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 毫秒
1.
树立社会主义荣辱观是坚持科学发展观的内在要求,是消解社会变迁中出现的道德失范问题的客观需要,是抑制市场经济发展中道德水平滑坡现象的迫切要求.德性就是力量,树立社会主义荣辱观是推动我国社会进步的重要动力.  相似文献   

2.
古琳 《贵州社会科学》2008,218(2):59-63
以"八荣八耻"为主要内容的社会主义荣辱观,概括了社会主义社会的主导价值体系,集中体现了社会主义道德规范的本质要求,对当代大学生的道德人格建构具有重要意义.社会主义荣辱观推动和引导当代大学生的道德人格建构,并通过道德人格的建构作用于大学生的意识和行为.  相似文献   

3.
荣辱观的道德性与非道德性的辨析对于理论研究和社会实践都具有重大意义.道德性荣辱观是道德的动因,而非道德性荣辱观则失去道德的内容,它以为荣耻的行为和事物是非道德性的.道德性与非道德性荣辱观之间的关系是或在本质上趋于一致,或无联系,或一体混存,或在褒贬的形式、获取条件上不同.社会主义荣辱观是一种真正以道德为动因的荣辱观,但它并不等于社会主义时期的荣辱观,当前必须高度重视促进社会主义荣辱观的牢固树立,把整个社会风气引导到正常的道德轨道上来.  相似文献   

4.
胡锦涛同志提出的以"八荣八耻"为主要内容的社会主义荣辱观,是人的全面发展的道德要求,而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以人的全面发展作为目标.同时,它确立了社会的道德范型,是社会主义和谐社会道德体系建立的标尺;彰显了为人的道德操守,是协调社会主义人际关系的准则;强化了人们的规范认同,是多元时代的道德共识,充分说明了社会主义荣辱观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基石.  相似文献   

5.
树立社会主义荣辱观是坚持科学发展观的内在要求,是消解社会变迁中出现的道德失范问题的客观需要,是抑制市场经济发展中道德水平滑坡现象的迫切要求。德性就是力量,树立社会主义荣辱观是推动我国社会进步的重要动力。  相似文献   

6.
中国社会主义荣辱观,溯源于中华民族的传统伦理道德,展流于中国革命和建设的伟大实践,凝练成以"八荣八耻"为基本内核的道德价值判断。"八荣八耻"的荣辱观,集中反映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的基本道德取向,体现了构建和谐社会的时代要求,系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重要内容。探析其源流旨在深化道德认知、树立道德标杆、规范道德实践、促进社会和谐发展。  相似文献   

7.
王敏 《理论界》2007,(2):12-13
以“八荣八耻”为主要内容的社会主义荣辱观,在价值观多元碰撞、价值评判的困难和社会荣辱观受到严重冲击的历史条件下提出,具有极其重要的道德价值和现代意义。社会主义荣辱观为社会确立了正确的道德价值导向、为社会建立了规范的道德体系、为社会树起了鲜明的道德标尺、为社会提供了明确的道德行为准则。为社会主义的道德建设指明了方向。  相似文献   

8.
冯芸 《船山学刊》2010,(3):210-213
社会主义荣辱观不仅继承了儒家荣辱观的精华,更多的则是对儒家荣辱观的发展与超越:社会主义荣辱观既有内在的自我约束要求,又有外在的制度规范;既是对人类道德共识的肯定,又有社会主义道德特性的阐发;具有广泛的适用性;修正了儒家荣辱观的缺陷,更具有时代性。  相似文献   

9.
义务是个体做或不做某种行为的应当性,通常所说的义务主要指道德义务。义务来源于个体的良知,它经由人类情感和理性的交互作用而产生。当个体良知通过"三人社会模式"转化为社会大众良知后,义务就成为社会大众良知的内在要求,社会大众良知能够以社会评价或社会舆论的方式迫使个体履行义务。因此,个体良知可以产生义务、社会大众良知也能让个体负有义务,但从根本上说,义务源于个体的良知。  相似文献   

10.
魏雷东 《学术论坛》2007,30(8):127-129
社会主义荣辱观凝聚了多元时代的道德共识,明确了当代中国最基本的价值取向和行为准则,响亮地回答了"做什么样的人,建设什么样的社会"的时代课题.社会主义荣辱观站在和谐社会构建和人的全面发展的高度,为人的全面发展提供了价值导向,为人们的思想行为提供了道德标尺,为构建和谐社会提供了精神动力,特别是对于人们形成正确的"群己观"、"人我观"、"义利观"、"得失观"、"道德观"、"法制观"有着重要的理论和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1.
马克思主义是活的灵魂,是处在不断的进步和发展的过程中,总是站在时代的前列.社会主义荣辱观就是对当代中国化马克思主义的最新发展,具体表现为:社会主义荣辱观同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的重要思想是一脉相承的,社会主义荣辱观是新时期党和国家的各项工作顺利开展的重要指导思想,是社会主义道德建设的重要指导思想,是调整社会关系、协调社会利益和矛盾的重要指导思想.  相似文献   

