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78 毫秒
1.
多元文化为各种社会信仰、价值观念之间的交锋提供了舞台。在多元文化思潮下,如何以"一面旗帜"凝聚、"一条道路"引领和"一个理论体系"武装当代大学生,从宏观层面讲,直接关系到我们培养的人究竟跟谁走、走什么道路和怎么走的大问题;从微观层面看,也能够帮助他们树立科学的政治价值评判标准、明确参与政治实践的正确方向以及增强献身现代化事业的精神动力。社会转型时期,真正能够凝聚人心的内在力量还是马克思主义。因此,我们要从深入理解和掌握马克思主义的科学性和真理性、树立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与信仰培养并重理念、着力加强用马克思主义理论回应现实的针对性等基本维度,夯实大学生政治信仰培育的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2.
机会公平地接受高等教育,不仅是弱势群体的道德权利,也是他们的法律权利.弱势群体义务教育阶段的基本权利不平等,直接影响了他们高等教育非基本权利的获取,而高考录取对他们又没有任何补偿,这使得他们高等教育权利的实现十分困难.政府作为与公民教育权相对应的义务主体,应牢固树立义务意识,贯彻义务教育均衡发展方针,高考录取实行倾斜政策,建立、完善教育法律体系,以保障弱势群体高等教育权利的实现,推进教育公平.  相似文献   

3.
从1949年10月到1956年底,是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初建时期,百废待兴的中国要想恢复经济、抵御外敌和发展科技,培养和造就一支宏大的知识分子队伍已成为当务之急。但是,知识分子的数量和他们的政治思想、业务水平,以及当时党对知识分子思想政治教育现状都远远不能适应当时客观形势的要求,为了尽快帮助他们树立起为人民服务、为社会主义服务的思想,我党围绕当时的工作中心,制定了不同的政策,思想政治教育呈现出鲜明的特点。一知识分子不是一个阶级,它是由一群掌握科学文化的脑力劳动者所组成的一个阶层。旧中国是一个科学文化落后的国家,它给新中…  相似文献   

4.
相对剥夺理论与弱势群体的心理疏导机制   总被引:19,自引:1,他引:18  
李俊 《社会科学》2004,(4):74-78
从社会心理学的角度来看 ,相对剥夺是弱势群体的基本心理特征。古尔认为 ,相对剥夺是行动者对价值期待和价值能力不一致的认知。本文在古尔理论的基础上 ,进一步指出了价值期待的来源主要包括参照群体、过去的生活条件和公平理念 ;并认为 ,弱势群体的心理疏导机制主要包括引导弱势群体选择合适的参照群体、帮助弱势群体正视现实和引导弱势群体树立正确的公平理念三个方面。  相似文献   

5.
通过对30名参加师范生农村顶岗实习的英语专业毕业生进行问卷调查及对其中5人进行访谈,调查了英语师范生在顶岗实习前对教育行动研究的知情情况和在顶岗实习过程中对教育行动研究的实施状况。研究发现,一些院校的英语师范专业依然没有开设教育行动研究课程,而参加顶岗实习的师范生却在不知情的情况下实施着教育行动研究,他们迫切期待学校能开设这门课程,培训他们掌握一定的研究方法和技巧,学会观察和记录数据,并掌握科学的分析方法,以便能促使他们在反思中进步和发展,最终帮助解决顶岗实习中出现的教学问题。  相似文献   

6.
班主任在学校教育工作中,除了做好一般性的班级思想教育与教学管理以外,还应该重点抓好后进生的转化工作.本文结合自己教学和思想工作的实践,谈谈班主任工作在后进生转化教育中的作用.一、帮助后进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班集体中的后进学生,一般来说他们的自强心差、意志薄弱、缺乏正确的人生观等.针对这种情况,班主任首先要在思想教育工作中有意识地激励后进生自强进取、奋发向上,立志有所作为,培养他们树立正确的人生观,明确生活的目的和意义,增强他们转变为先进学生的信心和勇气.班主任要针对后进生自我控制能力较差,没有明确的生活目的等缺点,引导他们把个人的幸福同对社会的贡献联系在一起,激发起他们生活的热情,树立崇高理想,明确学习目的,端正学习态度,使他们产生自强原动力,从而迸发出追求上进的要求.  相似文献   

