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在近代英国唯物主义经验论哲学的发展中,人们经常谈到培根和洛克,认为培根是近代唯物主义经验论哲学的创始人,而把洛克视作这一哲学的集大成者;但是却把发展链条上的一个重要环节霍布斯淡忘了。有人在阐释霍布斯哲学时,往往仅仅把霍布斯称之为“机械唯物主义的奠基者”、“社会契约论的倡导人”(这当然是不错的),似乎他只是在本体论和社会政治思想方面有过重大贡献,而对认识论问题则很少涉及;有人甚至错误地理解马克思在《神圣家族》中的有关论述,断定经验论哲学发展到霍布斯这  相似文献   

2.
近代英国哲学在洛克之后的发展,就是众所周知的贝克莱把唯物主义经验论导向唯心主义,并由休谟将其推向极端而终于不可知论。但是,唯物主义哲学路线并未就此中断,而是以自然神论的形式继续发展着。这一发展方向历来是哲学史研究中不大为人注意。哲学史著作中较少提到的。事实上,洛克哲学之所以对18世纪法国唯物主义者产生影响,正是以自然神论作为中介环节的。本文拟对英国自然神论者的主要代表托兰德的自然神论思想及其在近代哲学发展史中的地位作一粗略评述。  相似文献   

3.
一 弗兰西斯·培根(Francis Bacon,1561—1626)生当英国封建社会末期,他的思想超越了时代,成为英国近代唯物主义哲学的奠基者之一。他是英国经验论哲学的开创人物,是科学运动的伟大旗手。 培根出身于英国贵族官宦之家,其父尼古拉·培根(Sir Nicholas Bacon 1509—1579)是英王伊丽沙白一世(Elizabeth I)的掌玺大臣,是统治阶级的上层人士,有极高的政治地位,他十分赞赏“教育造成进步”(instruction brings Progress)这句名言。他曾起草过一份教育改革计划,目的在于培养各种新型人才。培根母亲也是名门闺秀,博学  相似文献   

4.
17世纪英国著名哲学家和教育思想家洛克,继承并且发展了培根的唯物主义经验论,他的绅士教育理论奠定了英国近代教育思想的基础。而其中的道德教育的主张则是其绅士教育思想中最主要与最核心的部分,洛克将德行放在首位,建立起一整套系统的德育理论,尤其是在儿童的管教与惩戒方面独具匠心.也为我们今天的教育实践与理论研究提供了诸多行之有效的借鉴与有益的启示。  相似文献   

5.
洛克作为欧洲十七世纪资产阶级的思想家,其哲学思想基本上是唯物主义经验论。他在反对经院哲学、推动自然科学的发展方面,起过巨大的作用。但是囿于机械的物质观和经验论,他在解决复杂的认识论问题时,不能将唯物主义原则贯彻到底。洛克的哲学体系中含有许多二元论、不可知论和唯心主义因素。因此,他的哲学对后世的影响是朝着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两个相反的方向发展的。正如列宁所说的那样:“贝克莱和狄德罗都渊源于洛克。”洛克关于物体的第二性质的理论就是一种带有二元论倾向的唯心主义理论。本文就此问题略抒己见。  相似文献   

6.
弗兰西斯·培根是近代哲学史和近代科学史上的一个划时代人物。像一切站在时代前面的启蒙人物一样,他的战斗的唯物主义哲学对于当时占统治地位的蒙昧主义哲学——经院主义作了深刻的批判。他总结了当时自然科学的成就而建立的唯物主义认识论原理促进了科学的发展;他创立的归纳法,为科学发明开辟了新的道路;他关心科学,提倡科学,他提出的“知识就是力量”的著名口号冲散了蒙昧主义的乌云,促进了生产力的发展。他是十七世纪英国资产阶级处于上升时期的代言人。研究培根的哲学,总结历史上进步哲学反对蒙昧主义的斗争经验,对于当前实现我国新时期的总任务,批判林彪、“四人帮”散布的唯心主义、形而上学的谬论,发展科学技术,促进哲学和科学的联盟,加速实现四个现代化可  相似文献   

7.
在关于洛克观念来源理论的问题上,长期以来我们普遍接受了这样一种观点:洛克把一切知识的来源——经验——分为两相互独立,互不影响的部分,即感觉与反省。所谓感觉就是指外部事物对人的感官的刺激;而反省则是经验的另一组成部分,它不是以外界事物为对象,也不是由外界事物的作用引起的。因此,洛克在认识论上是一个二元论者,他没有把“一切知识都来源于经验”这一原则贯彻到底。我以为,这是值得讨论的。首先,洛克的观念来源理论是对培根和霍布斯的唯物主义经验论的具体论证和发展。马克思认为:“霍布斯把根培的学说系统化了,但他没有更详尽地论证培根关于知识和观念起源于感性世界的基本原则。洛克在他论人类理性的起源的著作中,论证  相似文献   

