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一个地区的文化总是会受到一个地区地理环境的影响。青藏高原具有独特的自然与人文地理环境,其对于藏传佛教的传入、形成、传播与分布、习俗与教义、寺庙建筑等方面均有着重要的影响。  相似文献   

2.
元代藏传佛教对汉地佛教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汉地佛教与藏传佛教的交流与沟通,基本上贯穿于自唐代以来汉藏两地佛教的始终。唐初,即藏传佛教前弘期,汉地佛教传播到了吐蕃,曾一度成为吐蕃佛教的主流。因此,藏传佛教前弘期,主要是汉地佛教影响了藏传佛教。宋元以来,即藏传佛教后弘期,特别是在元代,随着藏传佛教各宗派的形成、西藏地方统治者和中央王朝的密切接触,藏传佛教便大量流传到了内地,程度不同地渗透到了汉地佛教的诸多层面,并受到了中央王朝的高度重视,亦得到了汉地许多人士的青睐。据此,藏传佛教后弘期,主要是藏传佛教影响了汉地佛教。  相似文献   

3.
藏传佛教在蒙古地区传播的过程中与蒙古族的民间宗教相结合 ,并对它产生了极大的影响。其中腾格里神 (天神 )崇拜、灵魂观念或鬼神崇拜、祖先崇拜、火神崇拜、山神以及“敖包”崇拜等 ,在藏传佛教的影响下 ,均发生了深刻的变化或被佛教化  相似文献   

4.
自从元朝统一以后 ,西藏纳入祖国的版图 ,元朝统治阶级在政治上统一西藏的同时 ,全方位地接受了藏传佛教文化 ,从此政治和宗教之间形成了互动关系 ,使藏传佛教文化在蒙藏地区不断发扬光大。后来明清两代沿用元朝的策略 ,政治上积极支持藏传佛教 ,促进藏传佛教文化的发展 ,这对各民族的团结 ,国家的稳定起到了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5.
藏传佛教在蒙古地区传播的过程中 ,逐渐渗透到人们社会生活和日常生活的一切方面 ,使蒙古族民间风俗习惯发生了很大的变化。其中对佛像的供奉礼拜、向喇嘛求助 ,佛教的丧葬礼俗、宗教节日活动以及建寺庙造佛像等宗教活动 ,已成为蒙古族风俗习惯的重要内容。  相似文献   

6.
藏传佛教是黑龙江蒙古族历史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并对蒙古族医药发展、蒙文传播、文学艺术和生活习俗等方面产生了深刻的影响。值得注意的是,黑龙江很多藏传佛教寺庙与其他地方寺庙诵读藏文经卷不同,其日常课诵是以蒙文经卷为主,因而喇嘛成为传统蒙古社会的知识分子和文化精英阶层。直至今天,藏传佛教仍在黑龙江蒙古族心目中占有重要位置,这种延续的信仰依然具有一定的生命力。  相似文献   

7.
在古代蒙古族社会 ,维护社会伦理道德的精神力量主要是上天崇拜和祖先崇拜。藏传佛教传入蒙古地区后 ,维护社会道德的精神力量发生了根本性变化 ,佛教伦理思想完全改变了旧时蒙古人的道德结构 ,使蒙古人他律性的道德规范转化为自律性的道德规范。本文对蒙古族传统的道德观念和藏传佛教因果报应说作了对比 ,分析和揭示了佛教道德思想在蒙古人中传播的过程及产生的深远影响  相似文献   

8.
由于受历史等因素影响,西夏和吐蕃关系密切,党项人在内迁前就开始接触佛教,并有自己的僧人,党项与吐蕃僧人时常交往。安史之乱爆发,吐蕃加紧对外扩张,占领河西陇右地区,对河西实行近百年的统治,吐蕃崇佛政策对本民族和役属部落都有很大影响,对河西地区佛教发展起了很大的促进作用。受朗达玛灭佛影响,佛教在藏区沉寂了近百年时间,但在河西地区依然兴盛,毁佛事件未波及到此地。10世纪末佛教在藏地再次兴起,藏传佛教后弘期开始,不同教派陆续形成。这时内迁党项部族也日益强大,11世纪初建立西夏国,双方僧人、佛事交流频繁,西夏境内有大量不同教派吐蕃僧人活动。西夏效仿中原和吐蕃僧人的封号制度,建立了自己较完备的僧人封号体系,任用吐蕃、天竺高僧担任帝师、国师之职,总领全国佛教事务,充任功德司正,并参与佛经的译释和校勘等工作,藏传佛教的大手印和道果等教法对西夏都有一定影响,藏传佛教在西夏得到了很大发展。  相似文献   

