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教育与经济是一对高度相关变量,两个变量的自身变动及相互作用关系总是表现为低水平均衡--非均衡发展--均衡发展的演进逻辑;教育经济学理论研究的进展和中国共产党破解教育与经济发展低水平均衡的成功经验,为教育与经济均衡发展提供了新的理论和实践范式;强力支持民族地区优先发展教育,造就足够的人力资源,推动教育与经济发展达到更高层次的均衡水平,是共建民族地区发展"造血"机制的正确选择,符合科学发展观统筹区域发展和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基本要求.  相似文献   

2.
分析全国工商联连续8年对"上规模民营企业500家"的调研数据发现:中国民营企业的发展存在着严重的地区差异问题,而且这种差异近十年来没有收敛的趋势。对于中国大型民营企业地区发展不平衡的现象,提出解析这个现象的一个假说是:中国民营企业地区发展差异内生于地方的制度环境差异,特别是地方政府的行为差异。民营企业发达的地区,地方政府更多是一只"扶持之手"──保护产权、讲求诚信、有限与服务;民营企业发展落后的地区,地方政府更多是一只"掠夺之手"──侵犯产权、机会主义、管制与寻租。  相似文献   

3.
均衡方法以其严密的数学公式及逻辑论证已广泛应用于科学研究领域,其主要特性科学性、逻辑性和普适性可以为法治领域吸纳并与之相互融通,事实上,法治也是在均衡——非均衡——均衡的辩证否定中不断完善和发展的。对于当前我国的社会主义法治建设而言,输入均衡理念、引进均衡方法,对于法治领域存在的问题具有重要的理论和实践意义。  相似文献   

4.
略论基于公正理念的高考招生制度改进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汪国培 《江淮论坛》2007,2(6):106-110
制度公正是实现考试公平的重要条件,没有公正的制度也就没有公平的考试。在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建设过程中,与教育公平直接相关的高考招生制度设计的公正和合理问题越来越为社会所关注。人们在质疑高考中的不公平现象的同时,期待着高考招生制度深化改革创新。从考试制度设计公正的角度出发,积极探索考试公平的理念和路径,是我们面临的重要课题。  相似文献   

5.
中国城市化水平地区差异若干问题研究述评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梁明 《理论界》2007,(4):9-11
2004年中国的城市化水平已经达到41.76%。在当前城市化水平日益提高的情况下,如何正确计算、分析、评价中国城市化水平的地区差异,已经成为一个十分重要的问题。然而,目前中国城市化内涵界定的多样性和城市化水平测度指标的不一致性,给相关的研究带来了一定程度的困难。文章在对城市化内涵、城市化测度指标体系进行分析评价之后,对中国城市化水平地区差异的相关研究进行了系统的归纳与梳理,并指出了未来研究的方向。  相似文献   

6.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经济持续高速增长,但是地区收入差距也在迅速扩大。这种地区收入差距是我国当前宏观经济发展中必须要解决的问题。我们认为解决地区收入差距既要从初次分配入手,大力发展中西部地区经济,同时还要从再分配着手进行,通过社会保障转移收入缩小地区收入差距。但是,现阶段中国的社会保障制度对地区收入差距所起作用有限,甚至进一步拉大了地区收入差距。  相似文献   

7.
农村地区收入差异与人力资本积累   总被引:55,自引:0,他引:55  
本文利用人力资本因素解释了我国农村的地区收入差异问题。按照收入来源对农村各地区之间的收入差异进行了具体分解和计量研究。研究表明,农村各地区之间收入差异的扩大主要来自农村地区间工资性收入的差异,而农村工资性收入水平又主要与各地农民的受教育程度相关。本文通过对Lucas(1988)模型的扩展,分析了农村的教育水平对收入差异的影响,指出应该通过加强农村教育来缩小农村各地区间的收入差距。  相似文献   

8.
如何正确处理劳资关系,保护外来工(农民工)权益已成为中国社会面临的重大问题。在外来工劳动权益的现有研究中,地区差异是一个尚未得到应有重视的议题。依据对珠三角和长三角地区外来工大规模问卷调查的分析发现:在31项有关权益保障的重要指标中,珠三角和长三角地区有22项存在显著差异,除工伤保险和带薪休假外,其余20项,长三角均好于珠三角地区,特别表现在工资水平、劳动合同签订率、社会保险购买率和工作环境等方面。在控制人力资本和企业特征之后,两地仍然存在重要的地区差异。引起地区差异的主要原因是:珠三角最低工资标准低于长三角地区;珠三角《劳动合同法》的落实力度不如长三角地区;珠三角企业中本地人所占比例较长三角地区低,人口密度和结构影响了企业管理制度。研究认为,长三角地区企业更多采用人情型管理模式,这种管理模式主要不是通过企业所有制性质来体现,而是与本地工人比例密切相关。尝试用地域—社会—文化的解释思路,并以地方公民身份等概念观照影响劳动权益地区差异的制度环境,有助于对问题的把握。  相似文献   

9.
自主招生制度设计的价值目标与问题透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自主招生的制度设计基于理论上的超越纯"绩效主义"、从科学主义走向人文主义以及教育选择的主动性与适切性,它的实施具有扩大高校办学自主权、体现高校的特色与需求以及人才选拔的综合素质目标等目标意义.但是自主招生试点高校在实施中也透视出一些问题,如高校人才选拔标准的趋同化、自主招生在现实中被异化以及导致新的教育公平问题等,需要在不断探索中进一步改革与创新.  相似文献   