7.
黄爱教 《北方论丛》2015,(3):139-143
从道德哲学角度来看, 弱势群体表现 "一" 和 "多" 关系, 即 "弱势" 是他们的单一性本质, 又呈现出多种 "弱势" 形态, 即政治、 经济、 法律和伦理的 "弱势"; 与此同时, 弱势群体还是一个伦理存在, 因为他们远离财富和权力中心, 基于此, 面向弱势群体的伦理援助成为可能. 面向弱势群体的伦理援助是给予弱势群体以伦理上的帮助和支持, 从本性上来说是一种精神援助, 也是保障弱势群体走向幸福的方式之一.  相似文献   

8.
教育工作是培养人的工作,教育科学是研究培养人的規律性的科学。一定社会的教育总是为一定社会的政治和經济服务的。无論哪个阶級在政治生活和經济生活中占統治地位,总是使文化教育循着符合他們的阶級利益、适合于他們的世界观的方向进行。孔子办学是要培养奴隶社会或者封建社会的“儒者”;資产阶級办学是要培养资产阶級知識分子和具有能够掌握现代生产技术起碼文化水平的被剝削者;无产阶級办学則要培养有社会主义觉悟的有文化的劳动者。所以,教育科学是一門党性很强的科学,同时又是和教育实践紧密联系着的科学。  相似文献   

9.
伦理关怀:弱势群体问题的现代视角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孟凡平 《齐鲁学刊》2006,(6):139-142
对弱势群体的伦理关怀是解决弱势群体问题的关键所在,也是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要途径之一。当前,对弱势群体伦理关怀的精神理念至少应该包括以下三个方面:第一,实现社会公正,通过公正的社会制度来改变弱势群体的不利处境,保障弱势群体的基本权益;第二,坚持以德行政,各级政府要在坚持依法行政、建设制度伦理、提升官员品德的基础上实现对弱势群体的伦理关怀,消除社会排斥,实现社会和谐;第三,奉行人道主义,政府和社会强势群体应该在没有任何功利目的的前提下,向弱势群体提供人道主义援助,帮助他们改变不利处境,保障他们的生存权利和发展机会。  相似文献   

10.
目前,城市社区中的弱势群体是一个客观存在.树立以人为本的理念,加强城市社区弱势群体救助具有重要意义.加强城市社区弱势群体救助,有助于充分调动弱势群体的积极性、维护社会公平公正;有利于加强社区的道德建设;有利于社区和社会的安全和稳定.加强城市社区弱势群体社区救助,要从物质与生活上进行关怀;要在精神与文化上进行关怀;要针对社区弱势群体,开展社区心理救助;要注重人文关怀.  相似文献   

11.
关于弱势群体的经济学思考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一、弱势群体的概念及其分类弱势群体,指的是那些由于某种资源的缺乏而在整个社会中或某些社会关系中处于劣势地位的人群。经济生活中的弱势群体指的是那些由于某种资源的缺乏,在经济、社会关系中处于劣势地位、无法获得维持生存所必需的条件或无法获得自己应得收益的群体。那些失去劳动能力的老年人,包括一部分残疾人,如果没有必要的帮助,仅靠自身无法得到可靠的生活来源,就会失去生存的基础,这一部分人我们称之为生存能力上的弱势群体,也是绝对的弱势群体;经济生活中还有两类相对的弱势群体,一类是具有一定的劳动能力和劳动愿望,但由于自…  相似文献   

12.
近年来,随着高等学校不断扩招,大学生人数不断增多,贫困大学生的数量也逐年增多。贫困大学生在经济、学业、就业和人际交往等方面面临着巨大的压力,这使得他们在学习和生活中较多且较容易出现心理问题,影响其身心健康。改善贫困大学生心理问题,首先是贫困生要改变认知,树立正确的贫困观;其次是完善自我,培养健全人格;第三,建立和谐人际关系,获得别人的帮助和支持;最后是高校应加强对他们进行情绪情感教育,以培养他们具有良好的心理素质。  相似文献   