9.
本文通过对藏语的数量词的分析研究,指出了藏语数量词的词形、词义的基本变化规律。并同同一语系的汉语和同一语族的错拉门巴、纳西、载瓦等语言的数量词进行比较研究,指出其异同,力图在一个新的层次上,从一个新的角度去认识藏语数量调的特点与作用。  相似文献   

10.
论藏传佛教对藏族女性性别角色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藏传佛教对藏族社会和文化产生了巨大的影响,而藏传佛教中对女性有两种相对的观念,这也在藏民世代的虔诚信仰中逐渐形成了现实社会对女性的特殊态度和观念,并因此影响着广大藏族女性的生活状况。  相似文献   

11.
历史上藏传就佛教思想对藏医学的起源、人体形式、病因病机、诊断、治疗及医德等医学理论和临床方面的影响进行介绍、分析,旨在揭去蒙在藏医学表面的神秘面纱,为人们展示其科学的真面目。  相似文献   

12.
佛教对中国孝文化的贡献集中体现在经典、观念和方式三个方面。《佛说盂兰盆经》、《地藏菩萨本愿功德经》及《父母恩重难报经》等都是提倡孝道的佛教经典。在中国的佛教信众看来,劝亲信佛、出家修道、慈悲为怀等都是在尽孝道。儒佛两家在如何行孝上有着重大的差异,但这种差异不是对立,而是对中国行孝方式的丰富和发展。佛教对中国孝文化的贡献是我们今天弘扬孝道的宝贵资源。  相似文献   

13.
对不同民族的非言语交际进行对比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和现实意义。文章在调查、访谈的基础上,对藏族、维吾尔族的非言语交际行为进行了对比研究。研究认为,藏、维两个民族在非言语交际方面既有相同点,也有不同点。藏、维两个民族非言语交际的不同反映出他们在民族文化、宗教信仰和习俗等方面的差异。  相似文献   

14.
现代教育技术其应用方式主要体现在多媒体的组合、网络、远程通讯等方面.在外语教学中将这些技术交互使用,给学生创造了一种良好的学习环境、一种符合实际生活的交际环境.通过人机交互,学生可以根据自 己的不同需要来确定学习内容、时间和速度.网络给英语学习提供了丰富的学习资源和学习方式.教师成为学习资源的组织者、学习方法的指导者.  相似文献   

15.
在云南,汉语和少数民族语之间,少数民族语和少数民族语之间,语言间的相互影响在词汇层面除了借贷和底层化之外,尚有一种方式,即在词汇的较深层面上趋同而在语音层面仍用本民族固有的成分。发生这种影响时,语言间地域上的相同或邻接似乎是一个重要条件,语言影响的方向也并不限于强势语言对弱势语言,有时源流关系颇难辨认。  相似文献   

16.
以实例探讨汉语借词对少数民族语语音、语义、语法系统的影响,从而证明汉语借词对少数民族语具有丰富语体色彩词汇等积极作用。  相似文献   

17.
语言的使用无法同文化分开。我们学习英语并用其交际时,不但要学好这种语言的词汇(语义),也要掌握其使用规则(语用)。本文首先探讨了文化与词汇差异的关系,然后讨论了文化与语用差异的联系,最后得出结论:由于文化背景不同,反映到语言上,物体、事物、经历和情感都具有其本民族文化的烙印,而这些正是我们要运用英语进行成功交际必须加以注意的问题。  相似文献   

18.
情感因素是第二语言习得和教学中的重要因素。积极、自信、放松的心理状态有助于语言习得;反之,消极、压抑、焦虑的情绪会阻碍语言习得。本文通过对Krashen的情感过滤说及语言习得中的情感因素的介绍,对外语教学提出了一些建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