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2 毫秒
1.
从士人社会到市民社会——以都城社会的考察为中心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城市人口结构与主体人群的变化,是唐宋时期城市社会发展变化的最重要和最显著的特征之一。从士人社会到市民社会的转型,是我们在研究唐宋城市社会时值得重视和深入探讨的问题。这一时期城市社会的显著变化是有目共睹的,虽然没有酝酿和诞生如欧洲从中世纪走向近代资本主义社会的市民阶层,他们主导了此后欧洲的发展趋势,引领欧洲社会步入资本主义的轨道,但形成了城市社会的主体阶层——具有中国特色的市民,通过对城市居民称谓的变化、城市居民主体的变化以及城市社会重心的下移的探讨,可以使我们对城市社会转型有更深刻的认识。  相似文献   

2.
蔡觉敏 《学术界》2012,(6):189-195,288
余三定先生具有多重身份,这使他从不同角度立体地看待文学、学术与学术史,形成了比较系统的思想,具体包括三个方面.一是提倡快乐读书与知书,要知读书,知评书,知藏书;二是对学术腐败和学术规范的思考,提倡优化学术环境和培养学术情趣,从制度层面反思学术评价机制和提倡无为而治;三是提出以问题为中心,开展对著名学者的个案研究,运用与史论结合的方法研究当代学术史:这三者又都源于湖湘文化的浸染.  相似文献   

3.
美国学者在对中国学研究的过程中,从未中断过对这一研究过程和研究道路的总结和反思,从20世纪初开始到现在,这样的著作、论文、总结报告已经积累不少.这些回顾分析和研究,重在对中国学研究进程中的成果、方法、理念的反思,而这些研究每每在中国学进程中起有重要的方法论作用,乃至引领整体发展大局.如同中国的<史通>、<文史通义>,这是学术史研究中十分重要的理论成果.要对美国中国学展开研究,应十分重视这些学术总结与学术反思的成果,注意相关文献的搜集和诸多研究类型的探讨,以及学术价值的判断和分析.以科学的眼光批判、分析、借鉴这些研究成果,对我们的研究是至关重要的.中国正在世界崛起,各国对中国的研究成果也越来越多,中国学者应该对海外学者的中国学研究有及时、准确的反馈和科学、系统的反研究.  相似文献   

4.
20世纪80年代的唐宋词研究表现出宏观的视野和鲜明的学术品格。现代化思潮的涌动导致了学术思想的变异,方法热、寻根热和文化热的潮汐,使唐宋词研究产生了多元的视角和多样化的方法,新老研究者用自己创造性的劳动确立了自己的学术地位,彰显出各自独特的个性。  相似文献   

5.
余三定 《云梦学刊》2012,33(4):19-21
深入观察、分析、研究当今学术界的整体状况和发展趋势,笔者认为,当今学术管理与学术发展之间的若干关系值得我们冷静认识和深入反思. 对学术管理"重视"与"轻视"的关系 近些年来,学术管理部门对学术管理非常重视,且可以说是越来越重视.学术管理部门对学术管理的重视,一方面的确推动了学术的发展和繁荣,如研究经费的增加、研究平台的增加、学术研究队伍的增加、学术成果数量的增加等等,是近些年来不争的事实;同时其负面影响也不小,甚至可以说其负面影响在不断加大,比如说"计划学术"、"审批学术"、"政绩学术"、学术研究"指标化"、学术界"官本位"、"全民学术"、"学术大跃进"、过分重视"学术评价"、"学术评价"等同于"记工分"等等现象,就与学术管理界的"太过重视"学术管理不无关系.  相似文献   

6.
20世纪80年代以来,汉学曾对国内的现代文学研究产生了极大影响,但随着国际学术交流日益便捷和频繁,汉学的异质性力量已经衰减,有必要在学术逻辑的层面上对其进行客观检视.海外中国现代文学研究的兴起,是汉学自身发展的产物,而它在国内引发的学术焦虑.则与20世纪末中国的文化反思和学术转型密切相关.因此,尽管在今天看来,汉学界对中国现代文学的研究有追随西方学术热点、受制流行理论之嫌,但它对中国现代文学研究领域的拓展仍显示了活跃的学术创造力,而且它与国内现代文学学科发展的关系,已成为我们面对的学术新传统的一部分.  相似文献   