8.
弗兰西斯·培根(1561-1626)是欧洲近代哲学史上的一位划时代的哲学家。他生当英国资产阶级革命的序幕时期,以高昂凌厉的热情,喊出了“知识就是力量”这个震古铄今的口号,为近代实验科学开拓了一条广阔平坦的大道。综观培根的哲学著作,贯穿着一条鲜明的主线:以发展自然科学为中心的课题,为自然科学的勃兴呜锣开道,为自然科学的进步提供正确的理论和科学的方法。正如马克思说的“英国唯物主义和整个现代实验科学的真正始祖是培根”。所以,在我们实现四个现代化,高度发展科学技术的今天,研究培根的哲学思想,借鉴历史的经验,是不无益处的。  相似文献   

9.
凡是稍稍有点欧洲哲学史常识的人,都知道莱布尼兹是个唯心主义者,狄德罗是个唯物主义者。而且他们在各自的哲学阵营内部都是非同一般的人物:莱布尼兹可算得近代初期唯心主义哲学的主要代表之一,狄德罗则是资产阶级上升时期唯物主义派别中比较最彻底、最典型的一派,即十八世纪法国“百科全书派”的一位领袖。莱布尼兹虽在青年时代一度也曾表示为霍布斯、伽桑狄等人的机械唯物主义和“原子论”的观点所吸引,但当他抛弃了这种观点而回到唯心主义阵营,创立了他自己的“单子论”这种唯心主义体系以后,就对机械唯物主义以及洛克所代表的唯物主义经验论展开顽强的斗争,同时维  相似文献   

10.
在与唯理论进行激烈斗争和反复较量的同时,英国经验论哲学内部经历了一次重大的转折,即以洛克为代表的唯物的经验论转变为以巴克莱为代表的唯心的经验论。英国经验论为什么会发生性质的变化?巴克莱是怎样实现这个转变的?我们从英国经验论的演变中能够吸取哪些有益的思维经验教训  相似文献   

11.
以往人们在谈及认识的主体性问题时,总是将它与近代康德等人的唯心主义哲学及某些现代西方哲学流派相联系,至于哲学史上其他哲学往往不予注意。其实,认识的主体性思想,并非某些近代唯心主义者及个别现代西方哲学家的专和。比如,早在17世纪英国经验论哲学家培根的假相说中,就曾对认识论的主体性问题进行过较为深刻的探讨。深入剖析培根假相说中的主体性思想,不仅有助于更全面地评价培根的假相说乃至其整个哲学,而且还可以使我们从中吸取一些宝贵的经验教训,获得一些对当前关于认识论的研究有益的启示。  相似文献   

12.
勒奈·笛卡尔(Rene Descares,1596——1650年)是近代西方理性主义①的创始人,在我国一直都被认作与经验主义相对立的“唯理论”鼻祖,更由于其哲学基石“我思故我在”而被误解为完全推斥感官知觉、拒绝经验的沉思哲学家,享此殊荣已达数十年之久。随着对西方近代哲学研究的深入,我们发现原有的“经验论唯理论对峙”界限并不是很清楚明晰的。经验主义者弗·培根的感性理性联姻、霍布斯对理性的偏爱、洛克的直觉知识为最高真理自不待言,就是作为理性主义者的莱布尼兹也提出了“事实真理”和“推理真理”的划分,斯宾诺莎则更是把容观存在的事物的共同特质作用于感官而形成的共同概念看作是理性的基础②。由此,我们不得不对“经验论”“唯理论”的范畴界定一改再改,最终达到了对“凡是在理智中的,必定先在感觉中”这一无法再退缩的古老命题的态度上:肯定该命题的,即为经验论;否定该命题的则为唯理论。③这一状况一方面说明了原来的见解有不恰切之处,另方面也反映了更深层的问题:理性主义、经验主义的哲学家们恐不象我们原来认为的那样简单、片面、武断。本文提出,经验及经  相似文献   

13.
洛克对同一性问题的研究 ,在其哲学体系中处于基础性地位。洛克认为同一性命题不是天赋的 ,同一性也不是天赋的。同一性观念是在经验基础上经由比较而形成的。并对同一性的矛盾作了独到的双重考察。洛克对同一性的研究具有鲜明的唯物主义经验论的特质。洛克哲学中的同一性思想推动了西方哲学的发展。  相似文献   

