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尚文华 《学术研究》2024,(2):27-36+177
理性的知识原则和信仰的良心原则是推动现代性的两大核心原则,两者分别表达了理性的普遍化诉求,以及现代人的绝对个体化和主观化诉求。“悬置知识,为信仰留地盘”是这两条核心原则之绝对差异的原理性表达:彻底贯彻,或彻底瓦解此原理是现代信仰能否重新确立的关键。克尔凯郭尔和黑格尔分别走在这两条绝对道路上:前者是罪(知识)—信仰的绝对辩证道路,通向的是现代信仰的绝对个体性和绝对主观性;后者则是知识—信仰相统一,甚至是同一的绝对思想道路,通向的是与信仰相关的现代形而上学体系。这两条道路并非如表面显示的那么对立,相反,它们都是对真理(上帝存在)如何展示在现实中,以及如何在现代社会中仍然绝对有效的表达。  相似文献   

2.
克尔凯郭尔对理性与信仰关系的处理集中表现了他对启蒙理性的反思和批判。克尔凯郭尔一方面批判理性对信仰的僭越和冒犯,认为信仰的悖论是一种为个体内在激情所保证的真理;另一方面则从哲学激情与信仰激情的差别和联系中找到理性与信仰的融合与汇通之路。克尔凯郭尔以信仰统合理性批判了黑格尔将信仰理性化的思路,指出了黑格尔哲学在理性思辨至上、忽略个体生存等方面的问题,这些和马克思主义哲学对黑格尔的批判具有异曲同工之妙。克尔凯郭尔从内在激情视角对理性和信仰的统合对于克服价值虚无主义、反抗忽略现实生存的抽象思辨具有重要的启示。由于他主要是通过个体内在激情的迸发来实现理性与信仰的融合,因而与黑格尔一样陷入唯心主义,从而未能找到理性与信仰得以统一的现实基石。因此克尔凯郭尔的启示必须在马克思主义实践哲学的视角下进行批判性汲取。  相似文献   

3.
白旭 《北方论丛》2015,(4):130-133
黑格尔将知性逻辑改造为思辨逻辑,以此为运思平台能够承载“实体即主体”的本体的辩证运动,从而真理的实现就成为“绝对理念”的自我实现、自我澄明的过程。黑格尔就此实现了辩证法与形而上学、形而上学真理与形而上学境界、个体理性与普遍理性的统一。  相似文献   

4.
伦理神学与现代道德信念的确证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邓安庆 《文史哲》2007,4(6):147-152
启蒙伦理学是在基督教信仰式微之后的世俗化过程中试图为现代人提供在现世中安身立命之基础的价值转型运动。康德伦理神学对于西方现代道德信念确证的意义在于:一是这种伦理神学信念的确证完成了宗教信仰的世俗化。二是它充分阐明了单纯理性信仰的不可能性。康德的伦理神学认为,只有对于"上帝存在"和"灵魂不朽"的确信,才能最终使"正义"和"道德"成为绝对的义务,从而实现信仰形式的这一现代转变。这一转变的真实意义在于,信仰的世俗化只有在超越的神圣化引导下才能通往自由的意义世界。  相似文献   

5.
黑格尔通过对康德先验逻辑的辩证改造,把辩证法由幻相逻辑变成思存同一的思辨逻辑。思辨逻辑是思想内容自己运动的逻辑和真理,而真理作为逻辑和真实的东西,是一种已实现的概念或一种被设想的现实事物,它的确定性由历史与逻辑一致来证明。  相似文献   

6.
本文通过对黑格尔宗教哲学思想发展、演化过程的全面追溯 ,指出黑格尔宗教哲学的实质就是要通过概念自身的辩证运动来实现理性与信仰的同一性 ,从而将近代以来一直处于尖锐的对立状态之中的知识与宗教、科学与神学统一起来。在宗教哲学中 ,黑格尔一方面把神秘主义理性化 ,对基督教的天启真理进行了合理化的重新诠释 ;另一方面则把理性神秘化 ,将精神变成了自在自为地创生万物的绝对精神或上帝  相似文献   

7.
黑格尔关于人性恶的伦理思想,在思辨中克服了或善或恶的二律悖反的思维模式,统一于道德主体自由的自在自为的发展之中,其实质是抑恶扬善,是实现人之至善道德目的过程中的方式和手段,是善自身辩证中的否定因素。恶,作为伦理精神,贯穿于黑格尔伦理思想体系的始终,奠定了黑格尔道德哲学体系的基础,并与荀子的性恶论有某些相通之处。  相似文献   

