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96 毫秒
1.
市场经济结构分层包括下层组织和上层组织。我国农村经济的发展呼唤市场上层组织的出现。市场上层组织的产生和发展需要资金和具有企业家精神的人 ,需要要素市场化提供外部条件。我国农村经济面临的主要问题是要素市场化水平滞后于商品市场化水平。下一步农村改革的重点应该放在要素市场化上。为此 ,要澄清许多认识误区 ,建立和完善相关法律 ,采取多管齐下的综合措施 ,推进要素市场化 ,促进市场上层组织的发展 ,实现农业产业化和农民收入持续稳定增长。  相似文献   

2.
劳动力市场扭曲对区域差距的影响   总被引:86,自引:0,他引:86  
本文的实证分析表明 ,包括初始年人均收入水平和人力资本存量在内的初始增长条件 ,包括政府消费比率、市场化水平和要素配置在内的制度和政策因素 ,以及包括就业水平、投资水平和效率在内的常规增长条件 ,都会影响地区经济的增长绩效。文章认为 ,劳动力市场扭曲影响要素配置效率 ,而由此产生的效率差异正是促成近年来我国地区之间收入差距扩大的深层原因。  相似文献   

3.
地区金融发展程度对地区经济增长具有重要影响,而我国地区之间金融发展程度存在很大差异.已有的研究认为,经济发展水平、市场化程度等因素对金融发展具有重要影响.在控制人均GDP这一变量的基础上,利用1997-2004年我国31个省区市的面板数据,对金融发展影响的因素进行研究,结果表明,地区教育水平、信息发展程度和社会资本能够影响金融市场的参与水平,从而对地区金融发展也有一定的影响.通过提高地区教育水平,推动信息产业的完善,加强社会互动,提高诚信水平,可以促进地区金融发展和经济增长,缩小地区间经济发展水平的差距.  相似文献   

4.
陈志安 《东岳论丛》2001,22(1):81-83
城乡和地区间市场化发展不均衡 ,已成为居民收入差距拉大的关键因素。缩小收入差距的主要选择是 ,尽快提高广大农村特别是经济欠发达的中西部农村的市场化程度 ,为其提供利用市场谋求发展的机遇和条件  相似文献   

5.
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和开放,入境旅游成为国民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并通过促进关联产业发展带动宏观经济增长.入境旅游对经济增长的带动作用具有时变性:一方面,入境旅游自身的发展质量及其同相关产业的关联性与经济发展水平相关,随着地区经济发展水平的提高,入境旅游的经济增长带动效应趋于增强;另一方面,入境旅游属于资源依赖型(出口)产业,随着其在国民经济中地位和比重的持续提高,可能面临"资源诅咒"困境,尤其是对经济增长带动效应更强的制造业的挤出不利于整体经济增长,进而使其经济增长带动效应趋于减弱.采用1995—2017年107个国家和地区的面板数据,以入境旅游专业化程度(国际旅游收入占GDP的比重)为门槛变量的门槛效应分析表明:随着收入水平的提高,入境旅游的经济增长带动效应逐渐增强;无论是高收入国家和地区,还是中等收入及低收入国家和地区,入境旅游对经济增长的带动效应均随着入境旅游专业化程度的提高而逐渐减弱.因此,应促进入境旅游业的高质量发展,推动形成国内国际双循环新发展格局:通过积极开发新型旅游资源、持续促进技术创新等路径有效提升入境旅游的经济增长带动效应;同时,要注意维护旅游业与其他产业之间的整体平衡关系,避免入境旅游过度发展对经济增长带来不利影响.  相似文献   

