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农村早婚早育现象分析江西省南昌县计生委胡大顺来稿谈到,目前农村早婚早育的现象为什么会禁而不止、屡禁不绝呢?究其原因大致如下:市场经济日益繁荣的外部环境,为早婚早育者提供了便利条件,男女青年外出打工经商,摆脱了家庭的管束,彼此相处往往会由友情发展到恋情...  相似文献   

2.
<正> 为进一步贯彻落实吉政发[1987]74号文件精神,10月9日-11日,白城地区召开全区计划生育工作座谈会,来自全区的各市、县计生委主任和宣传、统计负责人参加了会议。会议集中讨论了74号文件的执行情况和在改革时期如何正确贯彻落实文件精神等问题。三岔河镇、乾安严字乡、大安县计生委、通榆县计生委还分别就流动人口、早婚早育、病残儿鉴定、更改民族四  相似文献   

3.
当前学术界一致认为多孩生育、早婚早育是计划生育工作中的两大难题.然而,在研究多孩生育、早婚早育的同时,人们似乎对计划生育工作中另一个重要问题——节育效果问题尚未引起高度的重视.早婚早育、多孩生育、节育效果三者是紧密联系的.节育有效率除直接影响多孩率外,还通过影响早育率间接影响多孩率.节育效果的好坏是解决早婚早育、多孩生育的关键之一.为此,在我国人口控制过程中应当高度重视节育有效率的提高.  相似文献   

4.
在新形势下,要稳定来之不易的低生育水平,高质量地解决人口问题,就必须进一步探索人口与计划生育工作综合管理新机制。河南省原阳县计生委的做法如下:  一是实行结婚登记三家联合办公,严把男女青年结婚登记年龄关。针对农村个别地区早婚早育问题,该县从1996年起,在全县推行结婚登记实行乡(镇)民政所、计生办、派出所三家联合办公制度,三方共同审查男女双方的年龄,杜绝了由于不到法定年龄结婚而出现的早婚早育现象,并有效地杜绝了计划外生育。二是实行“婴儿出生证明卡”,严把二孩生育证发放关。1998年初,该县实行了“婴儿出生证…  相似文献   

5.
<正> 目前,农村妇女的早婚早育及多胎生育巳成为决定我国人口控制工作成败的一个关键性因素。因此,对我国农村妇女的早婚早育及多胎生育状况的研究,是一个具有很大现实意义的课题。本文利用1988年全国生育节育抽样调查所提供的资料,就我国农村妇女早婚早育及多胎生育的发展变化及产生这种现象的原因进行初步的分析。  相似文献   

6.
近两年来,早婚早育、未婚先育及非法婚姻等现象,在全国各地比较普遍。这对计划育政策的顺利实施是个不容忽视的干拢。各级计划生育部门和有关部门对此极感棘手。公主岭市十屋乡为控制早婚早育所采取的措施,虽非尽善尽美,但在制止乃至消除这一现象所作的努力中,收到了较好的效果。下面这篇调查报告,总结了十屋乡严格控制早婚早育的经验,现将它介绍给读者。  相似文献   

7.
<正> 一、早婚早育习俗的历史成因(一)早婚早育习俗与中国封建社会的经济特点密切相关。从先秦至近代,早婚早育和多育一直居统治地位。马克思主义人口理论认为,经济发展变化对人口发展变化起着决定性的作用,经济模式是制约婚姻生育观念形成的重要条件。两千多年的封建社会历史发展说明,人口增长与封建社会的经济结构有着密切的联系。我国从西周开始以农立国,时至今日,依然是以农业为主体的国度。小农经济的自  相似文献   

8.
中国80年代的早婚早育状况及其对人口控制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人们对早婚早育问题的关心归根到底是出于对我国人口数量控制问题的关心,但是,由于早婚早育问题从现象看并不是数量问题,而是个时间性问题,因此,这个问题并不象计划外生育、多胎生育等问题那样容易引起人们的重视。直到今天,许多人仍旧以“反正都是生一个,早生晚生都一样”为借口,对早婚早育问题漠不关心。其实,生育的时间性和生育的数量性是一个问题的两个方面,二者对人口控制具有同等的重要性。人们之所以对这个问题产生模糊的认识,一方面是因为这个问题具有一定的隐蔽性,另一方面也因为学术界过去对早婚早育问题研究不够。近…  相似文献   

9.
江西省新余市为检查农村早婚早育密育多育情况,1988年进行了一次5%生育节育抽样调查。调查结果表明;1988年人口出生率为14.19‰、自增率为8.89‰。一孩率为68.25%、多孩率为6.48%。女性早婚率为2.36%、晚婚率为28.8%。可以看出:当前农村计划生育工作中早婚,早育、密育、多育还较多。这将严重影响着人口数量的控制,是完成年度人口计划的主要障碍。只有采取有效措施解决这个问题,控制人口数量的目的才能实现。  相似文献   

