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运用重心分析法对中国经济重心与航空运输重心空间动态演变路径做了系统研究,发现:经济重心表现为缓慢往西北方向移动,东西方向上的经济差距大于南北方向;航空运输重心与经济重心存在偏离、货邮吞吐量重心与旅客吞吐量重心二者也存在偏离,这表明我国航空运输缺少综合性的航空枢纽;旅客吞吐量重心整体往西北方向移动,与经济重心移动方向一致;旅客吞吐重心与经济重心相关性大于货邮吞吐量与经济重心相关性,旅客吞吐量变化更能反映经济形势的变化。  相似文献   

2.
中世纪西欧经济重心一直在地中海区域,然而在近代却转移到大西洋沿岸.西欧经济重心的这种转移,是伴随着地中海经济相对衰落与大西洋沿岸经济兴起而发生的.16世纪下半期,地中海区域占主导地位的大商人资本从贸易和生产上撤资,掀起了金融投机狂潮.而同一时期西北欧商人商船出现了南下地中海的热潮,并在随后的一个多世纪中,控制了西欧国际转运贸易与国际货币支付体系,最后把西欧经济重心由热那亚和威尼斯推向大西洋沿岸.  相似文献   

3.
颜元的思想学说虽然在清代中前期受到了广泛的批判而晦暗不明,甚至渐被遗忘,但近代以来却受到了以梁启超、刘师培、章太炎等为代表的众多学者的极力肯定与倡扬,在学术界大放异彩,他也成为近代被景仰的一代大儒.颜元及其思想学说在近代地位的确立,是其思想内容的独到之处与近代社会学术变化相结合的结果.近代社会对素质教育和军体教育的需要,以及近代先进知识分子推行的救国理念,都是推动颜元思想学说近代地位确立的重要因素.  相似文献   

4.
本文构建了社会治理水平评价指标体系,测算显示2007—2016年我国31个省级行政区域的社会治理水平指数总体呈“东高西低”的态势;在此基础上,使用重心理论和相关公式,对我国社会治理重心和经济重心的时空演变及耦合性进行分析。结果显示:社会治理重心落在河南省中南部,并不断靠近几何中心,其在东西方向上不平衡的程度要大于在南北方向上的不平衡程度;社会治理重心和经济重心总体均向西南方向移动,但二者重心距离呈扩大趋势,分布空间差异明显;社会治理重心和经济重心变动一致性指数增大,但空间重叠性减弱,两重心耦合性不高。  相似文献   

5.
漂移的重心——中国古代经济重心何时移到江南小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黄河流域是中国文明的发祥地,以黄河流域为中心的中原地区,在两汉以前,一直都是经济重心所在地。然而世界的任何事物都处于不断的发展变化过程中,由于各种客观的或人为原因,经济重心随着社会的发展而渐渐向南方推进。但经济重心的南移绝不是一朝一夕之事,它经历了一个漫长而曲折的历史进程。纵观历史,我们可以清晰地看到经济重心南移经历了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的开端,五代十国时期的进一步发展,以及南宋时期的最终完成三个阶段。首先,东汉末年黄巾大起义以后,出现了“名豪大侠,富宝强族,飘扬云会,万里相赴……山东大者连郡国,…  相似文献   

6.
区域经济是中国当前经济发展的主要特征,这是因为中国是一个地域广阔而地形复杂、人口众多却分布不均、资源丰富而人均不足、历史悠久而发展不平衡的发展中国家。中国区域经济及其重心经过了漫长的历史演进过程。在这一过程中,大体上分为区域经济重心与政治中心统一一体和分离分化两个历史阶段。了解区域经济发展及其重心迁移的历史演进,结合现实把握区域经济发展状况和发展规律,是研究中国区域经济布局的关键。  相似文献   

7.
近代镇江教育与近代镇江经济既相互促进又相互制约。镇江经济的近代化推动了镇江教育的近 代化,而近代镇江经济发展的不充分又严重地制约了教育的发展,经济的衰落、资金的短缺等因素使得近 代镇江的新式教育表现为规模小、数量少,教育结构不合理。经济的发展离不开教育的发展,由于近代镇 江教育发展不充分,极大程度上又影响了经济的发展,近代镇江教育的落后是经济衰落的原因之一。  相似文献   

8.
契丹社会货币经济确立于辽朝初年太祖和太宗朝统治之际。此间、由于帝国的建立、疆域的扩大、劳动人口的增多、一系列先进生产技术和进步的生活方式的传入,加之辽朝与南方“五代十国”之间密切的经济文化往来,使契丹社会经济获得了显著的进步,市场网络趋于形成。在这样一种社会历史背景下,契丹社会的货币经济获得了确立。  相似文献   

9.
本文从真理是真善美的统一出发,论证科学确立是经验论证、逻辑论证、价值评价三者的统一,指出经验论证是基本步骤和决定环节,同时,逻辑论证和价值评价均非仅仅是科学确立的手段,而且将论证和评价的结果融化在理论内涵之中。本文不仅阐释了科学确立的静态结构,也阐发了科学确立三要素在科学理论确立过程中动态运行的一般特征。  相似文献   

10.
遵义会议并没有确立毛泽东的领导地位,毛泽东的领导地位的确立经历了近十年的过程。秋收起义是毛泽东确立领导地位的开始,遵义会议是毛泽东确立领导地位的重要转折点,红军长征过程中逐步确立了毛泽东的军事领导地位,延安时期最终确立了毛泽东在全党全军的领导地位。  相似文献   

