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2.
在一般人印象中,盛唐的名臣魏征大概只知整天规劝皇帝“忧劳兴国、逸豫亡身”什么的。其实,魏征并非真的不通俗世的闲情,他也曾在《谏太宗十思疏》说到:“……文武争驰,君臣无事,可以尽豫游之乐,可以养松乔之寿,鸣琴垂拱,不言而化。何必劳神苦思,代下司职,役聪明之耳目,亏无为之大道哉?”是啊,久居官场,终日公务缠身,怎能不“劳神苦思”呢?那么,是时候放下繁忙的工作,拿起钓竿,到幽静的河边享受钓趣了!——依茸茸青山,傍一泓碧水,把纤竿,挂银丝,浮漂轻点,手腕微抖,遛鱼,摘钩,上饵,抛投,周而复始,此乐何极?这时候,心静如水,没有了“忧谗畏饥,… 相似文献
3.
4.
“五美”与“四恶”,可以说是儒家施行仁政的重要原则,值得好好研究。子张曾经问过孔子,什么是“惠而不费,劳而不怨,欲而不贪,泰而不骄,威而不猛”呢?孔子的回答是:“因民之所利而利之,斯不亦惠而不费乎?择可劳而劳之,又谁怨?欲仁而得仁,又焉贪?君子无众寡,无小大,无敢慢,斯不亦泰而不骄乎?君子正其衣冠,尊其瞻视,俨然人望而畏之,斯不亦威而不猛乎?”这段话翻译出来,意思大概是:以百姓的利益为利益,不是施行了恩惠又不必耗费钱财吗?选择可以辛苦百姓的事让百姓去做,这样百姓虽然辛苦,也不会有怨言。希望施行仁政并且施行了仁政,又何必贪求别… 相似文献
5.
6.
一个干部必须明白这样一个带有普遍性的道理,上级最不能接受的就是你怕得罪你的下属,你不得罪就要他得罪,要你何用?一旦他知道你不敢得罪人,你的仕途也就差不多到头了。历史对一个人的评价,多注重功过是非,现实对一个人的评价则注重为人处事,上司对下属的好恶,往往取决于下属的能力和贡献,而平级对同伴的看法,往往取决于他的品行和性格。在人的一生中,当官的体验无疑是一种坚实宝贵的人生锻炼。因为你有机会把自己积累的许多知识和经验,在管理他人的过程中,进行尝试和检验。你的生命也将承担更大的重量,因为你要指挥他人,同时,要为他人的生… 相似文献
7.
9.
作为一个领导者,尤如高明的“棋手”,应该最大限度地发挥每颗“棋子”的作用,充分调动激发下属的工作动力。激发时应处理好“三个关系”: 相似文献
10.
1140年代,宋帝国与金帝国交战,金人一气抓走宋帝国的两位领导人,即现任皇帝赵构的父亲宋徽宗及哥哥宋钦宗(时称“二圣”)。金帝国欺人太甚,岳飞奉命北伐。可这仗打着打着,就把赵构的心病给打出来了。有一天,前线传来消息,说岳飞动员部队,要“直捣黄龙,迎回二圣”。黄龙即今之吉林农安,当时的“二圣”就羁押于此。赵构闻讯,急得差点没跳起来。心想,你岳飞直捣黄龙还可以,如要迎回二圣,那我这个皇帝往哪儿搁呀? 相似文献
11.
12.
“只有自信的人才会简单。”杰克·韦尔奇说,“想一想,你的工程师在工作表述时很紧张,不太自信,他不能用简明的术语向你解释他的设计,反而使之复杂化。如果不简单就干得不快,而在一体化的世界,如果不快点你就‘死’定了。所以我们做的任何事(在通用电气公司),都着力树立人们的自信,使他们能简明一点。”美国在线的史蒂夫·克斯同意他的观点:“美国在线的精华便是简明。”在传统的“决策便是一切”的商务模式中,规则成为捷径。在复杂社会的实用手段是将多的塞入少的内,并隐藏令人不快的事物。规则提供探索的工具,使得思考的必要性减小,而可以… 相似文献
13.
管仲在齐桓公要拜其为相时坚辞不就,再请,管仲说,要我为相可以,但要用五个人:谦恭有礼,进退有度,辩辞刚柔,我不如隰朋,请立为大行(外交官);垦田辟土,尽地之利,聚集粮粟,我不如宁戚,请立为大司田;练军强兵,让三军之士视死如归,我不如王子城父,请立为大司马;执法严明,不杀无辜,不诬无罪,我不如宾胥无,请立为大司理;敢于直谏,不怕杀头,不怕丢 相似文献
14.
15.
16.
深谋远虑这词说起来容易,真正要做到,可就不那么容易了:在一叶障目的情况下,谁还看得到泰山呀?再说,眼前有了一叶,谁又愿意再去看什么泰山呀。也就因为这个缘故,我们这里才流行诸如“今朝有酒今朝醉,明日愁来明日愁”之类“格言”。也正因为深谋远虑不容易,所以对那些真正能深谋远虑的人和事,我们就该标而出之。商朝时,纣王开始还艰苦朴素,身上穿着打了补丁的干部装,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可有一天,他突然要工匠用象牙给他制作筷子了。这事儿要在我们一般人看来,没什么奇怪的:纣王是国君呀,国君用象牙筷子,那不也是我们国家繁荣昌盛的标志么?… 相似文献
17.
18.
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