10.
<正> 近几年,我国人口出生率大幅度回升,农村早婚早育和多胎生育则是形成这一趋势的主要原因。因此,本文就如何控制农村早育多育谈点粗浅的看法。  相似文献   

11.
近年的人口发展形势表明,早育、多胎生育是我国高出生率人口回升的一个重要原因,它加剧了当前人口生育高峰期的拥挤现象。1987年全国有610多万人未到法定年龄就结婚,在一些农村,早婚、早育、非法同居、非婚生育的情况十分严重。如河南省浚县城关乡1987年1月到1988年2月间共结婚808对,其中249对女方不到法定结婚年龄,早婚率为30.82%,晚婚率仅13.86%。山东省  相似文献   

12.
针对当前人口出生高峰,各地都加强了对婚育人群的生育管理,特别是加强了人口计划的管理,不少地方在年度人口计划中,还实行“双轨”控制,虽收到一定的效果,但年度人口计划还是时有突破,究其原因主要是早婚早育的冲击和影响。早婚早育的治理问题长期进展不大,甚至陷入当前困境,因素是多方面的。但是婚姻管理措施软化,婚姻管理同控制人口增长的措施不配套,致  相似文献   

13.
在一般情况下,结婚是生育的前提,男女两性的结合就孕育着第二代的出生。早婚必然带来早育,缩短两代人的时间间隔,加速人口的增长。因此,对我国育龄妇女早婚状况进行归因分析,对于计划生育工作,保证人口发展战略的实施具有重要意义。一、我国妇女早婚概况  相似文献   

14.
<正> 山西省忻州地区农村早婚和非法同居情况的存在,甚至加重,直接干扰了《婚姻法》和计划生育政策的贯彻落实。早婚必然早育,早育缩短了人口出生的时间间隔,加快了人口的发展速度,影响了人口素质的提高。因此,必须认真地加以研究,分析原因,制订对策,坚决杜绝此类现象的发生。带着这个问题,于1989年1月,我们地区组织县、乡人员,对1987年生一胎妇女的结婚情况进行了追踪抽样调查。调查以村民小组为样本点,在全区所属14个县(市)内采取等距、整群抽样调查。共调查303个样本点,合计14,763户,54,306人。占全区总人口的2.1%。调查实施工作,由逐级培训的调查员携带调查表卡,登门询问户主和在户  相似文献   

15.
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入发展,广大农民的生活水平逐年提高,计划生育这一项基本国策更加深入人心,大多数农民的婚育观念得到了明显的转变,少生孩子快致富已成为时代新风尚。但是,也有极少数受“早生儿子早得济”和“早生儿子早得福”等传统观念束缚较深的人,纵容子女早婚早育,给计生工作带来了新的难题。 1.“纵容子女”早婚早育现象。这种现象多数是指在农村家庭条件比较好、  相似文献   

16.
<正> 目前,人口控制的任务十分艰巨,我省早婚早育现象近几年有所抬头,特别是农村地区较为严重。它直接影响着人口控制目标的完成和妇女、儿童身心健康。各级政府部门应给予足够的重视。近年来女性早婚状况女性早婚,是指不到法定婚龄(20周岁)而结婚。据1987年1%人口抽样调查资料汇总结果,我省早婚现象具有如下特征:(一)早婚人数逐渐增多,早婚率有所回升。30多年来,由于经济发展和妇女地位的提高,女性婚龄经历了20多年自发提高阶段。七十年代大力提倡晚婚、晚育,平均婚龄升至历史最高点。但是进入八十年代以后,平均婚龄开始下降,早婚现象有回升趋势。据1987年7月1日调查:每100名已婚妇女中早婚的25~29岁组为6.9人,而20~24岁  相似文献   

17.
<正> 吉林省通榆县人口出生率在1982——1990年间巳降至12—16‰之间,并且在大多数年份低于全省水平,但是近年来该县的人口形势却不容乐观。人口的计划外生育主要是早育和多胎生育问题比较严重,给计划生育工作带来很大困准,而解决好早婚早育这个难题又是脱贫致富的关键所在。  相似文献   

18.
论流动人口的生育行为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近两年,以“超生游击队”闻名一时的流动人口躲生、抢生、超生现象,引起了国内外专家学者们的广泛关注和忧虑。它不仅被认为是当前中国人口控制中,与早婚早育、多胎生育并列的三大难题之一,而且被列为目前大城市流动人口管理中最棘手的问题。  相似文献   

19.
○我国农村的早婚早育并非“不治之症”——晚婚晚育不能只停留在一般宣传号召,而要采取具体有力措施——规定生育一胎的低限年龄符合国策,不违背婚姻法,又可为多数群众接受。  相似文献   

20.
江苏农村外来女的婚育管理与教育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女性人口流动和迁移是当今社会经济文化发展中的热点问题,农村外来女的婚育管理又是热点中的难点。本文针对她们当中非感情因素促成的婚姻、未婚同居、早婚早育和无证生育的负面效应,提出了以教育为先导,把握管理重点环节,充分发挥自我教育、自我管理、自我服务作用的婚育管理教育思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