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31 毫秒
1.
试论"艺术"概念的形成与艺术学的学科历程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从中西方两条线上对艺术这一概念进行历史的检索,试图尽可能地"悬搁"起沉积在"艺术"这一概念上的种种后加的含义,而直观其原初意义。在此基础上,本文总结了艺术学成为一门具有独立意义的人文学科所经历的主要阶段:首先是美学从哲学中分离出来;其次是艺术学从美学中分离出来;最后经过费德勒、德索、乌提兹等人的努力,适应于不断发展的现代艺术实践,以及审美观念、艺术观念的不断调整、更新,艺术的疆域不断扩大等现实,艺术学逐渐确立起独立的学科性质和学术地位。  相似文献   

2.
王桂芹 《云梦学刊》2012,33(2):32-35
2011年3月8日公布的《学位授予和人才培养学科目录(2011年)》中,艺术学终于从文学门中独立并升格为"学科门类"。这是时代发展的必然,也是艺术学科建设自我完善的体现,更为艺术学今后的发展提供了契机,当然机遇与挑战并存,这也是学科建设的必经之路。艺术学的独立不仅体现当下人们已经意识到艺术研究的重要性,更有助于艺术学获得它原本就该拥有的正确的学术地位和学科定位,是艺术学科建设中的一次正名。而艺术学的正名将使我国今后的艺术文化发展和学科建设步入一个崭新的阶段。  相似文献   

3.
艺术学在中国的体系性困惑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艺术学在当下中国的困惑,首先在于知识体系与学科体系的不一致;其次体现为学科目录上的逻辑和注解不清;再次,1997年《授予博士、硕士学位和培养研究生的学科、专业目录》中所透出的“以学为上”思想,对教育体制中艺术创作与艺术研究的差异有所忽视;复次,二级学科艺术学上对重“论”的苏联模式与重“史”的西方模式的区别及其理论原因缺乏应有的反思;最后,学科体系在组织原则上是从整体出发还是从具体出发,也还是有待进一步思考的问题。  相似文献   

4.
王永东 《学术界》2015,(1):183-189,326
黑田鹏信的艺术学思想对宗白华产生了重要影响。黑田鹏信作为20世纪初日本一般艺术学独立运动的重要奠基人,他的艺术学思想传入中国,在一定程度上对于中国现代艺术学的发展起到了启蒙和桥梁作用,促进了中国早期艺术学研究和文艺理论的发展。宗白华作为中国现代艺术学的奠基人,其艺术学思想的形成,除了与玛克斯·徳索有着非常明显的关联外,与黑田鹏信的艺术学理论也有着渊源关系。黑田鹏信主要在艺术创作论、艺术鉴赏论、艺术功能论等方面影响了宗白华艺术学思想的形成。因而,从一定意义上来说,探究宗白华艺术学思想的渊源,不能忽视黑田鹏信的影响因素。  相似文献   

5.
现代艺术学建设刍议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现代艺术学建设刍议李心峰命题的提出六年前,我曾在一篇文章中提出“要尽快确立艺术学的学科地位,大力开展艺术学的研究”①。如果说当时提出这一问题是基于艺术学的“合法席位”在那时尚未得到普遍承认的现实状况的话,那么,今天,我们则可以换一个命题来讨论,即应该...  相似文献   

6.
夏燕靖 《江苏社会科学》2024,(1):203-212+244
认识和理解“三大体系”建设,加快建构中国当代艺术学研究体系,关键是治学的精准定位,重在发挥理论研究的实效。关于艺术学“三大体系”建设问题的讨论,借助对体系构成目标的认识和对体系思维能力的提升,阐明中国特色艺术学“三大体系”建设的价值与效用。应该说,“三大体系”建设为中国当代艺术学研究提出了新目标和新要求,建构中国特色艺术学学科体系、学术体系、话语体系,形成自己的理论主张和优势,是增强学科自信、学术自信、话语自信极为重要的理论创新之所在。同时,还要认识到“三大体系”建设的确为艺术学研究提出了新要求,指明了新方向,进一步凸显理论自身的主体性、原创性和时效性,不断彰显艺术学研究的引导力、说服力和感召力,这将大大促进中国当代艺术学研究的融合发展,更是让文史哲艺“向未来”发展的底蕴和自信。  相似文献   

7.
电视艺术学的研究对象是电视艺术活动,由此决定基本研究课题是电视艺术创作论、电视艺术接受论、电视艺术文本研究、电视艺术的源泉与影响问题。电视艺术学是电视研究与艺术学之间的交叉学科,它本身又包括电视艺术理论、电视艺术批评、电视艺术史、电视艺术理论史和电视艺术批评史等五个更小的下位学科。  相似文献   

