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鲁迅的著名杂文《庆祝沪宁克复的那一边》,一九七五年初,中山大学从一九二七年五月五日广州《国民新闻》副刊《新书路》第十一号上发现后,引起了人们的普遍关注,相继转载于许多报刊,并收入多种鲁迅著作选本中。原报排印粗疏,刊误不少,各家虽对该文作了初步校勘,但意见不尽相同,有些疏漏至今尚未被指出。鉴于这篇佚文对研究鲁迅具有特殊的重要性,很有必要再加订正,使之渐臻完善。为帮助未睹原件的同志了解本来面貌,笔者根据当年报纸的刊误逐条依次列出,重作校勘,并对各家提出商榷意见。  相似文献   

2.
今天这样的鲁迅学术讨论会,就我们山东说,过去从来没有过。就鲁迅研究来说,至少建国以来是中国现代文学中研究最多,发表研究论文最多的作家,现在且有了专门研究鲁迅的刊物。特别是为了纪念鲁迅诞辰百周年,筹备委员会连续在扬州和大连举行了撰稿座谈会,鲁迅研究工作显然比过去展开了,涉及的面更广了,论述也更深入了,有不少新的论点新的看法出现,例如对“狂人”的形象,对阿Q的形象,对《野草》,对《故事新编》甚而对《庆祝沪宁克复的那一边》的理解,评价等,都提出了新的材料和看法,很显然,经过这  相似文献   

3.
“庆祝和革命”今年本刊第三期发表的鲁迅佚文《庆祝沪宁克复的那一边》,是运用马列主义分析中国革命现实问题的光辉范例。“沪宁的克复”,“庆祝的盛典”,不少革命者给胜利冲昏了头脑。鲁迅却从列宁的一段话中得到深刻的启示。这段话的现在译文是:“第一件事就是不要陶醉于胜利,不要骄傲;第二件事就是要巩固自己的胜利;第三件事就是要彻底消灭敌人,因为敌人只是被打败了,但是还远没有被彻底消灭。”鲁迅以这些论点作武器,总结我国民主革命以来的阶级斗争经验,提醒人们:“庆祝和革命没有什么相干,至多不过是一种点缀。”庆祝、讴歌,“这样的人们一多,革命的精神反而会从浮滑,稀薄,以至于消亡,再下去是复旧”。一针见血,刺中要害。果然,过不了几天,蒋介石挥舞起屠刀,千百万人头落地。毛主席后来指出:“我党历史上曾经有过几次表现了大的骄傲,都是吃  相似文献   

4.
《锦州师院学报》(哲社版)一九八一年第四期,有宋学知同志大作《“鲁迅杂文”各称考》,多处涉及到我的短文《谈谈鲁迅的“杂文”概念》(载《华中师院学报》1980年第二期)。为了使讨论进一步展开,我愿意再谈几点想法与宋同志商榷。我写这篇短文的目的,主要是为了解决鲁迅杂文的教学问题。什么是“杂文”,什么是“鲁迅杂文”,这些概念的内涵和外延是什么呢?言人人殊,实在不好把握。自己从事教学工作,接触到更多的资料和实际之后,觉得问题更为突出。不解决这个问题,鲁迅杂文的教学,尤其是关于其艺术形式的教学是很难深入的。因此,便在一九七七年上半年写成了《谈谈鲁迅的“杂文”概念》一文。  相似文献   

5.
鲁迅杂文创造了典型形象吗? 应该说,这是一个一直悬而未决的问题。在鲁迅研究者中,不少人认为鲁迅杂文创造了典型,但也有人持反对意见。五十年代,就有人撰写专文就此问题阐述自已的意见。笔者所见,伊凡同志曾在一九五七年六月号的《解放军文艺》上发表《鲁迅杂文中的典型问题》一文,对鲁迅杂文创造了典型形象的观点进行了讨论。可惜,争鸣刚开了头就又煞了尾,这一应该解决的问题一直被搁置下来,迄今没有取得比较一致的意见。  相似文献   

6.
在中国现代文学史上,鲁迅的杂文是一座丰碑。这不仅因为它的赫赫战功而彪炳于中国革命的史册,而且也因为它那独树一帜的文学笔法而具有永恒的艺术价值。瞿秋白早就预言:“杂感这种文体,将要因为鲁迅而变成文艺性的论文的代名词”(《〈鲁迅杂感选集〉序言》)。半个世纪以来的历史证明,事情果然是这样。本文仅就我们在教学中的体会,谈谈鲁迅杂文的艺术特色。  相似文献   

7.
说明《鲁迅杂文中的人物》(以下简称《人物》)是《鲁迅杂文辞典》的一部分.《人物》辑录范围,以鲁迅杂文中出现的古今中外人物为限,也适当地收一些对理解鲁迅杂文有重大关系的文艺作品中的人物.每个词条由两部分组成,一是对这一人物的简单介绍,一是鲁迅与这个人物的交往或斗争及评价.在写后一部分时,不仅运用了鲁迅日记、书信及其他文章的有关材料,并且参考了有关书报.限于条件和水平,错误和缺点一定不少.这里选刊十四条,希同志们批评指正.  相似文献   

