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本文认为 ,研究劳动力问题需要跳出“劳动力商品”的窠臼 ,从“劳动力产权”角度 ,在由直接生产过程和流通过程所组成的生产总过程中加以考察。随着新技术革命的进展、知识经济时代的到来 ,人力资本的存量不断增大 ,劳动力产权相对于物质财产权的地位还会不断提高 ,从而 ,劳动力产权将是一个越来越重要的概念。劳动力产权是按劳分配和按生产要素分配的有机结合点。用劳动力产权还可以较好地协调、充分调动劳动者的劳动积极性和企业物质资本保值增值之间关系  相似文献   

2.
论我国劳动力产权的实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若将企业视作产权明晰的主体之间的结盟,那么,解决劳资利益冲突就是企业内部各产权主体之间的核心问题。我国是社会主义国家,劳动力资本与物质资本是一种平等协作的关系,因而劳动力产权应该与资本产权共同参与剩余分割。劳动力产权的实现既是劳动者的天然权利,也是社会主义公平分配原则的题中之义。  相似文献   

3.
论劳动力产权实现的条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近年来,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分配理论研究的深入,劳动力产权的地位和作用备受关注。本文以马克思主义产权理论为指导,通过对现代西方主流经济学和非主流经济学进行分析,探讨劳动力产权中的收益权内涵和边界、劳动力产权的实现条件及当前我国劳动力产权的残缺性。  相似文献   

4.
论马克思的劳动力产权理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劳动力产权是产权理论的重要组成部分,本文从劳动力产权性质、劳动力产权形式与权能结构、资本主义社会劳动力产权特点和社会主义社会劳动力产权特点四个方面对马克思的劳动力产权理论进行了全面分析。  相似文献   

5.
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运行中,劳动力作为商品,是具有产权关系的。劳动者一旦进入市场,劳动力产权就必须发挥作用,并表现出来。在劳动力交换的过程中,劳动力的产权归劳动者所有,劳动力的使用权创造价值和社会财富,但劳动力所有者凭借产权要参与对社会财富的分配。当前,我们确定劳动力产权关系对深化经济体制改革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6.
本文简要回顾了学界关于劳动力产权问题的研究,简述了研究劳动力产权的两大理论背景:马克思主义经济学和新制度经济学;提出了研究劳动力产权的四个分析角度:分配视角、资源配置视角、生产过程视角以及人权视角;总结了有关劳动力产权的各种界定及其侧重点;评价了劳动力产权的地位,最后提出了当前我国劳动力产权研究的问题及其展望。  相似文献   

7.
产权是所有制的核心和主要内容,也是确立分配制度与调整利益关系的基础.我国大部分私营企业目前仍然实行由所有权决定其他一切权利的古典产权制度,产权结构单一,忽视或否定人力资本与劳动力产权.如果企业只追求利润最大化,必然会产生严重的分配矛盾.要改变这种状况,必须深化改革,建立现代产权制度,承认和确立劳动力产权,让劳动者拥有股权,实现投资主体多元化,使职工既作为劳动者又成为劳动力资本所有者,并融入公司治理结构中.  相似文献   

8.
汪潜 《江汉论坛》2006,2(11):5-8
劳动力产权是实现社会主义本质的途径,既有理论依据又有现实依据。劳动力产权不但是消灭剥削的基本途径,也是共同富裕的基本前提,更是劳动者自己解放自己的道路。与先富这一实现共同富裕的捷径相比,劳动力产权是实现共同富裕的内在的根本途径。  相似文献   

9.
马克思认为,劳动力由于其商品属性而具有产权属性。劳动力产权是由所有权、占有权、使用权、收益权等构成的一束权利,它由于依附于活的劳动者,因而具有不可分离性、产权权利束的可分离性、部分让渡性、历史性等特点。在劳动力市场上,劳资双方交易具有自由、平等、所有权、边沁等特点,但进入生产过程后,劳资双方的地位便不再平等。马克思的劳动力产权思想有益于指导我国健全劳动力市场,完善按要素分配,建立劳资利益共享机制,促进劳资关系和谐。  相似文献   

10.
完整的产权包括物权、劳动力产权。国内学者对于物权的研究已经达到较深层次,而对劳动力产权的研究还仅仅是起步。作为劳动力产权理论的先驱,马克思对劳动力产权有着独到的理解,包含着丰富的思想,对此我们应当重视挖掘整理。利润分享模式是中国特色的劳动力产权的主要实现途径。  相似文献   

11.
本文认为劳动力买卖就是人身买卖,只存在于奴隶社会或封建社会中。劳动力商品的交换形式是租赁而不是买卖。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把劳动力租赁理论付诸实践,能够激励劳动者增加人力资本投资,推动科教兴国战略的实施;能够使社会主义劳动者的企业主人地位在更大程度上得以实现。  相似文献   

12.
从农村家庭所具有的生产要素基础,即人力资本和物质资本两个层面的五个自变量,对12个省份共2202户农村家庭的劳动力是否外出务工所进行的实证分析表明:家庭人力资本越足,家庭有劳动力外出务工的可能性越大;家庭土地类物质资本越足,家庭劳动力外出务工的可能性越小;有劳动力外出的不同家庭,虽受家庭生产要素的共同作用,但人力资本和物质资本的作用并非一样,人力资本是关键.在土地不具再生性的前提下,农业发展首先要保障农业劳动力的供给,但要相应控制家庭人口规模,因为农业劳动力与家庭人口规模之间并非正比关系.  相似文献   