7.
本文在全面总结和反思百年《文心雕龙》研究的基础上,继承中国古代学术,尤其是清代朴学的研究思想,适度吸收、借鉴国外学术思想与方法,提出了“文学制度”的研究思路,阐述了作者对《文心雕龙》研究的一些新看法。  相似文献   

8.
新时期文艺学的学科建设与反思——赵宪章教授访谈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曾军:这些年来,围绕文艺学的学科反思此起彼伏.但真正构成对文艺学学科合法化危机的主要原因无外乎两条:一个是"文艺学"这个学科出身不好,沿用了前苏联的名称和路数,这给许多人以口实,认为文艺学没办法与西方学术接轨.二是文化研究引进中国之后,其研究方法和关注对象都大大超越了文学研究的领域,其重灾区就在文艺学.如果说上个世纪80年代的西学热主要是"美学热"、"方法热",多多少少还推动了文学研究范式的转型的话,而现在的"文化研究热"则将更多的注意力转向了现代文化理论,失去了激活文学的因子.您对当前的文艺学学科反思问题有何看法?  相似文献   

9.
社会学的社会学:从反思性到自主性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布迪厄提出的“社会学的社会学”对社会学反思性的“单向度”理解实现了超越——其反思性具有学术的、道德的和政治的三重向度。布迪厄不是把反思性本身作为目的,而是将其视为实现学术场域自主性的前提性条件,而且其反思是对社会科学的学术前景和理性的政治前景的“双重忧虑”。  相似文献   

10.
山东教育出版社2012年5月出版的《王献唐研究丛书》第一种《一代传人王献唐》,是目前海内外第一部研究山东著名学者、民国时期由东省图书馆馆长王献唐先生的专著,第一次对王先生的事功与学术给予了全面、系统、深入的总结与评价.通过作者绵密细致的论证,中肯地概括出其"事功与学术双峰并峙"的特点,这一结论是令人信服的.该书填补了现代学术史上的一个空白点,对于深化山东社会史、文化史研究有非常重要的学术价值和史料价值,对于当代图书馆以及文博事业的发展也有非常积极的现实借鉴意义. 《一代传人王献唐》(57万字)是山东省图书馆副馆长李勇慧同志博士学位论文《王献唐研究》(72万字)的主体部分,她以在山东省图书馆近30年的工作阅历与知识储备,以20余年坚持不懈的王献唐研究积累,在她殚心竭力搜集与发掘的王献唐日记100余万字、档案资料20万字、师友往来书札近1000封、题跋600余篇、诗词600首等逾200万字的王献唐研究第一手史料基础上,抉微钩沉,以求征信,终有所成.在全书内容安排上,作者精心组织,分章别类,从宏观上全方位地总结、评价王先生的事功与学术.全书前两章首先详述"王献唐家世与生平"、"王献唐师承与交游",作为论述的基础,后三章着重论述"王献唐与近代图书馆事业"、"王献唐与近现代博物馆事业"、"王献唐主要学术成就",第一次全面、系统地考订、分析、总结了王献唐对山东文化事业的不凡功绩以及在多个学术领域的卓越成就.  相似文献   

11.
秦小珊 《云梦学刊》2013,34(2):25-31
打开《中国新时期学术热点研究》,就像打开了一个学术争鸣的潘多拉魔盒。让你懂得"快乐读书与知书,要知读书,知评书,知藏书";展开对整治学术腐败和学术规范的思考,明白从制度层面反思学术评价机制以及对优化学术环境和培养学术情趣意义;了解"提出以问题为中心"对研究的非常重要性,感知"个案论析"中名学者的治学精神和学研成果;情理相融,史论结合,是该书的最大特点。  相似文献   

12.
近百年来,中国哲学史研究方法的向度有着三个重要转变:一是研究方法在西方哲学方法、马克思主义哲学方法、中国传统学术方法及其融通结合中发展,实现了“正反合”的维度转向.二是研究方法从“粗放型”、“框架式”通史研究逐渐过渡到断代史、专题史“集约化”、“精细化”研究,研究角度和深度大有扩展.三是学者对中国哲学史研究方法的反思更加自觉,不断推动方法创新.  相似文献   