6.
当前我国居民收入分配差距的现状、特点及原因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收入分配关系的和谐是和谐社会的基础.改革开放三十多年来,我国经济取得了长足发展.人们的生活水平有了极大提高.然而,与此同时,社会弱势群体进一步扩大,居民收入差距已非常不合理.这些差距也进一步呈现以下特点:政府积累的财富比重越来越大;行业问收入差距与不同群体间收入差距过大情况呈加速化倾向;富人相对越来越富,贫困者相对越来越贫困,中间阶层负担沉重;资源要素分配不公.当前居民收入差距的扩大是由多种因素造成的.既有市场经济发展规律因素,也有市场化程度不高因素;既有自然条件、历史条件因素,也有政策导向、行业垄断因素;既有宏观调控失灵因素,也有规则缺失因素.适度收入差距的存在,有利于鼓励人们勤劳致富,能对经济增长起到促进作用.但是,收入差距过大会引发诸多危害,尤其是不合理因素引起的收入差距,会对经济社会发展造成严重影响,与社会公平正义的目标背道而驰.  相似文献   

7.
当前,我国农村信用社改革已经取得显著成就,信贷规模显著扩大、信贷效率显著提高、金融服务范围持续扩大,但是农村信用社在促进农民收入增长方面的表现却差强人意。基于江苏农户微观调查数据的实证研究结果显示:是否从农村信用社贷款,仅对中等发展水平地区农户和中等收入农户的经营性收入有显著影响,是否从商业银行贷款对经济发达地区农户和高收入农户的经营性收入有显著影响;两种贷款方式对经济落后地区农户和低收入农户的经营性收入均没有显著影响。低收入农户收入低、承担风险能力弱、缺乏抵押品,无法弥补农村信用社发放贷款时的高信息甄别成本,难以获得农村信用社的金融服务,导致大量的金融资源流入中高收入农户手中,扩大了农村内部的收入差距。因此,新一轮农村信用社改革的基本取向应该是,信贷资源更多地向低收入农户倾斜,确保低收入农户贷款的可获得性、可持续性,减少福利分配的差异,从而促进整个农户群体的帕累托改进。  相似文献   

8.
用1998-2011年23个资源枯竭型地级城市面板数据对资源开发、产业结构与经济增长的关系进行实证研究后发现:此类城市存在"资源诅咒"现象,工业发展、固定资产投资、教育程度与经济增长呈正相关,制造业投入、科技水平、市场化程度与经济增长呈负相关;资源开发极大促进了第二产业的发展,但是严重消弱了第一产业和第三产业对经济增长的贡献作用。资源开发带来了"荷兰病"效应,即资源开发对固定资产投资、制造业投入、外商投资产生了挤出效应,也没有带来显著的人口素质提高;资源开发对科技创新产生有限的"挤出效应",间接对地区经济增长产生了负面影响。因此,资源枯竭型城市应从调整产业结构,促进经济成功转型;重视教育发展,加速科研转换能力;积极引进外资,加快对外开放步伐等方面入手以改变现状。  相似文献   

9.
关于农村金融与农村经济增长之间的实证研究较多,但绝大多数的研究都忽略了地理位置对农村金融发展和农村经济增长的关键作用.经典理论一般认为经济或金融发达的地区对周边都会有正的外部性,可现实却不一定如此.本文运用空间计量的Moran's I指数对全国31个省市自治区的空间相关性进行了全局和局部的检验,发现农村金融发展和农村经济增长都具有很强的空间依赖性,同时这种依赖性随着时间增加而增强,有些地区虽然农村金融发展水平高,但是对周边地区的农村金融发展并没有起到促进作用.此外,我们还运用空间误差模型SEM对农村金融发展和农村经济增长之间的关系进行了回归分析,发现农村经济增长与农村金融发展基本上有显著的正向作用.  相似文献   

10.
中国东中西三大经济地带居民收入差距的演变及成因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所有地区的经济都取得了巨大的发展,居民生活水平得到了普遍的提高.不过与此同时,不同地区居民之间的收入差距也呈现出扩大的趋势.1970年代末以来,东、中、西部三大经济地带居民之间的收入差距呈现出长期扩大的趋势.造成三大地带间居民收入差距扩大的原因是多方面的,既有自然条件、资源禀赋、区位和经济发展基础差异方面的原因,也有经济结构、区域经济发展政策和制度变迁、市场化水平、教育发展与人力资本差异方面的原因.要缩小三大经济地带居民之间的收入差距,则应该针对导致差距扩大的这些因素采取相应的解决措施.  相似文献   

