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家族企业的代际传承是指企业在代与代之间所进行的传递,代际传承集中表现为家族企业领导人的更替.家族企业领导人的更替为什么一定要在家族内部人之间进行呢?国外经济学家对这个问题的探讨侧重于经营家族化现象的制度根源和性质,强调家族企业所面临的市场约束,家族企业不得不在家族内部寻找接班人.接班人选择是代际传承中的核心问题之一,绝大多数的家族企业为保持家族的延续性会从下一代的家族成员中挑选接班人,而且大多采用长子继承制;传承是否成功可以从继任满意感和继任绩效来评估,代际传承不仅仅是企业绩效的问题,如果传接双方对继任满意而且企业绩效发展平稳就可称为成功的代际传承;以企业领导人更替为标志的家族企业的代际传承,所包含的内容远不只是所有权和经营权,企业代际传承中还有很多的资源进行传承,他们对代际传承有很大影响.  相似文献   

2.
家族企业变迁与中国经济转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刘平青 《江汉论坛》2002,(10):28-31
家族企业是家族基因内生性决定且由企业环境选择的企业形态,家族基因随企业环境和企业内部结构的改变而不断进化,从而形成独特的家族企业变迁机制。在经济转轨中诞生成长的中国家族企业作为一种颇富活力的特殊企业组织形态,在沿着继承优秀家族基因的现代企业方向变迁过程中,反过来又将进一步推动中国经济转轨。  相似文献   

3.
尽管研究人员对家族企业的界定存在争议,但毫无疑问家族企业首先是家族与企业这两个重叠系统相互作用、相互影响的双元体,家族参与导致家族企业表现出区别于其他组织的异质性特征。通过对家族企业异质性的分析发现,应该强调"家族"变量在家族企业研究中的重要性,以此得出的相关结论可以为这一领域的深入研究提供参考和依据。  相似文献   

4.
泛家族主义文化与浙江省家族制企业模式的演进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家族主义被认为是中国人行为的核心 ,但泛家族主义比家族主义本身更能描述中国人在团队、组织、社会中行为处事的精髓。文章分析了泛家族主义文化在家族式企业管理中的四种具体表现 ,指出家族式管理是泛家族主义文化通过路径依赖而作用的结果 ,也是在现有的社会资本条件下企业迫不得已的一种选择。适时地超越亲情熟识的人格化社会网络交易而进入非人格化的制度性交易将有助于浙江省家族企业管理的改善 ,浙江省家族企业模式的下一步演进也必须在继承和超越泛家族主义文化的基础上展开  相似文献   

5.
陈宏辉 《社会科学》2003,(7):124-128
长期以来 ,“家族主义”都是研究中国传统文化的核心概念 ,但事实上泛家族主义比家族主义本身更能描述中国人在团队、组织、社会中行为处事的精髓。文章剖析了家族主义在解释现实方面面临的困惑 ,研究了泛家族主义文化在家族制企业管理中的四种具体表现 ,并指出家族企业模式的下一步演进也必须在继承和超越泛家族主义文化的基础上展开  相似文献   

6.
家族企业代际传承与制度创新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进入21世纪后,中国许多成功的家族企业渐渐步入转型期,权力的交接、领导人的换代等使代际传承问题提上日程。对国内家族企业来说,已经发生的继任主要是家族内部的代际权力转移,基本上不涉及职业经理的进入,因此可以判断“子承父业”是适合当前中国家族企业的主流传承模式。解决家族企业顺利过渡中出现的问题,并进行制度创新是成功实现权杖交替的关键。主要包括:(1)为了解决财富的可继承性与人力资本的不可继承性问题,完全有必要设计一套全面的继任计划。(2)家族企业选择“子承父业”模式,其本质不仅是新旧领导者的交替,而且是企业内新的管理团队逐步形成的一个过程。(3)如果出现第二代有多个继任者继承企业财产,或者唯一的继任者又难以继承企业经营权的情况时,针对前者,提倡用“货币价值分配法”来解决家族财产均分所带来的问题;对于后者,在当今中国经理人市场尚未成熟,轻易地把企业的经营权委托给经理人,是不明智、不现实的选择。  相似文献   

7.
《江西社会科学》2015,(8):192-197
以家族企业为代表的民营经济在我国经济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家族企业的重要特征是家族成员参与企业管理。家族管理可以有效地降低代理成本,家族成员对于家族声誉和财富的珍惜可以使其更加努力工作,因此家族管理有助于提升业绩。以我国2002—2010年家族企业为样本的实证研究发现,家族成员参与董事会和管理层对于家族企业业绩有显著的提升作用。进一步研究发现,由于第二代继承人难以继承家族创始人的特殊无形资产,因此第二代参与管理与企业业绩存在显著的负相关关系。  相似文献   

8.
宋亚非 《北方论丛》2007,(1):136-139
美英两国在保留家族企业最终控制权的同时,有选择地将现代公司制度的优势融入家族企业,形成了比较成熟、规范的企业治理模式;家族色彩浓厚的日、德两国家族企业,以保障相关者利益的思想与人本主义的融合为基础,是一种内部监控型模式;深受儒家家族传统观念影响的韩国、台湾等新兴工业化国家或地区,则建立了以家族为代表的控股股东主权模式。比较分析三种模式的异同点,可以得出一些对我国家族企业的治理和发展有益的启示。  相似文献   

9.
家族企业创业导向与企业成长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近年来,学术界逐渐认识到,家族因素和创业问题相结合产生了独特的理论问题和研究视角.本文通过对家族创业文献的梳理评述,基于家族创业的家族嵌入观和创业家族模型等理论架构,试图建立在家族独特资源库、家族创业导向与企业成长之间的关系模型,以理解家族企业的创业成长行为.并对中国制度情境下的家族企业成长模式进行了理论分析.一个理论推断是,从机会导向向创业导向的战略转型是我国家族企业可持续成长的必由之路.  相似文献   

10.
社会资本、治理结构与家族企业代理问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传统委托代理理论对于家族企业代理问题的研究忽视了家族企业成长的动态性和代理目标的多元性,而且缺乏对家族企业外部代理问题和相关治理的关注。本文从治理范围和治理方式两个维度,将家族企业的委托代理关系分为四种类型,并提出了家族企业的社会资本治理模式。在社会资本治理模式下,家族企业应对企业内部和企业外部采取不同的委托代理安排:在企业内部,对于家族经理人员,用"价值观治理"来超越个体的"权威治理";对于非家族经理人员,通过泛家族化构建委托人与代理人之间的长期信任。在企业外部,应当通过扩展的家族企业网络来降低代理成本,提高组织的交易效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