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09 毫秒
1.
<正> 党的十三大报告中指出: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一项根本任务就是“由农业人口占多数的手工劳动为基础的农业国,逐步变为非农产业人口占多数的现代化的工业国”。实现这一转变需要做的工作很多,而农村劳动力的转移是一个重要方面。现将济南市近几年农村劳动力的转移情况作如下分析。一、济南市农村劳动力转移的基本情况济南市辖5区3县,1987年底全市总人口为394.16万人,其中农业人口为253.94万人,占64.4%;农村共有劳动力119.74万人,占农业人口的47.2%。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之前,济南市农村和全国一样,90%以上的劳动力是被束缚在土地上,从事第二、第  相似文献   

2.
江苏的人口状况与劳动力就业结构在全国具有一定的代表性,1990年全省总人口达到6766.9万人,其中农村人口5361.8万人,占总人口的79.2%,在近2800万农村劳动者中,有61.5%的从事第一产业。因此,研究探索江苏省农业劳动力转移的速度、规模及其途径,对我国由传统的农业国向以工业为主导的现代化国家转变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3.
莆田市地处闽中平原,面海背山,辖二区二县,总人口 237.7万多人,其中农业人口占93%,是一个农业型的省辖市。近几年来,莆田市农村商品经济十分活跃,农业劳动力大量转移,促进了城乡人口结构发生变  相似文献   

4.
本文通过深入研究90年代上海浦东新区农村人口城市化和劳动力转移发展的新态势,提出了浦东农村人口城市化和劳动力转移发展值得注意的几个问题,并对新世纪浦东农村人口城市化和劳动力转移进一步发展提出了一系列提议。  相似文献   

5.
本文利用劳动生产率方法和就业弹性法预测未来(2010-2020年)浦东新区经济高、中、低增长情况下,未来劳动力需求规模及人口结构。两种方法预测结论相互印证,浦东低速增长时,到2015年新浦东常住人口将达到435-470万人,外来常住人口达到130-170万人。在金融产业与航运产业的主导下,浦东新区将是进入新一轮增长中,将吸引更多外来劳动力人口进入。政府应当减少外来人口进入浦东的人为障碍,吸引相关产业的人才增加劳动力供给的稳定性。  相似文献   

6.
随着农村经济体制改革的发展,我国传统的农村劳动力结构发生了明显的变化。这种变化既是改革的成果,同时又对深化改革提出了新的要求。 一、我国农业劳动力比重过大,农业劳动生产率增长速度缓慢 中国是一个传统的农业大国,新中国成立时,农村人口占全国人口的89.4%,农业劳动力占社会劳动力总数的91.4%。从建国到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三十多年来由于我国的城乡经济基本处于分割状态,农村经济单一经营,农村劳动力很少向外转移。尽管这期间工农业总产值的构成由1949年的“三七” (工业产值占30%,农业产值占70%)变为1979年的“倒三七” (工业产值占70.3%,农业产值占29.7%),但农业劳动力的比重却变化很小。农业劳动力占工农业劳动力的比例基本保持在85%以上,农业劳动力占全部社会劳动者的比重也始终不低于70%。  相似文献   

7.
河南省农村劳动力转移的五大特点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据省农调队对全省42个县4200个农户的劳动力基本情况调查表明,1998年河南省农村劳动力的转移规模有所增大。推算结果显示:当年转移的农村劳动力为229万人,占当年农村劳动力的5.6%,同上年比增加56.3万人,增长32.6%。其转移特点是:1女性转移率继续提高当年转移的农村劳动力中,男劳动力占68.3%,女劳动力占31.7%,虽然从总的来看男劳动力仍是转移的主力军,但从历史资料纵向对比来看,女性所占比重逐年在增大。1998年农村转移劳动力中女性所占比重比上年增加1.2个百分点,同1990年比增…  相似文献   

8.
山东省农业剩余劳动力非均衡协调转移道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山东省是一个人口大省和农业大省。1995年其总人口为8701万人,非农业人口2170万人,占总人口的24.9%,农业人口占75.1%。乡村劳动力为3497.4万人,其中农业劳动力为2515.7万人,占乡村劳动力的72.6%。与众多的劳动力相比,耕地资源相对较少,农业人均负担耕地面积由1949年的8.8亩下降到目前的2.8亩,农业劳动力剩余问题非常突出。山东省地域差异非常明显,跟全国一样可以分为东中西三大地带。东部地区经济发展水平明显高于中西部地区,而西部地区则普遍较为落后,可以说山东经济是中国经济的一个缩影。因此,研究山东的农业剩余…  相似文献   

9.
按现行划分标准统计的农业人口,1986年以来全国为84819万人,占总人口的比重为80.48%,这一比例,与1963年的83.2%和1979年的81.0%,相差无几。其原因在于现行的划分标准是按户口性质划分农业和非农业人口,不能反映已变化的农村产业结构和农村劳动力的职业构成。因此,改革农  相似文献   

10.
1988年沈阳市总人口为557.1万,其中城市人口(不含镇人口)为352万,占总人口63.18%,含镇人口占65.27%;乡镇企业劳动力为45.4万,占农村(不含国营农、林、牧、渔场)劳动力的59.5%,是城市化水平高、城市规模大、农村非农化程度较  相似文献   

11.
农业劳动力向非农业劳动力转移,是随着经济发展、农业劳动生产率提高而必然出现的趋势。农业劳动力转移的程度不仅反映了一个国家工农业生产的发展水平,而且直接关系到经济结构、技术结构、生产力布局以及人口地理分布等一系列对国计民生有着重要影响的问题。在我国这样一个人口基数庞大、经济相对落后、农业人口占总人口79%、农业劳动力占74%  相似文献   