11.
梁启超是中国近代史上的著名人物,学者对他的政治思想、学术思想研究颇多,但对他的经济思想却没有给予足够的重视。尽管他说不上是一个经济学家,但在经济方面却发表过不少言论,写过不少文章,里面有不少有价值的东西,特别是他在农业经济、工商业经济和股份制经济等方面的某些观点和设想,在当时的社会历史背景下,是相当有价值的。  相似文献   

12.
30年来中国人口、经济、产业重心演变的轨迹及其对比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对1978-2008年中国人口、经济、产业重心演变轨迹的比较可知,人口重心演变轨迹是前20年缓慢、稳定地向西南移动,在2000年以后向东南方向移动,比经济重心的移动幅度小;分产业结构看,第二、第三产业重心向东南方向移动,而农业重心则表现为无规律性变化。第二产业分布的重新调整和第三产业的发展是推动经济重心移动的主要因素。因此,为缩小地区差距、促进区域协调发展,一方面要促进落后地区快速发展,另一方面也要建立起落后地区分享繁荣地区经济发展成果的机制。  相似文献   

13.
欧洲近代经济文化本质上是处于兴起和形成阶段的资本主义文化,其渊源可追溯到古希腊、古罗马和欧洲中世纪时代。古希腊的理性主义和人文主义是近代资本主义文化的重要思想源泉。从古希腊时期开始,欧洲的经济思想、经济制度和经济活动中渗透着近代资本主义经济文化的许多因素,包括私有财产意识、契约自由、财富和管理意识等。在中世纪盛期,随着商品货币关系的发展和城市的复兴,欧洲社会发生了深刻的变化,新的商业意识、要求自由和平等的呼声,以及世俗主义和享乐主义日渐增强,这是欧洲近代经济文化更为直接的渊源。  相似文献   

14.
论中国经济文化重心的南移和迁都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长江同样是中华民族的摇篮 ,中国经济重心的南移、文化重心的南移、人才重心的南移和时代重心的南移 ,决定了迁都的必然性、必要性、可能性和紧迫性 ,因而中国未来的新都应是开放交汇中心的长江中游  相似文献   

15.
近代地主阶级改革派的经济伦理思想主要表现在 :义利观上对“私”、“利”的伦理肯定 ,本末观上重视“末业” ,财富观上宣扬富民的福音 ,经济改革上的利商、用商、利民的伦理价值取向。固而拉开了近代经济伦理思想变迁的序幕 ,成为近代启蒙思潮的一个不可或缺的重要内容。  相似文献   

16.
本文具体阐述了杨缵绪开发近代新疆的经济思想,认为其对于促进新疆近代化具有重要意义.在实施西部大开发的今天,其所思所想,仍具有一定的启迪.  相似文献   

17.
蒋介石试图改变和影响美国“先德后日”战略的努力贯穿于 1 941至 1 944年 ,是二战中中美关系矛盾的重要方面。蒋介石的这种努力主要是对美国战略投入绕开中国抗日战场客观现实的反应 ,对于中国抗战有其积极面。但是 ,由于囿于意识形态观念和依赖外援的政策路线 ,蒋介石的努力在很大程度上就只能是悲剧性结局。  相似文献   

18.
近代经济中心的转移及其所引起的城市衰落现象是近代中国城市发展的一个重要方面,对近代中国城市体系的结构性调整和当代城市格局的形成有着深远的影响.本文以经济中心城市苏州、广州和澳门在近代的衰落为例,分析了地理区位条件、腹地条件、交通条件、经济条件等城市经济发展变因在近代区域经济竞争中的消长变化,探讨了近代经济中心转移与传统商业城市衰落隐含的深层原因和特征.  相似文献   

19.
陕甘宁地区大约在踞今6000年前的仰韶文化时期,就诞生了粟作农业,是中国古代农业文明的重要发源地之一。但是,进入文明社会初期,这里长期为少数游牧民族氐羌或西戎占据,农业经济的发展一直处于原始萌芽状态,发展缓慢。夏末商初周先祖移居陇东,是文明时期这一带农业经济发展的开端。商末,公刘南迁,这一带又沦为戎族游牧经济区。自秦灭义渠设置郡县,到两汉统一王朝,农业经济得到缓慢而全面的发展,但始终呈现出农牧兼营的显著特征。此后各代,虽然这里的统治民族多次变化,经济形态却表现出农业经济不断发展壮大的趋势。  相似文献   

20.
论近代镇江经济衰落的原因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镇江自古以来就是一个水陆交通便利的要津,经济、战略位置均十分重要。鸦片战争前,镇江已是南来北往客商云集之地,1861年5月,西方殖民者武力胁迫镇江开埠。开埠后镇江开始了近代史上商业蓬勃发展的历史时期。19世纪末20世纪初镇江口岸地位下降。导致镇江衰落的原因是多方面的,主要可以从以下三个方面去考虑(1)地理优势的丧失是镇江经济衰退的首要原因。(2)本地区工农业均不发达,缺乏支柱型的产业。(3)帝国主义殖民经济的压迫蹂躏。再加上连年的战乱、天灾人祸和整个民族经济衰败的影响,近代镇江经济的衰落是必然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