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在我国文学发展史上,一些优秀的小说作品都成功地描绘了某一个具体的生活环境,作为人物活动的场所,并通过这些具体环境的描写,展现社会环境和自然环境的地方色彩、时代色彩、个性色彩.象《红楼梦》中的大观园,《阿Q正传》中的未庄,《祝福》中的鲁镇,孙犁作品中的白洋淀.《暴风骤雨》中的东北农村元茂屯,《太阳照在桑干河上》中的华北农村暧水屯,这些富有特征的生活环境的描写,同人物活动相互映衬,使读者对人物活动有更具体、更深刻的把握.  相似文献   

2.
丁玲的《太阳照在桑干河上》与周立波的《暴风骤雨》两部长篇小说,都曾获得国际文学大奖,他们取得的成就是不朽的。两部作品同样是描写伟大的土地改革运动,但写法并不完全一样。丁玲的作品重在表现土地改革对农民带来的思想意识上的震撼与变化,剖析深刻而意蕴深厚;周立波的作品重在描写土地改革的伟大业绩,叙事简洁而气势恢弘。两部作品双峰并峙,成为了中国现代文学史上表现土地改革运动的不朽史诗。  相似文献   

3.
《太阳照在桑干河上》的民族特色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太阳照在桑干河上》的民族特色刘传辉《太阳照在桑干河上》(以下简称《桑干河》)是丁玲创作的里程碑、代表作,是她解放区十年生活的艺术结晶。小说自1948年9月出版,立即受到热烈欢迎,被誉为“史诗性的作品”,获得1951年度斯大林文学奖二等奖,先后被译成...  相似文献   

4.
中国青年出版社出版的《周立波短篇小说集》,共收入作家在各个不同历史时期所写的短篇小说三十余篇。其中,有五篇是描写二十年代在上海英国租界的牢狱中生活和斗争的作品,有六篇是描写延安时期生活及解放以后工人生活的作品,还有一篇是文化大革命后作家的新作。除这十几篇作品外,其它二十余篇,都是描写我国农村合作化时期湖南劳动农民的新的生活风貌的作品。这些作品与作家的长篇小说《暴风骤雨》、《山乡巨变》一样,塑造了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翻了身,做了主人的劳动农民的形象。它们标志着作家短篇小说创作道路上新的显著的发展。 在这一组以农村生活为题材的作品中,作家以满腔热忱、深切热爱的心情,从农业合作  相似文献   

5.
《果树园》,节选于丁玲同志的代表作《太阳照在桑干河上》.这篇课文以细腻缜密的心理刻划,诗情画意的景物描写、有声有色的场面烘托等艺术手法,展现了土地改革时期农村错综复杂的阶级关系和阶级斗争,其实地反映了广大翻身农民的喜悦心情和地主分子的疯狂狠毒心理,具有深刻的社会内容和强烈的艺术感染力.  相似文献   

6.
美国女作家赛珍珠描写中国辛亥革命前后淮河北部农村生活的长篇巨作——《大地》、《儿子》、《分家》三部曲,1938年曾以其“对中国农民生活的丰富而真实的史诗般描写”而获得诺贝尔文学奖,先后被六十多个国家翻译出版.然而它的命运却象作品中的主人公那样,在半个多世纪中历经坎坷,争议不一,毁誉不同,这就给文学研究提出了一个长期悬而未决、有待重新认识的课题.特别在当今世界上各国各民族文化  相似文献   

7.
《果树园》为《太阳照在桑干河上》第三十七节“果树园闹腾起来了”中的一部分。作家丁玲根据她所要表现的生活和思想,精心地组织材料,在农民阶级与地主阶级的矛盾发展过程中来展现人物的性格特征,充分地表现了土地改革初期,农村阶级关系和阶级斗争的复杂性,生动地反映了农民翻身后的喜悦心情和地主阶级失败时的复仇心理。本文主要谈一谈《果树园》的结构艺术。  相似文献   

