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890 毫秒
1.
朝鲜战争与国共关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朝鲜战争与国共关系孙宅巍1950年6月朝鲜战争爆发时,新生的中华人民共和国正处在国家统一和国共关系的关键时刻.战争历时3年,国共双方都以不同的方式,在不同程度上,介入了这场地区性的多国战争。战争在一定程度上,改变了国共间的政治、军事态势,对两党关系,...  相似文献   

2.
自由主义作为一种政治思潮起源于西方。随西学东渐,逐步传入中国。。十世纪四十年代,抗日战争胜利后,国共对峙,成为自由主义崛起的一个重要契机。在中国共产党与国民党围绕建国问题进行激烈较量的同时,自由主义认为只有通过第三个有力的政党才能消融国共之间的对立,在中国建立一个以中间力量为主体的政府.国共双方把军队交政府统一管辖,从而实现中国的民主政治。战后美国对自由主义的声援也鼓舞了自由主义者,进一步促进了自由主义思潮的汇聚。自由主义在政治上推崇政治自由,经济上提出经济计划性,并试图调和国共冲突,但由于自由主义理论的与世无数、严重脱离中国现实的主张,注定了自由主义思潮的昙花一机,转瞬即逝的结局。自由主义的这种结局同其理论上的脆弱,脱离实际,超前,以及自由主义理论难以适应中国民众的要求都有着密切的关系。  相似文献   

3.
20世纪 4 0年代是近代中国历史上一个十分重要的嬗变期 ,国共军事冲突是双方在华中地区矛盾不可调和的产物 ,国共两党虽然最终妥协与缓和 ,而实质上已经貌合神离。国共两党关系的重大变化导致国共政治力量对比开始嬗变 ,双方力量的彼消此长影响到中国的政治走向  相似文献   

4.
大事记     
《福建社科情报》2006,(3):F0003-F0004
19日台“行政院长”苏贞昌声称,“国共论坛”只是民间交流,国共双方达成的“共识”,对台当局并没有法律约束力及效力,但内容若是对台湾有利的,当局会全盘考量,不会因人废言。他还表示,开放大陆观光客来台问题,“政府”考量的是台湾所能提供的服务水准,人数须南相关单位规划逐步开放。“陆委会主委”吴钊燮说,初期开放人数以一天1000人为限。  相似文献   

5.
在很多论者眼里,20世纪二三十年代的上海出现了一个特殊的现象,就是大量工人加入到以青洪帮为代表的帮会中。对于这一现象的解读离不开当时政治态势的变化。二十年代国共双方都在致力于发动工人运动,这使其不得不将与工人关系紧密的帮会纳入到政治谋划中,帮会由此完成了某种质变。随着国共第一次合作的破裂,国共双方尤其是国民党在组织、政策、实际操作中的种种,使政治力量以及现代工会组织都难以向工人提供必要的保障,而帮会则迅速填补了这样的空白,这也加速了工人"入帮"的进程。  相似文献   

6.
历史的抉择──纪念台湾抗日民族解放文化运动胜利五十周年党鸿枢五十年前的8月15日,日本宣布无条件投降,中国人民艰苦卓绝的八年抗战取得了最后胜利,全世界的反法酉斯斗争也以盟国的胜利告终。沦为日本殖民地长达半个世纪的台湾,历史也揭开了新的一页。根据中国政...  相似文献   

7.
王英俊 《学术研究》2022,(6):136-145
抗战初期,广东党组织与余汉谋部的统一战线得以建立并发展,这与中共中央的指示、广东国共关系的状况及张文彬本人统战理念直接相关。但随着国内反共高潮延展至广东,余汉谋的反共面目彻底暴露,双方合作关系最终破裂。此后,广东党组织因应局势变化,作出了把工作重心放在敌后根据地独立自主发展武装力量的决策。抗战前期广东党组织对余汉谋部的统战过程,映射出战时广东国共关系的复杂性。  相似文献   

8.
国民革命时期是中国工人运动蓬勃发展的重要阶段,国共双方通过政策及实践表达着对工人运动的不同理解。在此过程中,国共之间的"合作"与"对抗"表面上反映的是国共双方尤其是国民党随着政治形势以及政治地位的变化而发生的些许不同,但实际上凸显的却是仅仅受到革命政治激荡的工人运动难以克服的历史缺陷。  相似文献   

9.
1 孙中山是中国民主革命伟大的先行者。在其晚年,他力排众议,毅然改组国民党,通过容纳共产党员和青年团员以个人身份加入国民党的方式,建立了国共合作的民族民主革命统一战线。长期以来,海峡两岸史学界不仅在如何趣解、就是在如何表述孙中山关于国共关系主张的问题上,一直存在着分歧。台湾出版的著作,把孙中山关于国共关系的  相似文献   

10.
拜权教衰落中的“拜物教复兴”──当代中国经济关系嬗变十分析之二巫继学一、始所未料:改革迎来了“拜物教复兴”改革唤醒了人们对金钱的重新热望,人们突然感到“权”在衰落中国人在将近半个世纪以来,从来没有象今天这样如此大胆地表白:我爱钱,谁富谁光荣;从来没有...  相似文献   

11.
经历了近半个世纪的台湾高等院校联合招生考试制度,在今年7月举行最后一次联考后正式划上句号。从明年起,台湾将实行“大学多元入学新方案”。从此,岛内的教育生态必将产生新的变化。  相似文献   

