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哈代小说充满了对威塞克斯世界自然的描写,在这些描写中,体现了哈代鲜明的生态意识。这种生态意识主要表现在两点:首先,表达了生态整体观,具体体现在建构人与物的平等和谐关系以及对动植物所作的灵性描写和对人与动植物亲合关系的展现。其次,描述了人与自然的一体性,具体体现为人类心灵与自然的相互关系。文章还阐释了哈代小说生态观的文化意义和哈代的民间价值立场。  相似文献   

2.
20世纪初,在诗歌艺术地理论和创作上,对徐志摩产生较大影响的西方作家有几人,其中托马斯·哈代是最重要的一位.主要分析徐志摩与哈代的关系,并剖析徐志摩模仿和译介哈代作品的缘由.对二者在性格,人生哲学及类似的求真精神等方面来论证哈代对徐志摩的影响.  相似文献   

3.
张谷若以研究翻译哈代著称于世,他翻译了哈代的三部小说:《德伯家的苔丝》、《还乡》和《无名的裘德》,被中外文学界誉为“哈代专家”,“哈代的东方知音”。文章从方言对译、注释和翻译目的三个方面对张谷若翻译的哈代作品进行了评价。  相似文献   

4.
哈代诗对徐志摩诗的影响关系仍有可细挖的空间.更细的对读揭示出更多影响痕迹,再将这些痕迹与徐译介哈代的事实、徐的生平归并至一条时间轴上梳理,即可发现1923—1924年之交、1926年、1928年的徐接受哈代诗影响的三个高峰期及其成因;同时可发现徐选译哈代特定的诗、接受哈代特定的某首/某类诗之影响的原因.  相似文献   

5.
哈代作为英国19世纪后期的现实主义作家,其小说表现出独特的神秘风格。哈代小说神秘形态的形成与威塞克斯民间宗教有很大关系。因受到威塞克斯民间宗教中万物有灵论的影响,哈代在作品中描述了一些充满神秘色彩的现象,主要体现在三个方面:一是充满灵性的大自然;二是鬼怪、幽灵的超现实意象;三是超现实的神秘现象。哈代小说的神秘风格中隐含着哈代对民间价值立场的坚守,表达了哈代理想的民间秩序。  相似文献   

6.
托马斯·哈代是位跨世纪的文学家,他在宗教方面所持的观点与当时许多作家不同。本文通过分析哈代小说创作三个时期的几部主要作品,联系哈代的成长过程,对其各个时期小说作品中的宗教主题作一个深入细致的研究  相似文献   

7.
论哈代“性格与环境小说”的悲剧意识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哈代“性格与环境小说”的悲剧意识内涵丰富又复杂,一直是国内外哈代小说研究中的一些分歧性意见所在,本文从三个方面展开论述:一、社会悲剧意识:1.经济困境;2.现代精神文明对人性的扭曲;3.新旧两种文明撞击中人物精神世界的分裂和痛苦。二、命运悲剧意识,哈代对威塞克斯地区人物文化心态的准确把握。三、生命悲剧意识,源自哈代的对生活的悲剧性感悟,1.个体生命的现实困境;2.人类群体的宇宙困境。  相似文献   

8.
19世纪末20世纪初,当现代主义在英国刚刚萌芽时,托马斯·哈代敏锐地感到现代主义的特点——思想的深刻性和形式的新颖性,这从哈代作品的思想内涵、语言特色、结构艺术等方面反映出来。哈代的作品着意表现现代文明给人的心灵带来的巨大创痛,具有浓重的危机意识,与现代主义文学颇为相似。现代主义文学的基本主题——精神隔膜、理想幻灭是哈代作品的基调。而神秘莫测的荒原意识以及意识流手法的运用,更是体现出哈代对现代主义的探索与开拓。  相似文献   

9.
哈代诗歌中有大量以死亡为主题的死亡诗,展示了哈代独特的人生感悟和审美体验。哈代强烈的、独特的死亡意识,在他的死亡诗中得到了最充分的体现。哈代死亡意识的产生受生活背景、先人创作和宗教信仰的影响,他通过妻子的悼亡诗和描写想象中的死亡来诠释他的死亡观,哈代认为死亡是对生活苦难和不幸的摆脱,是对生活的一种胜利,死亡是对生命的回归。  相似文献   

10.
哈代的大部分小说都包含着悲观主义宿命论。对他而言,人类总是被一种超自然力所压制着,他把这种力量归结为先定的命运。文章分析了哈代的成长经历及其所生活的维多利亚时代背景,探讨了达尔文进化论和斯宾塞哲学在哈代宿命论形成过程中的作用。  相似文献   