8.
鲁迅在他那篇用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方法从儒侠一直剖析到后世的流氓,深刻地批判了《水浒》的杂文《流氓的变迁》中,引用过先秦法家韩非对儒侠的论述.引用韩非的话,在鲁迅的其它杂文和文学史专著里还可以见到,而且往往还有精辟的评论.鲁迅总是结合当时革命斗争的需要,来引述和评论韩非的,这对于我们今天学习、研究历史和古代文学史,努力做到古为今用,是有启发意义的.一鲁迅论韩,总是把他放在儒家的对立面来评述的.《汉文学史纲要》说:"察周季之思  相似文献   

9.
<正> 《江汉论坛》1984年10月号发表了王献永同志的《论鲁迅杂文艺术的演进》一文,王文对于鲁迅杂文的分期提出了一个新的论点,他说:“鲁迅杂文的分期问题,一般的以1927年为界,分为前后两个时期,似乎早已解决.其实这种分期方法,完全是以作者思想发展为依据的,也就是说,是以其杂文的思想内容为划分标准的,显然是不科学,不妥当的.因为鲁迅杂文是一种艺术,那就应该按其艺术的特性作为分期的主要标准.虽然,文艺作品的艺术性与思想性密不可分,又都同时受制于作家的主观思想,但作家的思想决不能等于作品的艺术思  相似文献   

10.
一杂文,这是伟大的艺术家鲁迅留给我们的宝贵的文学遗产。鲁迅杂文既然是文艺作品,它必然也可以具有浪漫主义的特色。在我们论述鲁迅杂文的浪漫主义之前,我们不妨重温一下,1935年5月鲁迅发表的《徐懋庸作〈打杂集〉序》一文。在这篇著名的序文里,鲁迅批评了那种把杂文看做是“作者的堕落的表现”的错误观点,指出:“杂文这种东西”,“恐怕要侵入高尚的文学楼台去的”。最后,他认为,杂文不但“生动,泼辣,有益,而且也能移人情。”鲁迅特別强调:“能移人情,对不起得很,就不免要扰乱你们的文苑,至少,是将不是东西之流唾向杂文的许多唾沫,一脚就踏得无踪无影了,只剩下一张满是油汗兼雪花膏的嘴脸。”事实正是如此,鲁迅杂文因为具有“移人情”的文学属性,所以,它固然以理智去启发读者,却往往又做到了以  相似文献   

11.
《在现代中国的孔夫子》(见《且介亭杂文二集》)是一九三五年写的。在这篇杂文里,鲁迅用马克思主义的阶级观点和阶级分析方法解剖了孔夫子,批判了历代“尊孔崇圣”的反动思潮。这是一篇著名的讨孔檄文,也是鲁迅对上层建筑领域里长时期来尊孔与反孔斗争的科学总结。在当前蓬勃开展的批林批孔运动中,重读这篇杂文,有着极其重大的现实意义,它可以帮助我们更深刻地认清资产阶级野心家、阴谋家、两面派、叛徒、卖国贼林彪拼命鼓吹孔孟之道,再三挥舞“克己复礼”的破旗,妄图在我国颠覆无产阶级专政,复辟  相似文献   

12.
一中国现代杂文,走过了曲折而光辉的战斗里程。杂文是中国新文学最早诞生的文学作品。1915年9月,陈独秀在上海创办了《青年杂志》(第二卷改名为《新青年》),这是新文化运动开始的标志,同时也开始了现代杂文的历史。在呼唤思想革新的启蒙中,在“打倒孔家店”的战斗中,议论性的散文就呼啸而出,不过当时还没有杂文这个名目。1918年4月,《新青年》四卷四期开辟了“随感录”专栏,成为现代杂文运动的开端。当年新文化运动和文学革命的前驱者,几乎都是杂文的作者。其中,鲁迅由于辛勤拓荒,锲而不舍,成为中国现代杂文运动的奠基人和开路先锋。 1924年11月,由鲁迅、周作人等主办的《语丝》月刊在北京创刊,这是中国现代第一个以登载杂文为主的期刊。到了三十年代,杂文创作蔚为大观。1932年12月,“《申报·自由谈》的革新,引来了杂文的全盛时期。”(茅盾《多事而活跃的岁月》)杂文逐渐成为一种独创性的文体。杂文这种文体的概念,是由鲁迅最早界定的,并且有一个变化发展过程。  相似文献   

