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59 毫秒
1.
中部崛起战略中的安徽发展:机遇、挑战与对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中部崛起”的政策内涵和战略意义不仅仅强调板块发展的整体性,更注重区域内部及外部各因素的优势发展和协调发展。中部崛起带来的机遇和挑战表明,加快安徽发展对于中部崛起具有重要意义。在统筹区域发展的思路下,依据本省实际,安徽应在中部崛起的战略机遇中,乘势而上,实现自身较快发展。  相似文献   

2.
中国高等教育发展正处在一个关键时期,在这个时期内,主要有6个方面的根本性问题:中国高等教育必须围绕、服从、服务于经济建设;必须在改革中发展;要适应和促进两个根本性转变,在科学技术成为第一生产力的社会环境下大有作为;要在优先发展战略中实现规模、结构、质量、效益协调发展;要以邓小平理论为指导,开创工作新局面。  相似文献   

3.
陕西高校与区域经济发展的协调性分析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高等教育与区域经济的协调发展,有助于高等教育与区域经济发展的紧密结合,实现良性互动。从规模和结构两个方面的分析表明:陕西高校与经济发展并没有实现相互促进和良性循环,而是造成了较高的人力资本存量与落后的经济发展并存的现象。鉴于此,今后迫切需要把陕西高等教育发展的重点从规模扩张转移到规模与质量并重上来,加快学科专业结构的调整。  相似文献   

4.
高等教育大众化 ,不仅仅是规模的扩张 ,而且应是规模、结构、质量、水平、效益的协调发展。在广东高等教育发展中 ,应全面理解“大众化”的内涵 ,为广东的经济社会发展提供人才支持  相似文献   

5.
高等教育与泛东北区域经济协调发展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泛东北经济区域高等教育在为区域经济发展服务过程中取得一定的成效,为老工业基地建设做出较大的贡献。实践表明,扩大高等教育的办学规模,加大区域经济发展的智力支持;继续推进产学研相结合的办学道路,提升泛东北区域经济的人才素质;加强高等职业教育建设,促进区域经济的生产力发展;深化高等教育改革,迎合区域经济发展的需要;提高科研成果转化率,推动高新技术发展;增加高等教育消费,拉动区域经济的经济增长;实施高等教育与农村建设的结合,加快泛东北区域经济的振兴节奏。但高等教育为区域经济发展服务过程中存在一些问题,如高等教育资金投入不足,制约高等教育质量;高等教育大而不强,研究型大学数量有限;高等职业院校结构与区域经济结构不协调。因此,高等教育与区域经济协调发展,需要政府加强引导与政策扶持;高等学校改变观念,为区域经济发展服务;加强研究型大学建设,引导教师队伍参与老工业基地建设。  相似文献   

6.
以科学发展观统筹高等教育协调发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运用比较方法,考察了改革开放以来中国高等教育的发展及面临的机遇与挑战。指出:当前,中国高等教育发展到了一个新的阶段和关键时期,机遇与挑战并存,必须树立和落实科学发展观,坚持以人为本,统筹高等教育与经济建设的协调发展,走内涵与外延协调发展之路,正确把握规模与质量的辩证关系,推进不同类型、层次、所有制和不同区域高等教育的协调发展。  相似文献   

7.
改革开放以来,广东高等教育规模的发展特征主要表现为:高等教育规模的增量极大、增速极快;逐渐形成两端弱小、中间强大的“腰鼓”型层次结构;高等教育规模发展与经济发展尚不协调。针对高等教育发展相对滞后于经济和社会发展,规模总量相对不足等问题,广东需要适度超前扩张高等教育规模。  相似文献   

8.
构建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是“十四五”时期保证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必然途径。高等教育以培育人力资本的方式,从提升供给质量与刺激内需扩张两个方面对经济发展格局的构建与转型有重要意义。相较于以量的扩张为主导的高等教育发展,新发展格局更需要内涵式的高等教育发展,即在保证办学规模的基础上突出高等教育发展的质量效益,这需要以新发展格局为需求导向调整高等教育结构,旨在以协调的区域结构、完善的形式结构、精进的学科结构、灵活的专业结构与科学的层次结构推动构建供需高水平平衡的新发展格局。  相似文献   

9.
“两淮一蚌”是皖北地区工业基础最好、综合实力最强、发展潜力最大的三座城市,应加快构建“两淮一蚌”城市经济圈,进一步提高综合竞争力,强化区域经济中心地位和辐射带动作用,使之成为皖北地区协调发展和奋力崛起的龙头,从而在全省形成以合肥城市经济圈为主中心、以“两淮一蚌”城市经济圈和沿江城市经济带为副中心的重点突出、南北联动、共同支撑安徽快速崛起的多层次经济增长新格局。  相似文献   

