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北洋时期,中国留日学人在引进传播西方文化的同时,通过与日本友人移书论学、切磋交流中国传统学术问题,在日本刊物上发表有关中国传统学术的论著等方式,努力向日本介绍传播中国传统文化思想;通过在日发表诗歌、小说,授课、赠书等方式,介绍传播中国现代文学;与日本友人诗词唱和,增进中日知识界的交往与友谊,也弘扬了中国文化传统;组织参与中国传统戏曲对日演出,推动了日本的中国戏曲研究;推动中国绘画艺术作品在日本展出,为中日美术交流做出贡献。留日学人自觉不自觉地向日本介绍和传播中国文化,真正成为中日文化交流的桥梁。  相似文献   

2.
日僧圆仁大师在中日文化交流趋于衰退的晚唐时期,于唐文宗开成三年(838)随日本第十八次遣唐使团入唐求法,在中国度过了近10年的请益僧生活,先后在扬州、五台山、长安等地向中国佛教界高僧请益,由于唐朝政府规定所限,未能如愿去台州请益。圆仁将在华所见所闻,写成日记体的《入唐求法巡礼行记》一书,对后人研究晚唐时期的政治、经济、宗教文化、社会风俗、佛教活动及唐、日、新罗关系等提供了丰富翔实的史料。此书比《马可波罗游记》早400年,被日本学界誉为“东洋学界至宝”.圆仁大师对中日文化交流作出了巨大贡献,至今仍为人们所追念。  相似文献   

3.
六朝时期中国对外文化交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正> 六朝文化是具有开放性的文化,六朝时期是中国对外文化交流的活跃时期。本文根据有关考古资料与文献对此期的对外文化交流做一概述。中日文化交流以往国内外有些史学工作者对3—5世纪的中日文化交流,特别是江南地区与日本的交往重视不够,有的日本学者甚至称公元4世纪的中日关系为“空白的4世纪”,这是不科学的。现将六朝时期对日文化交流分述如下。1.中国文字和书法输入日本。据《日本书记》卷十四记载,百济人王仁带《论语》10卷、《千字文》1卷去日本,从此日本开始采用中国  相似文献   

4.
我国与日本一衣带水之隔,二千多年前,中日两国就有了友好往来。福建地处祖国东南沿海,与日本经济文化交流更显频繁。(一)据《文献通考》卷324说:日本人“初通中国也,实自辽东而来,”“至六朝及宋,则多从南道。”日本与中国南朝约60年间往来共有八次。我国劳动人民因避乱或谋生大量移居朝鲜,也有不少东渡日本,有的自东冶(福州)出海,经夷洲之北,过琉球到达日本。他们为中日两国经济贸易和文化交流作出了贡献。  相似文献   

5.
梁启超是清末民初中日文化交流史上的一位重要人物,他对日本的感情经历了由中日甲午战争之后的以日为师,称赞日本为可爱可钦之国,以及辛亥旅日时期认日本为第二故乡,到民初反日、憎日、惧日的转变历程,这一历程深刻揭示了19世纪的大亚洲主义愿景伴随日本对中国侵略的加深,至20世纪10~20年代之交趋于破灭的现实。总之,梁启超日本观的演变并非孤立现象,而是时代缩影,值得深思。  相似文献   

6.
中日两国文化交流的流向在近代发生了戏剧性逆转,日本由昔日的文化接收者后来成为文化输出者。中日文化交流中的这种流向变化始自中日甲午战后。自是时起,中国官民出现了学习日本的热潮,派出留学生、翻译日文书籍为中国吸收西学,进行新的社会变革的重要途径。中日文化交流的流向变化,对中国近代新文化的形成起到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7.
日本高僧空海大师,为了入唐求法跟随日本的第17次遣唐使船来到中国,收获很大,对佛教和中国文化造诣很深,创立了日本的真言宗,他不仅在日本佛教史上有着极其重要的地位,而且在中日文化交流史上也是一座不朽的丰碑.  相似文献   

8.
中国古典文献在日本的流传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中日两国是一衣带水的邻邦。在漫长的历史岁月中,两国使节往来不断,经济文化交流频繁。通过各种渠道传入日本的大量中国古典文献,是中日文化交流的重要组成部分。它的种类之多,数量之大,影响之深,是世界任何国家都无法比拟的。就其内容来说,是以儒家经典为主,此外包括史籍、子书、文集、小说、杂著、方志、医典、历算以及佛经道藏等四十类左右。日本收藏的中国古籍数量十分丰富,一时很难作出具体统计。清末杨守敬曾于日  相似文献   

9.
渤海国与日本的交往史长达200年,其间文化交流是一项主要内容。渤海使节与日本诗人的赋诗唱和,不仅表现了当时渤海和日本的文学发展水平,也反映了当时盛唐文化对渤、日文化的影响。渤海与日本的文化交流是中日文化交流史的重要篇章。  相似文献   

10.
日本高僧空海大师,为了入唐求法跟随日本的第17次遣唐使船来到中国,收获很大,对佛教和中国文化造诣很深,创立了日本的真言宗,他不仅在日本佛教史上有着极其重要的地位,而且在中日文化交流史上也是一座不朽的丰碑。  相似文献   

