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随着21世纪的临近,高新技术层出不穷,世界各国间的竞争日益加剧。竞争的焦点在人才。对此,美国首先提出要“大力吸引外国人才和培养21世纪的美国人”,日本提出要培养“世界通用的日本人”,中国则提出实施“百千万人才工程”,要培养造就一支跨世纪的学术、技术带头人队伍。  相似文献   

2.
党的十四届三中全会上,关于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若干问题的决定,其中向教育子系统提出了培养垮世纪人才的要求,这是迎接新世纪挑战的需要。作为企业要迎接新世纪的挑战,抓紧培养跨世纪的高级管理人才和高级技术人才刻不容缓。有效开发人才,推动企业核心队伍的建设,是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迎接科技与人才方面综合较量的二十一世纪是刻不容缓的任务。今天我们培养跨世纪人才,  相似文献   

3.
吉林省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十五”计划纲要提出:要着眼于知识经济和科技创新,把人才作为长期的战略资源,积极开发和有效利用。实行培养和吸引并重,增加人才总量,提高人才素质,优化人才结构,调整人才布局,建立较为完善的人才资源培养开发机制,建设一批适用人才和高级管理人才队伍。由此不难看出,跨世纪的人才资源开发战略走到今天,仅仅是单纯地引迸而疏于吸引和培养的人才理念,已根本不能适应目前飞速发展的市场经济的需要。“引进来”但“留不住”的人才现象的频频出现,势必造成社会经济与人才资源的双重浪费,从而导致人才合…  相似文献   

4.
一、跨世纪人才的基本含义及其教育性质在党的十四届三中全会上,作出关于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若干问题的决定.其中向教育子系统明确提出了培养跨世纪人才的要求,这是迎接新世纪挑战的需要。“跨世纪”一词的含义不仅仅专指时间跨度意义上,当今青年,新世纪的骨干和科学技术方  相似文献   

5.
事业兴衰,关键在人,特别是带头人。这是中国革命和建设事业跌宕起伏的历史经验的总结,是党的几代领导人乃至全党已达成的共识,也是浦东开发实践的现实答案。对此问题的深刻理解,是完成新区跨世纪开发的基本保证,也是我们“战略构想”的开篇论题: 浦东开发跨世纪的宏伟事业迫切需要选拔和培养一大批跨世纪的领导人才,同时。也为跨世纪领导人才的充分涌流和迅速成长提供了千载难逢的机遇。 浦东开发对跨世纪领导人才的特殊渴求是由其独特的开发地位、开发目标、开发起点、开发模式、开发周期及人才基础所决定的。 ——浦东开发是党中央、国务院为迎接新世纪到来而确定的国家发展  相似文献   

6.
一要从“党管干部”向“党管人才”转变。坚持党管人才,首先意味着管理对象的扩充,管理的范围不再局限于管理一般干部,而是既管理技术干部,也管理技术工人;既管理党政组织内的人才,又管理社会上的人才;既管理党政干部,又管理企业人才。总的来说,人才工作的重点从原来关注党政干部“一支队伍”,向以党政干部、企业经营管理人才和高级专业技术人才为重点的“三支队伍”转变。  相似文献   

7.
当今世界各国人才竞争的焦点是对高科技人才的竞争,先进发达国家为了拥有更多的高科技人才,都把对高科技人才的培养列入本国科技发展的中长期规划中,作为对全社会人才资源开发的首要任务。我们党和国家领导人高瞻远瞩,在党的十三届四中全会上就提出了“要培养和造就跨世纪学术和技术带头人”。高层次科技人才是人才队伍中最为宝贵的人才资源。在农业科技队伍中,高层次农业科技人才则是农业科技队伍中的精华,他们的数量和质量是一个国家乃至一个地区,部门、单位农业科技水平、管理水平和综合实力的重要标志之一,其研究成果和发明创造会对全社会产生巨大的经济效益和  相似文献   