13.
林继中 《东南学术》2004,(5):155-161
本文旨在提出问题与思路.中唐至北宋是文化转型期,文学与之作同构运动.许多著名学者已注意到这一问题,但尚未作深入的系统研究.作者提出研究该文学运动的二条线索:一是在世俗地主知识化运动中,考察文学趋向由雅入俗再转入化俗为雅的回旋运动;一是由反思转入内省的过程中,伦理入主文学,士大夫形成相应的审美情趣,从而影响宋文学自立的形式.  相似文献   

14.
刘方 《学术界》2012,(1):127-136,286
刘方的博士论文,在问题意识、研究视角、理论依据、研究方法和研究思路等方面,与马东瑶的文章完全不同.所谓马文的结论,事实上一方面是对于唐宋洛阳文学史和政治史的一些基本史事和学术界共识的概述,另一方面是对于他人著作观点的回应,本身并没有形成新的学术观点.由于谭同学对于学术论著的理解能力和对于相关研究领域学术界已有成果、基本共识等等方面所知有限,而导致将马文中的两段文字,视为马文的学术观点和学术结论,并且由此为基础,推论刘方的博士论文的相应表述文字是“照抄了马著的结论”,完全是谭文基于误读基础上的误解,其说法是不能成立的.  相似文献   

15.
本文借梁启超"学术乃天下之公器"和章太炎"学在民间"的名言,讨论了学术、学人和学术共同体性质和作用,进而回到中国实际,揭示和批判了学术严重失范和失序的种种情况,在此基础之上,提出了反思不思、拿起批判武器和学人民间自愿采取集体行动,重建学术秩序的思路和建议.  相似文献   

16.
教学学术是博耶提出的多元学术观的重要内容,在当前大学重视科学研究和社会服务两大职能的背景下,将教学学术研究与教师职业发展结合起来开展政策研究,对教师的发展有着现实的指导作用。我国大学在政策支持方面做了相关工作,总结和反思大学支持教学学术的现状对今后教师发展、教学学术研究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7.
长期以来,语言文字学史、思想史和学术史上的一些主流论断对章太炎先生的学术思想体系出现了误读或误解.太炎先生的国学包括国学、国粹、国故三个重要概念,语言文字学是其基础,思想史是其核心.通过对其国学概念原旨的阐释,对其学术思想和国学实践的追根溯源可知,太炎先生的国学研究具有高度的实践品格与自觉的现代精神,他的国学研究以民族独立思想为核心,国学实践与他对中国社会的改造密切相关;在弘扬国学的同时,他对国学进行了深入而全面的现代反思,积极探索国学的现代形式.当然,他在推广国学时也给我们留下了教训.太炎先生的国学具有重要的当代意义.  相似文献   

18.
基层社区调查中应当坚持的准则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社区调查是社会学工作者的基本内容和方法.本文中提出的基层社区调查应当坚持的四个准则是作者多年在社区调查中的经验总结和体会,即与前沿眼光结合的草根精神,建设性反思批判的基本方法,与应对智慧联系的清醒头脑和不"左"不右行路的学术准则.  相似文献   

19.
本文从语言研究的角度对当下研究领域本土化式弱趋势进行观测,提出解决之道在于学术创新和打造民族品牌.学术创新主要是指在继承传统研究的同时,更要发扬和概括其理论内涵;还要重视学术监控,其意义在于通过学术批评和权威话语平台的引导对学术研究进行调节.学术创新的终极目的是学术成果要有一定的应用或者理论价值,要让大众能够做出基本的正误判断.打造民族品牌是解决此问题的另一重要途径,尤其是在语言输出时,要加强研究型人才输出.  相似文献   

20.
反思社会学与社会学的反思   总被引:3,自引:1,他引:3  
反思社会学是社会学认识论的一个根本性问题 ,它并非现有社会学中众多的专业性分支之一 ,而是任何严格的社会学研究必不可少的前提条件 ,其根本目的在于对社会研究者本身及其学术场域保持一种批判性的审视态度。而其核心是企图从社会实践的主客统一性出发 ,在对语言交流和文化现实的反思性批判中 ,通过实践理论来予以建立。这一理论思想和研究方法对于认识我们今天的社会学研究现状 ,科学地建构研究对象 ,增强学术的自主性与理论的自觉性 ,在学术场域中培养社会学家的科学惯习具有重要的积极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