11.
相柔千里亦同风——评《〈日本书纪〉与中国古代典籍》〔日〕镰田良一在对延绵两千余年的中日文化交流史的研究中,中日两国学术界呈如下态势:日本学术界多集中于研究中国古代的历史和文化,中国学术界多倾心于近现代日本经济。近日,欣闻徐晓风博士所著《〈日本书纪〉...  相似文献   

12.
中日两国的文化交流有着几千年的历史。在古代,中国文化对日本的影响是巨大的;在近代,尤其是甲午战争后,日本思想界对中国的影响也是不能低估的。一在中日甲午战争前,中国人虽然在西方列强面前屡现劣势,但在亚洲依然抱有优越的心理,对日本亦是如此。绝大多数人仍把...  相似文献   

13.
在中西方文化交流中,中国输出“逆差”极大,致使许多人只知西方文化对中国会产生的影响,而忽视了中国文化对西方社会的渗透。其实,中国文化对西方的渗透无论在思想上,还是在语言方面对西方文明的进程都起到了巨大的推动作用。本文运用追溯性研究方法对中国思想文化及语言文字西传之途径进行了探寻,旨在印证中国文化对西方文明发展所做出的不可磨灭的贡献。  相似文献   

14.
中日文化交流的一个座标点──谈然入宋与其上宋太宗表文[日]桐岛薰子我们在学习和研究中日两国之间的悠久的文化交流史时,首先应该想到其中占有极其重要地位的记载在中国历代史书中的“日本传”。《宋史·日本传》就是其一。我在这篇文章中,想先讲一下《宋史·日本...  相似文献   

15.
弘法大师是日本高僧空海的敕赐法号,是中日文化交流史上一位值得纪念的杰出的人物。他和阿倍仲麻吕、鉴真大师等历史上许许多多的先人们一样,为促进中日两国文化的发展,建立了不朽的业绩,是中日文化交流的先躯者之一。 弘法大师生于日本光仁天皇宝龟五年(即唐代宗大历九年,公元七七四年),三十一岁时(日本桓武天皇延历二十三年,唐德宗贞元二十年,公元八○四年),随日本第十七次遣唐使来中国,在中国留学约二年,于公元八○六年八月离开中国回日本。  相似文献   

16.
中国古籍中本来就有的词是汉语原创词。把它对译成西学名词、术语,是19世纪中日两国与西方文化交流的主要特点,也成就了近代中日两国汉字词文化交流的繁盛。后一种交流相互促进、互补性强的特点,是中日文化交流史上不可忽视的大事。本文旨在以原创的新视角,对日本社会产生重大作用的关键词词义进行古今、中日比较,对把汉语原创词列入“外来词”的传统归类法提出商榷。  相似文献   

17.
<正> 1945年9月2日,随着日本代表在投降书上签字,旷时八年的中华民族抗击日本侵略的战争以中国人民的胜利而宣告结束。中国抗日战争的胜利,与以国共两党合作为基础的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形成和发展是分不开的。因此,研究共产党和国民党与抗日民族统一战线之形成的关系,客观评价国共两党对建立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所做出的贡献,对于全面系统地研究中国抗日战争的历史是至关重要的。 一 1935年,日本帝国主义加紧了对中国华北的争夺,在短短半年时间里连连制造了一系列事件,这就是震惊中外的华北事变。华北  相似文献   

18.
中国在日本摄取近代欧洲文化中的作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中日文化交流,源远流长、根深叶茂。两国对欧洲文化的摄取,也是中日文化交流的重要方面。中日两国在摄取欧洲近代文化的过程中,不仅几乎同步,而且起着互为桥梁的作用。中国通过日本传来的欧洲近代科学文化,这为大家所熟知;而中国在日本摄取欧洲近代文化过程中的作用问题,似乎在两国史学研究中有所忽视,这很有必要加以探究。从某种意义上说,日本的历史就是一部摄取外来文化的历史;外来文化影响着日本历史演进中的重大变革。十六世纪以来日本开始直接吸收欧洲文化,由传统的东方模式的东亚岛国逐渐变成西方类型的国家。因此,日本对“近代西方文化的摄取,是日本历史发展过程中最重大的转折点”。日本  相似文献   

19.
中、日两国舞蹈文化艺术历史十分悠久,日本传统舞蹈,就是在吸收中国文化精华的基础上,与日本民族自身传统文化相结合的产物。现从中国对日本舞蹈艺术发展历史的影响、日本舞蹈动作特征以及中日两国文化交流三个方面加以具体阐述  相似文献   

20.
《日本刀歌》作者新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自从中日两国关系史的新篇章开始后,两国学术界重新研究中日友谊史已提到日程上来了。讲到十一世纪中日关系,少不了要引用著名的欧阳修《日本刀歌》。辽宁大学哲学研究室发表的《古代中日两国的经济文化交流》一文中加以引用。日本中村新太郎的《二千年来之日本与中国》专著也指出“宋人很珍重日本刀,诗人欧阳修著有《日本刀歌》”云云。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