8.
吴海风 《人才开发》2003,(10):31-32
去年底,全国组织工作会议在“党管干部”原则的基础上提出了“党管人才”的要求,今年5月,党中央政治局又提出了“党管人才”的要求,号召全党要“把党的干部工作和人事工作统筹规划、协调发展的运行机制建立起来,形成党委统一领导,组织部门牵头抓总,有关部门各司其职,密切配合的人才工作新格局。”这对人才工作摆上全党战略地位,进一步整合人才工作力量,加大人才培养、引进、使用力度,促进人才资源优化配置。  相似文献   

9.
一、填空 1.从1995年开始,人事部会同有关部门实施了“工程”,培养了一批跨世纪的学术技术带头人,缓解了中青年人才缺乏和青黄不接的状况。 (百千万人才) 2.当前为了增强综合国力,实行技术跨越式发展,提高自主创新能力,需要大批人才;适应加入世贸组织和市场经济发展需要,急需培养大批的、、、法律和现代管理等人才。 (高新技术金融财会外贸) 3.“十五”期间,各级人事部门要与农业等部门密切合作,大力培养农业 人才、建设需要的人才和乡土实用人才,不断丰富“县乡村实用人才工程”的内容,建立畅通的农村人才技术信…  相似文献   

10.
人是行政之本。历来成就事业必然是得益于人才。邓小平同志在南巡重要谈话中意味深长地指出了“关键在人”的深刻道理。他说:“正确的政治路线要靠组织路线来保证。中国的事情能不能办好,社会主义和改革开放能不能坚持,经济能不能快一点发展起来,国家能不能长治久安,从一定意义上说,关键在人。”由此可见,  相似文献   

11.
贯彻“党管人才”的要求,对于实施人才强国战略具有重要的组织保证作用,对于企业同样也意义重大。在企业中实施“党管人才”原则,必须结合企业实际,积极探索,建立有效途径和长效管理的机制。一贯彻“党管人才”原则,必须根据党的十六大精神和新形势下人才工作的新特点,以“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充分发挥企业党组织在推进实施人才强企战略中的政治核心作用。企业党组织要站在国家实施人才强国战略的高度,明确自己在人才管理中的定位,充分发挥自己的政治优势和组织优势;要坚持把党的干部工作和人才工作有机结合起来,把坚持“党管干部”和…  相似文献   

12.
跨世纪人才的基本特征和培养战略黄享煜在《人事与人才研究报告》第5期上撰文认为,跨世纪人才应包含两个方面的含义,第一是年龄上的含义,第二是素质上的含义。跨世纪人才的基本特征是:一要有强烈的国际竞争意识;二要有强烈的爱国主义意识;三要有精深的专业技术特长...  相似文献   

13.
江总书记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八十周年大会上的讲话中指出:“贯彻‘三个代表’的要求,我们必须全面贯彻干部队伍革命化、年轻化、知识化、专业化的方针和德才兼备的原则,深化干部人事制度改革,努力建设一支高素质的、能担当重任、经得起风浪考验的干部队伍。”“中国能不能在激烈的国际竞争中始终强盛不衰,关键看我们能不能不断培养造就一大批高素质的领导人才。”“七一”重要讲话对党的干部工作,特别是加快干部人事制度改革,培养造就一大批高素质的领导人才提出了新的更高的要求。 认真学习江泽民同志“七一”重要讲话精神,改进…  相似文献   

14.
《邓小平文选》第三卷中关于社会主义新时期人才发展的一系列论述与观点,已形成了较为完整和科学的现代人才观,对于当前我们更好地做好人才工作具有极为重要的现实指导意义。 一、人才是第一位重要的 现代社会,经济的发展越来越取决于人才的优势。中国长期以来闭关自守搞建设,对知识分子“限制、利用、改造”,造成了失误,新时期以来,特别是党的十二大后,奋斗目标确定了,工作怎么抓?邓小平同志高瞻远瞩指出:“搞好教育和科学工作,我看这是关键。没有人才不行,没有知识不行”。并说经济体制改革最重要的一条,“概括地说,就是‘尊重知识、尊重人才’八个字,事情成败的关键就是能不能发现人才,能不能用人才。”基于历史的教训和现代经济的要求,小平同志以伟大无产阶级政治家的胆略重申“知识分子是工人阶  相似文献   