10.
我省沿江城市带是国家重点关注的经济热点地区.沿江城市带的协调发展,对安徽经济崛起意义重大.沿江城市带协调发展最重要的事情,就是要加强其产业的协调发展.今天我省沿江城市发展状况与上世纪90年代的苏、锡、常地区相像,各个城市产业的竞争独立发展固然重要,但协调发展更有意义.加强我省沿江城市的产业协调发展,能够提升这一地区经济的整体竞争力.  相似文献   

11.
民国时期省立安徽大学的院系设置与发展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民国时期的省立安徽大学创办之初,首设预科,之后相继设置文学院、法学院、理学院和农学院,发展众多相关系科,在安徽近代高等教育史中占据中心地位。安徽大学的预科及本科各学院经历了迥然不同的发展命运。南京国民政府奉行的以国民党意识形态指挥和统辖教育的做法,及其变化无常的高等教育政策,对这一时期安徽大学的学院与系科的设置、发展与撤废有决定性的影响。  相似文献   

12.
应用型高等教育基本问题探析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从多个方面分析了发展应用型高等教育(应用性本科高等教育)的重要性,探讨了应用型高等教育发展的内在规律,联系安徽省实际情况,对应用型高等教育建设提出建议。  相似文献   

13.
地方本科院校专业设置的现状及发展态势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专业设置是高等学校人才培养的重要环节,对高等学校办学规模和质量有决定性的作用。作为实现我国高等教育由精英教育向大众化教育转型“主力军”的地方本科院校,其教学质量的好坏直接影响着我国高等教育整体质量的提高。文章对浙江、江苏、安徽、湖北等省的地方本科院校的本科专业设置的现状进行剖析,进而分析了此类院校本科专业设置的发展态势。  相似文献   

14.
19世纪后半期,英国女子高等教育伴随着经济、社会、政治等诸多因素的影响逐步兴起,越来越多的女子开始进入大学,获得学士学位,拥有获得奖学金的权利,其过程漫长、艰辛、曲折,同时也暴露出起步阶段英国女子高等教育中存在的性别公平问题,进而对我国女子高等教育的发展提供些许借鉴。  相似文献   

15.
严复是我国近代著名的教育家,终身致力于教育救国事业。1906年,他应安徽巡抚诚勋和学界名流姚永概的极力邀请,出任安徽高等学堂监督,并协助创建省师范学堂,对安徽的高等教育进行了大刀阔斧的改革,为安徽近代教育的发展做出了一定的贡献。  相似文献   

16.
当前,人们已逐渐接受和认可了高等教育大众化的发展模式,然而这种由于扩招带来的超常规的快速发展对我国高等教 育质量观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在此背景下,高校如何通过有效的内部教育质量评价工作,引导高校步入内涵发展,是高等教育 理论研究者和实践工作者必须着力解决的重要课题。以安徽财经大学校内质量评价工作为例,总结并分析该校内部教学质量 评价工作的实践成果和存在的问题,并结合这些问题提出丰富多元价值主体共同参与的互动平台等相关建议,旨在对日后建 立科学、完善的高等教育质量评价体系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7.
制约安徽高等教育规模扩大的瓶颈及应对策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分析了加速扩大安徽高等教育规模的必要性 ,剖析了制约安徽省高教规模扩大的五大瓶颈因素——资金、师资、办学条件、居民教育支付能力和高教管理体制 ,提出了加速实现安徽高等教育由精英教育向大众教育过渡的应对策略  相似文献   

18.
安徽省旅游教育发展特征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定量分析的方法,研究安徽省旅游教育的整体特征,通过对历年统计数据的纵向和横向比较,得出了安徽省旅游教育规模在全国范围内居前;靠近长三角旅游客源市场和区域优越的旅游资源使得安徽旅游教育拥有良好的发展环境;经过数年的培育和发展,已经建立起研究生、本科、专科和中等职业四个等级的教育层次,旅游教育体系日臻完善;经过“十一五”开局之年的发展和充实,旅游教育师资储备丰富等几点认识。  相似文献   

19.
江西高等职业教育发展的现状与对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近几年,江西高等职业教育发展极快,为提高江西人口的受教育程度作出了重要的贡献。但是,仓促高速发展起来的江西高职,带有明显的先天不足。本文针对江西高等职业教育出现的问题,提出江西高等职业教育发展的几条对策。  相似文献   

20.
党的十八大提出了“扎实推进社会主义文化强国建设”。安徽省第九次党代会提出建设文化强省的战略。安徽高等职业院校占全省高校的三分之二,在校生占全省高校在校生近一半。高职院校需要增强文化育人的自觉,肩负文化强省的责任;需要通过文化育人的自觉,为文化强省培养高素质专门人才;需要通过文化育人的自觉,建设整体文化育人环境。通过文化育人,深化内涵建设,提高人才培养质量,更好地服务文化强省建设。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