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50 毫秒
1.
在讨论"五四"新文学传统的建构时,论者常常过分关注《新青年》对西方传统的引进,而忽略以中国民俗学探索为基本思路的《歌谣周刊》。以周作人与顾颉刚为首,《歌谣周刊》吸收了赫尔德及德国浪漫主义民俗学影响,从民族传统入手,既为白话文学提供了历史合法性,同时也开辟了西方影响以外的本土新文学资源。经由《歌谣周刊》的探索,周作人与顾颉刚从启蒙与寻根角度分别发展着自己的文化理论,而这两种文化向度也深刻影响着中国新文学的未来走向。  相似文献   

2.
<马桑树儿搭灯台>是一首第二次国内革命战争时期,广为传唱的经典的湘西土家族红色歌谣,也是一首中外驰名的民歌,它折射了土地革命时期湘西儿女踊跃参加红军的历史,凸显出边区民众坚定的革命信念,既是一首表达忠贞爱情的情歌,又是一首令人激情澎湃,荡气回肠的革命之歌.  相似文献   

3.
曾祥波 《学术研究》2023,(7):153-160
《诗经》汉、唐注疏以“诗史”阐释为核心,对诗歌文本作出带有具体历史人物、事件内容的阐释,“风教”“正变”“美刺”等《诗经》学理论都以“诗史”阐释为出发点。经学史重视文献和师法传承,强调《诗经》学的汉、宋之别,低估了“诗史”阐释传统在宋代以来的影响。传统上认为首开反拨汉、唐注疏之功的欧阳修《诗本义》,对“诗史”阐释传统的延续远高于否定,只是微调了具体阐释细节。首次提出“里巷歌谣”观念的朱熹《诗集传》,乃至推崇这一观念的方玉润《诗经原始》等,都保留了冗长的“诗史”阐释尾巴,甚至有所倒退。直到五四“歌谣”运动影响下以顾颉刚、闻一多、朱自清、朱光潜等学者为代表的现代《诗经》研究的出现,才从深度和广度上厘清了“民谣”观念,使《诗经》阐释彻底走出“诗史”阐释传统,呈现出《诗》的本义。  相似文献   

4.
龙协涛 《云梦学刊》2007,28(4):28-29
中国大学创办的学报或学术刊物,以苏州大学的前身东吴大学于1906年创办的《学桴》杂志算起,已有一百年的历史。中国的教育家、中国的学者非常重视大学的学报,如《北京大学月刊》就是蔡元培倡导创办并亲自撰写发刊词,1955年出版的《北京大学学报》也是当时任校长的马寅初创办并亲自撰写发刊词。著名的教育家、《资本论》的翻译者、曾任厦门大学校长的王亚南在上世纪50年代还明确提出,  相似文献   

5.
著名女作家张爱玲在其名著《金锁记》中 ,以独特的视角及非凡的艺术表现力塑造了一个因失落了爱而泯灭了自我、泯灭了人性的女性形象曹七巧。作家以一个女性真实的体验和人生感悟 ,展示了人性丑恶的一面 ,辛酸而又不无美感地反映着生命的本来面目。《金锁记》警示人们 :人性的自私与丑恶才是毁灭一切的根源  相似文献   

6.
莫言的小说《蛙》通过人物之间不同思想意识的对应,通过狂欢式的戏仿在官方思想与民间意识之间、基本国策与基本人性之间、执法者的理性正义与超生者的悲剧命运之间构建了一个大型对话的平台;又通过人物内心自我意识的矛盾纠结构筑起微型对话的空间;由此形成了一个多元的、众生喧嚣的复调艺术世界。对话与狂欢的水乳交融表现了作品的民间文化基因,而作品对事件、人物及其不同思想意识都没有作出清晰的价值判断,又展现出对话与狂欢的敞开性、未完成性特点,作品因此在艺术上体现了复调小说的特有叙事风格,在思想上达到了历史反思与人性表现的统一。  相似文献   

7.
原型理论是20世纪50年代流行于西方的一个重要批评流派,其主要的理论基础是弗雷泽的人类学理论和荣格的精神分析学。弗莱深入探索了统治西方文化的神话的本质,系统地建立起了以神话原型为核心的文学类型批评理论。《所罗门之歌》中的原型模式,在叙事结构上对应了古代神话中追寻和飞翔的原型模式,而作品中的飞翔也是黑人文学传统中飞翔意象在现代主义文学文本中的生动再现。  相似文献   

8.
翻译的对话伦理是由道格拉斯·鲁宾逊(Douglas Robinson)在其第一本翻译研究著作《译者登场》(The Translator’sTurn)中率先提出的,是在翻译身体学、翻译对话性和翻译修辞格的基础上进行伦理阐释。基于对话伦理的理论背景,结合翻译活动的主客体关系,探索对话伦理的内涵,对霍克斯译《红楼梦》中的言语表达、人际关系、品德智能、情感意志等寓意丰富的四字词语从三个层面,即主体之间、客体之间以及主客体之间,进行了对话模式解读。  相似文献   

9.
包括皮埃尔·马舍雷在内的西方马克思主义理论家在对中国当代文论产生了重要影响的同时也受到某些中国马克思主义文论思想的启示.毛泽东<在延安文艺座谈会上的讲话>被马舍雷作为重要理论资源融入其对于文学反映论的思考中,其间又难免误解,考察在中西马克思主义文论视域中的对话和阐释,对于思考马克思主义文论建设来说具有启示意义.  相似文献   

