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06 毫秒
1.
朱自清是现代著名散文家,又是五四新文化运动中最早创作白话诗的诗人之一。一九一九年二月二十九日写的题画诗《睡吧,小小的人》在《时事新报》副刊《学灯》(1919、12、11)上发表时,中国新诗坛上的诗人和诗作还都寥若晨星。一九二二年六月,他与同人周作人、俞平伯、徐玉诺,郭绍虞、叶圣陶、刘延陵、郑振铎等合出的诗集《雪朝》问世时,诗坛上也仅有《尝试集》(胡适)、《女神》(郭沫若)、《冬夜》)俞平伯)、《草儿》(康白情)《湖畔》(应修人,冯雪峰、潘漠华、汪静之)这五本新诗集.《雪朝》的出版,在诗坛产生了很大影响,两个月后又再版了。该集内收来自清诗十九首。这些诗,后编入《朱自清文集》扣《笑的历史》。两年后,朱自清又出了他的诗文合集《踪迹》,收诗  相似文献   

2.
<正> 沈从文不仅是一位杰出的小说和散文家,而且还是一位杰出的诗歌评论家.他在三十年代长约十年的时间里所写的二十余篇诗歌理论与批评文章中,专门论述过卞之琳、刘宇、朱湘、焦菊隐、刘半农、闻一多、汪静之、刘廷藯、徐志摩、郭沫若等现代著名诗人的诗歌创作,论及过胡适、周作人、沈尹默、钱玄同、俞平伯、饶孟侃、冯君培、陈梦家、冰心、邵冠华、姚蓬子、虞琰、于庚虞、孙大雨、方玮德、刘大白、刘梦苇、康白情、朱自清、徐玉诺、沈玄庐、罗家伦、傅斯年、黄婉、刘延陵、冯至、戴望舒、邵洵美、王统照、邓均吾、林如稷、杨子惠、朱大(木丹)、藏克家、林徽因、梁宗岱、罗念生、废名、何  相似文献   

3.
从1918年《新青年》杂志4卷1期刊出胡适的《蝴蝶》(原题名为《朋友》,写于1916年8月23日),这就是相对于旧体诗的新诗。"五四"时期,胡适出版《尝试集》,郭沫若出版《女神》,当时还有刘半农、沈尹默、李大钊、陈独秀、鲁迅、周作人、俞平伯、陈衡哲、刘大白等加盟其队伍,形成初期的白话诗派。新诗诞生距今已经百年。  相似文献   

4.
周作人认为新诗的诗体是自由体 ,自由体便于自由地抒写真情实感。他的这一观点在一定程度上完善和发展了胡适的诗体论 ,超越了中国传统的自由诗体论。周作人的诗体论对中国现代诗论和新诗的发展起到了一定的前导和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5.
与“五四”同时代人的流于“破坏”相比,俞平伯在新诗初创期一开始便表现出较强的独立精神,其新诗理论更多体现出建构性的指向:对初创期新诗音韵的打量;先觉于“白话”与“诗”的断裂;寻求新诗精神和艺术两面的革新,倡导新诗的无为效用;尝试新诗的做法理论等等。这些探索无疑展示了俞平伯作为“先锋诗人”之外的另面侧影。  相似文献   

6.
周作人的诗体论是指他关于新诗诗体的观点 ,风格论是指他关于新诗风格的观点。前者认为新诗的诗体是自由体 ,新诗采用自由体便于自由地抒写真情实感 ;后者认为新诗应该具有含蓄蕴藉的风格。它们都对新诗和中国现代诗论的发展起到了一定的前导和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7.
废名是京派小说最早的一名作家,湖北黄梅县人,五四时期曾在北京大学英国文学系学习,参加过语丝社,在语丝周刊上登载《竹林的故事》等作品,1925年10月,出版了第一部小说呕竹林的故事》,因为多写“乡村的儿女翁媪之事”,可以归入当时乡土小说的范围。众所周知,“五四”时规的散文创作大家该算是周作人了,他的冲淡平和的“美文”深深地影响了几代中国作家,俞平伯,朱自清等大散文家无一不受其必响,但这都是在散文小品领域内的继承,而在小说领域内继承这种美学风格的作家要算废名为最著名.周作人在三十年代说过他的得意门生只有二…  相似文献   