12.
杜乾举 《理论界》2006,1(12):48-50
社会主义荣辱观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内驱力和凝聚社会成员的道德力量,是和谐社会社会整合的重要力量,胡锦涛同志提出的“八荣八耻”社会主义荣辱观为社会主义公民提供了道德精神的定位。在社会主义荣辱观教育中,我们既要宏扬传统荣辱观和党的优良作风,又要立足于现实着眼于发展,努力践行社会主义荣辱观。  相似文献   

13.
荣辱观教育对人的发展具有内在价值和外在价值。本文分析了荣辱观教育是如何实现道德价值向智能价值、个人价值向社会价值转换的过程与机制,认为人的智能价值是人的精神能量、知识能量与物质能量和环境因素的函数关系,强调要在人的发展的实践中实现荣辱观教育的应有价值。  相似文献   

14.
形成于孔、孟之间的郭店楚简儒家简提出"人之道也,或由中出,或由外入.由中出者,仁、忠、信;由(外入者,义、礼、智)"的个体道德建构范式.这是人类历史上最早认为道德有两条建构路径的理论.郭店儒简立足于人,内以情感为"由中出者"的情感道德的建构依据,外以人伦为"由外入者"的理性道德的建构依据.这种基于人的内在情感与外在人伦建构个体道德的范式,既充分考虑到了个体生存、发展的需要,也充分考虑到了群体生活的秩序需要,使个人生命在和谐的群体生活中达到最佳状态.郭店儒简确立了儒家个体道德建构范式,使儒家道德与人的生命融为一体,从而具有了持久的生命力,千百年来为人们所信仰、践行、追求.郭店儒简个体道德建构论对当代中国公民道德建设具有启示与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15.
严丽丽 《学术论坛》2007,30(8):130-133
胡锦涛总书记提出的"八荣八耻"为主要内容的社会主义荣辱观,是马克思主义伦理价值观的继承与创新,是我们党推进全面建设小康社会,落实科学发展观的重要组成部分.文章分析了社会主义荣辱观的理论价值、道德价值、法治价值,旨在全面认识"八荣八耻"荣辱观所具有的时代价值.  相似文献   

16.
胡锦涛总书记关于树立社会主义荣辱观的重要论述,提出了"八荣"的社会价值导向,明确了"八耻"防微杜渐的警示,树立了社会风尚的道德标杆.高校要旗帜鲜明地倡导"八荣八耻",引导学生自觉践行社会主义荣辱观,这将有利于大学生健康成长,促进校园文化建设和良好社会风尚的形成,推进和谐社会建设.  相似文献   

17.
传统儒家道德教育是一种顺从的教育。由于理念的错位和功利化的驱使,传统道德教育偏离了培养人的"目的理性价值",片面强调个体的服从,忽视了个体主体性,忽视了个体的道德选择能力和权利。主体性道德选择已从边缘走向了中心。社会结构的转型、多元化社会的形成以及现代道德教育的发展趋势表明主体性道德选择已成为道德教育的内在诉求,道德选择的教育也成了当代道德教育的重要指向。  相似文献   

18.
审美超越——走出德育生态环境困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德育生态强调系统中的整体性原则,所以,学校德育应重视它与家庭、社会的沟通和互动,主张生活化.但是,德育生态环境的两大要素--"私人环境"和"公共环境"在本质上存在着"无私性"和"自私性"的矛盾困境,即道德的超功利性和个体需要功利性之间的强烈矛盾这种内在价值尺度的深刻矛盾使得道德的个体实践者内心充满了不确定性和混乱,它使得道德言说苍白无力,这是目前德育生态环境研究的困境所在.审美对社会现实生存法则的超越和对现代存在式悲剧的超越,使人从日常功利的状态和麻木的情绪中解脱出来,超越欲望躁动、超越极端物质的社会价值观念,最终与道德达成默契,在生命的自由开放状态中,二者形成和谐共振.这种超越是自主、自由、有序和无限的,它不仅弥合了德育生态环境两大子系统"私人环境"和"公共环境"的内在矛盾,还真正实现了德育最本质的意义,因此,它是德育生态环境中无限绵延的绿洲,是德育生态获取永恒生命力的所在.  相似文献   

19.
道德冷漠的生成机制既具有较为复杂的社会、经济、文化环境背景,又具有道德系统本身运行的内在规律性.社会转型时期的经济转轨、政治架构和文化建设构成道德冷漠生成的宏观因素;政府公信力、经济组织(企业)的诚信守法、社会团体的行业规则和职业操守构成道德冷漠生成的中观因素;道德主体的道德意识、道德情感、道德意志、道德信念等构成道德冷漠生成的微观因素.道德冷漠实质上是道德主体对受助者缺乏道德意识、道德情感和道德判断,从而在道德实践上不作为,其微观生成机制主要有个体道德抑制机制的受损、个体道德奖惩机制的失衡和个体道德心理机制的缺陷.  相似文献   

20.
中国特色管理伦理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体制和理论体系下的管理制度与道德规范、道德要求相结合的产物.而制度伦理和法制伦理是管理伦理的现代化发展推进社会道德、组织道德、个体道德发展的理论与实践的发展阶段,也是推进社会伦理道德制度化和法制化的结果.文章解读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下的管理伦理、制度伦理、法制伦理的基本概念,三者之间的基本关系及与现代社会的交互作用,揭示了推进社会主义荣辱观的制度伦理和法制伦理的当下性建设就必须推进三个伦理概念及其现代化建设.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