11.
哈代发表于1895年的长篇小说《无名的裘德》是其最后一部长篇经典之作。通过对此力作的仔细分析和研究,人们可以透过作品看到某种希望、某种精神力量。这种希望和精神力量体现在作家哈代及其小说主人公裘德对事业孜孜不倦地追求的精神上。这种希望和力量也鼓舞读者去寻求一种在逆境中自我拯救、自我解脱的方法;去创造人类未来最美好的生活和幸福。这也是裘德和哈代的精神永生之所在。裘德和哈代都是生活的强者,都是永不言败的勇士,都是对生活充满希望的乐观主义者。  相似文献   

12.
乡土文学是最具地方特色和民族特色的文学类别。对不同社会和文化背景下的乡土文学进行比较是探寻乡土文学与本土文化、社会背景内在关系的必要途径。为此,选择了中国乡土文学的开创者鲁迅先生与西方三大杰出乡土作家之一托马斯.哈代进行分析比较。以19世纪末20世纪初中国和英国的乡土小说为视角,透过鲁迅与哈代乡土小说中的依恋自然情结、悲剧性主题及人道主义等相似点的表面现象来分析其作品的本质差异,即鲁迅乡土小说的社会性(强调人物与社会的冲突)与哈代乡土小说的哲学性(强调人物与自然环境的冲突)。这两种差异构成了东、西方乡土作家作品的本质区别。  相似文献   

13.
哈代作品的悲剧意识是哈代研究中一直被关注的焦点。而哈代作为处于新旧时代交界线上的作家,其创作必然受到现代意识、现代观念的影响。文章从20世纪现代悲剧观念的角度切入对哈代悲剧意识的分析,阐述叔本华生命悲观主义哲学对哈代的影响以及哈代对现代悲剧观念的认同,并具体阐述哈代作品中悲剧意识的现代内涵。  相似文献   

14.
在社会伦理上,哈代受达尔文进化论的影响,持“社会向善论”的观点。他认为,人类在不可改变的困境中要想生存就必须适应环境,通过自己的努力来改善人与社会的不协调关系,改善人的生存处境。其中在如何适应环境、实现人与环境的和谐关系的思想上,哈代则受到威塞克斯居民生活方式中体现出来的民间社会伦理观的启示,这种民间社会伦理完善了哈代的社会向善论。从这一意义上说,威塞克斯民间伦理在哈代小说伦理道德观念的建构中起着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15.
哈代生活的时代,社会正经历重大的变革。各种文学思潮、流派风起云涌,纷纷展现出奇炫的魅力。由于受叔本华等西方哲学家悲观主义的影响,加之工业文明对农业文明的侵蚀,科学发展所导致的科学信仰的动摇以及与妻子爱玛生活的不睦等原因,哈代的作品洋溢着浓重的悲剧色彩和伤感情调。本文从哈代悲观主义着眼,从社会变革、宗教、科学、哲学及个人经历等方面依次分析了哈代悲观主义产生的原因,并从众多抒情诗中拣选四首来例证其在诗歌中的表现。  相似文献   

16.
中外哈代研究综述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对托马斯·哈代(1840~1928)的研究,在欧美诸国,已有百多年的历史。随着哈代长篇小说的陆续发表,英美评论界对哈代的评论即已开始。人们多从哈代小说的道德意义、悲观倾向着眼,或赞同或谴责哈代。《德伯家的苔丝》、《无名的裘德》发表时遇到麻烦,发表后遭到很多评论家攻击同时也有人大加称赞,已是众所周知之事。在维多利亚时代由盛而刚衰的时期,哈代小说中强烈的悲观情调、反社会的道德倾向自然是  相似文献   

17.
论哈代小说的神话精神姜晓梅众多的艺术家们试图在作品中唤回那种神话境界,那种自然的神秘感以及近于神灵的人类形象。英国作家哈代便是其中之一。他在自己的小说中使用了基督教与异教的种种典故,制造了一种神话氛围,构筑了自己的神话世界。这个神话世界存在于哈代所生...  相似文献   

18.
哈代是19世纪末20世纪初英国的文学巨匠,其小说以其浓郁的悲剧色彩和对现实、伦理、道德、宗教等的抨击而成为批判现实主义的力作。本文从哈代的生活经历对其作品的影响着手,结合当时英国社会背景对其作品的影响,分析了哈代作品的基调和哈代小说的三大特色。  相似文献   

19.
在哈代的小说中大自然是不可避免的象征性背景,而女性则是他持续不断又极为重要的创作灵感,他的笔下的妇女和自然是紧密相连,和谐共存的.他通常以自然来反映女性的生存状态,烘托女性形象;同时以女性的悲剧表达对逝去自然的痛心.从生态女性主义的角度分析哈代的作品,更能体现生态与女性的关系,从而揭示哈代的生态女性观.  相似文献   

20.
展现悲剧的艺术是多种多样的。哈代的悲剧艺术犹如一幅跌荡起伏的画卷,即有远景、中景,又有近景,同时三景的聚焦点突出展现了悲剧的根源。本文辩证地阐述了哈代在《德伯家的苔丝》中,充分挖掘各种悲剧因素,多维度,多层面地展现苔丝悲剧的独特艺术手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