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46 毫秒
1.
董天策 《学术研究》2012,(1):126-129
传播即文化和媒介即文化,这两个命题充分揭示了传媒与文化的内在联系.本文综合考虑对传媒与文化进行研究的学术流派、理论学科、学术范式、论述主题等因素,提纲挈领地勾勒西方传媒与文化研究的学术流变,包括法兰克福学派的文化工业批判、伯明翰学派的文化研究、政治经济学的文化帝国主义批判、后现代主义的后现代文化理论以及媒介环境学的传媒与文化研究等.  相似文献   

2.
美国大众文化理论家约翰·菲斯克以媒介文本为载体,透过媒介受众和媒介体验,开创了质朴而审慎的研究进路,使媒介文化研究越来越成为从"精英话语"过渡到"大众话语",从臣民社会渐变为公民社会,从威权政治转化为平民政治的一个传媒镜像.他对媒介受众创造意义和体验快感的关注,改变了人们的知识视野和思维模式.通过这个改变,人们找到了研究媒介文化的另一条途径和方法,把理论的触角伸向对普通大众和弱势群体的人文关怀.  相似文献   

3.
犯罪社会学是芝加哥学派城市研究的主要议题之一。在分析了后芝加哥学派变量范式霸权给当前社会学研究带来学科发展困境的基础上,指出应该重新考虑芝加哥学派情境范式的学科意义,以在量化研究的变量范式之外重新拓展社会学研究中的情境范式的质化进路。通过对托马斯的情境定义概念、萨瑟兰德的职业窃贼研究以及贝克尔标签理论的回顾,明确指出情境范式在犯罪社会学研究中的特殊意义及其对我国犯罪社会学研究的可资借鉴之处。  相似文献   

4.
大学文化要走出理论和实践困惑,必须建构整合性的大学文化研究范式。不同视角的大学文化研究具有不同的研究准则、研究进路和研究指向,而相同视角的大学文化研究具有基本的研究准则、研究进路和研究指向的聚焦构成大学文化整合性研究范式。大学文化整合性研究范式有助于形成共同的大学文化理论话语,对大学文化实践更具有重大意义。  相似文献   

5.
思想政治教育分期问题,一直是本学科发展过程中面临的重要理论问题。无论是党史领域还是思政领域的研究者,对这个问题的思考及研究都留下了丰富的研究文献。从学术史考察,思政分期的研究在总体上可以归纳为两大进路:一是以大历史观为依据的观念呈现,其着重从党史、国史和革命史的宏观角度来讨论思政学科分期,这也是学界普遍认同的观念;二是在大历史观之下以当下领导人新论断、国家发展战略与政治转型、公共政策变迁以及学科体系转型为分期理据,后者未有直接论述,但从研究中我们可以分析观之。两种研究进路既有相继承接的历时性,也具有主次分明的共识性,共同表现了追求思政学科发展的自觉意识。由历史观的宏观分期向学科史的微观化转型,建构思政学科分期的科学化与微观化进路,遵循精细化进路,促进内在研究范式的创新,推进研究阶段与过程的融合,将成为未来思政学科分期研究之重点。  相似文献   

6.
新媒介催生新的传播学研究方法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任何学科研究方法的发展都是一个随着时代发展而逐渐成熟完善的过程。新媒介的出现,为传播学研究提供了新的角度和手段,深刻改变了传播学研究的体系,也催生了新的研究方法。现在,传统媒介和新媒介的关系是:在竞争中共生存,于渗透中齐发展。这种传媒格局对传播学研究方法的影响是:它必然促进传统研究方法的广泛应用、深刻反思和积极创新,最终促使传播学新的研究方法的创新。  相似文献   

7.
公共产品和规模经济、范围经济的特性决定了媒介产业属于政府重点管制的行业。20世纪70年代以来,随着美国反垄断法由法律进路向经济学进路的“变异”,经济学进路的反垄断法成为美国政府和联邦通讯委员会对媒介放松管制的转换理念。在媒介“解法”胜过媒介管制的环境下,“国家利益”压倒“公众利益”,美国反垄断法对媒介管制的约束力表现出其有限性。  相似文献   