15.
选才、用才是兴国强军之道,也是我们作好一个单位、一个部门工作的关键所在。江泽民总书记“七一”重要讲话《努力建设高素质的干部队伍》,为我们选才、用才提出了更高要求和努力的方向,对培养和造就跨世纪人才具有深远的历史意义和重要的现实意义。联系当前一些单位、部门,在选才、用才上存在的问题,结合笔者多年从事党的干部工作的实践,我以为当前在选才、用才上要克服三种不良倾向。  相似文献   

16.
为实现我国跨世纪的发展宏图,不少省市都在加大人才集聚力度,加快构筑人才高地。这个不争的事实,表明江泽民同志关于“创新是一个民族的灵魂,是一个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创新的关键在人才”;“实施科教兴国战略,关键是人才”等诸多重要论述,已经越来越深入人心,并逐步付诸实践。 近年来,一些省市构筑人才高地的实践告诉我们,欲要办好这一项跨世纪的工程,有必要更新观念,解放思想,深化改革,政策配套。 什么叫人才高地?人往高处走,“马”觅好“草”,“凤”占高“枝”!也就是说,人才高地是一个流动的概念,人才的“流向…  相似文献   

17.
曾庆红同志在全国组织工作会议上明确提出:“要按照党管人才的要求,把党的干部工作和人才工作统筹规划、协调发展的运行机制建立起来,形成党委统一领导,组织部门牵头抓总,有关部门各司其职、密切配合的人才工作新格局。”深刻理解、认真落实“党管人才”的要求,开阔人才工作新视野,探索人才工作新思路,建立人才工作新机制,形成人才队伍新优势,加快推进人才资源向人才资本的转变,是我们为四川发展新跨越提供强有力的人才和智力支持的重要任务。  相似文献   

18.
党的十六届三中全会首次鲜明提出的科学发展现已经成为国家发展的新路标。“十一五”时期,是树立和落实科学发展观,实现全面、协调和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时期。科技是第一生产力、人才是第一资源,人才强国战略是我们党执政兴国的重要战略,作为实施人才强国战略的重要举措的“十一五”人才规划如何体现科学发展观?笔者以为要坚持三个原则、重点研究五个问题。  相似文献   

19.
置身上海“一个龙头,三个中心”战略布局中的上海市普陀区,结合自身的区位特点,确定了建成上海物资贸易中心、上海“西大堂”的功能定位和宏伟目标。然而,由于历史和现实的诸多原因,过去普陀区专业技术人员、经营管理人员队伍“人才缺、层次低、分布偏”的问题相当突出。据1994年统计:在人才数量上,高级专业技术人员仅218人,经济管理部门无一名高级经营管理人员;在知识层次上,大专以上占34.79%;在人才分布上,社会科学方面占82.44%,经济、城市建设方面仅占17.58%。面对人才紧缺的严峻局面,普陀区党政领导意识到,在现代综合实力的竞争中,如果没有人才构成上的强项、特色、规模,就谈不上经济和社会事业上的强项、特色和规模。普陀区要以发展的态势跨入21世纪,就必须超常规地开发人才资源,构筑跨世纪人才高地。为此,区委、区政府确立了“把人才资源开发放在首位”、“把人才引进作为普陀区的重要工程来抓”的指导思想,指出要象抓经济指标那样抓人才培养和人才引进。为保证构筑跨世纪人才高地的有效运  相似文献   

20.
自1994年11月黄菊同志提出“构筑上海人才资源高地”以来,本市人事部门紧贴经济建设这个中心,围绕“高地”建设,实施了“引智工程”和“育人工程”,为人才的集聚和优秀人才的脱颖而出努力创造条件,提供优质服务,加大投资力度,使人才高地建设为上海社会跨世纪发展提供了强有力的人才保障。 随着人才总量的不断增加,人才资源高地已形成一定规模,据统计,截止1997年底,本市已拥有各类专业技术人才147万人,但人才的年龄结构、知识结构还不尽合理,高层次人才所占人才总量的比例还不是很高,人才的整体素质与上海社会经济发展的总体目标要求还不相匹配,如何引进高层次人才,盘活使用好现有人才,选拔培养复合型人才,则是上海当前急需解决的问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