8.
通览现今使用的艺术学理论教程,可以发现,现下的艺术学教程大体水准都不甚高、艺术学体系也远没有文学理论体系完善,相关研究者也没有表现出较为鲜明的艺术学的专业性,而目前艺术学学科领域中存在的最大问题是学科理论框架问题。在广泛总结、吸收多种艺术本质论的基础上,从艺术的内在特征阐述"艺术是生命之歌"这一艺术本质新观点。  相似文献   

9.
以整个艺术世界为对象的艺术学究竟应该是艺术哲学,还是狭义的艺术科学?本文从历史与逻辑两个方面论述了现代艺术学所面临的这一课题,描述了历史上曾经出现的艺术哲学的时代以及狭义艺术科学的诸种学说,明确提出在现代艺术学的建设中,必须超越哲学方法与科学方法的对立。它包括两层含义:一是现代艺术学的学科系列,既包括诸种艺术哲学学科,也包括种种艺术科学学科;二是一定的系统的艺术学体系的创立,也必须超越哲学方法与科学方法的对立,努力达到抽象与具体、逻辑与历史的辩证统一。  相似文献   

10.
艺术学学科建设的学科本体和本性与方法论问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作为一门对艺术整体进行综合研究的人文社会科学,艺术学一直以理性本体与实践本体为学科本体,以揭示艺术活动规律、创造充满人文关怀的价值世界为目的.与其所内含的"真"、"善"这两个维度相一致,科学性与人文性就成为艺术学所具有的学科本性.对于艺术的人文内涵的揭示离不开哲学方法;对于艺术学科学性的建构离不开科学方法.然而这种联合时常被单纯的学术专科研究所遮蔽,这导致艺术学研究陷入了社会科学和人文学科都宣称享有特权的尴尬境地.因此,在艺术学学科建设进程中,我们应重新确立对艺术整体进行综合研究的理论观念,准确阐释综合创新的方法论原则.  相似文献   

11.
艺术学在我国是一门年轻的学科。 2 0世纪 90年代中期 ,国务院学位委员会决定在艺术学一级学科中增列与一级学科同名的二级学科的艺术学 ,标志着艺术学学科从组织体系上在我国得到确立。为了提升艺术学研究的学科价值 ,探讨艺术学研究的方法与前景 ,厘定艺术学研究的类型与范式 ,上海大学影视艺术技术学院与云南艺术学院于2 0 0 4年 5月 14至 16日在上海共同举办了“艺术学研究的方法与前景”学术研讨会。来自全国各地百余名专家和高校教师参加了会议。研讨会共分 7个议题 ,分别就海外艺术学研究的概况与前景 ,中国艺术学研究的框架结构、基…  相似文献   

12.
艺术学:诞生与形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艺术学产生于本世纪以来实证主义美学、心理学美学、实践美学、实践艺术等广泛发展的基础上。艺术学的对象介于美学与艺术之间,并包括了当代工业技术与艺术日益结合的工业设计,其研究方法有自身的特殊性。我国艺术学的学科已诞生,并将随着实践迅速发展。  相似文献   

13.
美学与艺术学不易分开的原因,主要表现在同为对艺术的感性认识这点上。然而,美学是以研究美为目的,以对感觉形象引起精神愉悦为基准,它是依附于欣赏二度艺术创造的层面上。而艺术学理论则要穿越艺术欣赏的层面,深入艺术进行原创性研究。艺术家经验的直觉思维带有审美因素,但美包含于形象创造之中。艺术家的直觉冲动与创造力,始源于对生命和灵魂的触摸,艺术对生命经验的表现,显示了对审美主体经验的遮覆与超越。艺术技法和表现手段是通过形象创造包蕴美,不属于美学范畴。艺术学理论与美学构成以作品欣赏为叠合的交叉关系,而艺术原创性研究则依赖于原初的艺术创造实践。中国古代艺术直观感悟的经验性理论,是原创性理论研究的重要资源。  相似文献   

14.
艺术学研究之经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近百年来,我国对美术、音乐、戏剧与戏曲等具体艺术门类的研究达到了很高的水平,但从人文科学的角度对艺术学整体的综合性理论研究却比较匮乏,探寻艺术的共性特征和本质,是当前艺术学研究中的一个突出问题。在我看来,理顺艺术学研究的经纬关系,以艺术的整体、共性和总的特征为经,各门类艺术为纬,经纬相错,才能完整、全面、深刻地认识艺术。  相似文献   

