
陈波 《江海学刊》2012,(4):36-44
陈晓平教授的《贝叶斯方法与科学合理性——对休谟问题的思考》是一部有分量的学术专著。笔者就下面一系列问题与陈晓平展开商榷:休谟关于因果必然性和自然齐一律的怀疑论证成立吗?休谟确实持有激进的归纳怀疑论吗?可以用康德式的先验哲学去补救休谟哲学,从而对休谟问题做出局部辩护吗?可以用笛卡尔的"我思故我在"去补救康德哲学吗?在信息爆炸的当代,通过构造一套形而上学体系来给这个世界和我们关于这个世界的认知提供某种"整全性"的解释和说明,这种研究哲学的方式还继续有效吗?这些问题汇总为一个大问题:"休谟﹢康德﹢笛卡尔"如何可能?  相似文献   

19.
1924~1927年,中国社会发生了以反教会教育、收回外国教会学校为主旨的收回教育权运动。当时,国、共、青三党均积极介入,但介入的程度和所起的作用却各有不同。整体上看,该运动初期国民党介入程度最浅,所起的作用也最弱。至后期,才利用政权力量形成了对该运动的主导。共产党虽通过一些下级和外围组织积极介入,但并没有掌握运动的领导权。中国青年党介入最深,其宣传尤为突出,对该运动实际上起到了思想引导的作用。  相似文献   

20.
刑事既判力与刑法溯及力的价值冲突与协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刑事既判力作为刑事诉讼法学的一个基本原则,以诉讼效率和人权保障为基本价值追求;而刑法溯及力作为刑法学的一个范畴,其追求的价值目标为人权保障的极大化。二者的价值目标既存在共性又存在冲突。在刑事一体化的观念指引下,我国的刑法溯及力规定应以与刑事既判力原则相协调为基础进行重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