8.
纵观比较文学学科的发展历程,文学与传播的关系以及相关诸种问题无疑始终是该学科一个不可或缺的研究领域。比较文学学科范围内的文学传播研究经历了从单向辐射传播模式到双向互动传播模式,再到多元系统传播模式的历时流变。传媒时代中日新月异的诸种传播媒介与方式赋予了跨越国界、语言与文化的文学传播前所未有的机遇与挑战,从而使比较文学意义上的相应研究彰显出了独特的考察范式与发展态势。  相似文献   

9.
黄汇 《学术论坛》2008,31(1):128-132
地理标志保护问题是随着广大发展中国家对Trips架构下利益安排反思自觉的不断深入而重新开发出来的一个问题,大多数具有地理标志强势利益的发展中国家都经历了一个由前见性接受地理标志商标保护范式到专门法范式转向的历史过程.商标保护是一种弱式意义上的制度安排,专门法进路才是地理标志强势利益国家的理想判式和图景.中国是一个地理标志的大国,我们的应然立场应当是推动强化对地理标志的保护,而不是相反.因此,专门化立法将是我国地理标志保护的最佳进路和最好之制度选择.  相似文献   

10.
作为一个研究领域,马克思主义政治哲学面临重写学术史的问题。由于这一研究领域当前的总体定位是"去中国化",因而确立"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理论范式,应当成为重写其学术史的核心主张。以中国化为范式重写马克思主义政治哲学学术史,有着外在和内在的充分可能性。根据目前的学术发展状况,要实现重写马克思主义政治哲学学术史的理论目标,至少应厘定相互连接的两条进路:一是以"中国问题意识"为起点,重释马克思政治哲学的基本进路;二是以"中国问题意识"为轴心,重建马克思主义政治哲学的基本进路。  相似文献   

11.
在以往,由于所持的学科立场及研究视角的不同,对法经济学关注的学者们并没有就其学科性质、研究范围和研究方法取得一致的看法。以波斯纳为代表的主流学派把“法经济学”的学科性质定位于“法律的经济分析”,在研究范围上包括从反托拉斯法到法律和法学的各个领域,在研究方法上偏重新古典经济学的分析方法;而以麦乐怡为代表的非主流学派则把“法经济学”的学科性质定位于“经济、社会、哲学等比较分析”,在研究范围上纳入更多意识形态内容,在研究方法上强调经济、政治、社会判断方法的综合。主流学派凭借其研究方法上的“技术优势”,在过去40年间取得了巨大的成功。而非主流学派试图突破法经济学研究中“法律的经济分析”这种狭窄的分析框架,发展出一种新的思考法学与经济学的方法。这一发展趋势能否取得成功,主要取决于其研究方法和分析结论在多大程度上能显示出超过“法律的经济分析”。从根本上讲,法经济学理论是一个动态的开放的创造性过程。作为新兴的理论学科,法经济学还有待于进一步完善。  相似文献   

12.
在西方经济学发展史上,经济人假设经历了由古典经济人到新古典经济人再到新经济人漫长的发展历程。同时,经济人假设在西方古典经济学、特别是新古典主义经济学中得到了发展和完善。经济人假设具有重要的经济学方法论价值。本文探讨经济人假设的理论来源、基本内涵、论争及其演变,并从方法论角度探讨经济人假设的合理性与局限性,以及经济学假设与经济学发展的关系。  相似文献   

13.
经济学中的经济人假设,与稀缺性假设一起,构成经济学,主要是现代主流经济学的最重要的两块基石。西方古典政治经济学莫基人亚当·斯密在《国富论》中首次表露出“经济人”的含义,但自从经济人假设提出后它便不断受到各种各样的挑战,人们不断对其进行批判和修正。虽然各派的观点各不相同,但大多数的观点都试图对经济人假设进行完善,使其更具合理性。我们试图从制度约束的角度对经济人假设进行初步的修正,并论证了一个建立在制度框架下的,具有适应性理性的经济人假设所具有的合理性。  相似文献   