12.
一、概况会宁县位于甘肃省中部,北靠靖远,东邻宁夏回族自治区的西吉与海源,东南接静宁,南部与通渭接壤,西部连定西与榆中。土地总面积6429平方公里,约占定西地区土地面积的24%。现有人口422,491人,约占定西地区人口的15.8%。每平方公里人口是65.6人,比定西地区每平方公里98.5人少32.9人。全县耕地为232.31万亩,其中水地面积(有效灌溉)为156,064亩,占耕地面积的6.7%。农业人口为414,323人,平均每农业人口有耕地5.6亩,农业劳动力171,715人,平均每农业劳动力负担耕地是13.5亩。  相似文献   

13.
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农业劳动力向非农业部门转移是必然的趋势。当前,我国农村人口占总人口79.2%,农业劳动力占总劳动力73.7%,研究农业劳动力转移的规律,探讨人口经济结构现状和未来趋势,对制定发展战略,加速实现社会主义四个现代化,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我国是个人口众多、幅员辽阔的国家,各地自然、经济、人口等条件千差万别。从全国总体上和全国平均数上来分析,虽然能有概括性的了解,但掩盖了各地的差异性。而一省、一县以至一地的情况,虽然能够较为具体,但不能用以代表全面情况。为了弥补这一缺陷或解决这一矛盾,我们根据全国第三次人口普查资料,结合1982年的其他社会经济指标,试图对我国农业劳动力转移作一分区研究。  相似文献   

14.
大城市郊区农村劳动力变动态势分析──以上海农村为例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随着社会经济的迅速发展,地处大城市近效的上海农村劳动力在向非农业转移过程中出现一系列特征,会对农村地区的可持续发展产生深远的影响,本文将在定性分析的基础上,结合定量预测方法,对农村劳动力的变动和转移态势进行研讨。一、农村劳动力转移的主要特征1.劳动力总数呈不断减少趋势1978年全市农村劳动力总数为276.2万,1985年已降到了268.5万,到了1995年又继续降到230.4万,17年内净减少了100多万。据分析,导致农村劳动力不断减少的主要原因有二。一是人口出生率下降造成农村劳动力增长率趋缓。1995年的人口出生率已降到0.05…  相似文献   

15.
一、我国农业劳动力的转移是不可逆转的潮流在我国由自然经济为主的前工业社会向工业社会转变的过程中,农业劳动力向非农业劳动力转变是历史发展的必然趋势。从1952年到1980年,农业劳动力所占比例由83.5%减少到68.7%,平均每年下降约O.5%。进入80年代,这种下降呈加速趋势。从1980年到1994年的14年间减少了14.40,平均每年减少约1%。如此决的速度在世界上也是极少见的。这是由我国的国情所决定的。首先,大量剩余的农业劳动力提供了劳动力转移的源泉。我国广大的农村一直是劳动力的蓄水池,在目前约4.33亿的农业劳动力中,约1/…  相似文献   

16.
农业人口“离土不离乡”、“进厂不进城”,逐步向非农业人口转化,这是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在我国农村发生的一场深刻的人口和劳动力转移的变革,对我国农业现代化进程具有重要意义。最近,我们在江浙一带对农村劳动力进行了一些调查,深感这一变革的迅猛。 一、农村商品经济,特别是乡镇企业的发展,为农村劳动力转移提供了基础。 现代农业与传统农业的根本区别之一,是农村劳动力结构的现代化,而劳动力结构的现  相似文献   

17.
农业生产工业化,农村经济商品化,农村人口城市化,是世界各国现代社会经济发展的共同趋势。我国是一个农村人口占绝对优势的国家,随着现代化建设的发展,农业劳动力过剩问题日益突出。笔者试图通过对神后、方山两个农村集镇的调查分析,对农业劳动力向非农业转移问题作一些初步的探讨。  相似文献   

18.
随着农村社会经济的进步和计划生育工作的开展,上海市郊县农村人口老龄化现象日益突出。1986年底,农村60岁及以上老人已达54.3万人,占郊县总人口的10.4%,占务农人口的12.7%,占全市老年人口的1/3强。其中嘉定县马陆乡60岁及以上老人所占比重已达到19.8%。据上海华东师范大学人口研究所的预测,上海郊县老年人口峰值将出现在2031年前后,为129.8万人,是1986年末老年人口数的2.4倍。由此可见,农村人口老龄化同市区人口老龄化一样,都是需要充分重视并应尽快采取对策的社会问题。  相似文献   

19.
(一)农业剩余劳动力转移国家统计局最新的一份专题统计资料表明,我国农村劳动力就业结构在最近五年发生了显著变化。1985年我国3.7亿多农村劳动力中,从事第一产业的为3.03亿人,比1980年增长6.9%;从事第二产业的近3,900万人,增长73.7%;从事第三产业的达2,800多万人,增长1.35倍。从事第一产业的劳动力占农村劳动力的比重,由1980年的89.2%下  相似文献   

20.
流动人口对城乡社会经济发展的影响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1 80年代以来我国人口流动的趋势80年代以前,由于实行严格的计划经济管理,加上严格的户籍管理,我国的流动人口为数很少。据估计,到八十年代初,全国离开户口所在地外出打工的农民人数不超过200万人。80年代中期以后,我国的流动人口经历了一个迅速增长的过程。1984年,中央放松了对农村人口进入城市尤其是中小城镇的控制,当年,全国流动人口猛增到2000多万。从此以后,人口流动的增长更是势不可挡。1993年,全国约有6000多万农村劳动力在外流动,占全国农村劳动力总数的15%。1995年,全国流动人口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