10.
从四个阶段对中国高校招生制度的历史沿革进行归纳,并从扩大地方高校办学自主权、强化地方高校办学特色、全面实施素质教育、高校多元化选拔人才等四个方面论述了中国高校自主招生的必要性.在分析中国高校自主招生利弊的基础上,认为相关部门应该进一步建立法律保障和强化监督机制,建立并完善体现自己办学特色的高校自主招生制度.  相似文献   

11.
科技投入、地区差异与经济增长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以国家统计局发布的1997-2005年度省级面板数据为依据,运用广义的Cobb-Douglas生产函数对全国样本和各省区分组次样本的科技投入与经济增长的关系进行了实证分析,结果表明:科技投入对当期经济增长的贡献率为0.15,合理的科技投入结构和科技投入方式能增大科技投入的经济效果;技术创新差异带来的工业化率的差异造成了区域发展差异,增加科技投入提高地区创新能力应突出企业技术创新的主体地位,提高地区的技术引进和消化能力.  相似文献   

12.
广告在促进消费方面的作用是巨大的。它的巨大功效实际上是利用了人类的梦想和追梦心理而完成的。  相似文献   

13.
从制度均衡到制度和谐--我国改革进程中一种新的制度观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我国正处于这种制度转型的过程之中."制度均衡"或"制度非均衡"概念不能描述我国制度转型的特征与本质,需要我们谨慎对待.本文追随和谐思想的渊源,努力超越均衡思维的局限,提出了一种新的分析范式--制度和谐,并从理论和实践上论证了制度和谐观不仅是经济学逻辑演变的结果,更是对我国制度转型进程的历史与未来认识深化的结果.  相似文献   

14.
现阶段弱化我国的地区差异有着特定的发展模式,在发展方式上表现为内陆地区国有企业重组改革与非国有经济大量崛起的有机结合;在发展路径上表现为促进中部地区关键性新型经济中心的形成;在发展切入点上表现为公共决策和公共服务向内陆地区的独创性延伸;在发展措施上要以国内外促进区域协调发展的经验为借鉴。  相似文献   

15.
高科技创业的地区差异   总被引:25,自引:0,他引:25  
高科技产业发展的本质在于企业家的创业精神 ,国外相关研究表明 ,高科技集群的企业家精神表现为“创新小生态”和集体学习机制。在我国的高新技术园区并没有真正形成这一创新集群机制。地区高新技术创业主要受到市场环境、政策和资源状况等宏观因素的影响。本文首先通过高科技创业微观机制的分析揭示出“制度重于技术”的发展特征 ,对高科技企业家精神的特征与创业过程加以探讨 ,然后以 2 7个省、市、自治区的 53个国家级开发区企业为样本进行计量研究。聚类分析结果显示 ,各个地区之间的高科技创业和产业发展在重要的特征变量上存在显著差异。以不同地区和时期为控制变量的分析结果表明 ,地区间存在的资源禀赋、经济发展水平与经济政策差异是造成高科技创业与发展地区差异的主要影响因子。但在不同类别的地区和不同时期 ,这些因子的影响度存在一定的差异  相似文献   

16.
家庭资本对于子代教育获得的影响是自主招生场域中的一个典型现象.在自主招生场域,优势家庭资本成为自主招生考生群体的显性特征,自主招生制度为家庭资本的运作提供了可作用的空间,从而家庭资本对子代教育获得的影响力得到了彰显.自主招生应从制度设计上进行改革,创新多样化的思路来兼顾社会弱势群体的利益,以从根本上提高自主招生制度的公信力,推进教育公平的价值目标.  相似文献   

17.
基于对应分析研究我国教育经费来源的地区差异与支出学校类别的差异.依据因子载荷与贡献率绘出了经费来源与省市区的对应图(biplot),以及经费来源与支出学校类别的对应图.按照差异类型将31个省市区分成依赖国家财政经费型、市场供给来源加强型和系统外经费补充型3类.支出学校类别上也分成了3个类型:国家财政经费与捐资集资投向的小学和中学类、学杂费和社会办学投向的高校和中专类和其他经费投向的技工、幼教与其他教育类.  相似文献   

18.
高校招生制度关系国家高级人才的培养,对国家未来的命运举足轻重;高校招生又关系千家万户,从而影响到社会能否和谐。文章认真回顾了我国建国初期、文化大革命以及改革开放至今高校招生法律依据的变化和发展,从法治角度阐述了我国高校招生改革所面临的任务。  相似文献   

19.
青海省地理环境复杂,民族构成多样,不同地区的不同民族生活习性、生存环境的差异,致使人口的婚姻和家庭存在明显的差异。本文是对青海省第五次人口普查数据中关于婚姻、家庭内容的描述性分析。  相似文献   

20.
民主:一种利益均衡的机制——深化对民主理念的认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徐勇 《河北学刊》2008,28(2):1-5
民主理念经历了三个阶段或层次的发展:第一是古典民主,即"多数人统治",解决的是国家与社会的关系问题,属于权力归属的政治制度层面;第二是近代民主,即"精英选拔机制",解决的是精英与大众的关系问题,属于权力配置的政治体制层面;第三是现代民主,即"利益均衡机制",解决的是资源和财富占有与分配的关系问题,属于权力运行的政治机制或政策层面。在当代,应当特别强调民主的第三层理念。以分工、竞争与交换为特征的市场经济必然带来社会分化和利益的不均衡。因此,需要通过民主机制进行利益再分配,实现利益相对均衡,从而促进社会和谐。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