8.
出现在三十年代文坛上的以《春蚕》为代表的“丰灾”小说,在描写农村生活的作品中,是独树一帜的。茅盾首先以他敏锐的洞察力,看到了“丰收成灾”带给农民的贫困与哀愁,造成时代的动乱与苦痛,开了“丰灾”小说之先河,写出了象《农村三部曲》(《春蚕》、《秋收》、《残冬》)那样独具风格的作品,其中尤以《春蚕》成就最为突出,震动了中外文坛,赢得了读者的好评。日益深重的农村破产,“丰收成灾”的  相似文献   

9.
《太阳照在桑干河上》是在《讲话》以后出现的一部赢得了世界声誉的长篇小说,它与《种谷记》《王贵与李香香》《暴风骤雨》《白毛女》等解放区的优秀作品一样,标志着中国现代文学在《讲话》所阐明的革命文艺路线的指引下,跨进了一个新的时代,一个新的人民的文艺时代。对于《太阳照在桑干河上》的历史评价,实际上也是一个对于《讲话》以后解放区文艺的评价问题。本文试图通过对《太阳照在桑干河上》的现实主义成就的评述,回答近年来有些同志对于评价解放区文艺提出的一些问题。《太阳照在桑干河上》反映的是抗战胜利后解放区农村的土地改革,属于表现重大历史题材的长篇小说。小说集中表现的是农民在中国共产党领导的推翻封建土地削剥  相似文献   

10.
唐诗《凉州词》首句异文久辩难决,是由于诗篇抒情人及其视点问题,没有引起人们的重视。“黄河远上”句,清人吴乔按作品中人物(抒情人)的有限视点质疑“何得为景”,而不少评论者则按诗篇作者的全知视点为之辩护。其实,《凉州词》的抒情主人公是作品中前来边塞访问的旅客(作者化身),作者是以旅客的有限视点写景抒情的。因此,首句所描写的应是“黄沙远上”,而非争辩中的“黄河远上”或“黄沙直上”。而“黄河远上”论者影响较大的“征人”说和“倒望”说,以及在美感、意境和环境等问题上的一些辩词,皆有值得商榷之处。  相似文献   

11.
《太阳照在桑干河上》和《暴风骤雨》是现代文学史上反映土地改革运动的两部鸿篇巨制,它们主题相同,题材一致,几乎在同一时间内相继问世。在文学史上,题材内容相近的作品而同时驰誉文坛,是极为罕见的。可是这两部作品,却不但都赢得了大量的读者和一致肯定的评价,并且同时荣获斯大林文学奖金。原因何在呢?原因就在于,这两部作品里面,  相似文献   

12.
苏轼在宋神宗元丰年初夏,以《浣溪沙》为词牌子,写了五首描写农村生活的词。在北宋词坛上,它是较早地反映农村生活的一组词作。作者以清新流畅的笔调,充满着对农村热爱的感情,描绘了徐州地区农村初夏的风光和农民的生活。这是苏轼在词的革新过程中,把题材扩大到农村,为词反映更广阔的现实生活而开辟的新领域,是我们阅读和欣赏苏词不可忽视的一个重要方面。  相似文献   

13.
美国20世纪小说家赛珍珠在其作品《大地》三部曲中,成功地以文化为切入点,通过整合的手法描写王龙家三代人的生活,展示了中国农村和城镇的生产生活方式的演变。本文旨在通过阐述王龙及其儿子和孙子的生产生活方式,探讨生活方式演变的深层原因,即生产方式的转变,以及赛珍珠如何展示了生产方式所决定的文化逻辑。  相似文献   

14.
《太阳照在桑干河上》与丁玲的创作个性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曾有学者认为《太阳照在桑干河上》是丁玲失去创作个性的产物。本文从不久前公开发表的丁玲一篇佚文入手,联系该长篇小说创作与出版过程中的曲折经历,对其体现的作者创作个性作了较为具体扼要的分析,证明它仍具有丁玲作品一贯的大气和锋芒;并通过相关材料的独家披露,澄清了《桑干河上》何以能获得斯大林文艺奖这一文学史上经常引起猜测和遭致误解的谜团。  相似文献   

15.
《左传》叙事最突出的成就在描写战争《,三国演义》可说是一部"全景性军事文学作品"。战争描写在两部作品中都占有重要地位。本论文将《左传》和《三国演义》放在一个平台上,以两部作品中的一些重要战役为例证,对二者的战争描写进行对比。在比较的过程中发现,《三国演义》在战争描写手法上很多方面不仅很好的继承了《左传》,而且有很大的发...  相似文献   