13.
鲁迅是我国现代文学史上最伟大的杂文作家,是我国现代杂文的开拓者和奠基者。鲁迅在他的一生中共创作了七百多篇杂文,这是他留给我们民族的宝贵的精神财富。按照习惯的提法,鲁迅的杂文是匕首和投枪,是感应的神经,攻守的手足,这无疑是正确的。但是,我们以为,把鲁迅的杂文说成是匕首和投枪是不够的,鲁迅的杂文是我国近代社会的百科全书,是我们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有力武器,是我们工作和学习的指南,是生活的教科书。鲁迅在他的杂文中极其深刻地总结了中国革命斗争的经验,揭示了社会历史发展的规律,鲁迅的杂文存在着我们迄今尚未完全认识到的重大的理论意义。  相似文献   

14.
鲁迅杂文研究一直是整个鲁迅研究中的薄弱环节。何以如此?我以为:这是由于我们在研究鲁迅杂文时,把鲁迅主要地作为一位文学家、把其杂文主要地作为文学作品来对待的缘故。也就是说,我们主要是从文学角度去研究这一特定课题的。而这就影响了我们对鲁迅杂文的伟大思想价值的研究和认识。诚然,鲁迅是一位伟大的文学家,但他首先是一位伟大的思想家和革命家。他的杂文,便是他留给我们的一个蕴含极其丰富的伟大的思想宝库。它们是鲁迅在中国革命斗争中,为着战斗的需要而写成的思想论著。因此,我们在研究这一特殊课题时,也应首  相似文献   

15.
在中国现代杂文史上,鲁迅与瞿秋白都是杰出的杂文作家,他们的杂文,是两块可以互相媲美的文艺瑰宝,值得进行一番比较。 《“友邦惊诧”论》是鲁迅杂文代表作之一,《一种云》则是瞿秋白杂文的代表作,两篇杂文在解放后都曾先后被选入中学语文教材,可以说是家喻户晓的名篇。本文便试图通过这两篇杂文的比较说明鲁迅杂文与瞿秋白杂文的异同。  相似文献   

16.
《答国际文学社问》(收入《且介亭杂文》,以下简称《答问》)是鲁迅后期的一篇重要杂文。在这篇不满五百字的短文中,鲁迅热情地歌颂了列宁领导的伟大的十月社会主义革命,并严正宣告:“我确切地相信无阶级社会一定要出现”,态度鲜明,气势磅礴,充分体现了一个伟大的共产主义战士的革命精神,至今仍不失其强烈的战斗意义和鼓午作用。关于《答问》的写作时间,《且介亭杂文》中并未署明,但历来认为作于1934年3月23日,理由是“据手迹”。①最近我们发现,事实并非如此。  相似文献   

17.
《伸冤》是鲁迅和瞿秋白继《王道诗话》之后,合作的第二篇杂文。这篇杂文也是先由翟秋白执笔写成,然后由鲁迅作文字上的修改,请许广平誊抄后,署上鲁迅的笔名——“干”,寄给《申报·自由谈》发表的。翟秋白写作的日期是一九三三年三月七日,发表的日期为三月九日。翟秋白原来的题目是《苦闷的答复》,鲁迅改题为《伸冤》。《苦闷的管复》今收入《瞿秋白文集》第二卷,《伸冤》当对即由鲁迅编入自己的杂文集《伪自由书》。《苦闷的答复》是什么意思?原来,一九三三年二月,国联调查团团长李顿,在巴  相似文献   

18.
(一) 作为一种现代的文学样式,鲁迅杂文究竟是如何萌芽,如何发展的,研究者们较少涉足这一领域,因而尚有进行综合探讨的必要。鲁迅曾概略地说过,杂文“萌芽于文学革命以至思想革命”。《新青年》杂志,可以说是现代杂文的摇篮。杂文的最初的开拓者,除鲁迅外,尚有陈独秀、李大钊、钱玄同、刘半农、吴虞、周作人、胡适等。当文学革命发轫时,胡适的《文学改良刍议》和陈独秀的《文学革命论》,虽尚属纯议论文,而且留有文言的外壳,但文中所透露的对封建文化的激烈攻战,却是与后来杂文的精神相符的。一九一八年,《新青年》断然改用白话行文,同年四月更增设了专载短评的《随感录》专栏。这就不但使杂文获得了与其战  相似文献   

19.
“闻韶,是一个世界,口渴,是一个世界”,是鲁迅杂文《不知肉味和不知水味》里揭示主题的一句精辟语言。鲁迅这篇杂文写于一九三四年八月底,收在《且介亭杂文》集。一九三四年是我国内忧外患深重的一年。日本帝国主义要变中国为它的殖民地,这时已把侵略的魔爪从东北伸向华北。蒋介石反动派则执行“攘外必先安内”的反革命政策,疯狂地对我革命根据地进行第五次“围剿”。这一年旱灾遍及十六个省三百六  相似文献   

20.
《论鲁迅杂文的审美机制》从审美视角、审美核心、审美形态三个角度对鲁迅杂文进行了全新的评价。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