11.
从投资和消费的对比关系看我国的新农村建设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黄国华 《兰州学刊》2007,(1):111-113
投资、消费是拉动经济增长的重要因素,农村投资和农村消费是农村地区经济增长的关键.然而就我国整体而言,农村投资不足、投资失衡导致的投资率偏低和农民即期及远期收入低导致的消费比率偏低的现实,已对农村经济的可持续发展构成了阻力,不利于新时期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任务的实现.深入追究其原因,既在于投资总量不够、投资结构效益低带来的投资比重和效率低的事实,又在于农民的即期收入低、就业具有冲击性、社会保障制度不完善、宏观政策对其转移支付的力度不强、教育等支出费用巨大引起的消费增长缓慢的现象.本文从我国农村地区投资和消费的对比关系出发,分别分析了投资比重和效率低、消费比率低的原因,并进一步提出了提高农村投资比重、投资效率和消费比率的具体对策.  相似文献   

12.
东北地区劳动力的大量流出,已经成为学术界密切关注的问题..针对流出东北地区的劳动力主要流入东部地区的现实,通过构建东北地区和东部地区的就业方程和工资方程预测东北户籍劳动力在异地的就业概率和工资水平,通过构建结构式劳动力流动选择方程分析地区间预期收入差距对东北地区劳动力流出的影响.研究结果显示,东北户籍劳动力在东部地区的就业率和工资水平明显高于东北地区,受教育年限对东北户籍劳动力在东部地区就业和工资增长的促进作用明显大于东北地区;绝对收入和相对收入的改善以及就业机会的增多,导致大量东北户籍劳动力尤其是高技能劳动力流入东部地区;随着地区间预期收入差距的扩大,东北户籍劳动力的流出倾向将会逐渐增强.因此,东北地区的地方政府在大力推进市场化改革和发展经济的同时,应制定相应的人才政策,通过提供相对优厚的工资待遇和各种形式的补贴留住东北地区的高技能劳动力,为东北经济的振兴奠定人力资源基础.  相似文献   

13.
本文分析了我国对劳动、资本收入及消费支出征税的有效税率与经济增长的关系及其影响经济增长的途径 ,发现我国对资本征税降低了投资率和全要素生产率 ,但不影响劳动供给 ,对经济增长有一定的负效应 ;对劳动征税降低了投资率 ,刺激了劳动供给 ,对技术进步没有影响 ,总效应是降低经济增长 ;对消费支出征税 ,提高了投资率和全要素生产率 ,不影响劳动供给 ,最终效应是不妨碍或弱促进经济增长 ,并据此提出了相关的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14.
高水平对外开放推动高质量发展,内陆双向开放对中部地区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转换增长动能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基于2002-2019年中部地区80个地级以上城市面板数据,通过引入带有伴随变量的有限混合模型对其经济增长路径存在的异质性进行分析,测算相应的全要素生产率和要素贡献度,可以发现:整体来看,中部地区经济增长过程中物质资本的贡献度最高,投资仍然是中部地区经济增长的有力引擎,但物质资本对经济增长的贡献呈现下降趋势;全要素生产率是影响中部地区城市经济增长异质性的关键,研究期内,约有2/3城市增长路径向全要素生产率增长更快的模式转换,表明中部地区经济增长效率在不断提高;人力资本、经济开放度和产业结构优化有利于降低中部地区经济对物质资本的依赖,提高全要素生产率,但是政府支出和金融深化存在显著的反向作用.  相似文献   

