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王夫之的政治哲学思想十分丰富,他依托历史哲学与历史评论,展开了一系列的政治哲学思考。其政治哲学思想的核心精神是民本主义。透过其民本主义的思想与反专制政治的思想,可以看到其政治哲学思想中蕴涵着近代性因素的人本主义思想情怀与民主政治的精神气质。他的"公天下"理想,将专制政治的发源地追溯到周文王的奇思妙想,提出的"君、相、谏官环相治"的权力制约政治方案,都是中国传统政治哲学与现代政治哲学思想具有可沟通性的积极思想内容,值得今天致力于现代中国特色的民主政治文化建设的人们认真地反思与咀嚼。  相似文献   

2.
译者按:《热情的写实主义者———王夫之生平及政治思想简介》一书,乃英国伊恩·麦穆伦教授所著,此书在1992年香港图书公司出版印行了英文版。麦氏早年毕业于美国牛津大学,后又取得博士学位,在英、法等国大学里讲授中国古典文学。1968年撰写了论述王夫之的博士生论文,对船山学术思想颇有研究,是国外研究船山学说的专家之一,现执教于法国巴黎第七大学。此《前言》据麦穆伦教授赠送给湖南图书馆刘志盛先生的英文版《热情的写实主义者———王夫之生平及政治思想简介》一书的《前言》翻译。疏漏之处,请诸家指正。  相似文献   

3.
本文以《宋论》为主,结合其他文献来对王夫之政治思想近代突破的模式作历史考察。文章认为,王夫之在批判儒家道德政治既讲捍卫道义而又贪恋名利、既倡仁义道德而又滥用严刑峻法这两大悖论的同时,鉴于这种道德政治强调亲亲、等级以及倡导绝对主义价值取向的理论缺陷,选择性地吸取了以原儒尧舜圣王型政治理念和道家虚静无为学说为主要内容的古典人文主义政治思想,并予以发展。在民族主义感情的强烈催化之下,船山给古典人文主义政治思想注入了许多积极的近代内容,其人文基础也得以空前扩大,从而较好地弥补了这种古典思想诸多的先天不足,并使其创造性地转化为较成体系且初具近代意义的政治理论。  相似文献   

4.
抗日战争时期,敌后解放区进行了卓有成效的爱国主义教育,其历史经验主要体现在三个方面:中国人民抗日军政大学是爱国主义教育的主阵地;抗日英雄榜样教育法是爱国主义教育的主要方法;以编写抗日刊物、宣传抗日口号是爱国主义教育的主要载体。总结、提炼这些历史经验,对于提升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背景下的爱国主义教育实效性,具有重大的现实启示意义。  相似文献   

5.
韩迎春  张蕾 《学术论坛》2012,35(2):45-48
文章从理论层面分析思想政治教育发展动力的基本内涵、类型分类和系统结构。从社会现实层面探讨推动思想政治教育发展的动力源问题,即个体与社会的价值序列由"以社会为本"转向"以人为本";构成思想政治教育基本内容的各要素涵量及位序发生移动;利益将成为当代思想政治教育发展的核心范畴。我们应当从优化宏观层面的育人环境、构建中观层面的教育网络、满足微观层面的主体需求、完善机制并形成合力四个层面努力推进我国社会转型时期思想政治教育的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6.
毛泽东在中央苏区时期开展思想政治教育中,对"人"--广大军民高度重视和充分尊重,把唤醒人的主体意识作为展开起点;把尊重人的主体地位作为根本态度;把激发人的实践热情作为方法指向;把促进人的全面发展作为价值目标.有效地动员了人民群众参加中国共产党领导的革命事业,在创建、保卫和发展苏区中铸就了一番丰功伟绩.毛泽东的思想政治教育体现了马克思主义的人学思想,具有鲜明的人学特色.  相似文献   

7.
8.
张闻天在党的思想政治教育史上占有重要的历史地位。然而,无论是党内还是学界对延安时期张闻天在思想政治教育方面的工作成效的看法并不完全一致。张闻天在主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过程中,不仅重点抓了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方面的五件实事,而且提出了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系列原理和方法。虽然当时在一定范围内存在理论与实际相脱离的现象,但张闻天十分注重实践教学,并尽可能地做到理论与实际相结合。历史地、动态地、多维地评价张闻天主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成效,对抓好新时期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具有一定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9.
高宝红  张振 《学术探索》2014,(6):111-114
积极开展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历来是我们党的政治优势和优良传统。延安时期中国共产党的思想政治教育趋于成熟,特别是对农民的思想政治教育开展得卓有成效,在教育主线、教育内容、教育方式、典型教育等方面形成了一套较为完善的理论体系,并在理论的指导下开展了丰富多彩的思想政治教育实践活动。当前做好党的农民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应借鉴延安时期的基本经验,坚持物质利益原则,不断丰富农民思想政治教育内容,勇于创新农民思想政治教育方法,充分发挥基层党员干部以身作则、言传身教的优良传统。  相似文献   

10.
延安时期,中共领导下的边区学校围绕抗日救亡的中心任务开展思政教育工作,积累了党开展学校思政工作的初步经验。整风运动期间,毛泽东针对延安边区学校中普遍存在的主观主义、宗派主义和教条主义问题,以"理论联系实际"为宗旨、从"整顿三风"入手、以"思想改造"为目的,开展了一系列思想政治教育工作,逐步完成党对边区学校意识形态阵地的全面领导。延安时期党领导学校思政教育工作的成功经验,是"延安精神"的重要体现,是进一步加强党对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领导的精神财富和思想遗产,为进一步牢固党对新时代高校的全面领导提供重要启示。  相似文献   