14.
贫困问题由来已久,它与社会保障的产生和发展有着十分密切的关系.运用社会保障学这一在经济学、政治学、社会学等多学科基础上发展起来的、独立的、交叉的、处于应用层次的社会科学来分析贫困问题,为理解"贫困"的概念与成因提供了一种新的视角,同时可以借助社会保障学来分析社会保障在缓解、预防贫困方面的重大作用以及社会保障与"贫困陷阱"的关系.通过对这些问题的理解与分析,有助于认识社会保障在应对贫困问题方面的积极作用及可能产生的消极作用,为我国最大程度地发挥社会保障的缓解及预防贫困的作用,同时避免"贫困陷阱"提供一些启示.  相似文献   

15.
自20世纪80年代以来,研究方法一直是研究者所关注的一个核心话题。相对其他学科而言,研究方法对戏曲研究的推动作用尤为显著,它使整个戏曲研究学科发生了脱胎换骨式的变化。研究者们充分考虑戏曲自身的特性,大胆借鉴考古学、民俗学、宗教学等其他学科的相关理论和方法,从更新戏曲观念、开辟文献来源新途径、拓展学术研究空间等角度出发,进行了研究范式的更新。学科发展的内在需要导致了研究范式的变革,改变了戏曲研究的基本格局,影响到戏曲研究的性质和走向;同时,这种新变又对研究方法提出了更新的要求,使其朝实效性、灵活性和包容性方向调整。两者之间存在着良性互动的关系。  相似文献   

16.
孙中才 《阴山学刊》2007,20(4):87-92
农业经济学在20世纪能够迅速成长为一门常规科学,是因为它的理论核心首先进入科学的模型化水平,为经济行为的分析奠定了基础,使应用研究有了概念和逻辑的出发点。事实表明,农业经济学的科学化进展,不仅使本学科有了突出的进步,提高了学术地位,而且也促进了一般经济学的科学化进程。  相似文献   

17.
尽管主流经济学家们长期致力于将经济学打造成一门"纯洁的"经验科学——实证经济学,却未能为此提供一个坚实可靠的方法论基础。罗宾斯对经济学研究的性质和研究范围的狭窄界定,新古典经济学的高度简略化的"理性经济人"基本行为假设,弗里德曼的"假设不相关性"观点,乃至专业经济学家们似是而非的"实证",以及在"实证"旗号下沉湎于数理"自助游戏"中所实际奉行的方法论形式主义,所有这些都未能令人信服地证明:实证经济学具备一个坚实可靠的方法论基础。绝大多数专业经济学者对方法论问题缺乏基本的自觉意识,却以主流自居,以傲慢的心态垄断着经济学的"话语权"。这种状况不仅在方法论上不具有"合法性",也有害于经济学的发展。  相似文献   

18.
“历史现象学”是《回到马克思》一书“最重要的理论发现”。为了这个发现 ,作者质疑哲学的历史唯物主义在科学上的合法性 ,认为《德意志意识形态》在理论构建上不成功。但是 ,作者发现的“历史现象学” ,只不过是马克思透视本质的经济分析方法。这样 ,所谓“历史现象学”就难免在内容上以经济学遮蔽哲学 ,在名称上又以哲学遮蔽经济学。  相似文献   

19.
综观农业产业化的研究文献,大体可归为三大类,即规范经验式的政策研究、基于产业组织视角的分析以及近年来出现的运用新制度经济学方法进行的研究。在综述大量有关产业化研究文献的基础上,对现有研究中所采用的主要方法的特征,及其存在的一些问题或缺陷进行了深入的探讨。分析表明目前的农业经济学研究中存在着两种明显的极端倾向一种是经验式的规范研究;另一种是先验的理论教条倾向。本文提出进一步的研究在方法上应当注重理论研究与实证研究、历史的动态分析与比较静态分析以及新古典与新制度主义相结合。根据这三原则,文章试图提出一个新的理解我国农业产业化组织发展的经济学本质的研究框架。  相似文献   

20.
技术标准化是现代社会鲜明的特征之一.在既有的经济学和社会学的研究视野中,技术标准呈现出"普遍"、"客观"或"公平"的面相,它似乎已经成为一种图腾,一种科学理性的象征.本文针对既有研究进路的理论缺陷,提出了文化研究的全新研究进路,并基于文化研究的理论特质,以RFID技术标准为例,尝试性地提出了基于文化研究视角的技术标准化研究的具体策略.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