8.
国家:自由与伦理的现实体现--读黑格尔《法哲学原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黑格尔的自由概念是对英法式的启蒙理性意义上的自由与康德实践伦理意义上的自由的超越,在此基础上黑格尔认为自由与伦理的最高形态是实现现实与理性的和谐,现代资本主义劳动分工体系的发展,为此创造了现实的基础,但要使现代劳动分工体系真正地达到其理性的作用,国家的总体调控地位就非常重要,黑格尔认为这是走出资本主义市民社会内在矛盾的必由之路.  相似文献   

9.
与《精神现象学》在选择和解释历史事实时所表现出的随意性不同,《逻辑学》中实际发生的东西是黑格尔哲学的自身的证明.这一证明不仅显露为纯概念推演,而且隐含着本体论意义上的理性主体的生成.对康德批判哲学的批判,使得黑格尔以理性主体取代伦理主体;作为理性之我或理性主体的最初表现形态,定在预示着海德格尔的Dasein(此在);个体的生命,作为绝对理念的环节,包含着痛苦、死亡等因素,而绝对理念是永恒的生命,是支配世界的逻各斯.  相似文献   

10.
本文指出 ,黑格尔扬弃了康德关于理性与知性划分的消极性影响 ,通过对理性自身的逻辑规范性与自我超越性的对立统一的矛盾关系的把握及运用 ,揭示出知性的形而上学的根源所在 ,超越了知性的局限 ,而达到了理性矛盾之自我和解 ,确立起崭新的思辨理性 ,消解了知性的形而上学的僵硬和片面。但是 ,在现当代西方哲学中 ,黑格尔对知性的批判遭到了再批判 ,其合法性受到质疑 ,这其中既有对黑格尔思辨理性不实之处的揭露 ,又有因背离理性对立统一性而加重工具理性主义的危险的措施。  相似文献   

11.
在学界熟知的康德《纯粹理性批判》关于认识能力的考察中,他的上帝思想却透露出一种特殊方式的伦理表达,并具有重要的学术影响和现代伦理价值。他在全书的中心即先验辩证论的论述中,为了把握最高的统一整体而引出灵魂、世界、上帝。他关于上帝表述的含义:上帝是一种本体、无限、物自体;是一种产生于理性、不可避免的最高层次的先验幻相;是一种理性的理念;也是一种纯粹理性的理想。他理论的中心是人而不是神,旨在提升人而贬抑神。康德上帝思想的现代伦理价值:充满一种折射着价值理性之光的伦理精神;深含着一种构筑精神家园之盼的道德信仰;蕴涵着一种实现人类至善之梦的真善美情怀。它从特殊的视角审视理性与信仰的关系,并且打开了形而上学思维方式的第二个缺口,进而追求主体精神与道德人格的完美统一。这对于急功近利于工业文明、锱铢必较于商业社会的抑郁而疲惫的"现代人"而言,不啻为一种脱胎换骨的期盼和洗心革面的警醒。  相似文献   

12.
亚里士多德开创了西方伦理学说的体系,黑格尔则为集大成者。但是黑格尔对伦理生活的阐释与亚里士多德不尽相同,一方面,黑格尔跟随康德将德行与动机从亚里士多德的幸福中解放出来。其中,黑格尔将抽象法中的客观义务和道德法中的确定动机行为相结合,个体在履行义务的过程中获得德行。另一方面,黑格尔通过对自由意志的推演将国家作为个体实现自身的最高形式,个体最终在国家中获得政治公民的身份进而完成自身在客观精神的教化。在这一点上,黑格尔运用自由理念超越了亚里士多德的幸福理念。  相似文献   

13.
知识观与现代性——一种基于康德、黑格尔哲学的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知识观是现代性的重大问题。康德和黑格尔的哲学奠定了现代知识观的基础。现代知识观的核心论题包括: 理性的观念、知识的性质、基础主义等, 在所有这些问题上, 康德与黑格尔都有着既相异又相通的各自理解。由此构成的康德、黑格尔的知识观, 是现代性观念的重要源泉。  相似文献   