15.
农民收入分配问题体现为收入差异,合理的收入分配机制与增加收入一样,是保持农村经济持续、稳定、协调发展的重要因素,对加快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进程和实现两个根本性转变也同样具有积极的推动作用.收入分配同增加收入是同一经济问题的两个方面,收入分配机制是建立在增加收入的基础上,如果不同个体间收入在既定水平上保持不变,也就不存在收入差距的变化,收入分配机制的积极或消极作用也难以产生.为了发挥收入分配机制的积极作用,促进农民收入持续、快速增长,就需要正确认识农民收入分配差距拉大问题.收入差距拉大表现为不同地区、不同个体间收入增长不同步,高收入地区(个  相似文献   

16.
人力资本、生育率与城乡收入差距的收敛   总被引:85,自引:0,他引:85  
本文借鉴内生增长理论的相关文献,并运用实证分析的方法,试图将人力资本、生育率以及二者的互动影响作为观察和分析中国城乡收入差距的基本变量。相对于城市来说,农村地区的高生育率和低人力资本积累率所导致的马尔萨斯稳态,是农民收入增长困难的根本原因;而城市部门已进入低生育率、高人力资本存量和积累率共同推动的持续增长均衡阶段。城乡收入差距调节政策的主要着眼点,应是提高农村居民的人力资本水平和降低其生育率。城乡教育结构调整可作为实现这一目标的首选政策,同时以城市化推进政策相配套。  相似文献   

17.
城乡居民收入分配:理论分析与对策选择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改革开放以来,山东省和全国一样,城乡和地区间市场化程度发展的不均衡巳成为城乡居民收入差距拉大的关键,农村市场化程度的高低直接决定与影响到城乡居民收入分配的差异,所以采取切实可行的措施,尽快提高全省农村特别是欠发达地区农村经济运行的市场化程度,就成为当前缩小城乡居民收入分配差异的理性选择。  相似文献   

18.
企业是社会经济的重要组成单元,是人民群众就业的重要去向和获取劳动收入的重要来源,企业员工总体收入水平和内部收入差距必然对共同富裕的目标产生重要影响。基于我国A股上市公司内部员工收入相关数据,分别从企业总薪酬增长和企业内薪酬差距两个维度来讨论经济政策不确定性对企业内共同富裕的影响,结果表明,当经济政策不确定性增大时,企业总薪酬增长显著减小,企业管理层与普通员工平均薪酬差距显著上升。对非国有企业、市场化水平较低地区企业以及技术密集型行业企业而言,这种效应更为明显。因此,在经济政策不确定性增强的现实背景下,应当持续巩固和发展各种所有制经济以增加就业,努力提升企业员工平均薪酬水平,探索对企业高管的多种限薪方法,进一步提高市场化质量和水平,支持企业通过自主创新突破增长瓶颈。  相似文献   

19.
蔡旺 《社会科学家》2024,(1):117-123
共同富裕的最难点在农村。通过深入研究促进农民农村共同富裕的表象,对促进农民农村共同富裕的重点、难点进行思辨、分类,并提出针对性强的对策,以期实现农民农村共同富裕。促进农民农村共同富裕的重点在于经济高度发展、公共服务完善、农民素质提升、精神生活丰富、生态绿色持续。难点在于经济收入增长有限、教育水平提高缓慢、思想观念转变不易、发展合力凝聚不够,这些难点阻碍了促进农民农村共同富裕。促进农民农村共同富裕的对策主要有:政策有序叠加,形成促进共同富裕政策体系;收入持续增长,筑牢促进共同富裕经济基础;教育量质齐升,激发促进共同富裕动力引擎;生态绿色持续,保障促进共同富裕活力内蕴;心灵得以浸润,滋养促进共同富裕精神生活。  相似文献   

20.
农村地区收入差异与人力资本积累   总被引:55,自引:0,他引:55  
本文利用人力资本因素解释了我国农村的地区收入差异问题。按照收入来源对农村各地区之间的收入差异进行了具体分解和计量研究。研究表明,农村各地区之间收入差异的扩大主要来自农村地区间工资性收入的差异,而农村工资性收入水平又主要与各地农民的受教育程度相关。本文通过对Lucas(1988)模型的扩展,分析了农村的教育水平对收入差异的影响,指出应该通过加强农村教育来缩小农村各地区间的收入差距。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