11.
明王朝作为专制独裁政体,欲以一人治天下,从而疑天下之人:从废丞相开始到官吏选拔、任免、俸禄等政治失误,再到军事与财政、司法政策的一系列失误,最终因农民起义与满族入主中原而导致明王朝的彻底灭亡。  相似文献   

12.
王翱一生历仕七朝,辅佐六帝.景泰四年(1453年),六十九岁的王翱接替何文渊为吏部尚书,辅佐同为吏部尚书的王直,第二年正式接管吏部.吏部尚书,作为六部长官之首,位高权重,王翱执掌吏部十余年,在任期间始终知人善任、奉公守法,与内阁首辅李贤,一内一外,共同辅佐英宗,使天顺一朝的政局逐渐趋于稳定.  相似文献   

13.
在南明弘光、监国、隆武、绍武和永历等五个小朝廷中 ,以永历朝廷与云南沐氏家族的联系最为密切 ,特别是在永历朝廷流亡进入云南以后 ,双方的交往更加频繁。自始至终 ,永历朝廷与云南沐氏家族基本上保持着良好的君臣关系。为了拯救日益衰败的朱明皇室 ,沐氏家族的嗣爵执政者沐天波曾尽心竭力维护永历朝廷利益 ,还曾与孙可望、李定国等率领的明末农民起义军余部在扶明抗清的旗帜下坚持合作 ,尽管最后由于各种原因 ,他们都未能改变永历朝廷覆亡的命运 ,但正是因为有了他们的合作与共同努力 ,永历朝廷才得以苟延残喘十数载  相似文献   

14.
明代的仁宣时期,是继明成祖永乐之后,政局较为稳定、经济有很大发展的一个时期,史称仁宣之治.在这一时期,为了社会的稳定与经济的发展,明仁宗和明宣宗采取了不少行之有效的措施,反贪倡廉便是极为重要的一个方面,在这一系列的措施中,对于都察院的整治,更是其中最具特色的措施之一.  相似文献   

15.
梁启超是中国近代史上重要人物,他经历了维新变法、辛亥革命乃至北洋军阀当政,他一生多变,康有为很早就以"流质易变"相责,他自己也有自知之明,曾多次总结自己的变化,<三十自述>即记载了青少年治贴括、治训诂词章、拜师康有为、读东书等四次变化.有人说梁启超是个感情丰富的人,对变化极为敏感,虽是细小的变化,在他亦常觉其巨.实际上综其一生,梁启超的人生旅途虽小变不断,其重大变化则只有三次,即光绪十六年秋(1890)拜师康有为、光绪二十九年(1903)正月游历美洲,与1919年游历欧洲①.在梁启超这多变的一生中,他用力最多不是王船山的著作,但对王船山著作的研究可以说是贯穿他的一生,从他对王船山的研究来看,可以分成三个阶段:一是戊戌变法的前后,二是在日本侨居时期,三是归国后尤其是脱离政治从事教育时期.当然,处于不同的时代的梁启超对王船山思想有不同的认识和评价.  相似文献   

16.
在晚明这一特定的时代环境下,经过历史积累的文学娱情观终于成说立言,并突破正统文学观念的束缚而流行于晚明文坛。这使文学一定程度上从政治教化之工具角色中走了出来,其独立性和娱情性也因此而突显出来,性情文学、趣味文学、闲适文学也从而大盛。  相似文献   

17.
近人王文濡所编<明清八大家文钞>,选录明代归有光与清代方苞、刘大櫆、姚鼐、梅曾亮、曾国藩、张裕钊、吴汝纶八家散文,是一部重要的散文总集,蕴藏着丰富、复杂的文化内涵,很值得我们探讨和挖掘.  相似文献   

18.
明散曲兴盛年代论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赵义山 《学术研究》2003,(6):141-145
自晚明以来,人们一直将明中叶成化、弘治两朝或弘治、正德、嘉靖三朝作为明散曲的兴盛期,把成化、弘治、正德、嘉靖,甚至隆庆四五朝整整百年作为明散曲兴盛的阶段,而且多以为康海、王九思等北派曲家在前,陈铎、王磐等南派曲家在后。事实上,明散曲兴盛的黄金时代应在正德、嘉靖两朝,此前的成化、弘治不过是明中叶散曲初步复兴的时期,明中叶散曲的复兴,应是陈铎、王磐等南派曲家在前,康海、王九思等北派曲家在后。  相似文献   

19.
马艳 《晋阳学刊》2007,(3):108-112
明前期传奇是元杂剧和明清传奇两个戏曲高峰之间不可忽视的过渡环节,其创作总体成就不高,思想倾向以宣扬封建伦理道德为主,艺术方面则追求典雅骈俪,这种创作倾向可概括为“以时文为南曲”。明前期传奇是朱元璋推行全面复古政策、恢复中原传统文化的产物,也是《琵琶记》及其影响下“剧以载道”观空前加强的产物,并且极大地影响了明清传奇的创作。  相似文献   

20.
王船山哲学思想体系宏大而丰富。学术界关于船山政治思想之研究颇多,但对其政治思想之逻辑体系与逻辑建构的关注不多。明末清初之际,社会动荡、矛盾交织的整体社会环境催生了王船山的政治思想。船山"推其故而别致其新",创造性提出了其独具特色的政治思想与政治逻辑结构体系:"道统"与"治统"并重的治国依据;"存人立礼"的治国之本;"双严清源"的治国举措;"天下为公"的治国理想。船山政治思想因社会现实问题而起,并由理论度越到实践,四个方面层层递进,具有"一以贯之"的贯通性、四位一体的逻辑度越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