13.
张松德 《云梦学刊》2009,30(6):113-115
大学生弱势群体的存在,是高等教育改革和发展面临的现实问题。从群体的基本特征看,大学生弱势群体表现为家庭一经济弱势、人际一心理弱势、学习一学业弱势三种基本类型。加强大学生弱势群体的思想道德教育.完善大学生弱势群体的扶助政策,是高校和谐校园建设的内在要求。对大学生弱势群体的关怀,不仅要体现在表层的解决其生活困难和学习问题上,更要关涉学生深层次的思想道德发展问题。必须采取有效措施,探索出一条有效的教育途径,使大学生弱势群体道德发展收到实效。  相似文献   

14.
失去土地的村民的生产和生活出现了前所未有的变迁,他们中的许多人徘徊于农村与城市之间,在城市化浪潮中被边缘化了,成了新的弱势群体.社会建设应该关注失地农民的生存状态,建立社会组织帮助他们度过征地后的生计问题,在社会管理制度上给失地农民相应的权利,促使他们成为真正意义上的城市居民,并提供社会服务帮助他们融入城市生活.  相似文献   

15.
王玲 《兰州学刊》2004,17(3):201-203
我国弱势群体的问题日益受到社会各界的关注 ,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进程中 ,帮助、支持弱势群体的生产生活 ,不仅是走向共同富裕的必由之路 ,而且是增加社会公平 ,促进社会稳定的重要手段。在逐步完善整个社会保障体系建设的同时 ,更应提高弱势群体的自力更生能力 ,使他们不再返贫、返弱 ,真正发展自身。  相似文献   

16.
科学消费与人的全面发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王忠武 《东岳论丛》2002,23(6):18-21
人的发展是人在认识、改造、接受和利用客体的过程中实现的 ,而认识、改造、接受和利用客体的过程实质上也是人支付成本的消费过程 ,由此决定了消费对于人的发展必然具有重大作用 ,要促进人的全面发展必须实现消费的科学化。实现科学消费的基本内容和要求是 :树立科学消费观念 ;广泛开展全民科学消费教育 ;选择健康文明的消费方式 ;加强消费者权益保护和推进消费社会化进程  相似文献   

17.
幸福是人生的主题,是人类孜孜以求的目标。对于即将迈入社会的大学生来说,对幸福的渴盼更是他们寻求发展的动力。因而,对大学生进行幸福感教育,引导他们客观认识社会问题,树立科学、理性的幸福观,培养他们感知幸福和创造幸福的能力,帮助他们实现对幸福生活的建构,不仅是大学生的意愿,也是社会和谐发展的需要,更是高等学校不可忽视的重要问题。  相似文献   

18.
张振汉 《南方论刊》2005,(12):68-69
在推行教育改革,实施素质教育的形势下,新教材强调德育在各学科教育环节中的渗透,要求我们在教学中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社会主义的教育,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和世界观,掌握科学方法,形成科学态度和科学精神。这些要求对中学数学教学提出了前所未有的巨大挑战。现代学校教育立足于完整生命的塑造和健全人格的培养,其中,道德教育是现代学校教育的灵魂,它不仅支撑整个生命的成长,而且是获得幸福人生的决定性因素。在人生的历程中,德性的生长居于统摄地位,它是生命之完整的决定性因素。德性与生命的其他部分不可分离,人…  相似文献   

19.
李琳 《社会科学家》2012,(2):151-154
随着越来越多的农民工子女在城市里接受教育,这些孩子对城市教育的适应性问题已经吸引了包括教育工作者在内的多方面的关怀,适应城市学校的学习生活要迈出的第一步就是语言的适应,即从家乡话转入普通话的适应。在对某城市小学一年级的抽样调查后发现,方言已经成为了这些小学生为适应城市教育而必须跨越的第一道门槛,而且这道门槛也对在城入学的农民工子女心理健康产生了一定影响。加强对在城入学的农民工子女的普通话训练并帮助他们树立积极、乐观的自信是非常必要的。  相似文献   

20.
陈莉 《南方论刊》2006,(1):44-46,35
在我国社会转型时期,弱势群体日益浮出水面引起人们的广泛关注。本文以农民工这一庞大弱势群体为例,阐述他们在社会生活中的种种弱势表现,对其原因进行分析,并围绕维护社会公平提出一些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