14.
简析近代欧洲哲学发展线路与世界科技中心转移的契合因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意大利文艺复兴运动创造一种能体现资产阶级思想意识的新世界观 ,并直接孕育了近代欧洲的科技文化 ;英国经验论为人们的认识和科学发展提供了新的世界观和方法论 ,促进英国成为了近代第二个世界科技中心 ;法国唯物主义哲学 (启蒙运动 )使科学更加社会化 ;德国古典哲学 ,给各门具体科学的形而上学自然观打开了一个又一个缺口 ,自然科学家摆脱形而上学自然观的纷扰而复归到辩证的自然观 ,促进德国科技发展。  相似文献   

15.
培根是欧洲近代唯物主义的始祖。应该说,我国哲学界对培根哲学思想的研究一向较为重视,对它在欧洲近代哲学发展史上所作的贡献和地位,评价也是很高的。但我认为,在有关的研究和论述中也存在一些不容忽视的问题。现就此谈几点看法。  相似文献   

16.
洛克“反省说”辨正马云泽在我国哲学界,有一种观点认为:洛克的“白板说”是唯物主义的反映论,而他的“反省说”则是其认识论中的唯心主义成份,或者说它是洛克在哲学基本立场上向唯心主义的让步和妥协。马小彦主编的《欧洲哲学史辞典》、罗森塔尔等主编的《简明哲学辞...  相似文献   

17.
在西方哲学史上,到了近代才真正开始了对人类认识本身的深入探索.而关于人类认识的起源问题又是整个近代哲学家们绞尽脑汁首先要解决而又未能真正解决的问题.在这个问题上,英国经验论哲学家洛克在批判“天赋观念”时提出了著名的“白板说”,而德国的理性派哲学家莱布尼茨提出了“大理石花纹”说与之争辩,考察一下他们之间关于认识起源学说的典型争论,并从中吸取一些思维经验教训,得到一些有益的启示,对丰富辩证唯物主义认识论不是没有教益的.在这种考察中,笔者不同意现成教科书中(全增(占段)主编《西方哲学史》)把莱布尼茨定论为唯心主义先验论,也不同意对洛克的“白板说”所作的不恰当的过分肯定.笔者将站在马克思主义哲学的高度对洛克和莱布尼茨在观念起源问题上的争论,进行实事求是的评价,并在扬弃他们观点的基础上,对他们提出的问题作出回答.  相似文献   

18.
一1961年1月22日,是英国近代唯物主义哲学家弗兰西斯·培根诞生的四百周年。培根,按照马克思的说法,是“英国唯物主义和整个现代实验科学的真正始祖”。培根所生活的时代(16世纪末—17世纪初),英国正处于一个巨大的社会变革的前夜,这是马克思称之为“英国革命序幕”的时代。在这个时代,英国的资本主义生产方式已经在全国范围内普遍发展起来,并且大步向前迈进,踏入了工场手工业的阶段。海外贸易随着国内工业的发展,也获得了迅速的发展。从15世纪就开始了的圈地运动一直在继续不断地进行,其直接结果就是资本主义关  相似文献   

19.
洛克通常被认为是近代第一个将经验主义构造成为完整的理论体系的哲学家。但是,他在使经验主义认识论理论化、体系化的同时,又将诸多理性主义因素容纳于其经验论体系之中。他不仅与笛卡尔等理性主义者一样视“实体”为最高认识对象,而且主张人具有“天赋”的认识能力并极力推崇“直观的知识”和“解证的知识”。洛克的经验主义体系之所以表现出明显的理性主义倾向,既有本体论上的原因,又与其所处时代人们对理性的崇尚以及对传统知识定义的信守密切有关。洛克的某些思想成为后来康德综合经验主义和理性主义的先声。  相似文献   

20.
莱布尼芘是西欧早期資产阶級革命时期哲学的认識論中唯心主义唯理论的主要代表,他的认識論观点,是以他自己的客观唯心主义的“单子論”的理论原则为依据,在和洛克的唯物主义經验論的斗爭中形成和发展起来的。洛克的巨著《人类理智论》,詳細地論証了弗兰西斯。培根所开创而为霍布斯所系統化了的唯物主义經驗論的原則,并对以笛卡儿为其主要創导者的唯理論观点如“天賦观念”等学說进行了批判和駁斥,因此成为唯物主义經验论的一部代表作。虽然洛克的唯物主义是很不彻底的,包含着许多唯心主义或二元论、不可知諭的因素,并且到后来也有越来越向唯理論观点靠拢或甚至投降的傾向,但他的主要观点是唯物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