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冷战结束后 ,美国成为全球惟一的超级大国。为建立以美国为主导的世界新秩序 ,美国以“共同理念”为基础把冷战时期建立起来的同盟关系进行了重新定义。“共同理念” ,既是美国把同盟国联系在一起的纽带 ,也是美国世界新秩序构想的核心内容。但随着美国政府“单边主义”色彩的增强 ,美国与盟国之间的裂痕也日益显露。“9·11”事件后美国决定绕过盟国自行其事 ,因而降低了盟国的军事作用。美国的同盟政策出现了以“实用主义”为核心理念的临时同盟取代以“共同理念”为核心的传统同盟的势头。这并不是美国外交风格的一个例外 ,而是美国同盟政策的新规则  相似文献   

2.
和平演变是冷战期间美国政府为了改变苏东及其他社会主义国家性质而制定的一种战略,该战略在苏东裂变和冷战结束中发挥了不可估量的作用.冷战结束后,美国政府继承并发展了这一战略,使其继续成为美国实现对外政策目标的有效武器.为了推行其全球霸权主义,美国在全球推行所谓的“颜色革命”.具有重要地缘政治意义、石油资源非常丰富的中东成为了美国推行“颜色革命”的重点地区之一,而和平演变战略是这场“颜色革命”的幕后推手.运用辩证唯物主义的观点和方法对这一学术问题进行解析有助于揭示美国和平演变战略的实质,对构建我国防范敌对势力分裂、渗透、颠覆的长效机制具有一定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3.
冷战后美国环境外交政策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冷战后美国环境外交经历了老布什、克林顿和小布什三届政府演变过程 ,表现出了由消极到较为积极再到消极的环境外交发展态势。冷战后美国环境外交发展同其冷战后总体国际战略思想相一致 ,是其总体国际战略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但是 ,冷战后美国环境外交受到国内外 ,尤其是国内诸多因素的限制 ,这些限制是美国环境外交跌宕起伏的原因。总体来看 ,冷战后美国的环境外交政策是完全基于自身国家利益的考虑 ,并不是出于所谓的“全球环境领导责任” ,我们有必要分析、认识这一演变过程及其政策实质。  相似文献   

4.
1947-1948年美国对日政策的转变及其影响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二战结束后 ,美苏冷战加剧 ,美国对日政策也发生了巨大转变 ,由原来“以非军事化和民主化为中心的改革”转变为“积极扶植日本复兴” ,而 1947— 1948年是美国对日政策转变的关键时期。冷战与美国对日主导思想的变化、日本国内经济和社会状况、美国国内因素等三方面因素影响了美国对日政策的转变。美国对日政策的转变 ,它确立了美日冷战盟友关系 ,对美、日国内政治以及中国的内战形势都发生了重要影响  相似文献   

5.
冷战不仅仅是美国与苏联的事情;美苏冷战的结束不代表美国冷战任务的完成;美国冷战任务完成的标志应该是使得社会主义国家政权在全球消失,并在这些国家和地区建立起符合美国标准的资本主义制度.因此,在东欧、独联体原社会主义国家和地区以及当前的社会主义国家,美国冷战任务的完成情况具有不同特点.总体是:美国还在推进冷战任务完成的过程中.  相似文献   

6.
在冷战后的今天 ,美国把争取对全球的领导、按照自己的意愿建立未来的世界秩序 ,维护美国在政治、经济、军事和科技领域的一超地位当做自己的国家利益 ,这就是美国的全球战略。美国对外政策的这种新变化和新调整 ,反映了新的国际形势下美国国家利益的新界定、新追求 ,具有极大的进攻性和扩张性。“9·11事件”对于美国推行其全球战略来讲 ,是一个“塞翁失马”般的难得契机 ,而反恐则是其实现单极世界目标的重要一步 ,即美国正借反恐之名 ,行统治世界之实 ,而由此带来的必将是全球安全格局失衡的后果  相似文献   

7.
二战后推行了40多年以遏制全球共产主义扩张为核心内容的遏制战略是美国的全球"总战略",①也是冷战时期美国的核心战略;该战略从1947年正式形成,直到苏联解体后才被放弃。美国当局认为遏制战略取得了成功,即冷战取得了胜利;然而通过考察遏制战略的实质及演变历史我们发现,美国的遏制战略实际上存在着明显的战略缺陷。  相似文献   

8.
冷战后,随着东亚在美国全球战略中的地位逐渐凸显,美国越来越深地介入这一地区,其在该地区的战略利益与目标也由此变得错综复杂起来.不过,它还是有脉络可循的,可将其分层为“生死攸关的利益”、“重大利益”和“次要利益”.这三重战略利益与目标框定了冷战后美国东亚战略作为的轻重缓急与优先次序,提供了指导美国东亚战略运行的北极星与基本坐标轴,它们的战略运作皆指向冷战后美国东亚霸权的护持.这不仅有助于澄清这些可识别的冷战后美国东亚战略利益清单之间的利害关系和平衡关系,还有利于我们把握冷战后美国东亚战略的实质与精髓.  相似文献   

