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28 毫秒
1.
犹太教、犹太复国主义与以色列现代化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犹太教是世界上最古老的宗教之一 ,是犹太复国主义理论的思想渊源。犹太复国主义是由于犹太人在欧洲遭受歧视和迫害而兴起的犹太民族主义思潮和实践运动。它既反映了分散在世界各地的广大中下层犹太人在长期遭受迫害之后渴望建立一个国家 ,从而摆脱流离失所的苦难生活的愿望 ;同时又是犹太资产阶级和帝国主义相互勾结 ,在巴勒斯坦进行侵略扩张的产物。没有犹太复国主义就没有以色列。如何处理犹太教、犹太复国主义与现代化的关系是以色列无法回避的问题。一在以色列国建立之前 ,犹太教是犹太人保持犹太特性的唯一选择。犹太复国主义是世俗的…  相似文献   

2.
张圆  喻涛 《世界民族》2016,(4):15-21
以赛亚·伯林的民族主义思想以其消极自由理论为理论基础,认为民族归属感和认同感是实现个人自由的基本要素,并确信合理的民族主义不应以牺牲个人自由的基本权利来满足民族群体的特殊诉求。反映在犹太复国主义主张上,伯林论证了缺乏祖国的犹太人在精神上的无归属状态以及由此造成的不自由,并进一步提出以色列建国为犹太人建设一个实体的和精神的归属地的主张,认为这是真正实现犹太人个人自由的基础。在实践中,伯林坚持自由多元主义的基本理念,反对犹太复国主义运动中一切形式的进攻性民族主义,主张以自由多元主义的民族理念推进巴以和平。  相似文献   

3.
犹太教对犹太复国主义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犹太复国主义作为兴起于19世纪末期、壮大于本世纪的民族主义思潮和民族主义运动,有其深刻的社会历史根源。史学界大多认为,犹太复国主义是在散居世界各地的犹太人长期遭受民族压迫而渴望民族独立的历史背景下,在英、法资产阶级革命后席卷全球的民族主义浪潮的推动下...  相似文献   

4.
民族认同是民族文化和民族思想被本民族全体成员体认、内化、弘扬、升华的过程,而思想和文化与某种特定存在的利益(物质利益和心理利益)密切相关,即思想和文化一旦成为公共资源就能够产生收益,而且这种思想和文化愈成功,收益就愈大,就越用之不竭。从这一角度而言,民族认同的实质就是在"自我和他者的关系"格式中出现的关于某种利益的博弈。文化相对主义和多元文化论并不是解决民族认同的最佳策略,只有走向对话、寻求互惠的普遍主义才是摆脱民族认同困境的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5.
至今难以平息的阿以冲突,缘于犹太复国主义的产生及以色列国的建立和其随后对巴勒斯坦土地的侵占。在犹太人的近、现代历史上,是西奥多·赫茨尔将犹太人古老的复国观念发展为政治性的犹太复国主义,而将犹太复国主义付诸实践并使其具有现实可行性的则是哈伊姆·魏兹曼(又译作魏茨曼)。魏兹曼从犹太复国主义兴起时就投入到该运动当中,并将毕生精力奉献给犹太人的复国事业,以致被认为是“全世界犹太人的领袖和发言人”、“犹太人心目中的国王”。①一、魏兹曼关于犹太建国的基本主张魏兹曼( 1 874—1 952年)出生于平斯克城(当时属沙俄统治,今属…  相似文献   

6.
民族与民族主义研究:从实体论迈向关系实在论初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民族和民族主义研究中,实体论具有重要地位,它包括客观实体论与主观实体论。前者长于民族的客观属性分析与内生分析,但忽略了民族的主观属性,忽略了他者和关系对民族自我的塑造作用;后者最为看重民族的主观属性,强调民族主义对民族的塑造作用,但放大了民族的主观属性,且落入从民族主义与民族两者的关系来界定民族的窠臼。文章引入关系实在论来阐释民族和民族主义,旨在消解民族的实体本体论地位,并将民族"自我"视为过程性、动态性与稳定性的关系化实体。在此基础上,文章区分了两个层次的流动的、关系化的民族自我和不同类型的民族主义:(1)国家民族(主义),公民民族(主义)和族群民族(主义)之间的竞争共生关系;(2)在第一个层次之上的民族自我与其他内部他者、外部他者之间的竞争共生关系。  相似文献   

7.
目前,“多元文化主义”已发展成为一种政治思想,在如何看待文化、政治和民族等方面都有着自己的观点.少数民族遭遇多元文化主义,将在民族文化与国家文化、民族自治与国家治理、民族身份与公民身份的关系等问题上产生认同困境.何以应对?核心理念是坚持“尊重多样,包容差异”原则.本文以中国为例尝试了深入的剖析.具体而言,党和国家需注重中华文化的内涵发展、自治权利的法律实践和公民身份的科学构建等议题的探讨,通过消解少数民族认同上的困境,提升中国各民族的中华文化认同、中国政治认同和中华民族认同,加强社会凝聚力、民族向心力和国家统合力.  相似文献   

8.
以澳大利亚多元文化主义政策的成功实践,说明在国际关系中提倡多元文化主义有利于国家间互相尊重、民族间和睦相处,并指出相互尊重、和睦相处是世界民族关系的一个发展趋势.  相似文献   

9.
雅利安主义在欧洲的起源及其在伊朗的散布是世界民族国家史上的一个奇特现象。脱胎于欧洲东方语言学的雅利安种族主义思想自19世纪后期传入伊朗后,经历本土化和纳粹德国的影响,而成为伊朗界定自我、区别他者的重要认同工具。作为自我东方化的错位认同,伊朗雅利安主义以所谓共同的雅利安身份而将西方视为“我们”,以非雅利安的阿拉伯人等族群为“他者”,渲染雅利安种族优越与伊朗文明的辉煌。它迎合了伊朗巴列维王朝民族国家构建与西方化改革的需要,成为伊朗的官方意识形态并得以广泛散布传播。1979年伊斯兰革命后,伊朗雅利安主义经过一段时期的边缘化后再次公开出现,在官方伊斯兰主义主导下继续参与伊朗民族认同的构建,但雅利安主义和伊斯兰主义二者内在的排他性使得伊朗并未走出民族认同困境。雅利安主义对伊朗的民族认同、族群关系和对外交往都产生了重要的影响。  相似文献   

10.
作为一种社会政治思想的民族主义论述的是民族与国家应当一体的理由,而作为一种社会政治运动的民族主义却难以实现民族与国家的一体。由此,民族主义理论与实践的矛盾,困扰了人类社会数百年,并引起各种民族冲突。本文作者从分析文化民族、政治民族与法律民族的关系入手,试图为民族主义建立一种框架,并认为基于政治民族和法律民族的国家民族主义终将取代基于文化民族之分的联邦主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