14.
罗尔斯以其超旷的智慧于社会正义体系之构建中实现了对其前所素习者(尤以康德、黑格尔和马克思为甚)思想之融贯乃至超越.在"反思平衡"中,他既诉诸交互主体的实践理性,又不放弃良知直觉的言说,在两端的互动平衡中成立了正义原则之严密性及现实可接受性.阳明之"良知"说因未具罗尔斯体系之现代性大背景、实处乃是继往圣之学并思扩发用,故力主由明觉之本心自发逆觉体证而成道德实践,从而虽在现实人心之警醒、提撕及个人当下践行正义制度之可能性上与罗尔斯有一符契,却在更为根本的社会建制及背景理论上有别于罗尔斯.也正是此一别异与致中和之互镜,开出了阳明良知心学乃至儒学现代性转化之大眼目,同时打开了今日国人现实参与制度创设之前瞻和慧识.  相似文献   

15.
黑格尔在对各种主观性思想进行详尽批判的基础上,取消了"现象"与"物自体"的二分,明确了真正的无限性,以"实体即主体"的原则确立了关于事物自身活动的客观思想的辩证法.马克思一方面继承了黑格尔的这一功绩,另一方面又以对现实的开显为己任,把黑格尔思辨的主体——绝对精神——变革为人类活动的历史主体——社会,以感性的对象化超越思想中的对象化,研究作为思辨哲学存在前提的"现实".马克思辩证法使现实得以开显的两种方式即批判和革命:理论上的批判为实践上的革命寻求必然且合理的道路,无产阶级作为主体爆发的革命让具有未来指向性的现实获得实现.  相似文献   

16.
王文臣 《北方论丛》2012,(2):121-126
黑格尔以其对国民经济学的研究提出对劳动概念的思辨阐释,成为他首次发现社会现实的基础,而这种对劳动概念的精神性阐述将社会现实陷入了双重危机。马克思哲学正是在完成对黑格尔劳动概念的双重批判基础上开创了重新理解社会现实的生存论路向,由此显示出马克思哲学批判现代性视阈的当代意义。  相似文献   

17.
吕方芳 《理论界》2013,(10):100-102
18-19世纪的德国,基督教信仰被法国启蒙运动批判得体无完肤,却在德国相对虔诚保守的土壤中仍然具有强大的生命力.无论是康德还是黑格尔、费希特、谢林,都面对同一个问题,那就是理性与信仰的关系问题.黑格尔并非用理性来取代信仰,而是辩证说明二者关系.这是一个艰辛的过程.黑格尔神学可以说是其哲学思想的滥觞,在走向辩证思想和其整体真理观之前,黑格尔历经了希腊式的情感主义、康德道德主义和神秘主义.在“爱”和“生命”等神秘主义范畴中,黑格尔克服了对立的局限走向了合一.黑格尔早期神学的自我扬弃也代表了自我的否定.黑格尔的几篇早期神学著作,从《民众宗教与基督教》、《基督教的权威性》以及《耶稣传》等著作中,可以看出黑格尔早期神学思想的路线及其对后来思想的影响.  相似文献   

18.
常识思维经常把概念纳入单纯的主观性中理解,在此前提下把黑格尔的思辨概念理解为抽象概念的游戏。这些误解和偏见产生的关键在于没有对知性概念与理性概念做了区分,也没有内在地反思到思辨逻辑中概念的本性,更没有上升到思辨理性的高度来理解概念所具有的真正意义。因此,从黑格尔的思辨逻辑入手,结合传统哲学中亚里士多德和康德的比较系统的范畴理论,就可以厘清这些问题。  相似文献   

19.
黑格尔使得辩证法在新的概念框架中运思,体现为三重基本构件的建构.以“精神活动性”这个辩证本体否定实体本体论,以思辨理性为运思平台否定知性思维的两级对立,以分析与综合统一的“绝对方法”使得概念辩证法成就为“真理的逻辑”.以此为理论平台,辩证法否定性思想的阐发成为可能.  相似文献   

20.
康德启蒙思想志趣揭示了人类自由地运用自己天赋的理性对现实予以思考和改造,福柯启蒙精神意旨关涉了人们自身从历史性存在的反思中对现代性问题的批判;启蒙与现代性的交汇意在构筑全新现代知识体系,鼎新现代社会观念,建构现代社会运行秩序。当代中国进行的启蒙之预构维度旨在继续秉持解放思想的理念,重塑理性的本真精神,建构公正良好的社会规则与秩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