8.
朱自清是现代著名散文家,也是一位颇有影响的诗人。但长期以来,人们很少谈他的诗歌,他也未给自己编过一本诗集,这真是件憾事。 朱自清的新诗作品并不丰饶,而且多数作于青年时期,但他一生与新诗有不解之缘。从一九一九年二月二十九日他创作第一首题画诗《睡吧,小小的人》开始,他先后在《新潮》、《晨报副刊》、《时事新报·学灯》、《小说月报》、《诗》等报刊发表了六七十首诗作。一九二一年他参加了文学研究会,次年创办中国第一本诗刊《诗》,由朱自清和刘延陵、俞平伯,叶圣陶主办。一九二二年,文学研究会出版了文学丛书之一《雪朝》,内收八位诗人作品,公推朱自清首席。后又编成诗、散文合集《踪迹》。此后,他潜心新诗理论研究,写了许多有价值的诗论。《新诗杂话》一书是他研究成果的集萃。与此同时,他仍不断受诗兴趋遣,写出一些新诗。  相似文献   

9.
周作人在诗歌领域的理论建树、创作实绩及其影响,文学研究界长期以来未能给予应有的重视。本文从诗歌理论与批评、新诗创作和杂诗写作三个方面,介绍并论述了周作人对中国现代诗歌的创立和发展作出的重要而独特的贡献,特别是对作为周作人“独家产品”的杂诗,进行了梳理评价。  相似文献   

10.
《新诗杂话》是朱自清先生研究中国现代新诗的一部著作。朱先生在这部诗学著作中,坚守诗歌文本的分析,坚持对诗歌意义进进缜密详实的“解读”,并认为这是新诗研究的基础。论及范围宽泛,富于创见性,是这部著作的显著特点。以“解诗”为出发点,《新诗杂话》探讨了诗与感觉、诗与哲理、诗与幽默、抗战与诗、诗与建国、诗的形式、歌谣与译诗、新诗的进步性、新诗的发展趋势等诸多关系,平实而深刻,精确而简洁,“将深化为浅”是《新诗杂话》最富于生机与活力的语言叙述原则。  相似文献   

11.
“五四”时期文学的诸门类中,散文的成就最为突出。朱自清在《〈背影〉序》中说“:就散文论散文,这三四年的发展,确是绚烂极了。”在这“绚烂极了”的散文百花园里,有周作人的隽永,俞平伯的绵密,徐志摩的艳丽,冰心的飘逸,而朱自清先生则以其“真挚清幽的神态”屹立于“五四”散文之林。在当时的作家中,有的从旧阵营中来,往往有陈腐气;有的从外国来,往往有太多的洋气,尤其是带来了一些西欧世纪末的颓废气息。朱自清则不然,他的作品一开始就建立了一种纯正朴实的新鲜作风。他的散文以独特的美文艺术风格,为中国现代散文增添了瑰丽的色彩,建立…  相似文献   

12.
五四时期新诗散文化的理论倡导者当属胡适,创作实践最为成功的应是周作人.周作人的诗集《过去的生命》在其个人创作历程及新诗发展史中,有着不可替代的地位和作用,以住的研究未给予足够重视和系统的评析.该诗集的诗体特征可以从散文化的文体、欧化语体、戏剧性和智性等几方面评析其在新诗发生期的意义.  相似文献   

13.
新潮社     
虽然新潮社的成员后来风流云散了,有的甚至堕落成了国民党的官僚政客,或者加入了其他反动组织,但是,对于这个在五四新文化运动初期曾作过重要贡献的社团,我们仍应给以一定的历史地位和客观评价。 1918年10月,在李大钊、陈独秀、胡适的支持下,北京大学学生傅斯年、罗家伦、杨振声、徐彦之、康白情、俞平伯等二十一人组成了新潮社,后来又有校内外的叶绍钧、朱自清、孙福熙、周作人等十数人参加进来。翌年,这些人都成了轰轰烈烈的五四运动的积极参加者。  相似文献   