10.
王晓华 《兰州学刊》2006,(7):59-60,150
学术期刊与政治关系极为密切。当政治环境良好时,学术期刊可以发挥其功能,为学术服务;当政治环境恶劣时,学术期刊为了自己的生存,有时不得不牺牲其科学性而为政治服务,这样,学术期刊就失去了学术所具有的独立性和科学性,因此,在多数情况下,学术期刊只能选择停刊。像《文史哲》、《江海学刊》等学术期刊就是如此。  相似文献   

11.
自清中叶以来,船山学研究论著层出不穷,《王船山研究著作述要》一书首次对三百多年间有代表性的船山学研究论文和著作进行全面考察并予以评介。该书体例严谨,视野宏阔,在评述提要q-凸显了强烈的历史意识和对话意识,较好地体现了著者对船山学术思想三百年传播史和研究史的深入思考。  相似文献   

12.
13.
因其始源意义上的同体共生性,文学与宗教的深层联系不言自明。尽管此后二者分途发展,但相互之间的借重与影响仍清晰可见。宗教借重干文学之审美特性,使其宣教活动具象、感性和通俗,因而产生更为深远的影响;文学受宗教形上内涵之融渗,则具有了追问灵魂的深邃和究极本来的境界,因而提升了品味和力度。“五四”以降,现代世界各大宗教及带有地域性的民间信仰对中国作家都存在程度不等的影响。  相似文献   

14.
文明的变革往往伴随着新旧事物的更迭;器物层面受到冲击,精神层面的冲突对立随之而来。"大时代"中的人们主动或被动顺应时局发展,并做出相应的精神抉择。本文围绕老舍的《断魂枪》和赵德发的《路遥何日还乡》,分析大时代文化变革下人们如何实现精神"觉醒"、技艺传承以及所面临的技艺失传的危机和魂灵迷失之痛。《断魂枪》与《路遥何日还乡》不止是呈现断魂枪与墓碑碑刻的技艺传承问题,还有千百年来时代变迁所引发的精神传承与文化革新问题。一代代人正是在时代洪流的冲击与裹挟下,逐流而行,深情回望与反思,以求文化自知、自省、自救、自强。这正是经典文学的魅力价值与学术研究的使命所在。  相似文献   

15.
20世纪20年代大学学术与现代大众传媒的复杂关系,一直是副刊研究的一个热点。大众传媒如何参与并推动大学学术的开展,以及大学学术精神对大众传媒文化品格的形成所起到的作用等,都是非常重要的问题。本文在深入历史语境的前提下,通过《京报副刊》广告栏来透视这一独特的双向文化交流活动,探究《京报副刊》广告栏对北京大学研究所国学门学术活动的媒体支持,阐明现代大众传媒的学术动员机制,以及这种机制反过来对《京报副刊》自身文化品格与学术风貌的定型作用。  相似文献   

16.
17.
辜堪生 《天府新论》1999,(6):95-95,F003
自地球上出现了城市,人类便踏进了文明社会的门坎,文明与城市的共生性质早已为学术界所认可。所以几千年来,城市在不断地发展,人类文明的水平也不断地得到提升。然而,若就每一个具体的时代而言,人类文明的进步水平与城市的发展水平又常常处于不平衡状态。如在苏格拉底、柏拉图和亚里斯多德生活的希腊古典时代,其哲学、数学、文学、戏剧、雕塑、建筑等领域俱达到极高的水平,但当时的雅典城区才方圆一英里,城市的发展显然滞后于人类社会的文明发展。当然,我们今天已经很难判断狭小的雅典城市是否与发达的希腊古典文明不相适应。可是,当历史的…  相似文献   

18.
赛珍珠为林语堂的《吾国与吾民》写的序言,是她直面表达和描写中国观的文章中不可多得的经典之作,体现了赛珍珠的国际主义和高度责任感等思想。赛珍珠从客观冷静的角度分析了中国社会政权更替和社会发展中存在的问题。她指出,中国的危险主要不在于政治,而是在于"墨守故辙"。她对中国的教育制度的无序性和无目标性提出了批判,认为中国对青年人的教育存在着诸多不合理之处。赛珍珠还针对上述问题,提出了解决之道,"不妨追溯前代,看看中国的古代哲理如何"。  相似文献   

19.
《乐记》蕴含着系统的情感社会学思想:一是从个人与社会关系这一社会学的核心议题出发来认知情感现象;二是始终围绕着情感的社会属性、社会功能来探讨乐的应用;三是对情感的产生、变化、结构与乐的关系提出了准确和富有远见的认知。同时,《乐记》从乐对身心关系的情感整饰、乐对人伦关系的情感道德、乐对天人关系的情感和谐三个维度提出了情感社会学的实践路径。《乐记》充分显示了中国情感文明的早熟轨迹,对中国特色社会学建设和现实的社会治理具有重要理论与现实价值。  相似文献   

20.
长期以来,人们对《哦,香雪》理解和接受,都是建立在小说唯美的风格和宏大历史叙事的价值取向上,而小说所揭示的文明的悖论及其反现代性的因素,一直处于被遮蔽的状态。所谓的香雪们对现代文明的向往,以及对行将逝去的纯朴的乡村文化的担忧.都是建构在对于现代性认同的基础上的同一种话语。香雪由于一个铅笔盒开始的奇异旅行,是对来自文明的暴力的拒斥与反抗,是对个体生命尊严的坚守与维护!如果说香雪们的行为是对现代性的向往与认同,那么,这也是一种始于反抗的无奈认同。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