9.
素有当代美国社会“编年史家”之称的约翰·厄普代克的创作生涯涵盖整个冷战时期,不仅其本人曾经一度以一种不情愿的方式卷入到美国文坛有关冷战的争论中,其作品也不可避免地以直接或间接的方式涉及到冷战的相关话题。厄普代克的代表作《兔子·安斯特罗姆:四部曲》的主人公“兔子”哈里作为相对保守的中产阶级一员,其价值观念和日常行为也体现了以美苏两国为代表的东西方两个阵营之间在全球范围内进行的冷战的影响,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当代美国社会的冷战政治。  相似文献   

10.
冷战后的美国,凭借其独一无二的超强实力,大胆颠覆之前麦金德的“大陆中心说”,并借助马汉、斯皮克曼的地缘政治学说为其独霸世界谋篇布局,分别把亚欧大陆的俄罗斯、中国、欧盟和印度等新兴大国或组织假想为潜在威胁,并想方设法在全球范围内寻求盟友以遏制这些国家。美国独霸世界的合纵连横战略对当今国际社会产生了重要影响,今天的巴以冲突、乌克兰危机、“伊斯兰国”恐怖主义的大肆蔓延以及日本安保法案的通过,都与美国独霸世界的合纵连横战略有直接的关系。  相似文献   

11.
语言作为文化的一部分,是文化的重要表达形式,透过一个民族的语言层面,可以窥见这个民族的文化形态。本文试图通过分析美国英语与时间有关的用语,来探讨美国人支配、利用时间的方式,以及时间这一无声的语言在美国文化中所蕴含的意义。  相似文献   

12.
围绕对外开放,中国共产党的第一代领导集体在特定的历史条件下,进行了艰难的探索,经历了漫长而曲折的过程。对这段历史的了解,能使我们更深刻更全面地理解中国的对外开放政策,而这一时期积累的正反两方面的经验,对我们今天的改革开放有着重要的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13.
美国英语是在17世纪的英国英语基础上发展起来的。它是美国多民族语言的融合体,先后从印第安语、欧洲大陆诸语言中吸取了许多有用的成分,形成了一种独特的语言。同时,美国英语的词汇还在不断扩充,创新已经成为其基本特征之一。目前,英语正成为国际通用语言。美国英语对整个英语的发展拥有不可争议的主导作用。  相似文献   

14.
美国梦是美国文学中贯穿始终的主题。不同历史时期美国文学中的美国梦有着不同的表现,如殖民时期的开拓致富梦、建国后的自由民主梦、内战后的扩张发迹梦,而到一战后传统美国梦开始出现迷茫与失落,二战后则走向了绝望与反叛。  相似文献   

15.
“美国梦”释译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美国梦"是理解美国文化的一个重要因素.关于"美国梦"的内涵,长期以来,学术界有不同的定义.尽管说法不一,但却有其共同点,那就是"美国梦"可分为广义和狭义两个方面来理解.从广义的方面来讲,"美国梦"指的是作为"民主、平等、自由"的国家理想;从狭义的方面来讲,它指的是个人通过自我奋斗而获得成功的梦想."美国梦"实际上是一种梦幻的理想.  相似文献   

16.
探讨美国传统价值观中的个人主义取向、平等观、自由观、时间观、工作观、成功观、物质和金钱观等方面对美国广告语言的影响和制约 ,分析二者的关系 ,以求有助于解决汉语广告传译在跨文化交际时碰到的问题  相似文献   

17.
美国主权信用的被下调将在国际社会生活中产生深远的影响,从国家主权信用评级的内涵切入,分析美国主权信用下降的原因及其对中关经济的影响,提出了中国的应对策略。  相似文献   

18.
从《诺顿美国文学选读》看美国文学经典重构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诺顿美国文学选读》为主要资料,察看在美国多元文化主义影响下近30年来美国文学选读对美国文学经典作家作品的不断重新认定,通过描绘这一权威美国文学读本对弱势群体文学的逐步关注,揭示了弱势群体文学在美国正在得到高度重视,并且对繁荣美国文学作出贡献。  相似文献   

19.
分析了美国心态的四大特征:过份敏感、恐惧、假正经和虚荣以及在美国语言中由此产生的众多言辞;指出该四种心态虽不实事求是,但在美国人的现实生活中具有积极意义。它们证实了美国心态中非常重要的心理因素──乐观进取的精神。分析了美国人获得这种精神的历史和社会背景。这些典型美国言辞除了外延意义外,还获得到了反映美国人的情绪,伦理道德.价值取向,文明程度或人际关系等丰富内涵。  相似文献   

20.
俚语是语言的一种变体,文章从语言和文化的角度来论述了美国俚语和其反映的美国文化,同时也论述了美利坚民族性格特征及美国主流文化之间的关系.研究美国俚语,可以加深我们对美国文化以及西方文化的理解.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