12.
抗战胜利初期,随着蒋介石三次电邀毛泽东赴渝共商国是,中共方面提出了国共和谈的“和平、民主、团结”的基本方针,最近,有同志提出质疑,认为应将这六字方针改称“和平、民主、团结、统一”的八字方针。笔者不敢苟同,理由如下:其一,“和平、民主、团结”的基本方针不是学术界后来概括的,而是毛泽东在1945年勺\二三”政治局扩大会议上首先提出的。毛泽东在会上说:我们现在的D号是“和平、民主、团结”;过去是“团结、抗战。进步”。其二,将“和平、民主、团结、统一”四点并列是重庆县高等级会谈期间国共双方妥协的结果。蒋介石…  相似文献   

13.
论作家与作品的关系──兼论传记式批评的偏颇王宇作家个性与作品之间的关系一直是个古老而有争议的问题。一种意见认为“文如其人”,作品与作家人格(个性)是统一的。一种意见认为“文不如其人”,作品与作家人格(个性)并不统一。双方都能从文学史中找到充足的论据,...  相似文献   

14.
抗日战争前期美国对国共关系的政策关绍纪近年来,我国史学界对抗日战争后期美国调处国共关系的政策,作了深入的探讨。但是对于太平洋战争爆发前,中国抗日战争前期,美国对国共关系的政策却少有论述。这往往会使人产生误解,好象美国政府到了抗战后期才注重国共关系,才...  相似文献   

15.
随着港澳的回归,如何解决台湾问题,实现中华民族完全统一的夙愿,已成为摆在我们议事日程上的重要课题。本文拟从港澳回归对两岸统一推动作用的分析中,展望台湾早日回归祖国的美好前景。一、“一国两制”在香港的成功实践增强了台胞对“一国两制”的认同感自1949年蒋介石国民党退据台湾后,两岸就处于相互敌对状态,与此相配合的是双方多种形式的“宣传战”,由此造成两岸严重隔绝,甚至在国际场合中双方人员都互相回避。1979年元旦,全国人大常委会宣布《告台湾同胞书》之后,海峡间的局势渐趋缓和,两岸民间往来日益频繁,19…  相似文献   

16.
解放战争爆发前中共关于和平宪政的政治构想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1945年底至1946年初,中国剑拔弩张的政治局势在国内外合力因素的制约和影响下,出现了和平建国的转机。1946年1月5日,国共双方达成了关于停止国内军事冲突的协定。且月10日,国共双方下达了停战令,规定:至迟在1月13日午夜,双方军队应在各自位置上停止一切军事行动。停战协议生效后,如周恩来指出的:“蒋在被逼下把战争暂停下来了,在当时的协议中不允许双方军队移动……战争在全国范围内确是停止了一个时期。给中国人民一个希望,战争可以停止。””’在停战协定下达的同日,各党派政治协商会议在重庆召开。按政协通过的五项决议的精…  相似文献   

17.
4月14日在北京开幕的首届国共两岸经贸论坛和胡锦涛总书记和连战的第二次会面,以及祖国大陆对台湾人民送上的十五份“大礼包”,为两岸关系谱写了一曲新的篇章,并在台湾岛内外引发了强烈的“地震”。  相似文献   

18.
万明 《广西社会科学》2005,(4):192-192,F003
新中国建立已经有近半个世纪的时间了,台湾的统一问题始终牵动着中国大陆的神经。台湾长期不统不独的局面以及岛内甚嚣尘上的“台独”浪潮都与美国的对华政策密切相关。台湾问题不仅仅是中国内部的问题,而且更是中、美、台三方三角关系的体现。台湾问题究竟是如何产生的?美国在其中起了多大的作用?苏格教授用了十余载的时间完成了《美国对华政策与台湾问题》这一著作,从研究美国对华政策入手,向读者展现了台湾问题的历史全貌,并希望以此为台湾回归、中美关系稳定发展提供有益参考。《美国对华政策与台湾问题》一书由六个部分组成,从内容上又…  相似文献   

19.
本文拟探讨中国知识分子在解放战争中的政治态度对决定国共内战胜负上所起作用。一抗日战争胜利后 ,美苏合作支持国民党政府以和平方式统一中国 ,积极支持国共谈判。而国共双方对和平的承诺 ,给饱经战乱之苦的中国人民带来一线希望的曙光 ,特别是崇尚美国的中国知识分子更是欢欣鼓舞。他们虽然呼吁谨防战争的余烬死灰复燃 ,但是对于国民党政府振兴中国抱有极大的希望。他们认为 ,“目前中国的地位 ,国家的时势 ,谁都不能否认是千载一时的机运。走上我们应该走的政治道路 ,完成统一自主强盛的现代化国家建设 ,走上民主的大道 ,中国便可以成为…  相似文献   

20.
布什执政以来,美国在台湾问题上制造了一系列不利于中美关系的事端,这反映了美国对台政策正在出现新变化。美国多年来在台湾问题上奉行“战略模糊政策”,但自布什上台后,美国对台政策正在走向“战略清晰”,具体表现为美国的“一个中国”原则“空心化”、美国启动与台湾的准军事同盟关系、美国不支持台湾独立。美国政策的新变化一方面是因为美国企图利用台湾继续遏制中国的崛起,另一方面也是台湾海峡两岸互动影响的结果。美国对台政策可能将进一步清晰化,并将对中美关系产生不利影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