14.
徐玉诺是“五四”白话诗运动中的一位勇于探索的青年诗人,他以独特的音韵、神奇的想象、 直质的语言建构了白话新诗的另一道风景。将诗艺分析与当时的文学环境相结合,以有机探索徐玉诺诗歌艺术的主要特色。  相似文献   

15.
"新诗的进步"是朱自清诗学体系的核心概念。借助于"新诗的进步"说,朱氏最终突破了胡适现代新诗本体话语的束缚,把现代新诗的合法性建立在了新诗自身的历史存在之上,宣告了"新诗史"的诞生。这个进步的新诗史观和叙述框架,至今仍然支配着我们对中国现代新诗的思考和叙述。朱自清以"新语言"和"新世界"两大标准为尺度,对中国现代新诗史的具体论述和分析,也因此成为了新诗史的经典结论。  相似文献   

16.
茅盾,不仅是优秀的小说家、散文家和翻译家,也是卓具见识的文艺批评家和理论家。在其众多的文艺批评论述中,关于新诗的论述是重要的一个方面。茅盾如何论证新诗,评论界过去尚少注意。其实,茅盾曾以精微的洞察力和敏锐的美学眼光,透视复杂的诗歌现象,从认识来源于实践的角度评价过诗美,透辟地阐述了诗与时代、诗与生活、诗与真、诗中的现实与理想等问题,尤其瞩目于新诗的发展和诗人的成长。涉及到的诗人有胡适、刘半农、刘大白、沈尹默、康白情、俞平伯、冰心、顾城吾、徐玉诺、孟寿椿、汪敬熙、蒲风、艾青、臧克家、田间、徐志摩等多人;历史跨度从“五四”白话新诗诞生初期,到大跃进年代新民歌的出现。内容浩瀚,意见精辟,深中肯綮。象一串熠熠闪光的珠贝,贡献于新诗论坛,充分体现了茅盾的现实主义诗学观,它至今仍有启示、认识作用。  相似文献   

17.
在中国现代文学史上 ,周作人的“魏晋文章”可谓独具特色。其散文小品以及新旧诗体 ,皆以风格的冲淡平和与语言的流丽自然而见长 ,与魏晋文学神似。由于最为服膺陶渊明与颜之推 ,周作人的这一追求 ,对于后来的废名、俞平伯、江绍原等人都影响至深 ,从而于中国现代散文中的隐逸与静穆一脉风格之形成有莫大关系  相似文献   

18.
新诗理论的开拓和周作人的新诗主张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考察与分析周作人关于中国新诗的理论主张———从诗的本质、特点 ,诗人的个性表现与诗的地方性、民族性的关系 ,诗的内容与形式的关系 ,诗人“梦想”的素质和诗歌语言的“简练”、“含蓄” ,到新诗人对中国古代诗歌和对外国近现代诗歌的态度 ,中国现代诗歌的发展道路 ,以及怎样进行诗歌批评等问题。周作人对于中国新诗这些见解和主张 ,不仅对中国现代诗歌的理论建设具有开拓性的意义 ,并具有完整性、系统性、开放性和包容性的特点  相似文献   

19.
徐玉诺的新诗是用热血和清泪写成的,朴实而又清新。诅咒社会,诅咒时代,向往未来,寻觅光明,是他的新诗的基本思想和倾向,也揭示了他的新诗的个性和特征。  相似文献   

20.
论闻一多诗歌的主题系统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闻一多是一个优秀的爱国主义诗人。他的爱国诗篇,是中国现代诗歌史上独具特色的艺术奇葩,产生了深远的影响。朱自清说:“在抗战以前,他也许是唯一的爱国主义新诗人。”朱先生的话诚然有些偏颇,且长期以来,在有关闻一多的史传、评论、选本、教材中,所讲所论也大都是其爱国诗作,以至不少青少年产生了错觉:闻一多写的都是爱国诗歌。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