15.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艺术学的变化是和具体的历史条件与语境改变联系在一起的。一些思想性甚或规范性、终极性的宏大词语,成为新时期艺术理论家和各门类的学者、创作者们竞相"言说"的对象,但是新的时代和生活赋予艺术以实践和应用性的意义和价值,在理论层面或学术层面的学科建构不断加强的同时,包含更大数量和实践层面或应用层面的学科得到长足的发展。今日艺术的媒介化、商业化,推动艺术学走向开放的概念,并赋予艺术理论机制以新的中国式话语。培养充盈而丰富的艺术精神、社会理想,并责无旁贷地负起伦理和社会担当,是艺术学在今日以至未来的责任。  相似文献   

16.
中国艺术历史悠久,艺术门类众多,艺术成就辉煌,艺术精神独特,而且中国艺术形态在当代仍具有很强生命力,专门研究它的中国艺术学理应在中国当代的艺术学科体系中占据一席之地。改革开放以来,中国艺术学的研究视角主要有三个:一是作为一种国别视角的中国艺术学,二是作为一种类型研究的中国艺术学,三是作为一种学科体系的中国艺术学。但由于对于中国艺术学的基本内涵、学科性质、研究领域和研究目标仍未明确,实际上也造成了这门学科发展乏力。中国艺术学应作为独特研究类型而融入现代艺术学学科体系,从研究对象上它不仅要注重传统,更应面向本土现有的艺术实践,而且应作为一门具有"现代形态"的交叉学科而综合运用多学科研究方法,建立与其他艺术学学科和相关人文社会科学的交流对话体系  相似文献   

17.
"心赏"是古汉语中一个常用的词语,意思是心灵的欣赏,与18世纪英国经验主义美学家所讲的"内在感官"类似。中国现代美学家邓以蛰、冯友兰等人力图将"心赏"提炼为一个现代美学和艺术学概念。王一川在冯友兰和宗白华的基础上,用"心赏"来论证艺术公赏力。"心赏"可以成为一个现代美学和艺术概念,而且尤其适合作为艺术学概念,我们可以将"心赏"界定为针对艺术的高级"欣赏",以区别于包含自然、日常生活在内的一般"欣赏"。找到独特的概念,是艺术学学科建构的重要环节,其重要性不言而喻。  相似文献   

18.
目前,岩画的艺术研究走向两个极端.将岩画定义为巫术、宗教附属物的研究否定了岩画中的审美因素,而将岩画视为"为艺术而艺术"的研究缺乏立论根据,得不到岩画研究界的认同.岩画的艺术研究,必须先界定岩画的艺术属性与学科位置.岩画是人工制品,具有审美因素,包含丰富的象征意蕴,超越了日常生活的实用性,是专业作品,自身就具有存在的价值,这些特征使岩画可以归属为艺术,可以作为艺术来研究.岩画的艺术研究是岩画学、艺术学、美学的重要组成部分.  相似文献   

19.
艺术文献学论纲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艺术文献学在艺术学学科体系中的地位,艺术文献学的研究对象、方法、目的和意义,以及艺术文献学与艺术学、文献学等相关学科的关系问题,是艺术学科体系建设中的重大问题,在艺术学倍受国人关注的今天,给艺术文献学在艺术学学科中科学定位,进而厘清它的研究对象、方法、目的和意义以及它与艺术学、文献学等相关学科的关系,是艺术学学科建设的必需。  相似文献   

20.
“人类对世界的艺术掌握”是马克思在《(政治经济学批判)导言》中对艺术特征的一个提示、马克思用以同理论的掌握方式、宗教的掌握方式和实践一精神的掌握方式并举,表达了他对艺术的基本看法。我认为,马克思使用“掌握”一词是颇费苦心的。从语义学角度看,掌握显然不止是思维和认识.它包含了可以直观的实践活动。纵观马克思恩格斯的美学思想.可以判定.人对世界的掌握、人的本质力量的对象化、按照美的规律的建造、历史创造.不过是同一活动的不同表述而已。我认为.从“掌握”这一角度观照艺术、开辟了艺术研究的新路子。马克思不仅提出了这个命题.还对这个命题的基本方面作了提示。例如、在分析理论思维的过程时,对艺术思维的特征作了有益的探讨;在分析生产与消费的辩证关系时,直接提示了艺术创作与艺术消费的关系;在研究社会发展时,揭示了艺术发展的复杂性。凡此种种,都将是我们进行富有成果的艺术研究的宝贵的思想材料。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