16.
革命与乡绅     
《太阳照在桑干河上》系根据丁玲在河北涿鹿等地的土改经历撰写而成。由于自身作为“绅士阶级的贰臣”的复杂性,丁玲对以钱文贵为代表的劣绅的近于实录的“科学描写”,达到了此前、此后文学皆不能及的精确与深刻,对以李子俊夫妇为代表的良绅近于悲剧化的叙述处理,构成了社会主义现实主义文学有关反面人物叙述的另类实践,而将虚构的黑妮形象与“新人叙事学”予以反常规的匹配,更传达出知识分子面对“乡绅之死”这一历史定局时介入现实的意图。诸种努力,使丁玲的乡绅叙事充满了对历史与现实的深刻记述,也造就了《太阳照在桑干河上》在1950—1970年代文学中不可复制的丰富性。  相似文献   

17.
梅尔维尔的《白鲸》和杰克.伦敦的《海狼》虽同为海洋小说,但两部作品却有着不同的伦理学蕴含。《白鲸》着力表现的是人与自然之子白鲸的斗争,而在人与人之间的关系上却体现为一种和谐;相比之下,《海狼》中直接描写猎捕海豹经历的篇幅却并不多,它以将近三分之二的篇幅描写了船长海狼拉尔森与其下属之间的矛盾冲突和船员自身之间的敌视争斗。《白鲸》具有一种形而上的意义,它在一个象征性的层面上表现了美国资本主义自由竞争时代末期人们内心的自由意志与宗教精神的矛盾冲突;《海狼》则是进入资本主义垄断阶段的美国社会生活的现实主义写照,它关注的是按自然法则进行生存竞争的人们之间的争斗,以及这种争斗的最终精神出路。  相似文献   

18.
在南宋前期诗坛上,先后出现了楼《耕织图诗》45首和范成大《四时田园杂兴》60首。两组大型农业组诗,都反映了农村一年所经历的生活,都对农村生活作了较为细致、深入的描写,但在创作背景、反映农村生活的程度、艺术特色以及创作价值四个方面存在诸多差异。  相似文献   

19.
《红楼梦》和《傲慢与偏见》比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红楼梦》和《傲慢与偏见》分别为中国与英国18世纪的现实主义名著。两部作品在选取题材、塑造人物以及艺术风格上均有相近乃至相同之处.他们都描写的是上流社会的生活,都侧重描写家庭琐事.《红》写出了以大观园为地缘中心,以贾宝玉为人物主体的“脂粉群”;《傲》则描绘了以尼日斐花园为地缘中心,以班纳特家族女子为主体的“脂粉群”。值得注意的是,比较两作的整体艺术水平,不难看出,《傲》作中的人物更带有“扁平”倾向,人物的内在性格也显得简单与单薄.在风格方面,《红楼梦》是一部悲剧,而《傲》作则是一幕喜剧。在揭示社会生活的深度和广度上,《红楼梦》也显而易见地超过了《傲慢与偏见》。  相似文献   

20.
反映农业合作化运动的作品很不少。但现实生活无限丰富多采,有才能的作家会不落俗套,他总有自己的感受,并以独特的艺术构思表現出来。长篇小說《艳阳天》写的也是农业合作化运动,可是无論在艺术上或思想內容上,都別开生面,不曾令人有“我們好象見过面”之感。打开作品,一頁一頁地翻着,一派清新的景象扑面而来,讀了以后,令人不禁欣然贊道:“好!”一“农业合作化运动,从一开始,就是一种严重的思想的和政治的斗爭。每一个合作社,不經过这样的一种斗爭,就不能成立。……合作社建立以后,还必須经过許多的斗爭,才能使自己巩固起来。巩固了以后,只要一松劲,又可能垮台。”(《中国农村的社会主义高潮》按語)反映农业合作社的建立过程中的斗爭,已有不少好作品,对合作社建立以后,在它的巩固时期所經历的严重斗爭,描写得成功的文学作品还較少,《艳阳天》可以說是其中最成功的一部。作品所写的东山坞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