13.
张显宏 《理论界》2009,(12):87-88
确立农民工劳动力产权既是我国社会主义国家性质的必然要求,也符合激励相容原理,体现了一定的分配原则和公平观。研究也表明,农民工劳动力产权的确立对于减少监督成本和节约因解决纠纷导致的成本都有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4.
人力资本与劳动力的共性和差异性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人力资本和劳动力的自然基础是人的有机体,它们的使用效果都受其所有者主观因素影响,它们都具有再生性和时效性特征。但是,人力资本存在的历史比劳动力短得多,而且,人力资本和劳动力在使用价值及其产权特征,价值及其补偿方式等方面都存在重大差异。否认人力资本和劳动力的差异性,不仅会造成理论上的混乱,在实践中也是有害的。  相似文献   

15.
劳动力在怎样的条件下才能索取部分剩余产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劳动力是否具有资本属性 ,关键就在于劳动力是否具有“风险性” ,即承担企业的经营风险 ,是劳动力由普通的“劳动力商品”转变为具有“资本”属性进而拥有部分剩余产品索取权的关键  相似文献   

16.
黄湘中 《兰州学刊》2011,(7):1-5,10
劳动力商品具有使用价值大于自身价值的特殊属性;劳动力价值一般是按资本获利多少这种生产关系决定的,由劳动力使用价值的大小决定劳动力价值的高低。劳动力使用价值来源于体力和脑力消耗以及知识和技能增长,可以无止境提高,形成大于劳动力价值的劳动生产力,创造价值和剩余价值。马克思区分了劳动力与劳动的不同概念,指出不是劳动,而是劳动力与资本交换并创造价值。马克思进一步指出:“劳动力使用价值本身具有成为价值源泉的特殊属性,它的实际使用就是劳动的物化,就是价值的创造”。因此,价值源泉不是抽象劳动,而是劳动力使用价值。长期以来,“抽象劳动创造价值”被视为价值源泉的定义,它与“价值是抽象劳动”发生矛盾,应予扬弃。  相似文献   

17.
再议劳动者地位问题:劳动力产权强度的视角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中国经济体制改革三十多年来,劳动力市场化的程度已经大大提高,以市场机制配置劳动力资源的体制已经基本确立。然而与此同时,各种劳资冲突和劳资纠纷问题也日益突出,劳动者、特别是进城农民工在劳资关系的弱势地位问题尤其受到关注。如果说在改革初期劳动者地位可能受制于劳动力产权残缺的状况,那么,当劳动力市场和劳动法律制度逐步成熟和完善时,劳动者地位则主要取于其实现劳动力产权的能力,即其劳动力产权强度。决定劳动力产权强度的因素主要来自三个维度:个人变量、结构变量以及制度变量。劳动者是异质性的,不同劳动者群体在劳动力产权三个维度上的强弱决定了不同的劳资关系类型——雇主管治型、雇主主导型、制度保护型、自我保护型和雇员主导型,以及不同的劳动者地位——完全弱势、弱势、受保护的弱势、受压制的弱势和强势。只有理顺最突出的农民工劳资关系问题,一个均衡和谐、劳资两利的中国劳资关系模式才可能真正建立起来,而且对中国经济可持续发展和平衡国民收入分配格局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8.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充满活力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需要发挥劳动力和资本要素的作用,需要激发工人农民等劳动者和资本所有者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资本与劳动力商品的结合,能对生产力的发展和财富的增长发挥一定作用,但会形成劳动者与资本所有者之间的过大收入差距,不利于劳动者共同富裕。资本与劳动力资本的有效结合,既能发展生产力和增加财富,也能推进劳动者共同富裕。构建生产资料资本化为资本所有者股份的个人所有制和劳动力资本化为劳动者股份的个人所有制,能使劳动力成为劳动者的资本,有利于提高劳动者的收入水平和富裕程度,有利于化解社会主要矛盾和构建和谐劳动关系。  相似文献   

19.
赵华灵 《兰州学刊》2007,1(12):33-36
马克思以自己的分工理论为基础所论证的大机器生产方式下,社会分工向生产组织内部分工转化的趋势和生产组织内部分工状态下劳动者的劳动力产权难得确证而引起劳资关系紧张和无产阶级革命、进而引致资本主义灭亡的论断,并没有完全变成现实。从理论上分析,分工存在的二元发展趋势和劳动力产品的独特性质在马克思的理论论证中没能得到充分重视,是其生产组织和劳动力产权思想中存在一定理论缺失的主要原因。  相似文献   

20.
范钦芳 《理论界》2000,(2):48-49
我国的市场经济是公有制前提下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 ,既不能把劳动力完全等同于商品 ,也不能硬性地把劳动力排斥在商品之外 ,这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我国职工地位的新特征。第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并不改变企业的公有制性质。在公有经济和国有企业中职工的主人翁地位和性质并没有改变。职工从总体上更多地表现为主人翁 ,而从个体上则更多地表现为劳动者 ,每个职工都有这样的双重身份。国家和企业必须全心全意地依靠广大职工 ,并切实维护他们各方面的合法权宜 ,这是我们党的重要指导思想。维护和尊重职工合法权宜中包括职工的劳动权和择业…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